去年2月某天凌晨,在臺灣「國防部」博愛營區,臺軍空軍和陸軍各一架直升機先後降落並立即飛離。臺媒稱,這是臺軍為反制大陸可能的「斬首戰」,在演練危難時刻撤離的「萬鈞計劃」。
蔡英文上臺不到兩年,「反斬首」演練已搞了6次。當臺海情勢有變,「總統」與政府高層進住衡山(圓山)指揮所避難並指揮。情勢緊急時,他們從衡山(圓山)指揮所轉「國防部」大樓前廣場,搭乘直升機前往機場(我判斷為臺北松山機場),轉乘「空軍一號」離開。
衡山指揮所衛星圖
順著臺軍幫蔡英文撤逃的思路,從軍事角度看看她如何逃離,大致有七個方案。
方案一:一旦兩岸開打,前些年臺方判斷我軍乘衝鋒舟沿淡水河突進總統府。於是在淡水河口和沿河部署重兵,嚴防死守,數次漢光演習都把這條路線作為重頭戲。近兩年不太搞了,其實他們自己想想都沒意思,「共軍」能傻到鑽進施展不開手腳的狹窄河道裡被動挨打嗎?還不如乘直升機直接突擊「總統府」。這段距離直升機不過飛幾分鐘而已。
方案二:沿蔣渭水高速(即臺北——宣蘭高速)經過雪山隧道,向宜蘭、花蓮(佳山)方向撤離,此方向有臺軍預備指揮部。按理說這是個好去處,可惜這幾年情況有變,一是東海岸從大後方變成了最前沿,恐怕不等「總統」一幹殘餘撤到此處,宜蘭、花蓮已被我攻佔了。二是雪山隧道並不好通過,前年「漢光32號」演習,首次演習防守雪山隧道,想定是「共軍」從花蓮、宜蘭攻上來,臺軍在隧道東口封堵我軍進軍臺北。往這個方向逃離,豈不是自投羅網?所以這一方案自己就該「啪死」了。
乘坐直升機執行立體化進攻的解放軍陸戰隊員。
方案三:從衡山(「國防部」)出來乘直升機至松山機場換乘大飛機。「國防部」至松山機場只有三四千米。我特種兵如果斬首衡山指揮部,只有先控制松山機場才有可能。兩岸一旦開打,肯定特種兵首先行動。「總統」想跑,必定要趕在我特種兵降臨松山機場之前。屆時兩軍還未接觸,作為三軍統帥的蔡總司令先開溜,讓主張「臺獨」的軍民情何以堪?如果「總統」勇敢,還想在指揮部裡堅持一下「刷存在感」,那肯定跑不掉了。
方案四:「總統」乘直升機不飛松山機場,而是直接飛高雄等南方「臺獨」大本營。當然高雄也正遭我圍攻,「總統」是否有膽與「臺獨」鐵桿勢力共存亡,不得而知。臺軍還要考慮一個情況,即臺灣及周邊上空是禁飛區,我軍一旦發現不明飛行器必擊落無疑。
方案五:載有「總統」的直升機直飛外海,降落在等候在彼的日本「出雲」級直升機母艦上,或逃往距臺北以東180千米的日本與那國島上。屆時逃亡的蔡英文已沒有什麼利用價值,冒被中國艦機打擊的風險,「友邦」是否變臉,還是未定之數。反正歷史經驗證明,美艦不會冒這個險。1958年對金門8·23炮戰時,我軍炮兵只對運補的蔣艦開火,擔任「護送」的美艦一聽炮響,立即扔下蔣艦撤逃。
上述出行的五個方案,對於累累如喪家之狗的蔡英文來說都不完美,那麼還有「堅守待援」的第六方案。
方案六:堅守衡山指揮部,等待美日的救援。我佩服「總統」採取此案的勇氣,只可惜此案堅持不了幾個小時。一是臺軍重要目標過於暴露和集中,衡山、圓山指揮部,海軍、空軍指揮所,「國防部」都集中在一個不足3平方公裡的地域內,只要1個遠程火箭炮旅一次滿管齊射,地面將寸草無蹤,片瓦不留。
二是我東風11、東風15等近程飛彈攜帶鑽地彈頭、混凝土爆破彈頭、誤差半徑不超過20米的精準打擊,「總統」存活下來的概率應該不大。三是我特種兵正在各出口守株待兔。特種兵來到之前,我遠程火箭炮在無人機的監控和指示下用殺傷子母彈不時來兩發,直升機還敢降在「國防部」大樓前廣場嗎?這個目標在谷歌地圖上看,都太過明顯了。
臺軍演練高層官員向衡山指揮所轉移
方案七:就是兩岸開打前,蔡英文放棄衡山,撤到外海艦船疏泊地的軍艦上遙控指揮。這一方案的問題是,蔡英文不在島上指揮位置,三軍還有沒有打下去的意志,好處是一看島上形勢不妙,立即起錨開往日本港口。就看日本敢不敢接納負有分裂國家罪的罪犯嫌疑人了。另外,載有蔡英文的指揮艦開到衝繩至少也需幾個小時,這段時間的安全,「憲兵快速反應連」恐怕鞭長莫及。
上述七個方案,無論是倉皇出逃還是困獸猶鬥,對蔡英文來講,都是兩難選擇。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打臺灣就是打衡山,打衡山就是炸衡山。把衡山炸掉,需要幾個小時?(來源:環球網)
原南京軍區副司令員:王洪光
(本文作者系原南京軍區副司令員 王洪光,原標題:「「臺獨」頭目哪裡逃?」,本文是總共3篇涉及武統文章的最後一篇,第一篇是《「六戰一體」武統臺灣》,第二篇是《作戰仿真:不用三天拿下臺灣》。——環球網軍事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