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鷹社】中歐坦克戰——北約VS華約

2021-02-14 海寧的小世界

Osprey出版公司軍事書Elite系列第26號:坦克戰,中歐戰線——北約對華約-Elite-Tank War, Central Front - NATO vs Warsaw Pact。原作者Steven J. Zaloga, 繪圖Steven J. Zaloga和Simon McCouaig。以下是該書的封面:

本書出版於1989年,譯者注

 

A:北約坦克乘員制服

A1:下士,英國第1皇家坦克團,夏季訓練服,1990年?(因本書出版於1989年,譯者注)

這是溫暖天氣中在車輛外的著裝——戰術條件下任何時候呼吸面罩/三防器材包都是要攜帶的;「縮短版」卡賓槍式SA.80步槍被作為標準的車輛乘員用武器使用。穿黑色外套是皇家坦克團的特權,所有部隊人員都在上臂位置佩戴團的黑白兩色坦克徽章;白色V字章只在右臂上佩戴,黑底白字的姓名位於左胸口袋上方。肩頭可滑動的肩章套是具體部隊的標識物:紅色代表第1皇家坦克團,黃色代表第2團,藍色代表第3團而綠色代表第4團。黑色貝雷帽和「無所畏懼」帽徽則在皇家坦克團各部隊中被普遍使用。

A1A:穿三防服的英國坦克指揮官

現今,「通用制式」三防服展示在圖中——因為非常保暖,在和平時期的冬季演習中非常受歡迎。一種新式的諾梅克斯外套也是存在的,但和平時期,也就是本書寫作的時候它們並未裝備。新的雷卡(Racal)裝甲車輛乘員頭盔/耳機也在使用,它擁有「呼吸器/麥克風」一體式設計——注意圖中話筒頭被轉向上方,話筒線與呼吸器本身相連接。這幅圖中缺少一樣很普通的物品,在遭遇惡劣天氣的演習中,經常可以看到一把大傘豎在炮塔頂上,通常是圖案讓人愉悅的商業款式。在戰爭條件下,這樣貪圖舒適的做法是不被允許的。

A2:聯邦德國國防軍坦克手,夏季服裝

A3:聯邦德國國防軍坦克手,冬季服裝

聯邦德國國防軍坦克手裝備的是綠色外套,這是全季節通用的。在夏天的幾個月裡,它被穿在輕便服裝的外面,而在冬天,它被穿在野戰外套外,但野戰外套的毛皮領會拉在外面。圖A2顯示的是一名穿夏季服裝的一級上士(Stabsfeldwebel)。他戴新的坦克手頭盔,稍微有點像蘇聯的布制頭盔,但保護性能更好。他戴著一枚臨時的「PzBtl 363」號車的徽章,這是在1987年加拿大陸軍射擊錦標賽上佩戴的。兩臂上的徽章包括了軍銜徽章和之上的三色國旗徽章。另外他還穿著聯邦德國國防軍標準的系帶靴。圖A3展示了一名穿同樣外套的一級中士(Oberfeldwebel)的形象,不同的是此時為冬天,他在外套裡面穿著冬季野戰服裝。這名坦克手戴的是裝甲部隊傳統的黑色貝雷帽,並在系帶靴外面穿了一雙沉重的橡膠靴。 

B1:丹麥百人隊長Mk.5/2型坦克,丹麥日德蘭師「生命」團,北約「永恆三角」演習

丹麥最初使用美國的資金在1954年獲得210輛新的百人隊長Mk3型坦克。保留下來的百人隊長坦克中,有106輛升級為使用L7A1型105毫米口徑火炮、愛立信雷射測距儀瞄向器以及AEG Telefunken火控系統。主炮炮身右側此時擁有一個巨大的得到裝甲保護的箱體,裡面是龐大的火控系統和光學系統包裹。丹麥人的迷彩塗裝讓人想起英國人的版本,雖然其中的綠色顯然更淺並呈現橄欖色色調。車身標記很簡單,包括炮塔箱體上的一串序列號以及儲物箱前端的團的徽章(參見放大圖1A)。

B2:挪威的豹I式坦克,第6師中型坦克中隊,北約1988年「箭頭快遞」演戲

挪威陸軍在1969年至1971年間得到了78輛豹式坦克並將它們編入獨立的中型坦克中隊和三個坦克營中。豹式坦克的碎片式迷彩塗裝式樣最早可以追溯到瑞典人在20世紀70年代末薩伯Viggen戰鬥機上首次採用的樣式。這一設計通常包括了三或四種夏季版色彩(見圖B3)。冬季,臨時性的白色塗裝覆蓋住了較淺夏季版色彩,呈現出黑色、白色和北約版深綠色三種顏色的組合。在炮塔側面和固定在後裙板上的木箱上都展示著車輛的戰術標記。挪威陸軍採用置於帶邊框的黃色矩形上的黑色數字作為序列數字來使用。一款讓人回憶起二戰時英國人風格的彩色版部隊徽章成為這支部隊的標誌,也就是位於車身左後側裝甲板箱體上的黃綠兩色矩形底面上加「4N」字樣的圖案(見小圖B2A)。序列數字經常重複出現在車輛前端,不是在前傾斜裝甲上就是在左側擋泥板上。紅色的「X」是用膠帶貼成的標誌來表明其作為演習中敵對的一方。這一標誌也出現在探照燈前端,有時則出現在車身前端。

B3:挪威的豹I式坦克,中型坦克中隊,挪威裝甲團

近些年,豹式坦克部隊採用了這種複雜的夏季迷彩塗裝。它包括了北約標準的深綠色、一種較淺橄欖綠色、野地棕色和黑色所繪製的圖案。

 

C1:蘇聯T-55A(M)型坦克,烏克蘭軍區

在過去的幾年裡,蘇聯地面部隊開始對迷彩塗裝產生興趣。蘇聯工程師們的偽裝手冊裡通常包括迷彩塗裝的信息,但在和平時期很少真正使用。最基礎的顏色是2號橄欖綠色,這是一種深黑綠色,大約對應美國的FS 34077號色。最初,各部隊使用的迷彩染料是通常用於維修的塗料庫存。這些塗料包括了2號黑色(用於車架、輪轂和底架部分);4號瀝青黑色(除了底架以外的鋼件,包括履帶板);1號銀灰色(外露的碳鋼件);2號棕色(碳鋼件底漆,比如炮管)以及1號黃色(駕駛艙內的鋼製和鋁製件的底漆等)。蘇聯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使用真正意義上的迷彩塗裝,或者開始允許已存在的這類迷彩塗裝的使用。以琺瑯質形態出現的最常使用塗料色是ZIL-508M號綠色、KhV-714號黑色、PKhV-6號沙地色、PKhV-26號紅褐色、KhV-113號深褐色以及KhV-1號白色。蘇聯人的手冊中顯示了一種非常傳統的方案,也就是如圖所示的這種:在2號橄欖綠底色上塗裝PKhV-26號紅褐色和KhV-714號黑色的波狀條帶。戰術編號是白色的。根據蘇聯地面部隊的第50-1982號條例,這些數字是隨機的,儘管它可能遵循某種模式。根據條例,數字的高度在20到40釐米之間(小件物品上的塗裝除外),數字的寬度應為高度的三分之二。在夏季,數字是白色的;在冬天或沙漠環境中,數字是紅色或黑色的。

C2:捷克斯洛伐克T-55A(M)-Kladivo坦克,1988年

捷克斯洛伐克陸軍使用迷彩塗裝已經超過15年了。它通常是基於臨時性的蛋彩畫顏料,主要用於夏季的軍事演習。最流行的顏色是赭色或紅褐色。如圖所示,雖然不是很明顯,但紅褐色的塗裝是有黑色邊緣的。圖中這輛坦克是華約裝甲部隊對T-55系列坦克進行重大改裝的一個很好例子。它在炮塔正面有馬蹄型裝甲,並安裝當地生產的Kladivo火控系統,也就是主炮上方的一個雷射測距儀和炮塔後部的一個風力傳感器。捷克斯洛伐克的三色標記畫在裝甲的前端(見左側放大圖2A)。

C3:蘇聯T-64B型坦克,中央集團軍,捷克斯洛伐克,1988年

儘管蘇聯地面部隊在他們的坦克上採用了迷彩偽裝,但這遠非普遍現象,像這輛T-64B型坦克就是用通常的2號橄欖綠色塗裝的。車輛的主要標記是白色條帶組成的圖案,從空中看它形成了一個十字型,而從本圖視角中只能看到十字的橫臂。另一條白色條帶則從前部傾斜裝甲板延著車輛中線延伸,越過炮塔延直到發動機的頂板(不包括炮管)。這是頗具歷史的常見蘇聯空中識別標誌之一,1940年蘇聯入侵波羅的海國家、1945年佔領柏林和1968年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都使用了它。在和平時期的華約集團的演習中,它通常被作為「敵方力量」的識別標誌來使用。車輛標誌(見放大圖3A)是傳統的幾何形狀。這些形狀是故意進行變化的。上方的數字可能是團的代碼,下方數字則是車輛本身的代碼。在過去幾年裡,蘇聯地面部隊通過更細緻的工作來在T-64、T-72和T-80坦克的燃料箱和裙板上做標記。通常的蠟貼標記包括了「ZIP」(代表備件、工具和附件)和「TOPLIVO」(燃料)字樣。

 

D:M1A1艾伯拉姆斯坦克,美國第3步兵師第64裝甲團,聯邦德國

20世紀80年代中期,聯邦德國國防軍開始推動其他北約國家一起採用一種標準的北約坦克和戰車塗裝方案,因為西德人認為,華約組織的軍隊很容易通過一輛車的油漆塗裝來識別它的國籍。美國、荷蘭和法國已經開始採用這一方案。在美國,塗裝工作直接在工廠進行,而這一過程始於1987年。並非所有美國在歐洲的坦克都是以這種方式塗裝的,目前還不清楚舊的車輛何時才能得到重新噴漆。美軍車輛使用的顏色是FS 30051號綠色、FS 34094號棕色和FS 37030號黑色。

美國陸軍已經逐漸開始採用在炮塔後方安置部隊識別符號的做法。放大圖顯示了正式的炮塔裙板標記的情況,它依據的是1985年3月的第71-6號戰地通告。作為基礎的黃色幾何形圖案代表了各個營:第1營是每邊28英寸(71釐米)邊長的正方形;第2營是30英寸(76釐米)高的八角形;第3營是34.5英寸(88釐米)高的菱形;第4營是直徑30英寸的圓形;第5營是30英寸高的六邊形。內部黑色的幾何圖案代表各個連:A連是每邊17英寸(43釐米)邊長的正方形;B連是20英寸(51釐米)高的八角形;C連是23.7英寸(60釐米)高的菱形;D連是直徑20英寸的圓形;E連是20英寸高的六邊形。各個排通過白條短槓標識,而車輛自身的數字編號位於排的標識下方。本圖中的放大圖分別代表了:

D1:第1營C連第2排的1號坦克;

D2:第3營D連第3排的3號坦克;

D3:第2營A連第1排的4號坦克;

D4:第4營B連第3排的3號坦克。

當然,你可能馬上就會注意到圖中這輛來自第3步兵師的坦克使用了一個完全不同的系統——在沙地色背景上繪製保險槓代碼是標準做法。圖中的保險槓代碼是「3-I-1-64 HQ-65」,這遵循的是美國的慣例。其他標記包括了炮管排煙裝置上的車輛名稱「Nemesis」(復仇女神)和車輛前後部的紅色反光安全膠帶,前面水平一條,後面水平兩條。 

E1:IPM1艾伯拉姆斯坦克,美國第3裝甲師第8騎兵團第4營D連,加拿大陸軍錦標賽,1987年

在最近的加拿大陸軍錦標賽(CAT)的射擊比賽中,在坦克上畫卡通貓的形象已經成為一種流行的做法。本圖來自1987年獲勝的美國排,它的塗裝豐富多彩。炮塔的右邊是傳統的美國裝甲部隊三角塗裝(圖1A),上面加上了顯眼的「Canadian Army Trophy」(加拿大陸軍錦標賽)字樣,字樣上面則是疊加的是老鷹加盾牌圖案國徽以及一輛小坦克。在炮塔左側(圖1B)是來自大眾流行漫畫《Bloom County》中的「比爾貓」經典的疲憊形象。坦克上有該部隊作為師裡的先鋒部隊的標記(圖1C),它高約3英尺(91釐米),安裝在後裙板架中央的金屬板上,代替了通常的戰術徽章。排裡面會在坦克的炮管排煙裝置、車頭上緣或火炮護甲的中央繪上黑色或白色的排的名稱。「Danger Zone」(危險區)排(圖1D)的保險槓代碼是「D23」,而圖中照片所示「Dry」(乾燥)排的保險槓代碼是「D65」。

E2:M1艾伯拉姆斯坦克,美國第66裝甲團,1987年加拿大陸軍錦標賽

1987年加拿大陸軍錦標賽的另一名競爭者是來自第66裝甲團第2營的一個排,獲得的名次是第4。該排在他們的坦克上繪製了這種精細的老虎徽章。炮管的放大圖(圖2A)顯示了車輛的名字「Viper」(毒蛇),它在其中一輛坦克的炮管排煙裝置上出現。

E3:M1艾伯拉姆斯坦克,美國第64裝甲團第3營,加拿大陸軍獎,1985年

1985年,「貓徽章」的熱潮開始,出現了像圖中這樣的卡通形象,也就是連環漫畫《加菲貓》的主角騎在一枚脫殼穿甲彈(APFSDS)上的圖案。這輛坦克的保險槓代碼是「3-I-3-64 △A-12」。

 

F1:豹2坦克,第4裝甲擲彈兵師第124裝甲營第2連,1986年

聯邦德國國防軍率先採用了北約新的三色塗料方案,並在新生產的豹2坦克上廣泛使用。德國關於該方案色彩的術語分別為Bronzegrun(銅綠色)、Teerschwarz(焦油黑色)和Lederbraun(黃褐色)。在過去的十年裡,德國使用的坦克徽章也逐漸變得豐富多彩,它結合了源自二戰裝甲部隊徽章的簡化戰術徽章和偶爾使用的部隊紋章式徽章。在本圖中,師徽——盾牌中的上面為Y下面為橢圓形的黃色圖案——出現在炮塔正面(見放大圖1A)。白邊淺綠色盾牌上加白色小丑圖案的營的徽章面朝後畫在了炮塔側面。營的徽章後面是一個黑色方形底面上加紅色字母「B」圖案的標記,它被畫在可移動的底板上。紅色的「X」是一種演習用標記,通常表示敵方力量。小的戰術徽章過去是白色的,現在被塗成淡藍色。這類徽章包括了左前擋泥板上的重量/架橋編號(「60 7」)和部隊戰術徽章(坦克部隊地圖標記章的左右分置數字「3」和「124」的圖案數字組合)。黑邊白色的矩形窄條車輛登記牌(圖中編號為「Y41-1763」)位於前端下傾角裝甲板的上緣。

F2:豹2坦克,第12裝甲師第363裝甲營第2連,北約「確定的哨兵」演習

這是現今聯邦德國國防軍標記物的典型實例。帶有部隊代碼的巨大橙色矩形是典型的北約演習用標誌,它也安裝在上部斜裝甲板的前端,這一點會在仔細觀察圖F2A的坦克前視圖時被注意到。炮塔後方的戰術徽章是美國模式的德國版。更多的一些例子顯示在坦克側視圖的下方,但是其具體所指缺乏信息。看起來,其形狀表示連,豎條表示排(如果是第4排會在連的形狀標識上部做填充,如最左邊和最右邊的徽章所示)。就部隊徽章而言,坦克在炮塔右前方夜視儀裝甲門上塗裝了紅色野牛圖案徽章(源自以前戰爭中第7裝甲團的徽章),它的細節參見放大圖2B;另外,圖2C展示的是典型的部隊戰術徽章樣式。

F3:豹2坦克,第1山地師第244裝甲營第2連

這張來自第244裝甲營的豹式坦克的後視圖顯示了一些經允許使用的部隊徽章的局部變化。這輛特殊的坦克炮塔兩側傳統的三位數標記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四條塗在左後炮塔箱體上的中藍色條紋。在右後炮塔位置是連的徽章,它畫在一個可拆卸的板子上。這一徽章的更多細節參見放大圖3A。許多坦克部隊都擁有這種連或營的紋章式徽章設計,但它們通常只是在閱兵或其他特殊場合展示出來。

 

G:東德T-72G型坦克,第9裝甲師,民主德國,1987年

除了在冬季訓練時(因為已經塗上了冬季版迷彩),東德人民軍通常不給他們自己的坦克塗迷彩偽裝。圖中這並不是正式的版本,它的樣式相當程度上依據乘員個人塗裝的情況。圖中還(自上而下)依次展示了東德、波蘭、保加利亞和匈牙利的坦克徽章。 

H1:荷蘭的豹2A1坦克,第1軍團第41裝甲旅第43坦克營,1985年加拿大陸軍錦標賽(CAT85)

荷蘭的豹2A1坦克在交付時採用的是德國的青銅色整體塗裝。在CAT 85比賽中,來自第43坦克營的坦克塗裝非常鮮豔,發動機排氣口塗上了荷蘭國旗的顏色。「CAT 85」的標誌設計得很巧妙,字母「C」給人一種像獅子的感覺。口號式的「CAT 85」標記的前端是則一對圓形的貼紙;在諸如此類的國際比賽中,在對手的坦克上貼上各種各樣的標籤和貼紙已經成為一種慣例。更為典型的通常標記是黑色的車輛名稱(「Agoeti」「Attila」等等);炮塔前端是黃色的營徽(1A)以及通常式樣的部隊地圖標記章。在前後擋泥板上,荷蘭國旗塗在右側,第1軍團的標記塗在左側。圖1B顯示的徽章是第1軍團徽章的極度簡化版,繪製它可能是因為它的畫幅太小了。黑色序列號畫在了黃色的矩形底面上。

H2:希臘的豹1A3坦克,1986年

作為通用現代化方案的一部分,希臘陸軍在1981年訂購了106輛豹1A3坦克。希臘陸軍最開始為他們的車輛採用的塗裝方案是讓人回憶起20世紀70年代美國陸軍的MERDC(機動裝備研究與發展司令部)方案,也就是由野地棕色、深綠色、黑色和沙地色組成的四色方案。藍白兩色的國家徽章展示在炮塔兩側,參見放大圖2A。

H3:加拿大的豹C1坦克,皇家加拿大龍騎兵團,1987年加拿大陸軍錦標賽

和其他的一些參加了1987年加拿大陸軍錦標賽的部隊一樣,加拿大也為他們的坦克引入了適當的卡通貓形象,對於本圖而言,則是永遠優雅的粉紅豹子(見放大圖3B)。加拿大的豹式坦克在繪製徽章方面相當簡單,楓葉圖案的國家標誌(見放大圖3A)是帶白色輪廓的黑色。一張「貼紙」貼在了粉紅豹子上方,另一個(美國國旗式樣)則貼在炮管的排煙裝置上。國旗和部隊的三角旗則飄揚在空中。 

I:T-62E型坦克,蘇聯第6近衛摩託化步兵師柏林獨立坦克團,土耳其斯坦軍區,1986年

這輛帶馬蹄形裝甲板的T-62E型坦克是新近開始趨向使用迷彩塗裝的蘇聯坦克中相當典型的例子。該塗裝方案使用了2號橄欖綠色和胡亂噴繪的黑色。該部隊駐紮在阿富汗,並在1986年撤回到土耳其斯坦軍區。圖中的塗裝方案還見於蘇聯的其它地區,但位於中亞的軍區尤其喜歡使用這一方案。坦克上僅有的標記物是簡單的圓形套菱形的戰術標記(它位於馬蹄形裝甲板的前部)和近衛團的徽章(位於探照燈蓋子上)。下方一排四個放大圖從左到右依次為:T-62E坦克的部隊標記以及第225、第233和第235坦克團的徽章。有趣的是後面這幾個徽章顯示了蘇聯坦克標記中傳統的區分各個師的版本,只是每個師的團之間各有微小不同。左側大號的放大圖描繪的是駐德蘇軍(GSFG)的徽章。這種徽章通常有限地使用於戰術車輛上,在裝甲車輛上則非常罕見。

 

J1和1A:酋長坦克,柏林步兵旅裝甲中隊,駐萊茵英軍

這個中隊的裝甲車輛的塗裝無疑是歐洲最引人注目的。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柏林旅裝甲中隊的前指揮官Clendon Daukes中校(後來成為第7皇家龍騎兵近衛團第4營的指揮官)展示了這種獨一無二的城市迷彩塗裝方案。Daukes認為傳統的綠色加黑色的塗裝在城市環境中不太合適,因此採用了這種富有想像力的白色、灰色加棕色的方案。

J2和2A:挑戰者坦克,第1裝甲師皇家鏢騎兵團,駐萊茵英軍

駐萊茵英軍採用「淺橄欖綠色」加黑色的迷彩方案,雖然有些採用的是「黑橄欖色」。為了與採用低可見度標誌的趨勢保持一致,車輛的戰術編碼(圖中為「41」)畫在了綠底黑色方括號(部隊標誌章)裡面(見放大圖2B)。不過,面朝後的這種標記(見放大圖2C)是展示在一塊可拆卸的布面上的,並且為了讓友軍看得更清楚,字樣顏色為白色。車後方的標誌還包括了團的序列號、白色垂直的保持隊列標識以及國旗徽章。

 

K:T-80坦克,駐德蘇軍,民主德國,1988年

這輛帶反應裝甲的T-80坦克整體呈2號橄欖綠色。近年來,蘇聯坦克在大多數可拆卸的小物件上都印上了「側」編號,編號依據的是蘇聯地面部隊規章中的慣常三位戰術編號。第50-1982號野戰規則允許「側」編號添加在任意可拆卸的炮塔裝備上,相信這是為了應對一種常見的軍隊問題,也就是臨近檢查時,坦克手會從另一輛坦克上偷來配件做應付。對於T-80坦克來說它也面臨一個特殊問題,原因出在其發動機蓋的位置以及炮塔後部的分散裝備:為了進入發動機的入口,需要拆掉位於發動機蓋上方炮塔後部放置的大量工具箱,為此,許多坦克手放棄了許多設備,從而使這些裝備更容易丟失或被盜。

由於反應裝甲自身的原因,在它們上面繪上編號是不可能的。在一些裝備T-80坦克的部隊,徽章被從側裙板上移除了。作為近衛部隊的傳統,近衛部隊的徽章被畫在了炮塔前端的探照燈燈蓋上。

圖A是參加1981年「西方81」演習的坦克部隊的徽章。圖B是白俄羅斯軍區不知具體所指的某坦克團的徽章。圖C和D則是另兩個具體不明的坦克團的徽章,它們都來自駐捷克斯洛伐克的中央集團軍。

 

L:華約的坦克手制服

華約各國的坦克手制服特徵相似,最大的組成部分是黑色的連身外套,頭頂上是普遍存在的黑色蘇聯式坦克手頭盔。

L1:捷克斯洛伐克坦克手乘員

像幾乎大多數華約國家一樣,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手在普通的野戰雜役服外面通常也穿一種簡單的黑色連身外套。圖中這名下士在普通作戰服外面穿的是黑色帆布制坦克手夾克和連身外套。軍銜徽章(三個圓點)展示在右胸口袋上方小號矩形布片上。

L2:東德坦克兵中尉

雖然東德人民軍也為她的坦克部隊配備了通常的黑色連身外套,但坦克手們通常更多的穿的是整個東德軍隊中常見的石頭棕色普通野戰制服(kampfanzug)。僅有的身份標誌是他的司空見慣的布制坦克手頭盔。軍銜徽章展示在肩章上——圖中的兩枚扣型章代表了中尉。

L3:蘇聯地面部隊觀察員,北約演習,1988年

這名人物是北約與華約關係轉變的標誌。作為北約和華約之間為降低緊張關係而採取的「建立信心的措施」之一,雙方決定允許雙方觀察員觀摩對方的聯合軍事演習。在新近的演習中,蘇聯派出的觀察團穿的是圖中這種新版野戰服。這種服裝的基本剪裁與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阿富汗所採用的制服類似,包括了新式的鴨舌帽。這種制服的迷彩版之前作為一種特種制服有限地裝備給了飛行員和精銳的空中機動部隊,它們的剪裁略有不同。圖中可以看到,相對於便宜的氈底塑料版本,人物的臂章也是不同一般的刺繡版。系帶靴可能是私人購買或特別裝備的。儘管前線部隊可能使用了暗化版的軍銜徽章,但圖中這身制服上沒有佩戴軍銜徽章。

延伸閱讀:

現代戰爭:

日俄戰爭

巴爾幹戰爭——一戰的前奏

中國軍閥的軍隊

蘇波戰爭

查科戰爭

西班牙內戰(上)、(下)

韓戰

英國的馬來亞戰役

阿爾及利亞戰爭

匈牙利革命

現代非洲戰爭(1)、(2)、(3)、(4)、(5)

越南戰爭(1)、(2)

黎巴嫩戰爭

海灣戰爭(1990-1991)

一戰:

一戰英國陸軍1、2、3

一戰法國陸軍

一戰俄軍

一戰德國陸軍1、2、3

一戰奧匈帝國軍隊1、2

二戰:

二戰蘇軍1、2、3、老版

二戰美國陸軍1、2、3

二戰美國海軍

二戰美國裝甲步兵戰術

二戰英國陸軍1、2、3

二戰英國空軍

二戰英國艦載航空兵

二戰中國軍隊

二戰法國陸軍1、2

二戰德軍1、2、非洲軍團

二戰德國空軍地面師

二戰德軍頭盔

二戰義大利軍隊1、2、3

二戰日軍1、2

二戰芬蘭軍隊

二戰盟軍指揮官

二戰德軍指揮官

二戰步兵戰術

希特勒青年團

二戰美國航空母艦1、2

二戰日本航空母艦

相關焦點

  • 北約華約豈能想入就入,想走就走?中國「友情站街」是什麼鬼?
    1964年1月27日同我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決定和我國一起抱團取暖在北約和華約之間打算「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退出北約的法國在這一時期確實得到了不小的發展,簡單的來說還是十分明智的,不過到了近代,華約解散,曾經強大的蘇聯也隨之崩潰,冷戰正式結束,恐怖襲擊事件卻隨之增高,而美國對待盟友的態度也開始改變,為了應對新的國際形勢,1996年法國看準時機抓住美國伸出的手重新回到北約軍事體系。並緊接著參加了北約的前南斯拉夫行動展示自己的投名狀。
  • 空戰史詩:北約空軍的第三次世界大戰計劃
    儘管如此,唯一顯而易見的一點是,以蘇聯為首的華約組織沿著東、西德邊境部署了強大的進攻力量,擁有巨大的數量優勢,而且在不斷提高他們的戰鬥力。美國空軍上下在20世紀80年代花了很多時間去規劃如何在中歐地區打一場戰爭,因為空中力量將在決定東西方衝突的結果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 【魚鷹社】二戰義大利軍隊(中)
    M1935式熱帶戰頭盔上有三色帽章,帽章上是代表擲彈兵的燃燒炮彈圖案的帽徽。再注意這名軍人的裝備。在這場孤立的戰爭中,這麼好的標準裝備著實引人注意。E2:中士,第5(厄利垂亞)殖民營這名中士一直驕傲地圍著他的代表第5營的花格腰帶,而其他人往往會丟掉這個累贅。他穿的制服是戰爭爆發後的簡化版本。
  • 蘇聯這次軍演震懾了美國和北約,結果卻是美軍知恥後勇,後來居上
    他們發現北約的軍隊完全無法抵抗蘇軍及華約如此強大的攻勢,只能寄望大西洋對岸的美國能在蘇軍橫掃歐洲大陸之前搶先登陸。不幸的是,西歐距離美國很遠,但距離蘇聯很近。▲ 蘇聯T-80坦克當時,華約在實力上和地形上都佔有絕對的優勢,美國觀察員在演習結束後也表示:「當美軍增援剛走到半路,西歐的戰事就結束了,蘇聯將站在大西洋岸邊等著我們。」
  • 【魚鷹社】現代俄羅斯軍隊
    C:喬治亞,2008年C1:總參謀長尼古拉·卡拉洛夫從很多方面來看,馬卡洛夫將軍才是喬治亞之戰之後真正的俄軍改革之父,圖中他身穿橄欖綠色的將官常服。D:支援部隊D1:坦克車長,格羅茲尼,2002年這名在第二次車臣戰爭中指揮一輛T-80坦克的上尉正在格羅茲尼廢墟的艱苦戰鬥中稍事休息。他穿「小橡樹式」VSR迷彩服上衣和褲子。
  • 【魚鷹社】二戰義大利軍隊(上)
    在他的大衣袖子下部是布制軍銜袖章,大衣裡面是替代了原來的藍色寬鬆上衣的M1940式羊毛夾克,後者經常被坦克成員們採用。夾克上有裝甲師領章,一種藍色背景上的紅色雙尖頭樣式。在下面則是軍官毛料馬褲和黑色皮護腿,騎兵和炮兵部隊有時也會使用這種護腿,而他的腳上則穿著較好品質的軍官版M1912式軍靴。
  • 【魚鷹社】胡斯戰爭
    彩圖的繪製依據了已有證據,並且以15世紀前三分之一時代日耳曼中歐的典型服裝和鎧甲樣式為主要資料來源。(作者要感謝瑞士普萊斯的時間機器公司的Gerry Embleton的寶貴幫助。)除了貴族精英階層,服裝和盔甲上面的變化通常都很慢;從14世紀末到15世紀30年代的一系列風格都是寫實的。
  • 【魚鷹社】二戰德軍指揮官(老版)
    陸續將魚鷹社的二戰系列補齊,敬請期待!
  • 北約多國在拉脫維亞舉行演習 波蘭PT-91主戰坦克讓畫風變得奇怪
    3月26日,北約多國在拉脫維亞Adazi訓練場舉行「鐵矛(Iron Spear)」聯合演習。
  • 【魚鷹社】希特勒青年團
    擊中目標後,彈頭中的錐形裝藥(圖A1)導致內部爆炸(圖A2),集中爆發的熔融金屬和氣體造成的力量會擊穿坦克的裝甲板(圖A3)。1943年開始採用之後,鐵拳火箭筒持續得到改進,其有效射程從30米提升到60米,最後達到100米。
  • 華約死了三十年,北約早該死了; 跨大西洋聯盟成為殭屍是大勢所趨
    他的北約「腦死亡」驚愕全世界。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第一時間評論稱,馬克龍診斷北約為「腦死亡」,可謂一針見血。扎哈羅娃在Facebook上寫道,「金玉良言。真實和準確的。」英國《經濟學人》周刊11月7日刊出了馬克龍就歐洲戰略問題的採訪。馬克龍接直言:「我們目前正經歷北約腦死亡。」
  • 【魚鷹社】日本女武士
    在弓箭手們從大門上方的高塔上不斷投下掩護火力的時候,板額御前揮舞著她的薙刀——這是女武士們的傳統武器——騎馬加入戰鬥。板額御前受人欽佩更多是因為她的勇敢而不是美貌,所以這裡展示她是位相貌平平的女人,即便沒戴頭盔是可以使容貌激勵她的追隨者們的。板額御前穿著一件製作精良的大鎧,這通常是將軍們的選擇。大鎧上繡著紅色絲線,甲片上點綴著精緻的鍍金裝飾。一隻手臂的位置沒有鎧甲,這是為了拉弓方便。
  • 【魚鷹社】狙擊手
    為了對付隱藏的很好的「adoo」狙擊手,我們的主人公使用了一門卡爾·古斯塔夫無後坐力炮,其正式名稱為「84毫米口徑步兵反坦克炮」,它可以發射2.6公斤重高爆炮彈,有效破壞射程可達1000米。品質精良可靠的這種武器非常沉,重達16.3公斤,其可怕的30米距離的反向衝擊區所產生的震蕩波能震松操作手的牙齒。
  • 【魚鷹社】二戰蘇軍
    C:東部波蘭,1939年9月C1:上校,第22坦克旅,白俄羅斯方面軍這名團長所在的第3軍是根據與納粹的協定派往東波蘭的佔領軍的一部分。D:蘇芬「冬季戰爭」,1939年-40年D1:旅政委,第35坦克旅,曼納海姆防線,1939年2月這名代表在紅軍中的蘇聯共產黨力量的旅政委的軍銜和旅長相當,雖然他並未經過軍事訓練,但他可以發布所有旅長有權發布的命令
  • 【魚鷹社】二戰蘇軍(老版)
    人為使這些狗飢餓,再訓練它們匍匐前進到坦克下面找預先放好的食物,然後再在他們身上按上合身的布馬甲,馬甲上的四個口袋裡面放10到12公斤的高爆炸藥,而馬甲上部則是爆炸觸發裝置。當軍犬匍匐到坦克下面,這個裝置被觸發,則炸藥和雷管瞬間爆炸。德軍很快通過戰俘得知這一計劃,並在作戰中一旦看到軍犬出現就射殺它們。
  • 【魚鷹社】三號中型坦克
    另外這一標誌底面的白色條紋指代什麼意義不得而知。A3:三號坦克J型,第14裝甲師,俄羅斯,1941年炮塔側面和後部的車輛數字「14」下方出現了罕見的戰車用白色菱形圖案,這讓全灰色的整體塗裝一下子變得活潑起來,而這些標記還出現在了發動機罩上方固定的備用炮塔倉上。字母「K」可能代表的是連長的戰車。
  • 【魚鷹社】古代亞述人
    這些戰車御手在圍城戰中以不乘馬車的形式被頻繁的「層疊」描繪。伴隨著戰車的是兩名步兵,他們都是土生土長的亞述人。他們隸屬於小型常備部隊中的精銳部隊,圖中他們穿著制服,這是純種的亞述人會使用的優質服裝。至於槍兵會使用不同種類的可以識別的盾牌,從蘆葦編的到帶有青銅浮雕的圓形木盾不一而足。軍官會通過頭盔上的徽章以及自身攜帶的作為武器和特權象徵的「錘子」來表明身份。
  • 【魚鷹社】二戰德國陸軍(2)
    此外還佩戴一級和二級鐵十字勳章以及銀坦克戰勳章。A3:四等兵,第15摩託營,熱帶野戰服,託布魯克,昔蘭尼加地區,1941年4月1939年9月25日,摩託營正式開始採用「K」作為兵種象徵,草綠色作為兵種色,但有時他們還無視規定地保持使用粉色、金黃色或白色當兵種色。1941年10月28日無「K」字字樣的棕銅色開始使用,同時期的1941-42年他們被改編成裝甲偵察連隊。
  • 【魚鷹社】二戰美國陸軍(3)
    軍官武裝帶上的劍套是戰前所必需的,戰爭期間則選則佩戴。外衣的領花是裝甲兵的標誌,形狀類似一戰時期的英國坦克。此外,這名軍官還佩戴美國和歐洲戰場服役勳章。獨立的坦克部隊,比如不歸師指揮的坦克部隊,在它的臂章上的黃色部分是沒有數字番號的,但在後來的戰爭中偶爾會有把營的番號習慣性繪在臂章上的情況。軍官胳膊上搭的防水短大衣有多種顏色,如褐色或中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