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斯通·格洛克在1963年奧地利德意志瓦格拉姆市成立了格洛克兩合公司(GLOCK KG),在1970年代開始推出各類軍用產品,第一種格洛克手槍的測試型是便是Glock 17,在1980年代面世,是為了回應奧地利陸軍的需求而製造的,而格洛克手槍系列中首款編號即為17,格洛克解釋為Glock 17命名自格斯通·格洛克在開發格洛克手槍時所提交的專利數目,而Glock 17為公司第17項專利。
Glock 改裝系列
Glock手槍為聚合物底把擊針平移式手槍,多種口徑及尺寸,同時也有其他生產商提供升級配件來改裝Glock手槍,改裝後的Glock可謂是各種各樣,雖然樣式多變,但唯一不變的仍然是喜歡它的人對它的情有獨鍾,確實令人著迷。
Glock 改裝系列
GLOCK手槍在製造上採用的工藝非常先進,零部件允許的公差非常小,即便是將一二十把Glock拆解開放在一起,隨便挑選零件組裝一把槍,發射幾萬發子彈也不會出現任何問題,可見Glock的工藝是非常精準先進的。
Glock 改裝系列
Glock採用了大量的工程塑料作為主要部件,雖然是工程塑料,但是它有非常好的強度和耐磨能力。工程塑料生產成本低,潮溼以及溫度對於工程塑料為主的Glock來說影響很小,保養相對非常方便。
Glock 改裝系列
扳機式保險裝置是Glock系列手槍的一大顯著特點,將子彈推上膛就能立刻射擊,不需要再打開保險,這對於緊急情況下的撥槍自衛者來說非常重要。
Glock 改裝系列
80年代中期,Glock手槍被引入美國市場。它的耐用性和可靠性引起了美國執法部門和商業市場的關注。至今,Glock手槍仍然受到全世界警察的喜愛,這也是它讓人著迷的地方。
格洛克18與半自動的格洛克17外型長度相同,最大的外觀差別是套筒後部有快慢機。它有如在滑套上裝有射擊模式選擇鈕的格洛克17,可選擇全自動或單發射擊9毫米魯格彈。
選擇鈕負責釋放第一道撞針的保險,當射手扣下扳機時立刻釋放撞針來擊發子彈,而當套筒往復運行時,因無第一道保險的限制而能全自動射擊;向下為全自動模式,向上為單發模式。由於設計其射擊控制機構極其簡單,甚至沒有增加減速機構,因此格洛克18的理論射速極高,為每分鐘1,300發。
雖然兩者大小和外形相似,甚至有些使用者聲稱「不用更換槍套」,但兩者主要運作部件還是有稍微不同,格洛克公司為控制市場方向(意指不向民間銷售),所以兩者部件亦不可交換的使用。
格洛克18標凖彈匣為17發,並對應格洛克17的17/19發標準彈匣,亦有31/33發的大容量彈匣,但大容量彈匣不太普及。
格洛克18最早是應奧地利聯邦內政部眼鏡蛇作戰司令部要求而研發,主要是供特種警察部隊及特種部隊與要員保護單位所使用。在遭遇持槍恐怖分子襲擊時,使用格洛克18的部隊可用手槍達1300發/分的高射速構成彈幕,壓制暴徒或掩護政要迅速撤離現場。
執法人員為避免引人注意,在行動中使用的格洛克18大多使用標凖彈匣,很少裝上超長型彈匣,如此恐怖分子及平民根本無從察覺人員所配帶的是全自動手槍。
由於是受限制的全自動武器,生產量和銷售量都很小,因此世界各地都很少見。有些國家或地區受全自動武器受法例管制,所以格洛克18不能民間市場銷售,而格洛克17不受此法例管制。
在美國,格洛克18隻提供給執法部門,因此在美國民間只有小量格洛克18依國家武器管制法(英語:National Firearms Act)私下擁有。但由于格洛克17可改裝成衝鋒鎗,且相關運作部件的製作也不難,因此雖然是非法行為,民間仍然有人私下自製及使用相關部件令自己的格洛克手槍可以全自動射擊。
格洛克18經歷了三次修改版本,最新的版本稱為第三代格洛克18(3rd generation Glock 18)。1999年開始,新推出的格洛克18在套筒下前方設有導軌,以安裝各種戰術配件,另外亦在握把上有手指凹槽。
格洛克18C —槍口補償裝置改進型(Compensated model),和其名字相同,就是在的槍管前裝上槍口補償(抑制槍口跳動)裝置版本,其實是在槍管頂部開兩個橢圓形的孔,利用全自動射擊時排出氣體抑制槍口方向。
Glock系列手槍登場作品列表電影註:由於許多影視作品均有出現以格洛克17改裝的全自動衍生槍(通常不具備快慢機),以下只會列出有真正格洛克18登場的影視作品。
2003年—《終結者3:機器的崛起》:黑色底把及滑套,被終結者T-850(阿諾德·施瓦辛格飾演)和約翰·康納(尼克·斯塔爾飾演)所使用。
2003年—《黑客帝國2:重裝上陣》:黑色底把及滑套,被莫菲斯(勞倫斯·費許朋飾演)所使用。
2004年—《暴力街區》:被達米安(西裡恩·瑞費裡飾演)所使用。
2015年—《使命召喚》:黑色底把及滑套,為主角吉姆·泰瑞爾(西恩·潘飾演)在巴塞隆納活動時所使用的配槍,會使用短彈匣和長彈匣供彈。
小而美:格洛克G44手槍,22LR彈藥的萌新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