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
聯合全國廣播電臺
共同推出特別報導
《中國共產黨百年瞬間》
中國第一顆氫彈
5,4,3,2,1,起爆……
1967年6月17日上午8點20分,由徐克江機組駕駛的轟六甲型戰機在新疆羅布泊上空投下一個降落傘。伴隨著一聲巨響,中國第一顆氫彈空投爆炸試驗成功。沉寂的戈壁大漠上空,宛若兩顆太陽同時閃耀著萬丈光芒。
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第一顆氫彈爆炸現場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某研究所原副所長陳幼玲:哎呀,一閃光,我們大家都不管眼睛了,把眼鏡弄下來就看嘛,看見兩個。一個是原先的太陽,一個是我們的火球。
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時的珍貴景象,在膠片中氫彈火球十分明亮,旁邊那個小的圖像,其實是太陽
我國第一顆氫彈空投爆炸試驗成功,這次試驗是中國繼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後,在核武器發展方面的又一次飛躍。被稱為中國氫彈之父、「兩彈一星」元勳的于敏說,中國在那個時候開始研發氫彈,形勢非常緊迫。
中國氫彈之父、「兩彈一星」元勳于敏
于敏:氫彈是在原子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是它比原子彈性能要優越得多,所以世界上幾個核大國,核武庫裡主要的是氫彈。在上世紀50年代,我們沒有核武器的時候,美國的幾個總統都曾經威脅對中國使用核武器,為了打破他們的核壟斷,粉碎他們的核威懾,中國必須有自己的氫彈。
上世紀60年代,在重重技術封鎖的國際環境中,中國的氫彈研發完全依靠自力更生,從頭摸索。
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婉:這個氫彈是什麼原理,連我們最好的物理學家,當時也不知道這個氫彈是什麼原理。誰有什麼想法就上臺講,在學術民主的基礎上專家再集中,最後理出了不止一種實現氫彈的思路。
實驗究竟能不能成功,誰也不能百分百保證。在執行氫彈投放任務之前,負責此次空投任務的徐克江機組的工作人員已經寫好遺書,做好了不能平安返回的心理準備。機組領航員孫福長在執行任務的前一晚徹夜未眠。
參加空投我國第一顆氫彈的徐克江機組成員,左三為機組領航員孫福長
領航員孫福長:相當於TNT 三百到五百萬噸,有可能你們就回不來了。我是國家培養的,回不來就回不來吧。
中國有了氫彈的消息震驚了世界,美國從突破原子彈到突破氫彈用了7年3個月,英國用了4年7個月,而當時綜合國力還尚薄弱的中國只用了2年8個月,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從原子彈到氫彈的跨越。
在氫彈爆炸成功的同時,中國政府重申:發展核武器完全是為了防禦目的,任何情況下,中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鄧小平同志多年以後說,沒有「兩彈」的爆炸成功,就沒有中國後來的國際地位,就沒有全國人民在危難之時自豪和堅挺的民族脊梁。
「兩彈元勳」鄧稼先(左)與于敏在核試驗基地
【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成功】
1967年6月17日上午8點20分,由徐克江機組駕駛的轟六甲型戰機在新疆羅布泊上空投下一個降落傘。伴隨著一聲巨響,中國第一顆氫彈空投爆炸試驗成功。美國從突破原子彈到突破氫彈用了7年3個月,英國用了4年7個月,而當時綜合國力還尚薄弱的中國只用了2年8個月,以最快的速度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掌握氫彈技術的國家。
用聲音記錄中國
監製:高巖
策劃:武俊山 李謙
主筆:馮會玲 王遠 古麗尼哈力
播講:長悅
統籌:朱星曉 王澤華
製作:單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