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局勢變換莫測,美俄博弈誰更勝一籌?

2021-12-29 新華網思客

縱觀敘利亞危機6年多來的演變,由亂而治是一個大趨勢。自俄羅斯2015年9月出兵敘利亞以來,敘利亞局勢朝著有利於敘政權的方向發展。

作者:拱振喜(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華語智庫高級研究員)

2017年,敘利亞建立四個衝突降級區,實現了敘利亞政府軍與反對派武裝的停火,敘利亞政府軍和民兵收復了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在敘利亞控制的所有地區,中東政治格局因此發生重要變化,有關各方博弈的重心將從敘利亞戰場轉向政治和談。

美國更迭敘利亞政權的戰略遭到失敗,俄羅斯提出的打敗極端組織和鞏固巴沙爾政權的戰略基本上取得了成功,俄羅斯將繼續主導敘利亞危機的解決進程,敘利亞將逐步進入戰後安排和重建階段。

▲縱觀敘利亞危機6年多來的演變,由亂而治是一個大趨勢。

經過6年多的戰爭,敘利亞戰場態勢趨於穩定,解決敘利亞問題的重心將從戰場上的軍事較量轉向實質性和談。有關各方將主要精力轉向政治和外交活動。

2017年11月11日,美國總統川普出席在越南峴港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進行了簡短交談,就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達成協議。同年11月20日,普京與敘利亞總統巴沙爾討論了舉行敘利亞全國對話大會的舉辦原則後,與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和伊朗總統魯哈尼舉行會談,達成解決敘利亞問題的路線圖包括:在索契召開包括敘利亞各派參加的全國對話大會;在敘利亞重建框架內採取步驟;通過透明、廉潔的選舉由敘利亞人決定敘利亞的未來;完全停止衝突;實現衝突降級區的穩定。

  

盤踞在敘利亞的「伊斯蘭國」已被打敗。不過,美國主導的國際反恐聯盟表示,目前在伊拉克和敘利亞仍有大約3000名「伊斯蘭國」武裝分子殘餘,他們中的大部分已轉入地下,伺機發動恐怖襲擊。

  

控制伊德利卜省的極端組織「徵服陣線」與土耳其就建立衝突降級區和停火達成協議。但是,該組織及其附屬組織未來能否繳械投降還有待觀察。

  

敘利亞國土面積為18.5萬平方公裡。目前,政府軍控制大約11.5萬平方公裡,庫德武裝控制大約4萬平方公裡,反對派武裝控制的大約3萬平方公裡的地區已建立4個衝突降級區。俄羅斯主張敘利亞庫德人在其居住地區實施自治,未來敘庫德人在其居住區實施自治的可能性較大。

  

美國等西方國家和沙特等國調整對敘利亞問題的立場,政治解決敘危機的國際和地區條件趨向成熟,但敘利亞問題牽涉各方利益,在一些問題上仍有分歧。

  

敘利亞反對派高級談判委員會總協調員希賈卜等10名持強硬立場的反對派人士辭職後,敘各反對派組成一個統一的代表團參加了2017年11月28日在日內瓦舉行的八輪和談,這輪和談未取得任何成果,雙方爭論的焦點仍然是敘利亞總統巴沙爾的未來政治地位問題。

  

推動敘利亞政治進程並非易事,這需要包括敘利亞政府在內的各派別作出妥協和讓步。對於敘利亞反對派來說,由於戰場上的失利,選擇不多了。如果日內瓦和談長期不能取得實質性進展,有可能把難以達成協議的議題轉交將在俄羅斯索契召開的敘利亞全國對話大會決定。未來敘利亞和談將主要討論憲法草案和舉行選舉以及軍隊和安全機構的改革和反對派武裝放下武器或者編入政府軍等問題。

庫德武裝主導的「敘利亞民主軍」2017年10月收復了「伊斯蘭國」所謂的首都拉卡市,敘利亞政府軍於同年12月7日解放了「伊斯蘭國」控制的所有剩餘地區。這意味著在敘利亞境內打擊「伊斯蘭國」的大規模軍事行動基本結束,中東政治格局因此發生重要變化,美國在地緣政治方面遭受重要損失。新的中東政治格局將對該地區的各種力量產生重要影響。

  

處於中東地區核心地帶的敘利亞於2011年3月爆發危機。相關各方表現出涇渭分明的兩個聯盟:一是俄羅斯、伊朗、敘利亞政府、伊拉克和黎巴嫩真主黨的聯盟;二是美國、沙特、卡達、土耳其等國以及敘利亞反對派的聯盟。

  

俄羅斯幫助敘政府軍打敗了極端組織和溫和反對派武裝,從而使俄羅斯重返中東成為可能,其大中東戰略將逐步顯現。俄羅斯最近與亞塞拜然和伊朗籤署了陸路連接三國的「南北」運輸走廊協議,使俄羅斯能夠從陸路抵達敘利亞。這在地理上首次將莫斯科、德黑蘭、巴格達、大馬士革和貝魯特連接起來。

  

土耳其加強了對土敘邊界的控制,並在建立敘利亞西北部伊德利卜衝突降級區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土耳其曾是美國領導的聯盟反對敘利亞政權的先鋒,而今,似乎已成為俄羅斯領導的聯盟沒有公開宣布的成員。

  

伊朗幫助敘利亞打敗「伊斯蘭國」,在敘利亞政府軍收復靠近伊拉克邊界的阿布卡馬勒市以後,實際上打通了德黑蘭、巴格達、大馬士革和貝魯特的通道,為建立什葉派新月地帶創造了條件。

  

在伊拉克,「伊斯蘭國」2014年6月宣布建立「哈裡發國」後,伊朗革命衛隊幫助伊拉克組建什葉派民兵組織「人民動員組織」,目前擁有12萬人。這支部隊在打擊伊敘兩國境內的「伊斯蘭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沙特試圖通過外交努力促使什葉派主導的伊拉克政府與伊朗拉開距離是非常困難的。

  

在黎巴嫩,2016年12月組成黎巴嫩政府。儘管遜尼派穆斯林哈裡裡擔任總理,但是基督教馬龍派的總統奧恩是敘利亞和真主黨的盟友。親伊朗的什葉派民兵真主黨不僅進入敘利亞參戰,而且與黎政府軍一起將黎境內的「伊斯蘭國」武裝分子清除,並成功阻止了敘利亞戰火向黎巴嫩蔓延。因此,真主黨的勢力在黎巴嫩不斷擴大,並主導黎巴嫩政府。

  

在卡達,沙特等國今年6月與卡達斷交,指責卡達幹涉別國內政和支持恐怖組織,從而導致海灣合作委員會進一步分裂。這一冒進的行動使沙特對卡達的外交面臨進退失據的困境。而伊朗則在經濟方面支持卡達克服沙特等國對其實施封鎖所面臨的困難。

  

從目前總的情況看,俄羅斯領導的聯盟得到加強,而美國領導的聯盟逐步削弱,不能排除土耳其、卡達和黎巴嫩進一步向俄羅斯領導的聯盟靠攏甚至在較長的時期內加入該聯盟的可能性。這意味著維護中東地區穩定的力量在加強,破壞中東地區穩定的力量在削弱,有利於未來在中東地區減少衝突。

美國更迭敘利亞政權的戰略基本上遭到了失敗,不得不轉向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俄羅斯提出打敗極端組織和鞏固巴沙爾政權的戰略基本上取得了成功,俄方將繼續主導敘利亞危機的解決進程。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在敘利亞危機爆發初期著力推動敘利亞政權的更迭戰略,美國的中東協友遜尼派主導的沙特、卡達等海灣國家的一些組織和個人向敘反對派武裝提供大量資金,土耳其開放邊界向敘利亞反對派輸送外國戰鬥人員和武器,從而導致敘全面戰爭爆發。與此同時,美歐對敘利亞實施包括金融和石油領域在內的全面制裁,還要求敘利亞總統巴沙爾下臺。

  

以「伊斯蘭國」2014年6月宣布在伊拉克和敘利亞成立「哈裡發國」為標誌,中東地區的遜尼派極端勢力達到前所未有的猖獗,美國不得不把打擊「伊斯蘭國」置於優先地位,並採取措施阻止海灣國家一些組織和個人向敘利亞境內的極端組織提供資金。

  

歐巴馬既想打擊「伊斯蘭國」,避免極端組織奪取敘利亞政權,又策劃由敘利亞溫和反對派取代巴沙爾政權,但訓練溫和反對派武裝的計劃失敗,還拒絕大規模地面部隊軍事介入敘危機,對敘政策陷入兩難。不過,美國後來加大對庫德武裝主導的「敘利亞民主軍」的支持力度,並將其作為美國領導的打擊「伊斯蘭國」國際聯盟的地面部隊。

  

什葉派大國伊朗組織「伊朗革命衛隊」、黎巴嫩真主黨以及伊拉克、阿富汗等國的什葉派民兵入敘參戰,支持敘利亞政府軍,並在伊拉克組建什葉派民兵組織「人民動員組織」。然而,面對10多萬遜尼派反對派武裝的猖狂進攻,擁有30萬人的敘利亞政府軍頑強抵抗,損失近半,什葉派分支阿拉維派主導的敘利亞政權曾一度瀕臨垮臺。

  

俄敘2015年8月26日在大馬士革籤署了《俄敘間關於在敘利亞境內部署俄羅斯飛行大隊的協議》。俄總統普京隨後下令俄空軍進入敘利亞,於同年9月30日展開空襲,沉重打擊了敘境內的極端組織和溫和反對派武裝,鞏固了巴沙爾政權,擴大了敘政府軍控制區的戰略縱深,從而守住俄羅斯在中東地區的最後一塊陣地,改變了敘利亞博弈格局,俄羅斯、伊朗和敘利亞政府從此變被動為主動。美國推翻巴沙爾政權戰略失敗的跡象顯現。

  

普京對解決敘利亞危機的策略是「以戰求和」,堅持保留國家機構和過渡階段結束前巴沙爾不能下臺,他的未來命運由敘利亞人民決定。敘政府軍在戰場上每取得一個階段性勝利,普京便促美與俄聯手共同推動召開敘利亞問題國際會議,重啟和談和實施停火,其戰略意圖是,逐步促使國際社會就解決敘利亞危機達成共識,把美國等西方國家及其中東協友和敘反對派關在國際會議文件和安理會決議的籠子裡。

  

敘利亞反對派代表團在2016年1月和4月的日內瓦和談中仍然堅持巴沙爾必須下臺,導致談判陷入僵局。這表明,日內瓦和談平臺在當時的情況下很難達成協議。

  

普京利用土耳其與美國之間的分歧,將土耳其爭取過來之後,開闢了敘利亞和談新平臺——阿斯塔納和談。俄羅斯提出在敘利亞建立4個衝突降級區的計劃,並與土耳其和伊朗在2017年5月4日舉行的第四輪阿斯塔納和談期間籤署了執行該計劃的備忘錄。

  

美國總統川普執政後開始向敘利亞增派地面部隊,向「敘利亞民主軍」提供重型武器,支持其收復「伊斯蘭國」所謂首都拉卡,以加強美國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並將敘反對派武裝從敘南部地區向東部地區調動,試圖控制敘東部地區,以便增加與俄羅斯劃分敘利亞勢力範圍的籌碼。

  

敘利亞政府軍及民兵2017年5月23日展開代號為「偉大黎明」的大規模軍事行動,於同年11月19日收復了「伊斯蘭國」在敘利亞控制的最後一個重要據點阿布卡邁勒市,從而挫敗了美軍阻止打通伊朗經伊拉克到敘利亞和黎巴嫩的供給線,進而控制敘東部地區的企圖。

  

普京在德國漢堡與川普2017年7月7日舉行首次會晤,促成敘利亞西南部地區停火協議。這是川普上臺之後,美俄兩國在敘利亞問題上第一次展開實質性合作。在俄羅斯的推動下,敘利亞在2017年7月至10月逐步建立了西南部、大馬士革東古塔、霍姆斯北部和伊德利卜衝突降級區,實現了敘利亞政府軍與反對派武裝的停火。

  

普京2015年確定了解決敘利亞危機的路線圖:近期全面壓制「伊斯蘭國」和「徵服陣線」等極端組織和溫和反對派武裝的攻勢,協助敘政府軍奪取具有戰略意義的大中城市;中期迫使不屬於極端組織的敘反對派武裝停火,並與敘政府和談,以達成協議,重建國家政治架構;遠期是促使敘境內各派別的槍口一致針對極端組織。儘管敘利亞問題錯綜複雜,但敘利亞危機的解決進程迄今基本上按照普京制定的路線圖逐步實施。



相關焦點

  • 美俄博弈下的敘利亞問題及其前景 | 閆偉
    但美俄在敘利亞的博弈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敘利亞問題恐將長期化。關鍵詞:敘利亞問題; 美國外交; 俄羅斯外交; 中東局勢; 土耳其外交敘利亞問題是當前中東地緣政治變遷的晴雨表,深刻影響中東乃至世界的安全。美國和俄羅斯的互動則是影響敘利亞問題的結構性變量,在某種意義上左右了該問題的走向。
  • 【學術觀點】美俄博弈下的敘利亞問題及其前景 | 閆偉
    但美俄在敘利亞的博弈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敘利亞問題恐將長期化。關鍵詞:敘利亞問題; 美國外交; 俄羅斯外交; 中東局勢; 土耳其外交敘利亞問題是當前中東地緣政治變遷的晴雨表,深刻影響中東乃至世界的安全。美國和俄羅斯的互動則是影響敘利亞問題的結構性變量,在某種意義上左右了該問題的走向。
  • 美俄這次出奇地一致:不是中東
    美俄這回罕見保持意見一致。現在有一個最根本的問題,要想知道戰場,首先就要明確誰有這個能力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對那些小國而言,其根本沒有選擇的權利。與之前兩次世界大戰不同,各國的實力早已發生了大變化,國際局勢也相對較為和平,各國之間相互制約,同時經濟發展逐漸全球化,真正實現了「牽一髮而動全身」,在利益的牽扯下,各國似乎很難爆發戰爭。
  • 美俄罕見的一致:不在中東
    而隨著大國的捲入,戰爭的局勢又會發生變化,在這種情況中,全球發生戰爭的概率又大大增加了。到時候可能會演變成第三次世界大戰的,一旦第三次大戰爆發,那麼主戰場會在哪裡?對此,美國和俄羅斯的專家都一致表示:絕對不會是中東。
  • 油田被襲,局勢又起波瀾!中東博弈下,石油價格要起飛?PVC需求暴增,毛利大漲300%!
    中東局勢不容樂觀,伊拉克或成戰場11月23日,沙特阿美石油公司遭到飛彈襲擊,飛彈炸毀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的超級油田儲油罐,當場升起蘑菇雲!12月1日,伊朗議會以壓倒性的票數宣布了通過取消制裁和維護國家安全的法案,該提案的緊急通過就是為了能夠應對中東當前的緊張局勢。據海峽新訊報導,若伊朗與以色列開戰,伊拉克有可能成為戰場。據了解,伊朗在伊拉克有很多的民兵駐紮,這些民兵完全有能力針對美國或者是以色列進行軍事報復,戰火就會燒到伊拉克。
  • 拜登下令美軍空襲敘利亞,美俄或將正面交鋒?
    大國博弈不斷加劇近年來,在俄羅斯的幫助下,美國為了爭奪石油資源而來到敘利亞的這一地區,與敘利亞政府發生衝突,俄羅斯為了支持敘利亞政府而與美國進行對抗,敘利亞政府收復了許多領土,伊朗、以色列等多個國家對敘利亞也是蠢蠢欲動,許多國家加入敘利亞國內動亂
  • 從克裡米亞入俄看破解南海困局之道——以美俄戰略博弈的視角
    關鍵詞:克裡米亞入俄;南海;美俄戰略博弈;混合戰爭;烏克蘭危機;中美關係;基金資助: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後期資助重點項目「競合主義與安全研究的轉型」(編號20FGJA002)作者:儲昭根,浙江理工大學特聘教授、「一帶一路」與非傳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南海處於美國「印太戰略」東西兩翼交匯地區,逐漸成為中美博弈前沿,美國等域外國家介入南海事務出現常態化
  • 由遜尼派、什葉派之爭看中東局勢
    今天,我跟大家嘮嘮中東局勢,主要從伊斯蘭教遜尼派、什葉派衝突的角度來講中東問題,之所以選擇這個切入點,是因為我認為他可以更好的反映2003 年伊拉克戰爭以來中東局勢的變化,這種變化我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中東地區的核心問題由以往的巴以衝突
  • 比完沙漠碰碰車,又開始賽核潛艇,美俄水下核獠牙,誰更勝一籌?
    這幾天,美俄軍隊頻繁接觸,雙方不僅在敘利亞的沙漠裡操練裝甲車碰碰車比賽,上演著你追我趕的撞車大戲。還在北極圈的阿拉加斯附近進行著海洋力量的比拼。據俄衛星網消息稱,俄羅斯太平洋艦隊8月27日表示,「海洋之盾-2020」海軍軍演正式拉開了帷幕。
  • 美俄在這國爭奪7年,中國卻不動聲色,獲得最大利益
    這場戰爭的背後是各方勢力的博弈,複雜程度堪比世界大戰中各方勢力的較量。近年來我們在中東戰場可以看到許多來自「中國製造」的武器裝備,各種不同型號的武器讓中國軍工企業在中東戰場獲得不少利潤。從以上幾點中可以看出,中國雖然沒有直接參與到敘利亞的衝突中,但是已經無聲無息地在中東局勢中獲得了大量的利益。
  • 博弈小亞細亞
    ,是中東博弈加劇後的一個新視點,是其它五國與美關於伊核協議博弈的延續。從土耳其國內局勢來說,埃多利安需要保持強人形象以爭取最大支持。二、美對土耳其的發難,意圖逼迫土耳其不要與伊朗、俄羅斯走得太近。三、小亞細亞博弈有前景。新的博弈將會圍繞伊朗與沙特、以色列同盟之間的問題展開,不排除上升為兩大政治集團之間的博弈,即俄羅斯、伊朗、敘利亞與黎巴嫩真主黨形成同盟,與美國、以色列、沙特以及部分阿盟和北約國家組成的同盟之間的博弈。一旦形成這種局面,土耳其的作用就舉足輕重了。
  • 中東戰火剛停,美、俄又在這塊敏感區域交上手了,好驚險!
    美伊軍事交火暫告一段落了,但圍繞著中東局勢的變天,美國、俄羅斯間的較量並沒有結束。
  • 佔豪:2014年的大國博弈脈絡
    對於後者,美國充分利用和製造更多亂局,則是為了讓資本感覺世界其它地方不安全,只有美國安全,從而迫使避險資金回流美國。2014年的國際大事,就是圍繞這樣的邏輯展開的。藉此,我們不妨對2014年的一些大事進行一些梳理。2014年大博弈棋局2014年的大事有兩條主線:一條是美俄博弈脈絡,在明;一條是中美博弈脈絡,在暗。
  • 美俄公開翻臉! 世界未來將很慘烈?
    麥克阿瑟基金會前駐俄主管則表示:「這不僅僅是新的冷戰,現在的情形比那時要危險得多,局勢完全無法預測。」美國還有針對性地加強了在中東地區的軍事部署。可以說,美俄因敘利亞問題發生擦槍走火的可能性明顯上升。近日,俄羅斯還放話稱,俄軍正考慮重新在古巴、越南等地開設軍事基地。這更加引起了美國的警惕,美國媒體紛紛指責俄羅斯此舉為挑釁行為。衝突3:希拉蕊暗諷普京:克格勃出身 沒有靈魂
  • 中東腹地:庫德人漫長的獨立之路,卻成為大國博弈的棋子
    據統計分析表明,中東地區阿拉伯人口最多,其次是土耳其突厥人、伊朗的波斯人,而第四大民族卻是名不見經傳的,一直沒有成立國家的庫德人。如果不是敘利亞庫德武裝的聞名於世界,或許我們對這個中東民族根本沒有什麼印象。
  • 美俄或已知曉答案
    在蘇聯解體之後,世界局勢反而穩定了下來,世界上的火藥味也消散了一些。但這並不能說明第三次世界大戰就不會到來了,所以第三次世界大戰一旦爆發,主戰場會在哪個國家?美俄或許已經知曉答案。以現在的國際局勢來說,有資格成為三戰棋手的勢力也就中美俄以及歐盟這四家。因此三戰的主戰場多半是在這四家的勢力範圍之內。
  • 大掌柜在中東說了什麼?
    大掌柜出行,每次都喜歡用一些中國傳統文化中佼佼者的名言來概括出訪的目的和善意。有時出自論語,有時出自莊子。而此次他在開羅阿盟總部的演講則意味深長地引用了管子的名言----未見之而親焉,可以往矣;久而不忘焉,可以來矣。 管子是誰?當年諸葛亮隱居臥龍崗,自比管樂。這裡的管,就是管子,其名管仲。連諸葛亮都視之如神,這位管子必然是位了不得的人物。
  • 美俄早就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的主戰場在哪,並非在中東
    美俄早就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的主戰場在哪,並非在中東眾所周知,第
  • 中東爆發世界大戰?這是杞人憂天降!
    實際上,敘利亞局勢雖然還很亂,但正在向緩和的方向轉變。中東這塊兒亂成一鍋粥,很多人分不清誰和誰是一頭兒的。敘利亞,黎巴嫩、伊拉克、伊朗等主權國家是一派,以什葉派為主;沙特、阿聯、卡達、土耳其等國家是一派,遜尼派居多;以色列是美國安放在這裡的一個釘子,正在坐山觀虎鬥。現在是個什麼狀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