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人而言,印度是個神秘的國度,她就像一位婀娜多姿的異域女子,卻蒙著一層面紗,誰都無法完全讀懂她令人捉摸不透的雙眸。但有一種樂器,你只要聽到它的聲音,就能瞬間感受到印度真實的美。
它就是印度傳統樂器代表「西塔琴」。
如今中國的聽眾也有耳福了。已有20多年彈奏經驗的西塔琴大師Rudra's Sage,多次受邀在中國演出。本月18號,在北京蘑菇音樂空間,島主與Rudra's Sage面對面地聊了聊這項古老印度樂器的前世今生。
當西塔琴開始顫動,那是靈魂掙脫肉體的升華時刻,世間的悲歡離合,生命的不可預知,仿佛都蘊含在這一把古老神秘的樂器裡。聆聽者被這奇幻的音色和旋律牽引,漸漸地閉上雙眼,與天地合為一體,達到空靈的境界。
「彈奏西塔琴,遠遠超出了喜愛的範疇,它讓我的身心與琴、與天地相通,達到超我的境界。」西塔琴大師Rudra's Sage對拾貳象島說。
披頭四1965年專輯《Rubber Soul》封面
作為世界上最難彈奏、結構最複雜的冷門樂器之一,西塔琴的「高冷」,讓一般人難以望其項背,除了中東地區以外,所知人甚少。但它又因獨特的異域音色,被眾多知名搖滾樂隊喜愛,加入到自己的音樂中,比如著名搖滾樂隊披頭四在其1965年的專輯《Rubber Soul》中的歌曲《Norwegian wood》,及滾石樂隊的《Paint It Black》都因加入西塔琴而獨具特色。
因為搖滾樂的風靡,西塔琴的音樂及印度文化,曾在60年代,被年輕聽眾廣泛推崇和喜愛。
Rudra's Sage演出現場Rudra's Sage也正是這樣接觸到了西塔琴。出生在音樂世家的他,從小受到各種音樂的薰陶,奶奶彈大貝斯,媽媽彈鋼琴,家庭其他人也是從事與音樂相關的事業,在15歲時,他接觸到了第一件樂器,是普及度非常高的吉他。那些來自嬉皮士的年輕群體所聽的音樂,給了他極大的觸動與共鳴,他就在The Rolling Stones、The Doors、Beatles、Pink Floyd、Syd Barrett的音樂中,逐漸成長起來,尤其對六七十年代的民謠迷幻特別著迷。
憑著過人的音樂天賦,Rudra's Sage19歲便開始以獨立民謠歌手的身份,在各地表演自己的原創歌曲,並與一些搖滾、民謠樂隊一起演出。
鮑勃·迪倫「那時自己最嚮往的就是成為像鮑勃·迪倫那樣,具有反抗精神的民謠歌手。」
Rudra's Sage這種熱忱的狀態維持到了24歲,他遇到了自己人生最重要的轉折點,接觸到了印度教。之後,他的人生觀念發生了顛覆性的改變,隨即停掉了所有的公共演出,與之前的生活進行了自我「切割」,並選擇留在馬尼拉市的一個瑜伽冥想修行所,為一位老瑜伽士服務的同時,進行體悟修行。
「就像給自己起的新名字Rudra's Sage——『樓陀羅的聖人』一樣,我找到了人生新的信仰。」
兩年後,Rudra's Sage來到印度,在新德裡的月光集市上,他收穫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樂器——西塔琴(Sitar),這一切仿佛是命運某種看不見的牽引聯繫,當Rudra's Sage帶著他的琴,回到馬尼拉的一個印度教社區後,一位在錫克廟的牧師,成為了Rudra's Sage學習印度音樂的啟蒙老師,在之後的日子裡,Rudra's Sage開始對印度音樂苦心鑽研與練習,並前往世界各地進行拜師學習,不僅為精進琴技,更是希望自己的「境界體悟」得以提升。
歷經二十多年的磨鍊,Rudra's Sage終於成為世界優秀的西塔琴演奏大師之一,他說:「每次彈奏西塔,都能淨化我的心靈,讓我的身體更健康,有一種共鳴的狀態,感覺是在跟神靈在對話。」
Rudra's Sag所感受到「出神」狀態,並非臆想,而是和幾個方面有關。
西塔琴(Sitar)西塔琴屬於一種長頸彈撥樂器,是北印度最流行的樂器,與中國的琵琶屬同一樂器,琴身呈梨形,琴頸非常長,約兩英尺,杆上附著寬約三英寸的指板,槓尾端的共鳴箱由大匏瓜或樹幹挖空製成,箱上有琴碼,弦則直接通過琴碼、琴格、琴杆。首部上的琴弦有7根,4根用來演奏旋律,3根演奏持續音,還有11-13根共鳴弦,每根調成不同的音高,這樣的組合形成了豐富而獨特的音響效果。
Rudra's Sage在演出現場調試琴碼與其它撥弦樂器相比,西塔琴最大的不同之處,還在於板指上的16-18個可移動的環形金屬品位,每個弦擁有一個半的八度音域,用左手按弦,演奏旋律。
另外,由於由於弦與琴碼之間有個小缺口,當振動時,會因觸及琴碼而產生豐富的泛音,並再傳到共振弦,從而導致西塔琴獨特的共鳴效果。由此的設計構造,讓彈奏者很容易達到人琴合一的狀態,讓聽者有迷醉的效果。
不過,僅有這樣的設計構造還不夠,特殊的指法和演奏坐姿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Rudra's Sage演出現場演奏西塔琴的特殊指法被稱為「泯得(Mind)」,即在琴格上推弦,可以產生五度的滑音,這也正是印度音樂呈現特殊音色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演奏者的姿勢也十分的關鍵,兩腿交叉盤坐,握持方式類似吉他,同時將西塔琴共鳴箱放置在左腳踝上,琴頸平置於右膝,右手腕自然靠在共鳴箱上,左手則自由按琴格,做推拉弦動,自由演奏。
此外,西塔琴的音樂旋律也獨具特色。
Rudra's Sage演出現場
在印度音樂中,有一個專有的音樂名詞Raga,這個無法用西方音樂來解釋的語彙,即是一個旋律,可以說是印度音樂的骨架。傳統的印度音樂並不像西方音樂有非常完整的樂譜、演奏者必須忠實表現樂譜上的既定要素;在Rage的架構下,從主音到音階,慢慢開始,演奏在一定階段後是即興性的,由演奏者決定可能性。
即興並非沒有章法,在演奏中也要遵循一定規律,例如:白天的Raga不用晚上的,夏天的Raga不能在冬天演奏,下午的Raga也不能在清晨演奏,同樣也不能反之,這和中國的音樂宇宙觀類似;同時還要做到,對演奏長短合理的把握,速度的掌控,在共振、裝飾音、清音自然的轉換……
這對演奏者的修為是極大的挑戰,而只有掌握了這些,才能稱得上是一個嫻熟的西塔琴樂師。
世界上最著名的印度作曲家、演奏家拉維·香卡,曾這樣解釋這音樂的奧義:「印度音樂的特色,是輕微起伏的曲線,精緻典雅的螺旋式的細部,其根源是印度教認為印度音樂是溼婆神結合宇宙萬物的思想,是自然產生的樂章。」
因此,一個地區音樂特色的形成,和當地傳統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波斯Setar樂者繪畫作品
西塔琴追其源頭,是來自波斯的Setar,它在中世紀傳到印度北部,很快便在印度大陸上成為一種最流行的樂器,據傳,在18世紀一名叫阿米枯樹的的僧侶,從波斯人的Setar琴概念裡發明了西塔琴,此後,西塔琴逐漸取代Setar,成為印度本土主流演奏樂器。
而印度文化有其濃厚的宗教性,因此情緒可以說是印度音樂旋律的種子。而Raga把情緒規劃為九種進行演繹,分別是:喜感、驚喜、悲傷、憤怒、恐怖、厭惡、情慾、英雄、寧靜。九種情緒所特有的音階及旋律方式,構成了印度音樂的靈魂核心。要想將這些情感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只有西塔琴能夠做到,從上行音階到下行音階,以及通過裝飾音、泛音、滑降音,簡單的短旋律不斷出現,某個音不斷縈繞,慢慢一的些音符歸定,旋律進入節奏,西域風情的魔力,則展現出來。
「在印度,一支西塔琴可謂彈盡人間悲苦,想練好它,可能需要花一輩子的時間,在生活中不斷磨礪,才能達到天人的體悟。」
不過,欣賞這樣的古琴彈奏,卻不需要任何訓練,你只需要靜下心來,在專注中,讓音樂和你的靈魂對接,感受超脫的靈性。
- END -
文字 / 楊懿龍
策劃 / 盧雋婷
編輯 / 危 敏
視覺 / 徐銘遠
圖片來自網絡及受訪者
每個人都是一件有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