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工程學起源於歐美,最初為了適應工業大生產的需要,對如何協調人與機械之間的關係以提高生產效率為目標,系統研究「人-機器-環境」三者之間的相互關係及其效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戰爭的需要,人體工程學的原理和方法被用於坦克、飛機等戰鬥要素的內艙設計,解決人如何在狹小的艙內進行有效地操作和戰鬥,並儘可能使人長時間在小空間內緩解疲勞,提高戰鬥效率。
形象的說,人體工程學就是以人為中心,研究一切與人有關係的工具、物品,以及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如何協調它們之間的關係,做到不傷害人的身心健康,讓人感覺舒適,並能提高效率的一門學問。如電子產品中的人體工程鍵盤、滑鼠、耳機等;以居家舒適性為目的而發展起來的人體工程學座椅、家具、室內設計等;又如考慮電動工具在使用時對人體振動或是工作環境粉塵等汙染而發展起來的人體工程學的工具等等。
人體工程學滑鼠示意
人體工程學廚房示意
人體工程學相當於以「人」為傳感器,感受產品設計的優良中差,並給出設計標準。有客觀的指標,如產品設計對人的影響在解剖學、臨床醫學等客觀指標判斷產品設計對人體有益還是有害;也有人的主觀判斷,如人在使用產品時的舒適性、心理愉悅等方面指標。人體工程學產品的優秀設計可以保證人的身心健康,使人感受舒適、愉悅的心情。
可以看出,人體工程學是一門系統科學,以「人-物(或機械)-環境」組成的系統為研究對象,但又以人為核心。系統就不能獨立的看待事物,而是要發現萬物與人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
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人體工程學主要由6個分支學科組成(參考百度百科),即:人體測量學、生物力學、勞動生理學、環境生理學、工程心理學、時間與工作研究學。符合人體工程學的產品設計就要從上述6個方面來考慮。
例如滿足人體工程學的座椅,在設計時也需要從上述六個方面考慮:一、人體測量學,成年人、兒童、殘疾人等對座椅的需求不同,需要人體測量學先明確需求;二、考慮生物力學,滿足人在座椅上是否符合解剖學等生物力學的指標,有些椅子我們坐一會就會感到腿麻,這就是血液循環不暢的表現,顯然不符合生物力學的要求;三、勞動生理學的角度分析,座椅能否起到緩解疲勞、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最好不會加快疲勞,疲勞包括臨床疲勞(器官疲勞、全身疲勞)、智力疲勞、技術性疲勞等;
四、環境生理學,考慮座椅擺放環境,即工作環境、生活環境對人的影響,以及人體在特定環境下做出的生理反應。五、從工程心理學角度來看,座椅的設計必須與人的身心特點相匹配,從而提高系統效率、保障人機安全、並使人在系統中能夠有效而舒適地工作。心理學的參與可以使人保持愉悅的心理狀態,以達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六、最後是時間與工作研究學,主要解決效率的問題。對於座椅設計,如果其目的是為了休閒,則主要考慮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放鬆;如果是為了工作,則要考慮工作效率,辦公室以帶滑輪的椅子為主,應該也是一種效率的體現。
前段時間火了一把的《人民的名義》中,光明區信訪辦的接待窗口可以說也是充分利用了人體工程學,不過它巧妙的避開了所有能讓上訪群眾感到安全、舒適的設計。劇照中可以看出信訪辦窗口相對較矮,而且窗口又小。
信訪辦整改後達康書記在接待窗口向瑞金書記匯報工作
上訪群眾只能半蹲著和窗口內的接待人員交談,這大概也是經過測量的,在這個高度下,上訪群眾想蹲蹲不下,想站也站不起來,只能半蹲著;從生物力學角度來看,這個姿態的血液循環較差,腿麻、腰酸的感覺一會就有了;從勞動生理學上講,這種工作姿態最容易疲勞;從狹小的接待窗口,讓人感覺的隔閡、迷茫,這樣在環境生理學和心理學上,讓上訪群眾產生不適;最後,從時間與工作的關係來看,劇中上訪人員說「我都已經跑了三趟了」,可以想見,光明區信訪辦上訪之難。
信訪辦整改前上訪群眾在接待窗口交談
我竟然想起天龍八部中,掃地神僧在藏經閣與慕容博、蕭遠山、鳩摩智的談話,他說武學中的戾氣會傷害到修煉者的身體健康,必須有相應的佛法來化解武學中的戾氣,佛法越高的人才能修煉更高層次的武學而對自己無害。
新科學與技術的誕生往往會對人類徵服自然、變革生產、生活方式上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這很像人類擁有的武學,科技在人類社會發展中也有很強的戾氣。正如人體工程學,可以用於改善生活、提高工作效率「造福於人」,當然也可以反向利用「造罪於人」。人類在追求科技發展的同時,應該有相應的倫理學與之相匹配。人體工程學,所有行業都應該有自己的「希波克拉底誓言」!
聲明:公眾號偶爾轉載的文章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供大家參考和探討,並不意味著支持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聯繫我們刪除。往期精彩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