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兩千年前的一部科幻小說:描繪了月球,外星生物和星際之戰

2021-02-26 Awaker覺醒網


在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和H.G.威爾斯(H. G. Wells)開始寫科幻小說之前的近兩千年,敘利亞諷刺和修辭學家薩莫薩塔(Samosata)的盧西恩(Lucian)向世界介紹了科幻小說,他設想了一個未來,在那裡人類將發現外星生命,發生星際戰爭,並開始了解人造生命體等。

盧西恩(Lucian) (125–c.180) 

十七世紀時盧西恩的畫像

一個真實的故事

薩莫薩塔的盧西恩被公認為西方文明最早的小說家之一,許多學者認為他是科幻小說之父。

盧西恩是一位敘利亞作家,從125年開始,他用希臘語寫下了自己的作品,涉及各種主題,如外星人、宇宙飛船和機器人,比儒勒·凡爾納或G.H.威爾斯的小說出現早了兩千年。

西恩創作的關鍵作品,兩千年後,我們認為是科幻小說。

盧西恩的作品中講述了盧西恩和他的船員們的冒險經歷,他們都是太空人、飛艇、電視投影、談話機器、人工智慧、與外星人的邂逅、太空戰鬥、不明飛行物、類人生物的接觸,以及在一個活的有機體內建立的城市。

1894年奧布裡·文森特·比爾茲利為盧西恩小說《真實的故事》中的一個戰鬥場景描繪的插圖。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Public Domain。

他的作品《真實的故事》是一個虛構的故事,故事描繪了作者所預見的現代科幻主題。

這項工作開始於盧西恩和他的旅伴們經過赫拉克勒斯的石柱,之後由於一場強大的風暴,他們被吹離了航線。

最後他們來到了一個島上,島上有一條酒河,酒河中滿是魚和熊。

 

他們並沒有在島上停留很長時間,被旋風裹挾並最終帶到了月球。

在那裡,他們發現自己正處於月亮統治者和太陽統治者之間的戰爭之中,他們正在為「晨星」的殖民地問題進行一場宇宙大戰。

雙方的軍隊都被描述為擁有奇異的生命形式,一半是機械,一半是生物。

在籤署和平條約後太陽統治者的軍隊最終登陸。盧西恩在作品中詳細描述了地球上的生命與地外生命體的不同。

最終,當他們返回地球時,盧西恩和他的同伴最終被一條200英裡長的鯨魚吞沒。在這種生物的肚子裡,他們發現有各種各樣的魚棲息在鯨魚身體裡。

他們對這些神秘的生物發動戰爭,並在鯨魚內部燃起篝火,最終殺死了它。

最後,設法從鯨魚的嘴逃走。

繼續他們的航行時,他們在海洋中遇到了一個巨大的深淵,設法繞開深淵繼續前行。在這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大陸,他們決定探索。

這篇文章以魯西恩的陳述作為結尾,他說他們未來的冒險經歷將在即將出版的續集中進行描述,但這些續集從未出版過。

盧西恩的作品還描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海難冒險故事;他寫的是船隻航行在不尋常的世界裡,像一個夢幻之島,或是在森林和太空中夢幻般漫遊。

盧西恩是第一個將現實與小說分開的作家,這在當時並沒有非常清晰的界定。

值得一提的是,盧西恩的《一個真實的故事》一書也是橫渡大西洋、探索位於另一側大陸想法的早期表達。這個想法比哥倫布的旅程早了大約1400年。

兩千年前的西恩是如何想像出這些奇異之旅的?

西恩(希臘語:Λουκιανός,約120年—180年)生於敘利亞的薩莫薩塔,羅馬帝國時代的以希臘語創作的諷刺作家,以遊歷月球的奇幻短篇《信史》及一系列對話集聞名。周作人曾翻譯其作品,並按希臘語發音將其名譯為路吉阿諾斯。

代表作:〈真實的故事〉、〈死人對話〉、〈諸神對話〉、〈偽預言者亞力山大〉、〈Sale of Creeds〉、 〈Philopseudes〉(當中包括〈The Sorcerer's Apprentice〉)

國外對西恩的小說【一個真實的故事】更多的討論是諷刺還是科幻

翻譯:鯖晴魚

https://curiosmos.com/heres-an-ancient-novel-about-aliens-ufos-and-robots-written-in-the-2nd-century/?fbclid=IwAR36jJCZf7yOJeltBT-LIfED53fTIeVC-hsHT7n5sbZxkHXPWtalpub_CqA

 

合作微信ID:729417391

相關焦點

  • 一部好到連《機動戰士高達》都要借鑑的科幻小說
    於是在1966年,他發表了一部詳細探討未來戰爭,風格非常特別的科幻小說《怒月》(The Moon Is a Harsh Mistress),更在次年斬獲雨果獎。之所以說此本小說非常特別,正是在於它談論的更多不是戰爭如何進行,而是展示關於戰爭的籌備過程。最重要的是,這本小說用科幻的角度來詮釋什麼是「革命」!
  • 一部關於病毒入侵的影片《細胞的生死之戰》
    這場起源於幾十億年前的戰鬥現今仍然在我們每個的體內發生。這是一部關於病毒入侵的影片---細胞的生死之戰。這部影片從細胞的內部世界揭示了人體細胞系統的精細機制:從狂熱的、扮演著針對進出細胞的每個物體的安全防禦系統的細胞膜,貫穿細胞的輸送物質顆粒的細胞架,以及保持整個細胞世界運轉的線粒體,到保存著DNA的細胞核和成千上萬種各自擁有不同的蛋白質的合成。
  • 5本科幻小說文推薦:星際時代,並不是唯有機甲稱豪!
    5本科幻小說文推薦:星際時代,並不是唯有機甲稱豪!小夥伴們好,我是清清,今天清清給大家推薦5本科幻小說文推薦:星際時代,並不是唯有機甲稱豪!小夥伴們可以在閒暇時間看一下清清推薦的幾本小說,讓自己的知識更加豐富起來。
  • 來自科幻小說的十大發明 從潛艇到直升機
    美國發明家西蒙-萊克被譽為「現代潛艇之父」,他在1870年閱讀了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海底二萬裡》後,從此迷上了海底旅行和探險。萊克的新發明包括壓載艙、潛水艙和潛望鏡。他的公司於1898年製造了第一艘在公海成功航行的潛艇「舡魚(Argonaut)」號,並收到凡爾納的賀信。
  • 被譽為21世紀的頭號科幻小說,卻因「爆粗口」被庫管評為「R級」小說
    該系列作品共有三部:《老人戰爭》又名:《垂暮之戰》《幽靈艦隊》《消失的殖民星球》能被稱作「21世紀頭號科幻小說」,該系列作品自然也有這個實力。2015年,《三體》一舉摘得雨果獎,這使得這部在2006年就出版的作品,重新回歸到大眾的視野。而與之相伴的雨果獎,也成為了我們評判科幻作品的一項標準。但在地球上,除了雨果獎,還有其他為全球讀者認可的科幻獎項。
  • 年度最值得期待的30部科幻小說震撼推薦
    2017註定是一個科幻小說大年,全媒派(qmp_qq)精選了本年度30本最值得期待的科幻小說,讓文字編織的奇幻世界驚豔你的2017
  • 《星際控制2》:從對戰版《爆破彗星》,到啟發了《輻射》的太空冒險經典丨觸樂
    自1979年《爆破彗星》(Asteroids)和《月球冒險》(Lunar Lander)等早期街機遊戲問世以來,具有太空模擬元素的動作遊戲就開始了不斷的進化和演變。從最初單純的重力和慣性模擬,到後來加入各種航天科技元素和太空科幻主題橋段,力求在擬真和娛樂之間取得平衡。最終,這些作品在遊戲界佔據了一片獨特的天地。
  • 宇宙夢魘,進化之王:異形是一種怎樣的生物,緣何「偉大」
    為什麼異形如此大名鼎鼎以至於多數人都對其談之色變呢?不僅僅是因為《異形》開創了太空科幻恐怖電影的先河,也由於在當年那個人類對外太空生命探索欲望很強的年代,《異形》系列電影,創造了一種史上最完美的生物。為什麼這樣說呢?有事實有真相,下面我們馬上開車!一、科技還是進化——我們需要怎樣的外星人?
  • 當初科幻小說10大發明,如今已經實現了9個
    美國發明家西蒙-萊克被譽為「現代潛艇之父」,他在1870年閱讀了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海底二萬裡》後,從此迷上了海底旅行和探險。萊克的新發明包括壓載艙、潛水艙和潛望鏡。他的公司於1898年製造了第一艘在公海成功航行的潛艇「舡魚(Argonaut)」號,並收到凡爾納的賀信。
  • 科幻史詩-星際迷航 觀看順序
    對手包括克林貢,羅慕蘭等,這一部是整個系列最早播出的,可以算是開篇之作,雖然處於冷戰時期,但是居然沒有意識形態內容及映射政治,而是全人類團結一致向外太空拓展,勇敢的去探索宇宙。電影前六部皆為(TOS)系列電視劇的後續劇情
  • 趙雪菲《卵生的救世主》(七) | 科幻小說
    新年好~今天更新趙雪菲的新長篇《卵生的救世主》
  • 雷德利·斯科特:穿越40年的科幻雄心
    傳說很多,有人說福斯許了老爺子三部的權力,老爺子才放心接下來;還有的說,其實,不止三部,還會增加一部《普羅米修斯》和《異形:契約》之間的故事。假如真的有四部前傳,按照從《普羅米修斯》到《異形:契約》中間的5年上映間隔,我們或許能夠見證一個高齡成功的奇蹟——在雷德利·斯科特90歲高齡時看到《異形》的第八部上映。
  • 異形2:艨艟輕騎遨星海,卡梅隆的軍事科幻故事
    一場重返 LV-426 的作戰行動逐漸在他腦海中勾勒成型,他所需要的只是能助其細化故事的參考文本;1959 年出版的科幻戰爭題材名作《星船傘兵》顯然再合適不過了。羅伯特·海因萊因筆下「大兵殺異蟲」的故事是對 50 年代巨蟲入侵題材 B 級電影文化的提煉與再創作,人類天然的昆蟲恐懼症讓觀眾們的大腦很容易將蟲類生物塑造成來自外星的敵對入侵物種。
  • 終於等到中國科幻戰爭片的第一次
    一個定檔日期,四張海報,加上早前發布的30秒先行預告。物料不多,卻把我撩得既興奮又感慨。尤其是微博上刷屏的這組圖,有質感有懸念——外星文明入侵,紐約、東京、倫敦紛紛淪陷。三座城市接連發出訊號:呼叫中國上海。
  • 阿波羅18號真的看到外星生物?
    美國政府為何極力隱瞞該計劃的後續任務,甚至不惜通過造謠和偽證來混淆視聽,達到讓人相信阿波羅計劃的後續任務為民間造謠呢? 阿波羅登月計劃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登月艙降落到月面,開始了人類有史以來的第一次登月。隨後「阿波羅」飛船執行過多次登月任務。
  • 《前目的地》1月9日公映 科幻燒腦引期待
    2015年第一份熒幕大禮。《星際迷航》上映之時。豆瓣電影短評近萬條,時光網上的長短評分析也多達636條,作為一部2D科幻電影能引起影迷如此關注,且口碑甚好,實不多見。尤其深得一些專業影評人和資深影迷的喜愛:騰訊娛樂專稿的大大先生稱此片:「腦洞太大,沒法補。就靠著劇情和剪輯將這樣一個急需補充腦力的電影組合的節奏輕快、緊湊,異常流暢不生硬,很好看」。微博資深@影迷貓叔Mac說:「看過《前目的地》,這才叫環形使者,極致的時光穿梭。
  • 【中都熱映】《哪吒之魔童降世》《烈火英雄》《上海堡壘》《銀河補習班》會員線上購票19.9元
    上海,成為人類最後的家園 當外星文明不斷發展,開始出現外星生命,也就是我們說的外星人。他們分為兩大陣營:愛好和平和友善的阿爾法文明和嗜血、殘忍的德爾塔文明。 德爾塔文明籠罩下的生物獵奇,好戰,掠奪能源是他們攻擊地球的原因。
  • 這裡的十一部太空科幻電影你全都看過了嗎?
    推薦理由:電影裡描述了人與外星生物的首次接觸,它沒有外星人,沒有飛船,甚至沒有踏出地球,卻能夠描繪如此浩瀚無垠的宇宙。它特別的地方在於它融合了科學、宗教、信仰等元素,讓人異常振奮。HAL在宇宙飛行過程中發生錯亂,令到富蘭克和三名冬眠人員相繼喪命,剩下波曼和這臺電腦作戰。 從死亡線上回來的大衛一氣之下關掉主腦系統,HAL徹底失效。現在,茫茫宇宙中只剩大衛一人,向木星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