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測量和雷射雷達測量哪個好?答案在這

2022-01-29 中測網

當我們談論測繪技術時,或多或少會談到攝影測量和雷射雷達。實踐中總有人問:這兩種方法哪個更好?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這兩種測繪技術的工作原理都是怎樣的。



從拍攝的影像中提取研究對象的信息,測定目標物的形狀、大小、空間位置、性質和相互作用,進而形成3D繪圖。

解析攝影測量的進一步發展是數字攝影測量。具體地說,它是以立體數字影像為基礎,由計算機進行影像處理和影像匹配,自動識別相應像點及坐標,運用解析攝影測量的方法確定所攝物體的三維坐標,並輸出數字高程模型和正射數字影像,或圖解線劃等高線圖和帶等高線的正射影像圖等地理信息。數字攝影測量處理的原始資料是數字攝影。影像分析和影像匹配是攝影處理的重要內容。

▲圖 | 網絡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LiDAR):一種集雷射,全球定位系統(GPS)和慣性導航系統(INS)三種技術與一身的系統,用於獲得數據並生成精確的數字高程模型(DEM)。

具體地說,它以雷射作為信號源,由雷射器發射出的脈衝雷射,打到地面的樹木、道路、橋梁和建築物上,引起散射,一部分光波會反射到雷射雷達的接收器上,根據雷射測距原理計算,就得到從雷射雷達到目標點的距離,脈衝雷射不斷地掃描目標物,就可以得到目標物上全部目標點的數據,用此數據進行成像處理後,就可得到精確的三維立體圖像。 

▲圖 | 網絡

攝影測量從拍攝的影像中提取研究對象的信息,雷射雷達通過雷射脈衝發射和接收的時間差獲取目標三維坐標點雲,但二者的區別不只在於數據獲取的方式不同,還包括其成本、精度、使用環境等。 

▲圖 | 數字綠土

▲圖 | 數字綠土、

同一區域影像和點雲對比

(左圖為航空影像,右圖為雷射雷達點雲俯視圖及剖面圖)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用無人機進行勘測作業已越來越常見,「無人機+」的方式更鮮明地凸顯了二者的優缺點。

在攝影測量技術中,傾斜攝影技術是國際測繪遙感領域近年發展起來的一項高新技術。傾斜攝影測量的技術是自動化的方法構建三維模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三維建模的效率。

1.傾斜攝影測量原理

傾斜攝影測量它是同一臺無人機上搭載著五鏡頭相機從垂直、傾斜等多角度採集影像數據、獲取完整準確的紋理數據和定位信息。豐富多彩的影像信息給三維模型帶來更加真實的視覺效果。傾斜攝影的五相機方案中(見圖 1),一臺獲取垂直影像,另外四臺從前後左右 4個方向同時獲取地物的側視影像。相機傾斜角度在 40 °~60 °之間,因此可以較為完整地獲取地物側面的輪廓和紋理信息。傾斜攝影系統可以搭載在有人飛機或者無人機上,可以快速獲取地物三維模型且成像效果好,是大場景三維建模的重要選擇之一。

▲圖1 傾斜攝影測量相機 

圖2 傾斜攝影影像獲取示意圖

圖3 傾斜攝影獲取1個垂直4個傾斜影像

▲傾斜攝影製圖 | 來自騰訊視頻

2.傾斜攝影測量優點:

1)建模效果好,傾斜影像能讓人從多個方向觀察地物,彌補了正射影像不足。

2)可對成果影像進行包括高度、長度、面積、角度、坡度等的量測,這是正射影像圖所沒有的。

3)比地面高的物體立面紋理採集,從傾斜影像批量提取及貼紋理的方式,能夠有效的降低城市三維建模成本。

4)數據量小,相較龐大雷射點雲的三維數據,應用傾斜攝影技術獲取的影像的數據量要小得多,其影像的數據格式可以應用於各種輸電線路三維設計平臺。

3.傾斜攝影測量缺點

傾斜攝影測量是獲取輸電線路三維設計平臺基礎數據的主要勘測方法,由於傾斜攝影技術採用可見光進行測量,對天氣要求較高,並且對密集植被下的地形無能為力,對細小物體的建模能力不足。但傾斜攝影可以獲取具有真實紋理的三維數據,適合做大範圍三維建模、一些對精度要求稍低的三維工程測量應用。

▲圖 某變電站傾斜攝影測量

(從圖上可以看出電力杆塔、導地線,絕緣子,金具等細小物體的建模效果不佳,杆塔出現扭曲,電力線丟失無法建模。)

1.機載雷射雷達優點

無人機使用的是機載雷射雷達(見圖4)。機載雷射雷達優化技術提取的地面三維坐標,滿足高精度影像微分糾正的需要,使得數字正攝影像圖(DOM)的生產變得相當容易,無需使用數字攝影測量昂貴的專業數據處理平臺,在一般的遙感圖像處理系統中即能實現規模化生產。它具有穿透植被的能力,可以測量植被覆蓋下的地形。同時,雷射雷達獲取的高精度點雲數據測量精度高,適合做高精度地形測量與工程勘測、以及對精度要求很高的工程測量應用。

▲圖4 機載雷射雷達

▲機載雷射雷達數據處理界面 | 圖自瑞源遙感與地理信息 

▲機載雷射雷達數據成果展示 | 圖自瑞源遙感與地理信息 

▲雷射雷達製圖 | 來自騰訊視頻

2.雷射雷達缺點

雷射雷達常用於輸變電線路走廊三維建模,但雷射雷達不能獲取被測物體顏色紋理,如要建三維模型須後期數位相機採集後,內業貼圖,工作量巨大;且雷射雷達設備價格較為昂。

事實上,關於這兩種方法哪個更好的問題,並沒有一個正確的答案;這只不過是關於具體應用的問題而已。對於某些用例而言,使用攝影測量法更好;而對於其他應用而言,使用雷射雷達技術則更佳。 

大體上來說,一般規則是,攝影測量法適用於對那些沒有被樹覆蓋或其他障礙所阻擋的大型場所的測量;而雷射雷達技術則適用於較小受阻的場所。

在以下情況下應使用攝影測量法:

對裸露的礦場、地球工程項目以及其他不被樹木、建築物或設備遮擋的地方進行繪圖時,而無人機更便宜、更輕、更快。將相機捆綁到您的無人機上,為您節省成本。

對於一個小型地圖項目而言,攝影測量數據就能滿足所有需求。

在以下情況下使用雷射雷達技術:

在給樹冠、礦場輸送機以及其他障礙物進行繪圖時,很難通過攝影測量技術為物體阻擋地面的區域構建高程模型。

對需要更準確細節的細長物體進行建模時,如傳輸線、管道、具有尖銳特徵的物體(比如 屋脊邊緣)或巖石場等,諸如SfM算法和DIM等替代繪圖方法具有比LIDAR更低的「一致性」。 

來源:中國測繪學會

作者:中山大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學院

千尋cors帳號 / 千尋星耀RTK

← 註冊後贈送 440元

cehui8@qq.com

商務合作/微信 214979525

相關焦點

  • 選擇LiDAR還是攝影測量?
    1961年,在第一張照片誕生超過一個世紀以後,Hughes Aircraft 將雷射引入商用;很快,首個 LiDAR (雷射雷達)系統開始用於輔助對衛星的追蹤。該技術後來被用來幫助衛星在月球背面著陸,並作為精確測量工具被廣泛運用。LiDAR的全稱是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光探測和測距)。
  • 移動測量中的雷射SLAM
    本文來源:深藍學院王程,廈門大學信息學院教授,IET Fellow,福建省智慧城市感知與計算重點實驗室的執行主任,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的多傳感器集成與融合工作組的主席。研究興趣包括三維視覺,雷射雷達點雲處理,空間大數據分析,遙感圖像分析,移動測量。
  • 測量雷射光束輪廓的儀器
    雷射在真空中傳播時,會沿著其傳播路徑產生不同的寬度和強度分布,這種現象是根據雷射諧振腔,發散的程度,與光學元件的相互作用以及電子雷射器的特性而不斷變化的。儘管現有的理論已經能準確的預測到雷射傳播的真實情況,但是對於專業的研究人員和雷射廠商來說,準確的測量光束輪廓的強度是非常重要的。
  • 雷射傳感器應用於距離測量
    雷射傳感器有幾種配置,其中一些檢測存在,而其他則測量距離。接近式雷射傳感器(也稱為雷射光電傳感器)通常用於檢測零件的存在。
  • 機載雷射測量系統介紹ARS-650i
    ARS-650i機載雷射測量系統以多旋翼無人機平臺為載體,一體化集成高精度雷射掃描儀、GPS、IMU等傳感器,以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時間同步技術和一體化多傳感器集成技術為支撐
  • 【Applied Energy最新原創論文】基於物理信息深度學習和雷射雷達測量的時空風場預測
    時空風場信息在風能產業中具有重要意義,例如用於風能資源評估和風力渦輪機/農場的監測和控制。然而,這類度量方法有其局限性,因為目前的傳感器技術(如雷射雷達)只能進行稀疏點的測量。本工作填補了這一空白,開發了一種能夠結合雷射雷達測量和流體物理學實現時空風場預測的方法。
  • 雷達的現代用途,以雷射雷達為例
    一個例子是光探測和測距(雷射雷達),它主要使用來自雷射的紅外光而不是無線電波,有一些文章或書籍稱雷射雷達為LADAR,它們都意味著相同的技術。隨著無人駕駛汽車的出現,雷達有望協助自動化平臺監控其環境,從而防止不必要的事故發生。雷射雷達的探測機制是基於測量方法,即用雷射照射目標,用傳感器測量反射光來測量到目標的距離。
  • 雷射雷達(LiDAR) vs. 雷達(RADAR)
    屆時,與自動駕駛汽車生產相關的市場營收將達到3000億美元,而其中26%將來自雷射雷達(LiDAR)、雷達(RADAR)、攝像頭(Camera)、慣性測量單元(IMU)等傳感器硬體。現在,幾乎每個月都會有新的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或其它最先進的自動駕駛創新技術在汽車市場湧現。
  • 雷射測量為什麼用自相關儀
    依據麥可遜幹涉儀原理設計的自相關儀是目前測量超快雷射最方便,最快捷,最準確的測量儀器。將脈衝雷射用50/50的分光片分成兩束,利用鏡片組在一束光裡引入延遲,然後將兩束光合併,讓一束雷射對另外一束光進行掃描,使得合併後的雷射通過非線性晶體產生非線性效應,或者直接採用TPA吸收測量,再由示波器進行接收,這樣就可以得到雷射脈衝的脈寬信息。再此,對於探測器有兩類:1、非線性晶體加探測器;2、雙光子吸收二極體TPA。
  • HPL Highlight | 信噪比單次測量推進超短超強雷射的持續創新
    對於聚焦強度為1020 W/cm2的拍瓦雷射,這意味著脈衝信噪比需要高於109。國際上最先進的十拍瓦雷射更是需要達到空前的超高信噪比(1010),這對超短超強雷射技術提出了關鍵挑戰。另一方面,大多數拍瓦雷射器的重複工作頻率非常低甚至只能單發次運行,因此它們的脈衝信噪比很難用商品化的多發次掃描型互相關器(Sequoia)來測量。脈衝信噪比的單發次實時測量是解決超短超強雷射超高信噪比挑戰的重要前提。
  • 雷射測距新標杆:無測量死區的微腔孤子光頻梳測距
    大尺寸高精度距離測量在前沿科學研究和先進工業製造等領域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衛星編隊組網、飛行器著陸對接、孔徑雷達合成、大飛機外形測量等均依賴於遠距離、高精度位置探測定位。其中,雷射探測與測距技術因具有較高的分辨力和優良的抗幹擾能力,一直廣受關注。隨著太空探索、工業製造等快速發展,對高性能雷射測距系統的需求也日益提升。
  • 中圖儀器:本土化雷射幹涉測量專家
    雷射幹涉測量,利用雷射作為長度基準,可對機械設備的位置精度(定位精度、重複定位精度等)、幾何精度(俯仰扭擺角度、直線度、垂直度等)進行精密測量,在雷射幹涉測量領域,雷射幹涉儀是代表性儀器設備,其可對數控工具機、實驗室基準、線性模組、自動化設備和三坐標的精度進行測量,在機械製造、航空航天、軍工、汽車船舶
  • 傻子才用雷射雷達!——雷射雷達原理淺析
    由於雷射本身具有單色性好、亮度高、解析度高、靈敏度高等良好特性,這使得以雷射為載波的雷射雷達具有距離解析度高、速度解析度高、抗幹擾能力強、體積小且不受無線電波幹擾等環境感知優勢。因此雷射雷達在環境建模、物體檢測識別、環境勘探測量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並且相比於傳統微波雷達,在提供更強大感知性能前提下,體積更小質量更輕,在市場化產品的應用上優勢顯著。
  • 雷射雷達常見類型,你知道幾種呢?
    雷射雷達是集雷射、全球定位系統(GPS)、和IMU(慣性測量裝置)三種技術於一身的系統,相比普通雷達,雷射雷達具有解析度高,隱蔽性好、抗幹擾能力更強等優勢。固體雷射雷達固體雷射雷達峰值功率高,輸出波長範圍與現有的光學元件與器件,輸出長範圍與現有的光學元件與器件(如調製器、隔離器和探測器)以及大氣傳輸特性相匹配等,而且很容易實現主振蕩器-功率放大器(MOPA)結構,再加上效率高、體積小、重量輕、可靠性高和穩定性好等導體,固體雷射雷達優先在機載和天基系統中應用
  • iPhone12和12pro選哪個好,糾結?
    一、iPhone12pro的雷射雷達掃描儀。二、iPhone12pro的海藍色。三、內存容量不同!四、尺寸重量不同。五、攝像頭區別。一、iPhone12pro的雷射雷達掃描儀。蘋果自家描述是:上的火星,入得客廳!這一技術只有12Pro和12promax才有。
  • 攝影測量:Agisoft Metashape Pro 1.7.0
    Agisoft Metashape Pro:智能攝影測量,處理數字圖像並生成3D空間數據;快速且高度準確。
  • 雷射雷達裝的多真的好嗎?丨汽車預言家
    廣州車展開幕當天,長城汽車旗下沙龍汽車發布首款車型機甲龍,並且宣布該車是全球首款搭載4顆雷射雷達,這再次引發外界對於雷射雷達的關注。所謂的雷達,是英文Radar的音譯,源於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縮寫,意思為"無線電探測和測距",即用無線電的方法發現目標並測定它們的空間位置。因此,雷達也被稱為「無線電定位」。
  • 比較 地形測量與地籍測量
    即對地球表面的地物、地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置和高程進行測定,並按一定比例縮小,用符號和註記繪製成地形圖的工作。地形圖的測繪基本上採用航空攝影測量方法,利用航空像片主要在室內測圖。但面積較小的或者工程建設需要的地形圖,採用平板儀測量方法,在野外進行測圖。
  • 三角法和 TOF 雷射雷達大解析!
    這兩種方案在具體實現時都會有各自的挑戰,但是相比起來, TOF 要攻克的難關顯然要多得多。TOF 雷達的實現難點主要在於:首先是計時問題。在 TOF 方案中,距離測量依賴於時間的測量。但是光速太快了,因此要獲得精確的距離,對計時系統的要求也就變得很高。
  • 【泡泡一分鐘】用於運動失真校正的基於超採樣預積分測量的三維雷射雷達IMU校準
    來源:2018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ICRA) May 21-25, 2018, Brisbane, Australia編譯:張寧審核:顏青松,陳世浪歡迎個人轉發朋友圈;其他機構或自媒體如需轉載,後臺留言申請授權在本文中,我們提出了一個概率框架來恢復雷射雷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