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開源情報(OSINT)超負荷的認知增強

2021-02-16 丁爸 情報分析師的工具箱

情報界分析師的目標是向決策者客戶提供信息摘要,以支持他們的決策。傳統上,全源情報主要依賴於HUMINT(來自人源的情報),SIGINT(來自被截取的通信的情報)和IMINT(來自圖像的情報),而OSINT(來自網際網路等開放源的情報)正在為情報做出越來越多的貢獻評估(Benes,2013; Tabatabaei&Wells,2016)。

開源情報的定義(第109-163號公共法的第931節,標題為「2006財政年度的國防授權法」)是「根據公開提供的信息製作,這些信息被及時收集、利用並分發給適當的受眾,以滿足特定的情報要求。」以這種方式定義,可以包括諸如學術出版物,新聞媒體,論壇討論,公司和政府文檔的網絡檔案,視頻發布和社交媒體之類的材料。為了促進這些新信息來源的使用,國家情報局局長辦公室於2006年建立了開源中心(https://fas.org/irp/dni/osc/)。

與傳統的收集方法相比,OSINT具有許多優勢。首先是它相對便宜。第二個原因是可以從盟友那裡收集資金(例如,以便更好地了解其貿易政策),而不會引起外交衝擊。第三,它們通過提供對一個社會的廣泛見解(以幫助預測諸如「阿拉伯之春」之類的事件)以及非國家行為者(例如恐怖分子和毒品卡特爾)的公開活動來補充傳統情報資源。第四,某些對手活動本質上是在開放媒體上進行的(例如,虛假宣傳運動和招募工作),因此最好通過OSINT進行監視。

儘管OSINT有很多優點,但也有很多缺點。最大的缺點就是開源材料的數量巨大。例如,2017年1月10日,Twitter上新增了約5億條Tweets,Tumblr新增了7500萬篇博客文章,11億個網站以及18億Facebook用戶(internetlivestats.com/twitter-statistics)。需要計算機化的方法來幫助分析人員快速有效地分揀如此大量的材料。

政府最近的一份關於「為AI的未來做準備」的報告強調了人工智慧的重要性。先前大多數專注於人工智慧的工作都是在認知運動表現的背景下進行的,例如但不限於評估飛行任務中對自動化或認知工作量的信任度(例如,Oh等人,2015年) )以及用於康復的大腦計算機接口。然而,在人類操作員基於腦生物標記的推導進行信息檢索的情況下,人機互動的發展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在這裡,我們提出了一種以人為中心的團隊合作以信息為中心的替代形式,該形式與最近的「國家AI R&D戰略計劃」相一致,該計劃指出「智能系統應具有增強人的認知能力,知道何時檢索哪些信息即使他們沒有明確提示系統輸入該信息,用戶也需要它」。

一種可能的方法是結合使用生理監測和計算機輔助來促進分析人員的績效,這被稱為增強認知(Stanney等,2009)。此類方法已經在IMINT領域進行了研究,許多報告由DARPA資助的神經智能情報分析師計劃資助(Kruse,Boyd和Schulman,2006年;Miranda等人,2015年)。在這些研究中,參與者主要是在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NGA)提供的一堆衛星圖像上進行分類(識別圖像以進行進一步的深入檢查)。在將圖像快速連續呈現給參與者的同時,腦電圖(EEG)數據被收集並用於確定在明顯的按鈕按下時神經反應是否可以改善。據報導,速度和準確性有望提高。

有必要將這些有希望的IMINT結果擴展到包含大多數OSINT材料的文本源。文本材料要複雜得多,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在加拿大國防部研發局提出的情報分析感知框架RECON(Ross,Morris,Ulieru,&Guyard,2013)中,計算機支持在多個級別提供,即腦機接口(監視用戶狀態), 人機互動(增強信息呈現),上下文意識(考慮用戶目標以過濾信息)和基於案例的推薦(基於先前用戶會話的建議線索)。在這樣的框架內,諸如腦電圖,眼動追蹤,自主生理喚醒和功能性近紅外光譜等措施可潛在地部署到分析人員的工作場所(Stanney等,2009)。

多項研究表明了將認知增強應用於OSINT文本材料的潛力,同時也說明了現有研究的局限性。一項研究(Chow&Gedeon,2015年)表明,自主喚醒的措施(即使沒有眼動追蹤)也足以對文檔相關性和行為反應進行分類(分別為75%和79%),但並未研究此類措施如何補充不僅僅是補充行為反應。潛在的此類自主措施還可以檢測何時應力水平過低或過高,並實現自動補償。Gwizdka(2014)證明,僅眼動追蹤數據在二進位文本文檔分類上的準確率可達到72%,而僅使用瞳孔散瞳(閱讀短篇小說)的準確性就可達到67%。Gwizdka和Zhang(2015)在OSINT來源上進行了眼動追蹤(在網絡上實際觀看和閱讀),並實現了相關網頁的61%的分類準確率。如果考慮網頁的類型,其布局和網頁信息對象的類型(例如,文本或圖像),則可以合理地提高這種準確性。Eugster及其同事(2014年)使用EEG(無眼動)來預測單詞與主題的細粒度相關性。在後續研究(Eugster等,2016)中,他們證明了閱讀文本的腦電分類器可以成功用於選擇相關的維基百科文章,但不能在現實的閱讀條件下進行。Frey及其同事(2013年)使用與眼動跟蹤同步的EEG來預測文檔與主題的相關性。此外,他們報告了對單個目標詞的可測量響應。但是,這項研究沒有檢驗工作場所應用最終所需的單項試驗分析的可行性。

總之,將認知,計算機科學和神經科學方法轉化為分析人員的研究可以為OSINT生產力提供強大的投資回報。通過檢測表明對特定文本刺激做出反應的注意力吸引和相關性的經過驗證的生物標誌物,機器界面可以有效地過濾並從潛在的壓倒性信息量中選擇文本,從而幫助操作員進行導航和處理。有用的信息,同時避免過多的認知負擔,分散注意力和省略關鍵信息的負擔。此外,此類研究可以增強對閱讀過程的基礎科學理解,並可能對閱讀障礙等閱讀障礙的教育和治療產生潛在的好處。在第二篇論文徵集中,我們將描述我們在自然閱讀任務中使用眼動儀和EEG進行的最新實驗。

參考文獻

1、Benes L. (2013). OSINT, New Technologies, Education: Expanding Opportunities andThreats. A New Paradigm. Journal of Strategic Security, 6(5), 22. 

2、Bigdely-Shamlo, N., Vankov, A., Ramirez, R. R., & Makeig, S. (2008). Brain activitybased image classification from 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 IEEE Trans NeuralSyst Rehabil Eng, 16(5), 432-441. 

3、Chow, C., & Gedeon, T. (2015). Classifying document categories based onphysiological measures of analyst responses. 

4、Eugster, M. J. A., Ruotsalo, T., Spapé, M. M., Kosunen, I., Barral, O., Ravaja, N.,Jacucci, G., & Kaski, S. (2014). Predicting term-relevance from brain signals. 

5、Eugster, M. J., Ruotsalo, T., Spapé, M. M., Barral, O., Ravaja, N., Jacucci, G., & Kaski,S. (2016). Natural brain-information interfaces: Recommending information byrelevance inferred from human brain signals. Sci Rep, 6, 38580. 

6、Frey, A., Ionescu, G., Lemaire, B., Lopez-Orozco, F., Baccino, T., & Guerin-Dugue, A.(2013). Decision-making in information seeking on texts: an eye-fixation-relatedpotentials investigation. Front Syst Neurosci, 7, 39. 

7、Gwizdka, J. (2014). Characterizing Relevance with Eye-tracking Measures. In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in Context Symposium (pp. 58–67).New York, NY, USA: ACM. 

8、Gwizdka, J., & Zhang, Y. (2015). Differences in Eye-Tracking Measures Between Visitsand Revisits to Relevant and Irrelevant Web Pages. In Proceedings of the 38thInternational ACM SIGIR Conference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InformationRetrieval (pp. 811–814). New York, NY, USA: ACM. 

9、Huang, Y., Erdogmus, D., Pavel, M., Mathan, S., & Hild, K. E. (2011). A framework forrapid visual image search using single-trial brain evoked responses.Neurocomputing, 74(12), 2041-2051. 

10、Kruse, A. A., Boyd, K. C., & Schulman, J. J. (2006). Neurotechnology for intelligenceanalysts. 

11、Mathan, S., Ververs, P., Dorneich, M., Whitlow, S., Carciofini, J., Erdogmus,D., . . . Adami, A. (2006). Neurotechnology for image analysis: Searching forneedles in haystacks efficiently. Augmented Cognition: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12、Meng, J., Merino, L. M., Robbins, K., & Huang, Y. (2014). Classification of ImperfectlyTime-Locked Image RSVP Events with EEG Device. Neuroinformatics, 12(2), 261-275. 

13、Miranda, R. A., Casebeer, W. D., Hein, A. M., Judy, J. W., Krotkov, E. P., Laabs, T.L., . . . Ling, G. S. (2015). DARPA-funded effor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technologies. J Neurosci Methods, 244, 52-67. 

14、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ncil (2016). Preparing For The Future Of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ttps://www.whitehouse.gov/sites/default/files/whitehouse_files/microsites/ostp/NSTC/preparing_for_the_future_of_ai.pdf 

15、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ncil (2016). The Nation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c Plan. 

https://www.whitehouse.gov/sites/default/files/whitehouse_files/microsites/ostp/NSTC/national_ai_rd_strategic_plan.pdf 

16、Oh, H., Hatfield, B. D., Jaquess, K. J., Lo, L.-C., Tan, Y. Y., Prevost, M. C., . . . Gentili,R. J. (2015). A Composite Cognitive Workload Assessment System in Pilots UnderVarious Task Demands Using Ensemble Learning. 

17、Poolman, P., Frank, R. M., Luu, P., Pederson, S. M., & Tucker, D. M. (2008). A singletrial analytic framework for EEG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arget detection andclassification. Neuroimage, 42(2), 787-798. 

18、Ross, W., Morris, A., Ulieru, M., & Guyard, A. B. (2013). RECON: An adaptive humanmachine system for supporting intelligence analysis. 

19、Sajda, P., Pohlmeyer, E., Wang, J., Parra, L. C., Christoforou, C., Dmochowski,J., . . . Chang, S.-F. (2010). In a blink of an eye and a switch of a transistor:cortically coupled computer vision.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98(3), 462-478. 

20、Stanney, K. M., Schmorrow, D. D., Johnston, M., Fuchs, S., Jones, D., Hale, K.S., . . . Young, P. (2009). Augmented cognition: An overview. Reviews of humanfactors and ergonomics, 5(1), 195-224. 

21、Tabatabaei, F., & Wells, D. (2016). OSINT in the Context of Cyber-Security. In B.Akhgar, P. S. Bayerl, & F. Sampson (Eds.), Open Source Intelligence Investigation(pp. 213-231). Springer.

作者:

約瑟夫·迪恩(Joseph Dien),馬裡蘭大學馬裡蘭大學分校的馬裡蘭大學神經影像中心;

保羅·科古特(Paul Kogut),洛克希德·馬丁公司;

Jacek Gwizdka,德克薩斯大學信息學院信息體驗實驗室,德克薩斯州奧斯;

布拉德利·哈特菲爾德(Bradley Hatfield),馬裡蘭大學學院公園運動學系(主席);

Rodolphe J. Gentili,馬裡蘭大學學院公園分校的運動學系醫師;

赫赫(Hyuk Oh),馬裡蘭大學馬裡蘭大學帕克分校運動機能學系;

羅力全,馬裡蘭大學帕克分校馬裡蘭大學運動機能學系;

Kyle James Jaquess,馬裡蘭大學學院公園分校的運動學。

相關文檔原文已上傳知識星球

可從小編的知識星球:情報分析師的工具箱  下載

相關焦點

  • 【論文】開源情報(OSINT)促進聯合國和平支持行動的展望
    他的想法是綜合利用情報、信息技術(IT)和電子家居防禦這三個要素,將其作為「對抗新出現的威脅的終極抗衡力量,以及設計旨在避免或解決衝突的外交和其他應對措施的最具成本效益的手段[強調]」。我將只關注第一部分--情報--而且像斯蒂爾一樣,只關注開源情報(OSINT)。
  • 【資源】最新版本開源情報工具和資源手冊(八)
    Reverse Image Search http://www.reverse-image-search.org 37、Reverse Image Search http://www.reverse-image-search.com 38、Reverse Image Search https://inteltechniques.com/osint
  • 全球知名25種開源情報庫
    全球範圍內知名的25種最佳的開源網絡情報(OSINT)庫,個人用過其中11
  • 信息搜集 | 全球知名的開源情報庫
    這裡給大家介紹一下全球範圍內知名的,25種最佳的開源網絡情報(OSINT)庫。個人用過其中11款工具,信息挖掘能力不錯,因此推薦給大家。
  • 教你如何搭建威脅情報庫
    一、前言威脅情報是一種基於數據的,對組織即將面臨的攻擊進行預測的行動。預測(基於數據)將要來臨的的攻擊。
  • 【資料】事件襲擊與戰術級開源情報的滅亡
    隨後發生的事件大肆報導,趨勢劫持和精確的虛假信息後果可能會破壞美國的戰術決策,偵察,情報,監視和目標獲取(RISTA),並降低開源實用性信息(OSIF)。民族國家或大集團可能會激勵其民眾參加事件襲擊,從而最終損害作為一門學科的開源情報(OSINT)的完整性。一、戰術層面的開源情報儘管這篇文章的標題不祥,但OSINT可能不會完全成為一門死學科。
  • 【美國情報】實時和開源分析(ROSA)資源指南
    情報分析人員的分析依賴於各種來源的信息,包括調查走訪獲得和通過司法授權獲取的信息,比如搜查令或者調取;以及通過公認的開源途徑獲得的信息,來自社交媒體的公開信息。執法和分析人員在獲得授權和適當時,可以使用包括社交媒體在內的公開信息,作為他們制定態勢感知報告或可操作情報的一部分。
  • 美軍從社交媒體中提取情報【開源情報】
    Aptima公司正在研究一項技術,稱為信息發展流行模型(EpidemiologicalModeling of the Evolution of Messages,E-MEME),它把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與流行建模核心概念結合在一起。
  • 今日威脅情報2020/10/23-26(第314期)
    根據此次攻擊活動的偽裝對象和攻擊目標,我們認為該組織目的是為了獲取情報先機。1、CobaltStrikeScanhttps://github.com/Apr4h/CobaltStrikeScan2、開源蜜罐Manukahttps://www.kitploit.com
  • 「漸進超負荷」和「超量恢復」是健身訓練的基本原則
    漸進超負荷和超量恢復。很多有經驗的訓練者可能都對這兩個概念的認識比較模糊,可能還在篤信8~12次的重量增肌,6次以下的重量增長力量,15次以上的重量練耐力之類的理論。我們摒棄這些不夠嚴謹的說法,從今天要提到的兩個概念出發,重新思考自己的訓練應該如何規劃。漸進超負荷(Progressive Overload)是什麼?
  • 開源網絡情報專場:Ophir以色列資深網絡情報專家
    歡迎致電國際年會組委會 010-88507862 18513090582 報名參會專題交流 開源網絡空間情報的技術挖掘與商業應用典型案例
  • 2035年戰場傳感器發展趨勢及應對措施
    Kamara在陸軍《軍事評論》雜誌發表了對2035年傳感器技術發展預測和應對措施的文章,本文編譯了該文的主要內容。文章提出未來美軍對手將在圖像情報未來美軍對手將在圖像情報、信號情報、人力情報和開源情報方面對美軍帶來巨大威脅,使美軍更難發現對手,因此需要從條令、組織、訓練和物資等方面積極發展應對措施,最終實現感知即打擊的能力。
  • 電子戰的未來:認知電子戰概念及關鍵技術
    首先,一個實體具備認知能力,就必須建立在實體自身一定的智能化基礎上;其次,整個認知的過程可以看作是對目標及周邊環境信號的偵收、分析、處理、情報形成、智能判決以及措施實施的過程追根溯源,認知的思想最早體現在認知無線電領域,其技術核心是能夠對周邊環境進行感知,並根據環境的特點來實時調節優化自身的工作參數隨後美國科學家Simon Haykins將認知的思想融入雷達設計領 域,提 出 了
  • 【情報論文】反恐情報 2.0:網際網路時代的反恐情報體系
    面對網絡恐怖義的威脅,反恐情報也從注重人力情報的 1.0 時代,進入了 2.0 時代———網絡情報時代,反恐情報需要新方法與技術手段,以應對未來可以發生的各 類恐怖事件,消除其對人類和平與安全的影響。
  • 健身黃金定律:漸進的超負荷的4個方法
    漸進性超負荷可以說是健身訓練中的第一定律!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就談論過:不管是任何運動項目,如果想要有突破,都需要依靠這一定律!漸進性超負荷(progressive overload)代表著隨著時間的推移,在訓練當中給予身體更多的負荷。當脫離新手村之後,我們會發現進步變得越來越緩慢,甚至完全停滯。
  • 暗冬行動—生化恐怖襲擊應對推演
    總統聽取簡報,由於天花在自然界中已經消失,政要們都懷疑這是一起生化恐怖襲擊,並聯想到中東局勢,但並沒有人聲稱為襲擊負責,FBI和CIA也沒有額外的情報。12月15日疫情已經惡化,醫院已經超負荷運轉,部分醫院工作人員出於恐懼拒絕上班,醫院財務趨於破產;母親哭著哀求疫苗的視頻在電視上廣為傳播,政府和國會兩黨都遭到指責;國民警衛隊投入防疫工作,但發現平時的訓練在面對生化恐怖襲擊時並沒有太多幫助
  • 人工智慧在美軍情報分析和指揮決策領域的應用
    但是,龐大的數據量超出了情報分析人員將其轉化為行動情報的能力,無法為戰場態勢理解提供有效的幫助。現代戰場環境的高度複雜性、動態性和不確定性,也需要指揮官能夠適應環境變化、快速應對戰場不確定性、加快決策速度。美軍在圖像識別、自然語言理解、認知計算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研究,積極推動人工智慧技術在軍事領域的應用,提升作戰能力。本文研究了美軍在情報分析和指揮決策中的人工智慧技術應用。
  • 健身第一黃金定律:漸進超負荷的4個方法
    漸進性超負荷可以說是健身訓練中的第一定律!不管是任何運動項目,如果想要有突破,都需要依靠這一定律!
  • 美國情報機構亟待改革
    他公開貶低情報人員、不同意情報機構的評估,情報界面臨失去客觀性和專業性名聲的壓力。「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是美國情報機構的看家本領。不過,「危機意識」強烈的美國專家認為,在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這些本領可能要「破功」了——網際網路上海量的開源數據讓獲取信息的成本大幅降低,情報競爭對於所有國家來說正在變得越來越公平,美國的傳統情報優勢或將不復存在。
  • RSAC觀察:上榜Gartner的26家世界級威脅情報公司
    今年的RSAC上有超過700家全球頂尖的網絡安全企業參會,而Threat Intelligence即威脅情報也在2019 RSAC的熱詞中排名第七位,看來,2019年將是全球威脅情報行業備受關注的一年。全球權威信息化諮詢研究機構Gartner在今年2月發布了《2019全球威脅情報市場指南》有20多家情報公司作為高可信供應商被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