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此例為16世紀最精準的東南亞地圖,由著名義大利製圖師蓋斯託迪(Gastaldi)製作,有學者認為這張地圖「超越了所有在此之前的亞洲地圖」。地圖主要描繪從中亞到中國,以及開啟大航海時代和海上貿易的「香料群島」(現在的摩鹿加群島)。▲ GASTALDI, Giacomo. Il disegno della terza parte dell』Asia. [Venice, 1562 and c1568].
◆ 680 x 775 mm
◉ £ 125, 000. 00
賈科莫·蓋斯託迪(Giacomo Gastaldi, c1500-1567)來自義大利皮埃蒙特,曾在威尼斯擔任製圖師,並被授予「威尼斯共和國天文地理學家」的稱號。1550 年代後期,他製作了專注於亞洲的一系列地圖,繪製了黎凡特,中東地區,以及印度,中國和東南亞地區的地圖。
▲「Isole de Ambon」 是「香料群島」 中最大的城市在標記為「 ISOLE DE AMBON」下方的一段文字是蓋斯託迪特意附加的說明:「在這些島嶼上有丁香,肉桂,肉豆蔻,胡椒,檀香,龍涎香和許多香料」,強調了香料是歐洲國家極其重要的貿易物品。那時,一船的肉桂足以支付遠徵一次的費用。
除了香料,象徵著中國的文化和思想的瓷器也深得歐洲貴族的喜愛,從前需要在東南亞、南亞、阿拉伯諸國進行轉運,而新航路的開啟使得瓷器大量輸入歐洲。
▲在山東省(「XANTON REGI」)的上方標註了「這裡他們生產真正的瓷器」蓋斯託迪當時參考了許多著名探險家的資料,包括威尼斯探險家馬可·波羅(Marco Polo)和安東尼奧·皮加費塔(Antonio Pigafetta)的旅記,還有首次完成環球航行的葡萄牙探險家斐迪南·麥哲倫(Ferdinand Magellan)的航海記錄。蓋斯託迪的地圖成為了之後繪製亞洲地圖的標準,影響了後來許多著名的製圖師。下面兩幅地圖的製圖師奧特柳斯(Ortelius)和墨卡託(Mercator)便是參照了此例繪製了中國地圖。這是世界上第一張繪有長城的地圖,其繪製不僅參考了蓋斯託迪的亞洲地圖,還有著名葡萄牙製圖師路易斯·喬治·巴布達(Luis Jorge de Barbuda, 1564-1613)的手稿,由亞伯拉罕·奧特柳斯(Abraham Ortelius, 1527-1598)在1584年出版。▲ ORTELIUS, ABRAHAM. Chinae olim Sinarum regionis, nova descriptio. [Antwerp], 1584.
◆ 370 x 470 mm
◉ £ 6,000. 00
▲黃色 「CANTAM」為廣東,紅色 「FOQVIEM」為福建,綠色「CHEQVIAM」為浙江此地圖向西,所以廣東、福建、浙江等都繪製在了地圖的左邊,即是南方,北京和長城在右邊,即是北方。▲ 「C[ivitas] Paquin」—北京,紅線右側繪製的是長城葡萄牙製圖師巴布達利用耶穌會在中國收集的信息,親手繪製了中國地圖,並將北京標示為「C[ivitas] Paquin」。隨後西班牙東方學專家阿里亞斯·蒙塔努斯(Arias Montanus, 1527-1598)將巴布達的手稿交給了亞伯拉罕·奧特柳斯,其便繪製出版了此例。傑拉得·墨卡託(Gerard Mercator, 1512-1594)是16世紀時最傑出的製圖師之一,發明了著名的「墨卡託地圖投影法」。此例是墨卡託與約道庫斯·洪都斯(Jodocus Hondius, 1563-1612)一起製作出版的《世界地圖集》(『Atlas』)裡的中國地圖。
▲ MERCATOR, Gerard. China. [Amsterdam], 1636.
◆ 455 x 575 mm
◉ £ 3,000. 00
墨卡託的繪製與奧特柳斯的中國地圖非常相似,但對日本的描繪則是借鑑了著名葡萄牙製圖師路易斯·特謝拉(Luis Teixeira,1544-1613)的地圖,而韓國被錯誤的繪製成一座垂直的島嶼。地圖左邊的插圖描繪的是中國古代發明的「加帆車」,將風帆安裝在車架上,利用風力推車前進。17世紀英國著名詩人彌爾頓(John Milton)在其長詩《失樂園》中還因聽聞了中國「加帆車」寫下了「中國人利用風帆駕駛藤製的輕車」的詩句。地圖右側的太平洋上繪有兩艘在巡邏的船隻,分別是中國和歐洲在16世紀左右使用的帆船。這支中國帆船的模樣近似於北方海域多見的沙船。此地圖背面描述了中國的氣候,民族特徵,居民和經濟狀況。並且明確地記錄了他們接觸到的中國人「在每項技工藝術和製造都非常熟練和精明, 還能夠非常熟練的駕馭風車或帆船,從而提高了交通效率。」如有意購買以上地圖,請查看菜單>>關於我們>>聯繫我們▲ 大寫作者姓, 名. 作品名稱. 出版地點, 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