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口安吾 | 人生必須從愛現實勝於愛詩開始

2021-12-20 雅眾文化

坂口安吾

坂口安吾(1906 - 1955),日本著名小說家,出身豪門世家,母親是縣議員女兒,父親是眾議院議員,擔任《新瀉新聞》報紙總裁,也是詩人。然而他從小叛逆,時常逃課,中學時還因耽於文藝而遭留級。戰後因評論文集《墮落論》與小說《白痴》,在日本社會掀起旋風,成為「無賴派」文學代表者,與太宰治、石川淳齊名。博學的坂口安吾作品題材多樣,其中充滿反叛、浪漫與頹廢色彩,產量極大,影響甚巨。

 

今天小雅與大家分享雅眾已出版的坂口安吾評論文集《墮落論》中的一篇《論戀愛》。坂口安吾論起戀愛依舊犀利精準,帶領我們衝破這千百年來,人類不變的情感訴求在言辭表面繪製的虛飾,抵達戀愛的本質。他為用替換幾個動詞來表達愛戀感到不安,聲稱「越是僅用一個不同的詞彙就能極為鮮明地完成這種區別,事物本身深藏的微妙之處和各種獨特的個性表象就越會被遺漏。」鼓勵我們應該根據事物本身來考慮正確的表達方式,警惕語言成為製造氣氛的文化衣裳,它只是一種了解事物的工具。坂口安吾解剖了戀愛,讓我們看到了亂花迷眼之下的戀愛底色,這是一篇作者投向戀愛風車的檄文,但無人是戀愛的敵人,坂口安吾雖屬「頹廢派」,但卻並不頹廢,他號召我們必須從愛現實勝於愛詩開始,戀愛是屬於每個人的現實和詩,只有當現實本身成為詩的時候,詩才可能有生命。

戀愛是什麼樣的東西?我不清楚。因為我這輩子一直在文學中探索著它是什麼樣的東西。

誰都會戀愛。或許也有人沒戀愛就結婚了,他們不久以後就會愛丈夫、愛妻子,或是愛出生的孩子、愛這個家庭、愛金錢、愛衣服。

我不是在開玩笑。

動畫《文豪野犬》中的坂口安吾形象

日語中有「戀」與「愛」這兩個詞,它們的語感好像多少有些差異,在有些人的理解與感覺中或許很不一樣。在國外(在我所了解的歐洲兩三個國家),「愛」與「戀」是相同的,他們用「愛」人的同一個詞來表達「愛」物。在日本雖然「愛」和「戀」對人都可以說,但對物一般不說「戀」。偶爾對物說「戀」的時候,則含有與「愛」不同的意思,感覺有點更強烈、狂熱的力量。

不過,「戀」這個詞也有渴慕尚未得到之物的語感,而說「愛」時則有一種對已經得到之物的疼愛,感覺更沉靜、清澈,所以,「戀」這個詞還帶有對追求對象激烈、瘋狂的祈盼。雖然沒有查過詞典,但我覺得「戀」與「愛」兩個詞的意思、語感在歷史上是有區別和限制的,而這種區別和限制在詞典上並沒有明確寫出來。

據說以前天主教徒第一次來到日本時,因為「愛」這個詞而頗費了不少周折。在他們看來,「愛」就是喜歡,它只是一個能對任何東西表示喜歡的平常詞彙,可以「愛」人,「愛」物。然而,在日本的武士道看來,私通違反武家之禁規,男女情戀會立即被作為私通處置。戀愛被定為邪惡之物,「愛」這個詞中並不包含清純的意思。天主教徒提倡「愛」,「上帝的愛」「基督的愛」,但由於「愛」被聯想到私通的語感很強,所以他們對如何翻譯這個詞很是為難。煞費一番苦心後,他們發明了「珍愛」這個詞。於是,他們宣傳「上帝的珍愛」「基督的珍愛」,將「我愛你」翻譯成了「我珍愛你」。

實際上,在我們今天的日常用語中,不知怎麼的,「愛」或「戀」總會讓人感到詞不達意,空泛得很,一說「我愛你」,就像是在心不在焉地念臺詞,並未與我們實際的生活交融在一起。「愛」說起來總有點裝腔作勢,所以我們通常說的是「我喜歡你」。我感到這種說法足以表達自己的真實意思,總之,好像能夠達到英語中用「love」表達的同樣效果。但是,單獨用日語的「喜歡」似乎又感覺有點分量不夠,好像只能用於「喜歡」巧克力之類的東西似的,於是便不得不再加把分量,說成「很喜歡」。

坂口安吾金句

明治以來,或許是因為日語中多了不少用來適應外國文化的詞彙,那些詞彙與我們日常習用詞彙的語感有所不同,以致同義詞多種多樣,許多詞彙都像蒙著一層霧,彼此界線並不清晰。是否應該因此將日本稱為詞彙之國?我們的文化能否從中受益?我對此很是懷疑。

說「迷戀」會變得沒品味,說「愛」就感覺多少有點品位。有不優雅的戀愛、優雅的戀愛,實際上也許還有各種戀愛吧。「迷戀」上了,「愛」上了,日語僅靠換一個動詞就可簡單明了地區別,看上去好像很方便啊,但我反而感到不安。就是說,越是僅用一個不同的詞彙就能極為鮮明地完成這種區別,事物本身深藏的微妙之處和各種獨特的個性表象就越會被遺漏。過分依賴使用不同詞彙,就會忽視思考方式和觀察的根本態度——即應該根據事物本身來考慮正確的表達方式,我們的語言只是了解事物本身的工具。總而言之,日語的多樣性帶有太多氣氛色彩,因而它在對日本人的心情進行著氣氛方面的訓練。我們多種多樣的詞彙好像非常可靠,它操控著氣氛,讓人感受著極為自在富饒的心情沃野。而實際上,它只是讓我們似懂非懂地以為自己已經什麼事都能靠氣氛來解決了。我們好像盡情享受著原始詩人的言論自由,在與原始無異的靠語言魔力帶來幸福的國度,穿著借來的文化衣裳。

人對於戀愛的特彆氣氛似乎太過於想像。然而,戀愛既不是語言,也不是氣氛,它只是「喜歡」的一種。也許「喜歡」的心情有著無數種差異,在這些差異中,也許是有「喜歡」和「戀」的不同,但差異就是差異,當然不可能是氣氛。

戀愛通常都是一時的幻影,它必定會死亡,會冷卻。了解這一點的成年人內心是不幸的。

 

年輕人儘管了解這一點,但他們充滿熱情的現實生命力卻並不了解這一點。成年人就不一樣了,他們的熱情本身也知道戀愛是幻影。

 

年齡說來也有開花的年齡和結果的年齡,所以對戀愛不過是幻影這一事實,我覺得年輕人姑且洗耳恭聽一下也就夠了。

 

真實的事物由於太過真實,所以我很討厭。譬如「人死了會變成白骨」「人一死,萬事休」這種過於不言而喻的事情,說了也是徒費口舌。

教訓有兩種:一種是先人由於那個緣故失敗了,所以後人不能那樣做;另一種是雖然先人由於那個緣故失敗了,後人註定也會失敗,但並非因此就不能那樣做。

戀愛屬於後一種。所以,儘管明知它終究只是幻影,儘管明知所謂永恆的戀愛不過是彌天大謊,也不能說不要戀愛。如果不戀愛的話,人生將會變得形同無物。這與「人反正會死,既然會死,就早點死吧」這種命題一樣,都是無法成立的。

有些人認為《萬葉集》《古今集》中的戀歌是純潔、樸實的真情吐露,因而具有高度的文學水平。我討厭持這種觀點的人與他們這種單純的思想。

說得極端一點,難道那樣的戀歌不是跟動物本能的嘶嚎、貓狗發情時的叫春一樣,只是被語言表達出來了嗎?

 

戀愛的話,會夜不成寐;分手之後,會生不如死;不寫情書,會坐立難安。情書無論寫得多好,說到底也與貓叫無異。這些戀愛百態是千古不易的真實,由於過於真實,故無須贅述。只要戀愛,無人不是如此。這種老套子的事,大可恣意而為。

除了初戀,不管第幾次戀愛,一般都會如此。戀愛成功與失敗一樣,都會百味雜陳、寢食難安。這樣的戀愛根本不是什麼純情,因為過不了一兩年,又會與別的人舊戲重演。

我們之所以思考戀愛、寫戀愛小說,並不是想要探尋這種原始(不變)心情的一般形態。

 

人的生活應由人們各自經營,各人應該經營自己的整個人生,這種努力的歷史足跡培育出了文化。戀愛也是同樣,也要將其從本能的世界引領到文化的世界,通過各人自己的手來經營,因此問題就出現了。

 

A與B相戀了,兩人都失眠了,分別後便傷心欲絕,寫情書又淚流滿面。這樣的經歷,兩人的祖輩和子孫都並無二致,沒什麼可抱怨的。然而,如此相戀的兩個人,兩三年後也會像旁人一樣爭吵,心中會有別的意中人,腦子裡會琢磨如何解決是好。

然而,A與B大半是沒有考慮到這一步就結婚的。結果無一例外就是變得彼此厭倦,怨恨日積,不得不考慮何去何從。

這個問題問我也沒用,因為我不知道答案。我也不過是一直在尋找自己這個問題的答案。

坂口安吾與妻子坂口三千代

我不認為有婦之夫或有夫之婦不能戀愛。

人們同情被拋棄方,憎惡拋棄方,但如果不拋棄對方,就必須因此忍受與對方同樣的痛苦,所以我認為總的來說,戀愛的失敗與成功在痛苦方面是同等的。

我一般不喜歡同情。出於同情而放棄戀愛會令人失去希望,所以我討厭它。

我會選擇強者的道路,而不是弱者的,會選擇積極的生活方式。這其實是選擇了一條苦難的道路,因為弱者的道路是明擺著的,雖然希望渺茫但平安無事,不需要精神上的激烈搏鬥。

然而,任何正確的道理都不會屬於所有人,因為人的個性各不相同,所處的環境、與周圍的關係也都是有其特殊性的。

 

我們的小說之所以不顧古希臘的訓誡而老是抓住戀愛的主題,就是因為個性問題只能經由個性本身來解決,除此之外別無他法。假如有什麼適用於一切人的法則,能夠乾脆利落地解決戀愛問題,那麼小說就不需要寫,也失去存在的意義了。

然而,戀愛說是沒有規則,其實還是有某種規則的。那規則就是常識,還有習俗。當一個靈魂不滿並抗拒這種虛偽的規則時,這個靈魂就是產生小說的靈魂。所以,小說的精神無論何時都是在反叛其所處的時代,都是在探索某種更好的事物。不過,這是來自作家一方的觀點,從常識的角度來看,文學就總是反抗良俗的東西了。

戀愛是人永恆的命題。我覺得只要人類存在,其一生最主要的事恐怕就是戀愛了。現在我在這裡無法針對人永恆的未來講述戀愛的真相,我們也無法奢望未來會有所謂正確的戀愛。

不過,我們必須竭盡全力過好各自的人生,以此從自我的真實展現中獲取喜怒哀樂。

問題只有一個,這大概是個很基本的問題,就是「自己的真實是什麼」。

這一點我尚無法用明確的語言來表述,不過我大概還是可以說:常識和所謂的淳風良俗既不是真理,也不是正義。淳風良俗眼中的惡德未必是惡德,淳風良俗的懲罰並不可怕,應該畏懼的是來自我們自己的懲罰。

然而,人生本來就不是那麼幸福美滿的。總的來看,大都是我愛的人並不愛我,想要的東西無法獲得。這只是開始,對人來說,一個叫作「靈魂的孤獨」的魔鬼之國正張開大口在等著他,越是強者,就越難逃脫與大魔鬼爭鬥的命運。

用什麼都滿足不了人的靈魂。特別是知識,它是將人拴在魔鬼手上的繩索,使人無法獲得永恆之物和不會背叛的幸福。對有限的一生來說,永恆註定是徹頭徹尾的謊言,詩人精心描繪的永恆之戀只是玩弄某種主觀意象的辭藻,這種詩意的陶醉也絕不是優美高尚之物。

人生必須從愛現實勝於愛詩開始,因為現實本來就總是背叛人。但是,以現實的幸福為幸福,以現實的不幸為不幸,這種現實主義的態度還算嚴肅;而富有詩意的態度則是高傲自大、言之無物的。只有當事物本身成為詩的時候,詩才可能有生命。

認為那種稱為柏拉圖式戀愛的精神戀愛高尚也很奇怪,還是不要蔑視肉體為好。肉體和精神這二者的宿命常常相互背叛。我們的生活因為是由思考,即精神所主導的,所以已經習慣於經常背叛肉體、蔑視肉體。不過不應忘記的是,精神也經常被肉體背叛。這二者都是靠不住的。

人也不會因戀愛而滿足。即便戀愛了幾次,好像除了會感到無聊之外,也不會變得有什麼了不起,反倒會由於自己的愚蠢而老是被戀人拋棄。可是,失去戀愛便無以言人生。因為人生畢竟是荒唐愚蠢的,所以戀愛即使荒唐愚蠢,也不會失去其光彩。雖然說傻瓜無可救藥,但是也必須牢牢記住,在我們愚蠢的一生中,傻瓜是最值得尊敬的。

人生中最使人欣慰的是什麼?是痛苦、悲哀和苦悶。既然如此,就別怕當傻瓜了吧,痛苦、悲哀和苦悶有時是會使人感到些許滿足的。還有這樣也無法滿足的靈魂嗎?對了,還有孤獨。這個就別提它了吧。孤獨是人的心靈家園,而戀愛是人生的花朵。無論它多麼單調乏味,也只有這一種花朵。

 本期薦書 

《墮落論

[日] 坂口安吾 著 / 高培明 譯

雅眾文化 | 新星出版社

本書收錄其17篇代表性隨筆和評論文章,既有對日本文化的自我感受,也有對戰後日本社會的深刻剖析,以及對文學的嚴肅探討。坂口的文章精準而犀利,其觀察力如同手術刀一般,總能一下戳破事物表面的虛飾,直抵其核心與本質。

執行編輯: KD

進書友群請加小雅微信號:yazhongxiaoya

點擊【閱讀原文】看到更多好書

歡迎轉發分享~

推薦閱讀

加入我們

相關焦點

  • 坂口安吾的諸面相(二)
    在《坂口安吾論》中,柄谷行人以此與坂口安吾做了對比。柄谷行人認為,在近代日本,當時被視為由「墮落」狀態回歸本真性的「救贖之道」就是所謂「近代的超克」思潮,但是坂口安吾宣稱的「墮落」,其回歸的朝向卻是將人隔絕於大眾的「故鄉」。柄谷行人由此指出了坂口安吾的「故鄉」與海德格爾「共在(Mitsein)」概念的區別。就「故鄉」的概念而言,坂口安吾似乎與存在主義哲學並不處在同一軌道上。
  • 令人生豁然開朗的幾首詩
    李賀用詩鞭笞黑暗,用詩表達著內心的苦悶。 蕭瑟的秋意中,他獨自乘馬遊蕩。不過二十年紀,卻已如蘭花枯萎,枯萎的並非其身,實是那顆被現實揉碎了的心啊。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卻不知該如何選擇,因為無論哪一條都不可能帶他去那理想的世界。也只能擊劍怒吼,當衣換酒,酒醒後依舊是這倉皇人生。終究舍不下理想,終究在內心有著火熱的夢。
  • 勢必要分離的,不是最愛.
    愛,就在這樣的循環中不斷地傳遞,從我們的原生家庭傳遞到我們的新生家庭。家庭是傳遞愛的載體,從父母傳給孩子,再由孩子向下傳遞。不過,家庭中居第一位的,不應是親子關係,而是夫妻關係。夫妻關係是「家庭的定海神針」,在有公婆、夫妻和孩子的「三世同堂」的家庭中,如果夫妻關係是家庭核心,擁有第一發言權,那麼這個家庭就會穩如磐石。
  • 愛詩特濃 奧菲斯 如歌
    、 Lawrence的Black Drongo列入考慮,但是當初次邂逅Estelon XA這對問世不久的體態魅人喇叭時,我建議代理商取下「愛詩特濃」中文名稱,理由是:來自愛沙尼亞的Estelon喇叭令人驚豔。
  • 詩·影|《孤鷹》
    < 這是2020年的第125首詩 > 總第269首《孤鷹》思維,在永不停息地飛翔,從現實的溝壑飛往天空,飛往理想的所在。在白天經營喧囂的世界,在夜晚解讀靈魂的密碼。那些或隱或顯、若即若離的思維潛流,可以迎向虛無的高空,擊起一羽波光,可以划過腦中的海波,拍起一朵浪花。詩句,壘砌出潛流的情感,引流出撲朔迷離的想像,帶你踏向淡然自若又令人動容的虛幻與真實。讓感知的觸手能夠來回在現實和虛幻的層面上自由穿梭。
  • 愛,從未曾遠離
    我愛你,也愛你的母親。願神保佑你們。                                你的父親                               查爾斯·金恩」這是美國陸軍二等士官長查爾斯·門羅·金恩在阿富汗戰場上寫給六個月大的兒子喬恩的一封信。
  • 劉笑偉:鋼鐵集結(附北喬:堅守與突圍,軍旅生活的詩性表達
    這就是現實與詩的關係。之於軍旅詩,詩人與實際生活沒有主次之分,也不存在平衡的妥協,而是共生性的關係。之所以要著重提出這一點,其實是基於當下軍旅詩的現狀。實踐證明,只有豐足的生活體驗,或只有對軍人情感和精神由心而生的敬仰,或只有寫作的悟性,都難以寫出好的軍旅詩。這也是目前的困境所在,只是許多寫軍旅的詩人,並沒有清醒地意識到這一點。我們欣喜看到,劉笑偉在這方面具有自覺性的體悟和良好的詩性素養。
  • 印度人的人生哲學是什麼?
    因此它們都主張,靈魂要獲得解脫,就必須停止一切業,從生死輪迴中擺脫出來。現代印度哲學家雖然也承認「業報」的法則,但是他們已經看到這個法則的局限性,因而並不象古代哲學家那樣給它以十分重要的地位。有的現代哲學家甚至開始批判這個法則,例如,奧羅賓多就尖銳地指出「業報」的法則只是一個簡單、機械、盲目的公式。
  • 夜讀最走心的一段人生語錄!
    ,葉芝父親所作葉芝畫像,朝著相反的方向探索靈魂的維度,得出結論說人們已經下到了旋梯底部,關於事物精髓而非事物的詩歌,朝著物質主義的方向逐步發展的軌跡,後一首是對前一首的進一步闡發,文德勒給出的評價是:葉芝最偉大的詩篇,1900年,尤其是後一首,人,將以從牧師肩頭滑落的擔子為己任,此後的詩歌是哲理的詩歌,02拜佔庭詩篇葉芝以拜佔庭為題的詩共有兩首:《駛向拜佔庭》和《拜佔庭》,詩人將返身向上,葉芝本人的詩歌創作無疑成功地實踐了他在早期文章中表述的這一觀點
  • 閆超華:第二童年——論童詩中的遊戲精神
    而此時洛爾迦詩中這個時間的致命節點開始響起。時鐘最後恰好停留在下午五點鐘:噢,致命的下午五點鐘!所有鐘錶的五點鐘!午後陰影中的五點鐘!    史蒂文森玩具之心的本質,是愛和情感。在萬物有靈的生命乍現中,他選擇了玩具對抗兒童語言的消逝,事實上,兒童語言是否真的存在?或者說什麼是兒童語言?它與成人語言有何不同?
  • 因為愛,所以恨
    而現實情況是,我們不可能完全擁有另外一個人,因為那是完全獨立於我們的一個個體,所以當我們感受到這種現實時,我們也會有強烈的挫敗感,這個挫敗感有可能帶領我們進入到對所愛的人的恨之中去。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例子,即所謂的愛之深,恨之切。
  • 謝默斯·希尼:諾貝爾文學頒獎典禮演講||《相信詩歌》(附:詩15首)
    然而這個講臺使我覺得更像一個太空站而不是一塊踏腳石,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我的人生中僅此一次,我膽敢允許自己享受這種走在空中的奢侈。我相信詩歌,因為它使我這次太空漫步成為可能。我立即就相信它,因為我最近剛好寫過一行詩,鼓勵自己(以及任何其他也許在聽的人)「明知不踏實也要走在空中」①。
  • 我在現實中玩了把模擬人生 | 杉果專欄
    感謝人們的惡趣味,讓我躲過了人生最大的劫難。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會對他人產生怎樣的影響,哪怕一個垃圾遊戲有時也能散發光芒。周末的晚上我選擇保健套餐:看書、洗澡、睡覺。人要進步,精神糧食是必須的,更重要的是一周都沒有看書了,怎麼也的在最後兩天裝裝樣子嘛,告訴自己理想還在。
  • 史上最孤獨的一首詩:只有22字,卻流傳千年
    664年,武則天殺宰相上官儀,天下稱唐高宗和武則天為「二聖」,武周集團開始把持李唐朝政。一直到705年,武則天病死,唐中宗李顯復闢,武周時代宣告結束。我覺得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詩人與時代的關係,最為貼切不過——武則天時代,成就了陳子昂,也毀掉了陳子昂。武則天時代的一個重要歷史功績,是打擊門閥,起用寒族。
  • 【警營文化】我愛軍裝綠,更愛警察藍
    2004年,我的人生再次面臨重要選擇,脫下軍裝離開青藏線,不但是工作陣地變換,也是工作崗位轉換。部隊駐地在柴達木盆地格爾木,地理位置偏僻,原經濟發展緩慢,信息相對閉塞,加之部隊常處於封閉式管理,與社會接觸面較窄,充其量只是從電視和書本上了解到地方的發展變化。
  • 《影之詩shadowverse》鬥魚最強卡牌大師招募令!
    《影之詩(Shadowverse)》是由Cygames開發網易代理的一款集換式卡牌遊戲。
  •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詩妮娜提前布局聯手提幫功,迎接西拉米回歸
    一年來,詩妮娜貴妃如同坐了過山車一樣,人生發生了巨大起伏。這也讓她變得成熟了,她有時間反覆思考過去的人生。重新歸來的詩妮娜雖然得到了泰王的恩寵,但她心裡更清楚,方向更明確。與蘇提達的硬碰硬,已經讓她吃了大虧,她不會再做原來那樣的傻事了。
  • 從美國優先破產到國內屎詩現象,我們必須要遠離海市蜃樓思想!
    四:賈淺淺創作的尿屎詩成為最近中國乃至世界的熱點,大家感嘆,這本是在衛生間搞的事,賈淺淺卻把它放在了聖殿之上,而還受到了詩刊大編輯的力挺。  我們讀這首詩並再來回顧一下賈淺淺的尿詩,這真的是讓我們五味雜陳,現在在高雅的聖殿中,有一幫人在玩尿和屎。 五:最近川普再一次的讓我們看到他的白眼狼本色:對有恩於他的共和黨參議院領袖麥康奈恩將仇報。
  • 《影之詩shadowverse》鬥魚次元卡牌之王招募令!
    直播標題需標註【影之詩】  三、直播獎勵1.人氣獎-飯隨愛豆,應援會用愛發電!活動時間內,直播時長(以錄像為準)高於50小時,熱度超過500且平均人氣排名前十 。在鬥魚主播中分別排名第1名均將獲得:2800元京東卡+遊戲周邊1份5月最終天梯(標準/無限制)在鬥魚主播中分別排名第2名均將獲得:1000元京東卡+遊戲周邊1份5月最終天梯(標準/無限制)在鬥魚主播中分別排名第3名均將獲得:600元京東卡+遊戲周邊1份5月最終天梯(標準/無限制)在鬥魚主播中分別排名第4-5名均將獲得:300元京東卡+遊戲周邊1份1、遊戲ID名稱必須為鬥魚丶
  • 辛普森家族最愛做的事原來是……
    一位叫Carmen López的博主,還專門在Instagram上為它搭建了一個已收納逾300本書的圖書館。其中大大小小包含了書籍、雜誌等各類刊物,它們有劇中角色閱讀的、自撰的、也有現實中真實存在的。可想而之這部劇中所涉及的人物們有多熱愛讀書了~ 現在,一起來看看他們都在讀哪些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