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隊前身是1927年成立的瓊崖縱隊,解放後編制體制幾經調整,但紅色血脈始終賡續傳承。從成立經濟特區到建設國際旅遊島,從保衛博鰲到駐守三沙,總隊官兵接過瓊崖革命23年不倒的紅旗,始終堅持聽黨指揮、不辱使命,紮根海島、無私奉獻,用青春和熱血踐行忠誠誓言。
回望來路,曾任總隊籌備組組長、第一任總隊長的王和平忘不了建隊之初的艱辛:「改革開放建特區的時候,基礎設施非常差,物質條件很困難,連個像樣的營區都沒有。」他告訴筆者,由於海南島孤懸海外的特殊地理位置,在很長一段時間,未能從根本上擺脫貧窮落後的狀態。
面對建隊之初人才缺乏、硬體缺項、基礎缺課的現實困難,總隊黨委叫響「五湖四海一條心,同舟共濟一條船」的口號,把麵包車當會議室,擠在一所民房內辦公,「一間房支隊」「竹棚中隊」都是白手起家、艱苦創業的真實寫照。
從天涯海角到五指山下,從省會城市到偏遠鄉村,總隊官兵在一片片荒灘、草地上,自己動手耕田、犁地、搞養殖、抓生產,在戶外沙石地上練摔擒、爬戰術,寫下了「現代南泥灣」的創業詩篇。
總隊保障部軍需營房處處長張敬漢回憶自己在定安縣龍塘鎮度過的新兵連歲月時說:「我個人覺得龍塘精神就是一個『苦』字,以苦為榮、以苦為樂,苦中有為、艱苦奮鬥。」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總隊官兵出色完成了黨和人民賦予的各項任務,「一條船精神」「竹棚精神」「龍塘精神」「毛陽精神」等一張張精神名片應運而生,滋養著一代代官兵奮發有為、砥礪前行。
1988年,百餘名官兵抗擊「東亞飛蝗」自然災害,徒步引導飛機作業108架次,噴灑農藥面積13.66萬畝; 1989年,總隊出動千餘名兵力抗擊50年不遇的特大洪澇災害;1990年,總隊出動百餘名兵力護衛亞運聖火傳遞……
近年來,總隊黨委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強軍思想鑄魂育人,認真學習兩本《綱要》,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不斷夯實部隊官兵自覺投身強軍實踐的思想根基;創新運用「1+2+1」模式和「讀看講唱」載體,深化「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主題教育,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廣大官兵以實際行動踐行忠誠誓言,譜寫了鐵心向黨、艱苦奮鬥、礪劍天涯、勠力強軍的時代篇章。
回望總隊近70年發展歷程,既是一部砥礪奮進的建設史,也是一部歷經血與火洗禮的戰鬥史。總隊政治工作部紀檢監察處幹事程飛指著已故父親、「打黑英雄」程中利的照片,深情講述了當年總隊官兵擊斃「南霸天」劉進榮的戰鬥經過。
1993年2月25日,總隊特戰官兵經過5個多月的前期偵察,歷經63個小時的晝夜潛伏,終於發現了「南霸天」劉進榮。「砰!」在附近的一處灌木叢中,程中利沉著地扣動扳機。就是這一槍,令橫行鄉裡8年之久的匪首劉進榮失去了反抗能力,為抓捕創造了寶貴戰機。最終,負隅頑抗的劉進榮被擊斃,程中利榮立一等功。
擊斃惡霸王小山、生擒匪首王英漢、剿滅江湖幫……翻看戰史,總隊官兵配合公安機關重拳出擊,打掉大小黑惡團夥20餘個,穩妥處置了三亞、儋州、東方、樂東等地突發事件,有力維護了社會穩定,猶如出鞘利劍,盡顯衛士本色。
如今,海南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安全壓力和風險挑戰。2014年1月,時任三亞支隊參謀長的徐正曉「虎撲一擊」解救人質;2015年,總隊官兵先後抓獲10餘名公安部A級通緝暴恐分子;2019年6月,總隊官兵重拳出擊,協助公安機關打掉數個盤踞海南、稱霸一方的涉黑涉惡團夥……廣大官兵天天執勤、經常處突、時有反恐、常態維穩,始終處於「在打仗中準備打仗」的狀態,在危急關頭把人民利益舉過頭頂,在關鍵時刻發揮了關鍵作用。
2018年1月,習主席向武警部隊授旗並致訓詞,發出了「努力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武裝警察部隊」的進軍號令。一聲令下風雷動。總隊司令員杜亞勇向全體官兵明確了新時代目標任務:「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總隊要牢固樹立戰鬥力標準,努力建設一支與國家經略南海戰略布局相適應、與武警部隊『多能一體、維穩維權』戰略要求相適應、與建設強大的現代化武裝警察部隊戰略目標相適應,全面發展、全面過硬的總隊。」
今年以來,總隊深入落實武警部隊黨委緊貼形勢任務大抓實戰化訓練的指示要求,嚴密組織實戰化快反射擊教練員培訓,全面推廣普及實戰化快反射擊,特戰分隊遂行反恐任務能力大幅提升;舉辦涵蓋射擊、投彈、軍體等32個項目內容的群眾性練兵比武暨首屆軍人運動會,培育部隊戰鬥精神,激發練兵熱情;組織2019年特戰力量建設研討會,創新實戰化練兵模式,探索戰鬥力提升新途徑……
挺立潮頭觀風雲。總隊在博鰲萬泉嶺大力推進「智慧磐石」工程建設,基於影像地圖的信息指揮系統率先在武警部隊大型安保中應用。2019年3月26日,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千名政商精英齊聚椰影婆娑的海濱小鎮博鰲,共話世界發展主題,共同見證我國最大經濟特區海南發生的奇蹟。在通往主會場的培蘭橋上,身穿禮賓服的武警哨兵依法執勤,以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良好形象,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武警的亮麗名片。一茬茬官兵連續19年默默守護著盛會,見證了海南經濟特區的繁榮發展,成為海南綠色崛起壯麗圖景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在遙遠的西沙,永興島上的三沙衛士將國旗升起在南海的藍天下;在五指山區密林深處,戰士們每日巡邏確保執勤目標絕對安全;在高鐵站、輪渡碼頭、繁華鬧市,廣大官兵嚴陣以待守護著旅客的安全……在遍布全島的數百個執勤哨位上,每時每刻都有官兵執勤站崗,守衛著駐地安寧。
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宣布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59國人員入境旅遊免籤、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等一系列新政策紛紛落地。「總隊官兵只有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實施中主動作為,加快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在支援地方經濟社會建設中真抓實幹,在完成急難險重任務中發揮突擊隊作用,在參與打贏脫貧攻堅戰中勇於擔當,才能有效履行『兩個維護』新時代使命任務,實現海南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總隊政委王天祥的話擲地有聲。搶險救援、抗擊「洪魔」……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有官兵的身影。每一次危難面前,廣大官兵總是衝鋒在前,保衛著900多萬海南人民的美好生活。2010年10月,49年未遇的特大暴雨襲擊海南,洪水滔滔漫過堤壩,濁流滾滾湧進家園,良田被毀,房屋被淹……16個市縣202個鄉鎮270多萬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總隊千餘名官兵聞令而動,兵分多路馳援一線,晝夜奮戰抗擊洪魔,轉移被困群眾2萬餘人,轉移物資3萬餘件,加固堤壩2000餘米,搬運沙袋2萬餘個,用汗水和熱血繪就了壯美的抗洪畫卷。2014年7月,41年不遇的超強颱風「威馬遜」橫掃瓊州大地,一時間海口、文昌兩市斷水斷電、交通癱瘓,多地嚴重積水。總隊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先後出動4500餘名兵力、400餘臺衝鋒舟和車輛投入搶險工作,共轉移4000多人,救出350餘名受困群眾,清理路障180公裡,用血肉之軀託起了生命之舟。多年來,總隊官兵時刻銘記根本宗旨,把駐地當故鄉,視人民為親人,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幫群眾所需,自覺支持和參與地方經濟建設,做到了守一方駐地、保一方平安、促一方發展,為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建設提供了堅實的安全保障。2008年,海南洋浦千年古鹽田製鹽工藝納入「非遺」名錄後,無數遊客慕名而來。儋州支隊洋浦中隊官兵自2011年進駐鹽田村後,就主動擔當古鹽田「護田員」,時常幫助村民清理鹽田衛生、保護鹽槽、監督工廠排汙,被駐地群眾譽為「鹽田守護神」。同時,總隊官兵還積極參加駐地生態保護、植樹造林和「雙創」活動,與駐地各族人民共同植樹300多萬株,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打造綠色寶島作出了貢獻。在海口支隊執勤三大隊榮譽室,有一本裝訂整齊的匯款單紀念冊,裡面清楚地記錄著官兵捐贈的每筆款項,總金額高達30萬元。值得注意的是,匯款單上的匯款人始終只有一個名字——橄欖綠。該大隊執勤十八中隊指導員李樹東說:「如今大隊已經與30多個特困家庭失學兒童結成幫扶對子,為他們築起了通往希望和夢想的『愛心橋』。」2016年5月,總隊黨委將支持東方市舊村教育事業作為扶貧工作的重點,先後出資30餘萬元為學校購置辦公設備、體育用品,創建校園文化等項目;2017年10月,屯昌縣坡心村,海口支隊幫扶貧困戶房屋改造工程正式完工,村民如期搬進新房;2019年7月,在臨高縣多賢村「海南總隊產業扶貧項目基地」,55畝火龍果長勢喜人……近年來,總隊與駐地50餘個農村基層黨組織結成對子,開展農村路、水、電、林、田等大規模設施援建,共建的海口式金村、美蘭區福玉村如今成了海南省生態文明示範村。軍地合力、軍民同心,總隊官兵與海南人民攜手描繪了一幅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壯美畫卷。本信息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監製:劉鳳橋
執行監製:張金嶺
主編:張宇、王文
值班編輯:王英豪、王超、李京哲
郵箱:wjxinmeiti@163.com
覺得不錯,請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