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3毫米火炮系統研發史:黯然下馬的「亞洲第一炮」

2021-02-08 潞安通判

  拿破崙將大炮稱為「戰爭之神」,俾斯麥曾更是宣揚「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尤其在現代戰爭,火炮在戰爭中成為了不折不扣的「頭號殺手」,據統計,二戰期間,由火炮造成的傷亡超過戰場全部傷亡的60%。

  對於靠輕武器和步兵起家的解放軍來說,對於大炮的喜愛近似於一種「偏執」。尤其是在中國空軍力量相對羸弱的時候,解放軍在這種「偏執」下,將「大炮兵主義」發揮到了極致。這種所謂的「主義」其實就是一種陸軍建設的戰略思路,以炮兵的火力投送為重點,強調本國炮兵在質與量上超過對手,主張在戰爭時能以火炮的數量和質量優勢壓制對手。所以,解放軍對炮兵力量的建設從未停歇,而且不斷發展。於是乎,在珠海航展上,我們看到了各種不同口徑、不同用途、不同彈道、不同運動方式的中國製造的火炮。可以說,中國在炮兵建設方面已經超越了自己曾經的老師——蘇聯/俄羅斯。

  今日這些風光無限的「戰神」,是經過多少軍工可以人員的研製、論證才發展出來的。在研發生產出它們之前,有多少「火炮」經過嚴密論證,並產出少量樣品,在試射中展現了威力之後,然後由於各種原因被束之高閣,最終成為一件展品供別人緬懷和瞻仰。比如,如今安靜的停留在北方某兵器主題公園中的,曾有「亞洲第一炮」美譽的203毫米榴彈炮。

  那時節中國和西方正處在「蜜月」時期,中國引進英國SRC公司技術發展的155mm牽引加榴炮項目進展順利。所以,正在研究下一代遠程打擊火力的中國,當與SRC公司共同研製203大口徑榴彈炮是順理成章之事。聯合研製的203mm火炮將使用45倍徑長身管,榴彈最大射程40km,底排彈最大射程50km。如果這款203毫米火炮能夠裝備解放軍的話,可以大幅提升解放軍對敵方的縱深實施打擊能力,中國陸軍30~50km縱深壓制火力貧弱的問題得到根本解決!所以,軍工部門對203毫米的火炮評估是「是適應20世紀末,21世紀初作戰需要的新一代火力系統」。不僅可以增加解放軍的遠程火力研製能力,還可以在原有炮彈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精確制導炮彈。當然203毫米火炮在國際軍貿市場也極受青睞,所以中國如果研發成功的話,絕對在火炮市場佔據一席之地。

  在確定聯合研製之後,由SRC公司進行工程圖紙設計,中國北方某兵工企業製造兩門樣炮,並進行擴大範圍的實驗。英方按計劃正式提供了第一批203mm火炮MKI型工程圖紙,不久又提供了改進後的MKII型工程圖紙。中國兵工企業經過研究決定,以SRC公司提供的MKII型第三版圖紙設計內容為依據展開203mm實驗炮的研製。對於軍工底子薄,技術落後的中國軍工企業來說,203mm火炮戰技指標先進,技術難度大。不過,中國的軍工人員克服層層難關。經過一年多艱苦的圖紙轉化工作,各方面基本滿足了實驗炮的製造要求,可以開始投料,加工試製。在實驗炮研製過程中,中國方面發下英方提供的工程圖紙未某些方面也不齊全完善。中國軍工人員通過自己的努力,並結合美國175毫米自行炮的地盤,順利的製造出一門樣炮,整個203mm火炮系統擴展成了牽引式和自行式兩種形式。

  國產203毫米火炮的主要性能指標為:

  口徑203.2mm

  彈重底凹彈95.6kg底排彈100.1kg

  初速933m/s

  最大射程底凹彈40km底排彈50km

  全號裝藥重42kg

  高低射界-5~+55度

  方向射界±25度

  射速最大3發/分持續1.5發/分

  身管長45.5倍徑

  地面密集度縱向1/250橫向0.8mil

  戰鬥全重16t

  火炮全長展開狀態17.7m

  牽引狀態14.38m

  牽引速度公路狀態70km/h

  越野狀態35km/h

  這款吸收了歐洲大口徑加榴炮的設計理念,同時又結合自身的研製水平的203毫米大口徑火炮,因為具有更大的口徑和裝藥量,203mm火炮可以配用的彈丸種也更加豐富。除了各種榴彈以外,還包含混凝土破壞彈、雙用途子母彈、燃燒彈、照明彈、末制飛彈、末敏彈、電視偵察彈,如果允許甚至可以裝配核炮彈。在炮彈極大豐富的同時,國產203好命火炮的各項技戰術指標達到了當時世界先進水平。火炮性能如何,不能僅僅依靠紙面數據,需要漫長的射擊測試積累各方面數據。在樣炮造好之後,從1988年6月到1991年10月期間,203毫米火炮系統分四個階段總共進行了八輪靶場射擊試驗,實際射彈總計235發。據說國產203mm火炮系統遠程榴彈破片數量分別是美制M106和比利時GC-45203毫米火炮的6.6倍和1.7倍;遠程榴彈可以侵徹2.7m的夯實土層或2.5m的堅硬砂巖,爆炸後產生的漏鬥坑體積分別是M106和GC-45的1.3倍和2.38倍;壓制暴露有生力量時,203mm火炮系統的彈藥消耗量是M110的42%,GC-45的28.2%,射擊效能是後兩者的3.8倍和2.2倍;在壓制2.5t卡車時,203mm火炮系統同樣遠優於M110,和GC-45基本相當。

  國產203毫米火炮系統在試射中,不僅檢驗了威力,各種各樣的問題也被逐漸發現。發現問題並不可怕,只要給予時間和足夠的資金,就會將出現的問題一一解決。可惜的是,就在國產203毫米火炮到了關鍵時節,經費成為最大的制約因素。無奈之下,兵科院最終在1991年底確定將203mm火炮的研製工作告一段落。當然,隨著中國國民經濟的不斷好轉,中國的203毫米火炮重新上馬也並非難事。但是,此時解放軍的對炮兵的需求也發生李變化,尤其是由於蘇聯的解體,中俄關係的快速升溫讓中國不必擔心那個曾經在北方壓迫我們的強鄰。而解放軍陸軍的火炮系統也形成了完整的遠程火力壓制模式,裝備155mm自行加榴炮的軍師級單位火力控制範圍提升到30公裡—50公裡,遠程火箭炮控制射程達到50—300km。同時,戰術飛彈部隊和空軍的快速發展,也逐漸讓中國曾經的「大炮兵主義」開始降溫。所以,203毫米火炮系統沒有了用武之地。

  203毫米火炮系統雖然下馬,但是中國火炮系統之所以在能在世界上傲視群雄,或許離不開研製該火炮時積累的大量的經驗和技術。

相關焦點

  • 中國曾擁有亞洲第一巨炮,為何最終下馬?
    位於包頭的中國北方兵器工業城裡,陳列著一門巨炮,相比現役的各種火炮都要龐大,前方兩枚炮彈中間的牌子上寫著:亞洲第一炮!這門巨炮是從何而來的?▲中國研製的亞洲第一炮在中蘇關係非常緊張的六十年代,為了防禦蘇聯的飛彈威脅,1964年2月中國提出了進行反導技術研究的指示(即640指示)國防部五院(後來的七機部二院)、炮兵科學研究院和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分別負責飛彈反導
  • 中國"203"巨炮曾被稱天下第一!
    喀秋莎火箭炮二戰時期,蘇聯率先大規模使用火箭炮取代火炮,藉助破壞力和射程優勢所向披靡,在這之後超大口徑的火炮逐漸被淘汰,尤其是陸軍使用的火炮很少有200毫米以上的口徑。反倒是火箭炮的口徑越來越大、彈種越來越豐富、射程越來越遠,甚至還出現了精確制導的火箭炮。我國在火箭炮領域屬於後來居上,技術沉積和使用技巧都有獨特的風格。
  • 國產203毫米炮死而復生?但願不是空穴來風!
    對此有些讀者提問為什麼不在203毫米炮上搞增程呢?的確,21.5kg重的炮彈裝藥確實有的是空間可以拿出來搞增程。今天本炮霸帶著大家挖個墳,回首下當年搞203毫米炮的一些故事。上世紀80年代是個承前啟後的時代,工業技術的進步使得大倍徑高膛壓的大口徑火炮不再是瓶頸,但是微電子技術還沒有發展到各種靈巧型的精確制導武器大量湧現的程度。
  • M40式155毫米自行火炮
    今天和大家介紹一下二戰中美軍的一些自行火炮哦~      M40式155毫米自行火炮(英語:155mm Gun Motor Carriage M40)是美國軍方以M4A3中型戰車,也就是大家熟識的謝爾曼戰車,的底盤為基礎研製而成的自走炮,採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問世的水平螺旋彈簧懸掛系統。M40最初設計用於替代較早的M12自走炮,因此它裝備了一門155毫米M2火炮。
  • 條約重巡,扛著203毫米巨炮的戰艦,二戰美國海軍條約型重巡洋艦
    英國皇家海軍的「倫敦」級巡洋艦就是條約型巡洋艦其中,根據《倫敦海軍條約》的相關規定,艦艇主炮口徑在155毫米至203毫米之間,標準排水量不超過10000噸的巡洋艦,被稱為重巡洋艦,即A級巡洋艦。而主炮口徑在129毫米至155毫米之間的巡洋艦,則被稱為輕巡洋艦,即B級巡洋艦。
  • 俄軍核巨炮升級,作戰效能已不如中國炮
    其實,在冷戰的時候美國和中國都曾經研製過203毫米巨炮,比如美國的M110型203毫米自行榴彈炮、中國的W90型203毫米自行加榴炮。但是身管都沒有毛子這麼長,比如M110型自行榴彈炮身管只有25.3倍徑,中國W90自行榴彈炮身管採用45倍徑。
  • 俄軍巨炮升級,除能打核彈,作戰效能不如中國炮
    升級後的2S7M型自行榴彈炮是不是就成為世界現役野戰火炮的No.1呢?圖片:充滿蘇聯暴力美學的2S7「芍藥」自行榴彈炮。2S7自行榴彈炮外形就像是一輛背著大炮的坦克車,而那門59倍徑的長管2A44型203毫米大炮管讓人望而生畏!其實,在冷戰的時候美國和中國都曾經研製過203毫米巨炮,比如美國的M110型203毫米自行榴彈炮、中國的W90型203毫米自行加榴炮。
  • 臺軍上將回憶203自行榴彈炮(軍事系列第297講)
    他們認為,解放軍大口徑火炮數量最少在350門以上,這是金門臺軍無法相比的。解放軍的火炮基本都是蘇制,最大口徑為155毫米,射程不超過15公裡。當然,金門臺軍的火炮也是105毫米和155毫米,口徑和解放軍接近,數量卻有很大差距。顯然,解放軍方面佔有絕對優勢。所以,臺軍非常希望得到M55 203毫米自行榴彈炮。
  • 巴鐵裝備的五大自行火炮 軍迷:中國SH-1火炮排第一
    是盟軍中的第一種重要的自行火炮。它首先提供給英軍,在阿拉曼戰役中,英軍用它來對付德軍掩體中的88毫米火炮,佔有明顯優勢 。其後參加了義大利戰役和諾曼第登陸戰役。諾曼第戰役後,M7的性能已顯落後,為此盟軍往往把M7自行榴彈炮的火炮去掉,改裝成裝甲輸送車。巴鐵尚有50門,性能已大大落伍了。
  • 【MAX·諮詢】電影《203高地》中的日俄慘烈屠殺戰
    《203高地》是以日本和俄國軍隊在日俄戰爭期間爭奪中國旅順口之軍事重地「二零三高地」為題材的日本戰爭片,比較真實的還原了日俄戰爭時期的武器裝備和戰略戰術,《203高地》於1980年上映,日本著名導演舛田利雄執導,三船敏郎、丹波哲郎和仲代達矢主演。該片拍攝於1980年,講述的是日俄戰爭時旅順戰役中決定性的203高地攻防戰。日本第3軍為爭奪該高地先後發動了三次總攻,損失1.7萬人。
  • 唯一被敵人戰列艦擊中:406毫米艦炮的美軍戰列艦
    【話說軍世】美國海軍的戰列艦在火炮鋼甲戰艦時代,並沒有參與很多類似於歐洲強國那樣激烈的對等級別海戰,因此美軍服役的戰列艦,在海戰中實際被對方戰列艦擊中的次數非常的有限
  • 突擊虎自行火炮
    中文名突擊虎威力僅次於轟炸機武備7.92mm機槍一挺,380mm臼炮一門外文名Sturmtiger自重 約68000 kg裝甲25——150mm目錄1資料名稱生產設計主要性能2研發史3樣式4主炮威力RW61火箭發射器L /5.4(備彈14發/門)車高:2.85m/3.45m(展開起重機)車體裝甲:25~150毫米車寬:3.57m發動機:水冷邁巴赫HL230P45發動機700 PS(輸出功率690馬力,515千瓦)自重:68噸單位重量功率:10.77 PS /噸用途巷戰行走距離120公裡(75英裡)最大行駛速度:40公裡/小時(25英裡)2研發史「突擊虎」也叫
  • 踢館 | 網上稱日本最新大驅27DDG亞洲最強,它比055還要先進?
    圖:27DD改進示意圖,硬體方面變化不大,如20毫米機炮、飛彈垂髮、反艦飛彈發射架,電子系統尤其是CEC協同作戰能力才是主要的。 那麼問題來了,坦克炮和自行火炮怕後坐力大,地炮應該不怕吧,那為什麼也裝那玩意呢?都已經打出炮口了,還怎麼降低初速?火藥在敞開環境下又不能繼續為彈藥加速。火炮的基本原理就是在炮管內封閉環境下,火藥燃氣和外部大氣的壓強差,使得火藥燃氣可以推動炮彈加速。
  • 倔強的埃米爾:二戰德國128毫米試驗型自行火炮簡史
    VK3001(H)底盤採用膠緣鋼製負重輪和幹銷錳鋼履帶,由於負重輪軸之間的間距沒有改變,所以在車體延長後,最後一對負重輪和誘導輪之間出現較大的空隙,這成為128毫米自行火炮底盤的顯著特徵。亨舍爾公司的高級工程師科寧普坎普(Kniepkamp)擔心這一空隙的存在容易導致履帶脫落。
  • 史海鉤沉 揭秘日俄戰爭中最血腥一幕:爭奪203高地
    在日軍攻打203高地之前,俄軍在山上僅部署了2個炮兵連,修築了1道步兵壕、1道散兵壕,以及數個掩體等臨時工事。5月下旬,日俄戰爭金州南山戰役結束後,俄軍匆忙在臨時工事內部署了150毫米口徑加農炮、速射炮各2門。6月2日,俄軍西伯利亞第五團進駐該陣地,指揮官是特列齊亞諾夫上校。負責攻打203高地的是日本第三軍司令乃木希典,他調集了第三軍的大部分火炮,集中到高地附近。
  • 【講堂593期】戰後巨炮的代表,口徑達到203MM的M110重型自行榴彈炮
    測試與改進直到1961年3月,這個月美國軍方才正式將它定型為M110型203毫米自行榴彈炮,第二年正式量產,並在1963年初正式裝備美軍自行榴彈炮營。在武器設計上,其早期版本火炮為一門M2A2系列203毫米主炮,在升級成M110A1版本之後,將炮身管加長為M201系列203毫米炮管,這兩種早期的版本均沒有設計炮口制退器。
  • 二戰期間,外形最怪異的重型火炮,混凝土加固碉堡的剋星!
    飛彈時代來臨之前,火炮口徑即正義,於是各國武器專家紛紛推出口徑巨大、威力驚人的火炮。例如德國古斯塔夫列車炮(口徑800毫米)和大貝莎列車炮(口徑420毫米)、日本丸一大炮(口徑300毫米)、蘇聯「史達林之錘」(口徑203毫米)。這期我們就聊聊蘇聯的「史達林之錘」火炮。
  • 美媒評4種最該下馬的武器 M1A3坦克將落後中國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網站26日評出最應該下馬的四種未來武器,稱它們普遍花費巨大,但完全不符合美軍實際需求。  排在第一位的是美國下一代戰略核潛艇計劃。作為史上火力最強大的戰爭機器,美軍現役「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誕生於冷戰期間,為壓制蘇聯海軍,它在設計時可謂不惜血本,每艘該型核潛艇可攜帶24枚洲際飛彈,多項指標在全球首屈一指。
  • 俄軍也有火力不足恐懼症 — 兩款口徑超200毫米巨炮重新服役
    各國陸軍的主力火炮都以155毫米榴彈炮為主,所以世界上現役的「最強大炮」,是俄羅斯陸軍的2S7M芍藥203毫米自行火炮和2S4鬱金香240毫米自行迫擊炮。近日,俄羅斯的2S7芍藥203毫米自行火炮、2S7M馬爾卡203毫米自行火炮以及2S4鬱金香240毫米自行火炮這些大口逕自行火炮的現代化臨近尾聲,旨在提高這些大口逕自行火炮的戰鬥能力和滿足現代要求。
  • 中國海軍需要155毫米艦炮嗎(下)
    這其實也沒啥不可想像的,看看目前我軍陸軍、海軍陸戰隊裝備的05式車族,再看看美國幾番下馬,又幾番復活的「遠徵戰車」吧。「簡易」還是「複雜」之前西方也有過一些155毫米陸炮上艦的嘗試,例如德國就曾將Pzh-2000自行火炮的炮塔裝上船試驗,由於沒有配裝相應的自動裝填系統,效能並不高。英國此前也提出過在45型驅逐艦上安裝155毫米艦炮,以MK8型114毫米艦炮的炮架為基礎,安裝AS-90使用的39倍徑155毫米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