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五項中國首次,世界矚目嫦娥五號凱旋

2021-02-18 人民日報國際

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的一大步。

嫦娥五號任務標誌我國具備地月往返能力


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

一是在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

二是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準入軌;

三是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

四是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

五是建立我國月球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系統。

新華社記者胥曉璇編制

此次任務的成功實施,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中裡程碑式的新跨越,標誌著我國具備了地月往返能力,實現了「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完美收官,為我國未來月球與行星探測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嫦娥五號任務實施中,我國與歐空局、阿根廷、納米比亞、巴基斯坦等國家和國際組織開展了測控領域協同合作,邀請多國駐華使節和國際組織官員到文昌現場觀摩發射,一些國家領導人、航天機構和部分國際組織負責人,以及很多國際同行和友人,都以不同方式表示祝賀和讚譽,期待進一步合作。

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將接續實施


以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為起點,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將接續實施。在「十四五」乃至今後一個時期中國航天將實施的重大工程任務包括:

圍繞月球探測主題,基本規劃確定探月工程四期,總共包括四次任務。第一次任務是嫦娥四號月球背面著陸巡視探測。第二次任務是嫦娥六號,將進一步優化論證工程目標和科學目標。規劃當中還有嫦娥七號和八號任務。

12月17日,工作人員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嫦娥五號任務飛控現場觀看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新華社記者嶽月偉攝

關於行星探測的規劃也基本明晰。按照預定計劃,天問一號明年2月中旬到達火星,開始繞火探測。明年5月中旬,計劃著陸火星巡視探測。此外,還規劃了3次行星探測任務,包括一次小行星的探測和取樣,一次火星的採樣返回以及一次木星系環繞探測和行星穿越探測。

12月17日,在北京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人們在歡迎嫦娥五號返回器回到出生地。新華社記者金立旺攝

在載人航天領域,明年、後年計劃完成空間站共計11次發射任務。在運載火箭方面,將充分利用長徵五號、六號、七號新一代運載火箭技術,完善無毒無汙染新型火箭序列,保證新一代運載火箭能夠形成序列化,滿足各種軌道、各種重量飛行器的發射任務。

國際輿論高度關注中國探月任務


歐洲航天局當地時間16日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歡迎回家,嫦娥五號」,對嫦娥五號返回器順利返回地球表示祝賀。

《朝日新聞》稱,中國成為繼美國和蘇聯之後,第三個從月球成功採樣的國家。這也是自1976年蘇聯成功採樣之後,人類時隔44年再次在月球採樣。

法國洛林大學行星地質學家傑茜卡·弗拉奧表示,這項任務「對科學界的意義重大」,數十年來科學界一直期待更多的月球樣本,現在「月球再次受到更多關注」。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採用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返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新華社記者任軍川攝

英國《泰晤士報》網站的報導說,隨著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中國航天項目抵達了一個新的裡程碑,成為時隔40多年來首個完成落月採樣並返回地球的國家。

「空間新聞網」報導說,嫦娥五號為進一步探索月球打開了大門。這次任務驗證了從月球起飛、月球軌道上無人交會對接等技術,未來中國計劃的探索火星、小行星計劃,以及2030年載人登月計劃鋪平了道路。

搭載抗疫音樂展現人類團結


除了帶回月球「土特產」,鮮為人知的是,嫦娥五號在發射、落月、返回的旅程中,還搭載了一首抗疫主題音樂《星光》。

據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嫦娥奔月航天科技(北京)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許興利介紹,歌曲由十個國家的兒童演唱,共同禮讚世界各國的抗疫英雄,體現了團結戰勝困難的人類精神,傳遞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這首歌名字叫《星光》,就像曙光一樣,與探月精神也緊密相連。」

《星光》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監製,中國外文局中國報導社解讀中國工作室、劃時代文化和騰訊發展研究辦公室共同製作。

雖然由中國音樂人創作,這首歌曲卻傳遞到了世界各地,溫暖著各國身處疫情的人們。截至目前,《星光》已在波蘭福庫斯電視臺、中阿衛視、伊朗國家電視臺、土耳其國家電視臺等數十家海外主流媒體廣泛播出。

歌曲《星光》邀請十國兒童演唱,讚頌世界各地在抗疫中作出努力和犧牲的抗疫英雄。資料圖片

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升降器成功與運行器、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6時12分將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星光》與平均距離約38.44萬千米之外的月球土壤近距離「見面」。51年前,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時感慨,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嫦娥五號搭載以漢語、英語、法語、義大利語、韓語、烏爾都語、西班牙語、波斯語等九種語言演唱的《星光》,中國以獨特而浪漫的方式向世界傳遞著共贏共享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本期責編:孟祥麟、劉慧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返回器著陸四子王旗目擊記:「嫦娥」翩然落雪原
    12月17日1時33分,在距地面高度約120公裡處,嫦娥五號返回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進入地球大氣層,實施初次氣動減速。至此,嫦娥五號開始了最為驚險的一段回家之路。這是嫦娥五號首次攜帶月球樣品再入返回。此前,嫦娥五號已成功完成首次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首次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準入軌,首次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前哨』發現目標!」
  • 中國嫦娥五號成功著陸月球!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鑽取子系統技術負責人王國欣說。紅色表示嫦娥五號的採樣任務地點。黃色代表阿波羅號任務曾經的採樣地點2020年11月24日凌晨4點半,中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大型運載火箭,成功將重量達8.2噸的嫦娥五號探測器直接送入地月轉移軌道。
  • 英媒:中國最令世界矚目的,就是在38萬公裡之外還飄著,中國紅
    眾所周知,美國是如今航天事業發展的最好的國家,而中國卻也一直緊隨其後迅速在航天事業上發展,就在今年的年末,中國的航天事業迎來了最「光輝」的時期,英媒:中國讓世界都矚目的,就是在38萬公裡之外還飄著「中國紅」。
  • 嫦娥五號兩次「剎車」進入月球軌道!俄羅斯人:我很傷心,不驚訝
    全球矚目的嫦娥五號這幾天消息不斷,11月28日,嫦娥五號第一次「剎車」,順利進入橢圓環月軌道。11月29日晚,嫦娥五號再次「剎車」,從橢圓環月軌道變成近圓環月軌道。11月30日凌晨,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分離。現在,嫦娥五號的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在近圓環月軌道上飛行,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
  • 嫦娥五號回程牽動幾個兵種?探月歸來發揮巨大作用,全軍矚目
    要說2020年下半年最振奮咱們國家士氣的事情,嫦娥五號上天探月一定榜上有名。在過去的半個月中,嫦娥五號的各種消息充斥在各大新聞客戶端的頭版頭條,經過漫長的等待,萬眾矚目的嫦娥五號終於回家了!網友等待嫦娥五號回家所做的海報根據官方消息,嫦娥五號已於17號凌晨返回地球。為了確保獲得更精確的測控數據,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兩支活動測控分隊早就提前一天嗎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藏北高原和內蒙古四子王旗嚴陣以待;CCTV的嫦娥五號探月報導小組全天無休,守在攝像機和電腦前等待著為全國人民甚至是全世界人民傳遞嫦娥五號成功回程的消息。
  • 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點火 成功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
    國家航天局消息,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點火,3000牛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後,順利將攜帶月壤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成功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這是12月3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嫦娥五號上升器起飛瞬間。
  • 全球首套嫦娥五號1:1模型在莞交接
    在舉世矚目的「嫦娥五號」圓滿完成首次在月球上作自動採樣,並順利返回地球近一個月之際,中國航天與美昌集團聯合研製的嫦娥五號1:1仿真模型如期製作完成。1月15日,雙方在位於東莞市鳳崗鎮的美昌集團舉行首套嫦娥五號1:1模型的交接儀式。
  • 嫦娥五號挖回兩公斤土有啥用?
    這是中國探測器第三次在月球表面成功軟著陸,也是人類探測器首次踏足月球上的這一區域。無論是嫦娥五號成功落月,還是即將開展的科學探測及自主採樣返回等任務,都看點多多、令人期待。在距月面1.5公裡時,嫦娥五號利用光學成像敏感器進行粗避障,剔除大型障礙物;距月面僅百米時,嫦娥五號上的備用雷射三維成像敏感器進行精確避障,精準識別選好落點。
  • 2020我國令世界矚目的十大科技突破!背後是這些高校的鼎力相助!
    七、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於2020年11月24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任務歷時二十多天,於12月17日凌晨在四子王旗著陸場成功著陸。本次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同時也標誌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從月球採樣返回的國家。
  • 專家詳解嫦娥五號軌道器
    嫦娥五號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期任務的收官之戰,將實現我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嫦娥五號由軌道器、著陸器、上升器、返回器組成。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嫦娥五號探測器副總設計師查學雷介紹,軌道器的工作貫穿整個嫦娥五號探測任務。發射升空後,這位「太空快遞小哥」第一項任務是運輸。
  • 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發射在線電視直播
    11月23日晚,我國探月工程重大科技專項「繞、落、回」三步走戰略將實施第三步——「嫦娥五號」探測器將於當晚發射升空,並執行月面取樣返回任務。       為讓更多人了解中國航天進程,本次「嫦娥五號」發射,快手官方帳號「快手航空航天」(ID:40300172)將首次以現場直播+解說的形式參與此次探測器發射活動。
  • 嫦娥五號軌道器上海造 看「太空郵差」如何把月球土運回地球
    【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 葉薇 通訊員王玓瑭)作為探月三期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將刷新人類無人月球採樣返回任務新紀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承擔了嫦娥五號軌道器的研製任務。 「在整個任務過程中,軌道器在軌共有5次分離,6種組合體狀態,承擔地月往返運輸、器間分離、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等關鍵任務,是目前最複雜的空間飛行器之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嫦娥五號探測器副總設計師查學雷介紹。
  • 嫦娥五號的月壤成分研究,能證明阿波羅計劃是真的成功了嗎?
    阿波羅計劃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在月球靜海區域登陸成功,成為人類首次載人探月成功的壯舉。在登陸區域,阿姆斯特朗等人採集了22千克的月壤。美國,俄羅斯,中國採集月壤情況2020年,我國發射了嫦娥五號,作為整個探月計劃的收官之作,成功從月球正面風暴洋的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月球正面西經51.837度、北緯43.099度)著陸,使用表面採集和是鑽探的方式採集了1731
  • 嫦娥五號「打水漂」返回地球,驗證載人登月,阿波羅大多不敢玩
    萬眾矚目「打水漂」嫦娥五號在億萬人的矚目中返回地球,在落地之前,它會在大氣層打個「水漂」。許多人產生疑問,為什麼太空飛行器不直接降落到地面,而偏要在大氣層上面跳幾下,如果不是「多此一舉」,難道這背後有什麼深意嗎?
  • 鈷酸鋰電池挑戰奔月之旅,嫦娥五號的電源如何保證?
    在嫦娥五號任務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811所承擔了著陸器、上升器、軌道器、返回器4個平臺中軌道器、著陸器及上升器電源產品的研製任務。電源系統由電源控制器、鋰離子蓄電池組及太陽電池陣組成,為了確保以最好的性能保障此次任務,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811所研製人員卯足了馬力,「電源控制器比功率國內最高、國際領先,鋰離子蓄電池航天應用比能量最高,太陽電池陣面積比功率國內最高」,是他們交出的滿意的答卷。
  • 嫦娥五號登月與阿波羅登月計劃有何區別?
    最近對於中國人民來說,最振奮的消息莫過於嫦娥五號在月球上的成功登陸了,而且其也成功完成了對於月球巖石樣本的成功採集,在其返回之後,這些月巖樣本會讓我們更好地了解月球的特性
  • 嫦娥五號上升器撞月自毀,是中美心照不宣的科學合作機會?
    這一切都註定了嫦娥五號只是一臺運輸工具,一旦樣本完成交付,它的使命就徹底終結,即便是留在月球軌道上它也是什麼都幹不了。儘管中國的嫦娥一號、二號月球探測器拍攝了海量的月表照片,但我們現在所熟知的許多月球照片都來自同一臺機器,它就是美國在2009年發射的「月球偵察軌道器(LRO)」它上面搭載的高解析度寬場和窄場相機被稱為LROC。
  • 身輕如燕,腹有乾坤——記嫦娥五號探測器用貯箱氣瓶研發團隊
    楔子:12月17日,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軌道器、著陸器和上升器的任務已圓滿完成,「嫦娥奔月,月地往返」終究在無數航天人的努力下成了現實。這一刻,國人等了足足有千年之久。隨著嫦娥五號的成功返回,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第一時間發來賀電:致探月工程任務指揮部並參加嫦娥五號任務的全體同志:  欣聞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我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向你們致以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
  • 重量比能量高至195Wh/kg 鈷酸鋰電池為嫦娥五號護航
    在嫦娥五號任務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811所承擔了著陸器、上升器、軌道器、返回器4個平臺中軌道器、著陸器及上升器電源產品的研製任務。電源系統由電源控制器、鋰離子蓄電池組及太陽電池陣組成,為了確保以最好的性能保障此次任務,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811所研製人員卯足了馬力,「電源控制器比功率國內最高、國際領先,鋰離子蓄電池航天應用比能量最高,太陽電池陣面積比功率國內最高」,是他們交出的滿意的答卷。
  • 科技簡訊(第十二期)| 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點火起飛
    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點火成功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點火,3000牛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後,順利將攜帶月壤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成功實現我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