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朝時的先進火炮技術在清朝失傳。以至被列強所欺凌 。

2021-02-08 奇趣機坊

左宗棠在西北平叛時從一處明代炮臺遺址挖掘出開花彈百餘枚,不禁仰天長嘆,三百年前中華已有此物,到如今竟然失傳,以至被列強所欺凌 。

明軍用火炮轟擊攻城敵軍

開花彈是爆炸性炮彈的別稱,因其爆炸時彈片四射,猶如花朵綻放得名 。開花彈源於北宋火器「火球」(原字為「毛」字底加一「求」),外型渾圓,內盛 火藥,裹以數層厚紙,點燃 火藥引線「藥捻」後用拋石器投入敵陣,炸燒敵兵,南宋時改用鐵炮發射 。「火球」的威力十分有限,原因有三:1、紙制的外殼無法形成彈片殺敵,只有炸和燒兩種功能 。2、內部的 火藥硝碳磺比例為60:22:18,與黑 火藥比例75:15:10相差很大,爆炸威力大減 。3、重量輕,材質薄,射程太近 。為了克服這些缺點,鐵殼的「火球」出現了,這即為開花彈 。開花彈具體的發明時間無法確認,推測應在發明了鐵殼的爆炸性火器「霹靂震天炮」和「火蒺藜」之後,大體在南宋後期 。    

明花彈被廣泛使用於同北方遊牧民族的戰爭中

感謝這些數據讓我們知道當時那裡的火炮至少有兩種,一種是口徑為85毫米的,另一種是口徑為110毫米的 。從這些數據我們還知道了東西方的開花彈有一個區別:西方的開花彈是在鑄鐵彈體上開一個口,以木製的「信管」塞住,在「信管」內裝上緩燃 火藥來引爆;而明朝的開花彈則是「球體表面有一突出臺體,高約0.6到0.7釐米,直徑約3釐米,臺面中間有一直徑約0.4到0.5釐米的圓型小孔」,估計是在小孔裡插上「藥捻」來引爆 。因此「信管」、「藥捻」都是現代炮彈引信的始祖,也證明了東西方是各自獨立研製出開花彈的 。

明朝時的紅夷大炮,最初為仿造荷蘭重型前膛炮,但中國也學習並發展了很多細節技術

遠程重炮 : 紅夷大炮 號稱將軍炮,明末引進西方技術製造,帶有炮耳和瞄準具,可以調節射程,炮身壽命長,大型者重1.6噸,射程可以達到1.9公裡!應該是這一類武器的極限了

淪為禮炮的三眼銃 三眼銃,是明軍重要的單兵 火藥武器,原因是它可以連續釋放,構成密集火力,有利於壓制行動迅速的騎兵 。可能對歷史熟悉的朋友能夠想到,崇禎在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時候出宮而走,手中提的兵器就是三眼銃 。

當時明朝軍隊的火炮除了裝備開花彈,還裝備了實心彈(又稱「葡萄彈」)和霰彈 。實心彈是由鐵或者鉛鑄造而成,少量是用石塊磨成球體,這種彈主要用於攻城洞穿城牆工事,射程遠但是對殺傷人員而言威力不大,除非直接命中,而一旦被實心彈直接命中的話非死即殘,但 努爾哈赤並沒有肢體斷裂,因此可以排除是被實心彈打死的 。再看霰彈,霰彈在當時是野戰火炮的大威力彈種,由數升鉛鐵小丸構成,射擊時可以形成彈幕,殺傷力極大,但是霰彈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射程太近,一般不超過一裡, 努爾哈赤是不會將軍營設在離城牆如此接近的地方的,所以霰彈也可以排除 。如此一來,只有開花彈是殺死 努爾哈赤的「真兇」,開花彈是鐵殼,可以及遠,同時爆炸時威力大 。推測當時的情況是一枚開花彈落在 努爾哈赤附近爆炸,他被彈片和衝擊波擊成重傷,不治身亡 。

清朝所謂「以騎射得天下」,因此對火器技術很不重視

令人深思的是,在明代大放異彩的開花彈,到了鴉片戰爭時中國竟然無人知曉,連清朝當時的火器專家丁拱辰也不知開花彈為何物,以至於李鴻章向德國克虜伯兵工廠訂購開花彈,曾國藩設立安慶軍械所重新引進西式開花彈 。左宗棠在西北平叛時從一處明代炮臺遺址挖掘出開花彈百餘枚,不禁仰天長嘆,三百年前中華已有此物,到如今竟然失傳,以至被列強所欺凌 。

相關焦點

  • 明朝也曾海禁,明朝和清朝到底哪個朝代是閉關鎖國?
    不過對於閉關鎖國是源於清朝還是明朝,史學界爭論不休,有觀點稱,明朝的閉關鎖國比清朝還要厲害,這才導致了清朝也延續了這樣的政策,當然也有觀點稱,明朝並沒有閉關鎖國,閉關鎖國是清朝才有的政策。這兩派觀點可以說是針鋒相對,誰也不服誰,到了最後演變成明粉和清粉的對罵,那麼到底是清朝還是明朝開始閉關鎖國?今天就一起探討下。
  • 明朝被農民起義推翻了,清朝為什麼沒有被太平天國起義推翻?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王朝,在晚期遇上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卻並沒有被直接推翻,這是為什麼呢,今天宋安之來說說。首先清朝沒有被農民起義直接推翻是很正常的事情。清朝遇上了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卻並沒有因此喪失統治不久後亡國,反而又延續了48年近半個世紀之久。也就是說其他王朝的農民起義,要麼像明朝這樣被直接推翻,要麼像漢唐元這般被間接推翻。但清朝卻並不屬於這兩種情況,那麼這是為什麼呢,宋安之來說說。
  • 明朝超時代的武器,現在看著也會覺得驚訝
    明朝,特別是明朝後期處於冷兵器時代向熱兵器時代的過度期,擁有大量的火器,其中又不乏精品。很多現代武器的雛形都可以在明朝找到。像火箭車、噴火槍、坦克、魚雷、手雷、地雷、機關槍等等,都可以在400多年前的明朝找到影子!今天我們來聊聊明朝那些像似穿越過去的武器,保證讓你目瞪口呆,據說明朝時的武器就比鴉片戰爭時還要發達,比起19世紀中後期的英法聯軍所用都先進。
  • 康熙當初如果不搞死戴梓,清朝真的可以稱霸全球!
    無論是在漢朝創造的「絲綢之路」,還是在明朝進行的「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都充分的展示了中國作為大國的雄風,遙想當年,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還處我們中國所稱的「蠻夷」階段。怎奈到了大清王朝,僅僅經過康乾盛世,就迅速的走向了衰敗直至滅亡。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 相比於明朝,清朝疆域從300萬平方公裡增到1453萬,為何如此擴張
    而從另一方面來說,領土之間的紛爭奪往往是造成兩國紛爭不斷的原因,戰國時期,七國爭霸,各個國家之間各自為友又各自為敵,權衡利弊設下計謀,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各自國家的領土與主權。在我國清朝時期,國土面積在一時間可謂達到歷史新高,這一時期的領土擴張能力實在令人驚嘆,從明朝的350萬平方公裡足足擴張到了1453萬平方公裡的宏偉版圖,那麼清朝為何會這樣做呢?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 清朝的中國護照,國雖弱,但護照上的「27個字」卻也相當硬氣
    對於大南,遵循明朝時期的閉關鎖國。這裡可能有人反對。閉關鎖國不是清朝做的事嗎?清朝代替明朝背負著海盜的鍋。,以便中國官員能夠往來邊境。儘管如此,歐洲列強在他們在海關驗卡時仍然對中國人百般指責,面對西方列強的兇惡,清政府無力反對,護照上的那句話成了空話。
  • 清朝276年對外戰爭史,越看越憋屈
    後金軍至平山時始與朝鮮議和,結成盟誓後撤退。戰後,朝鮮與後金成為兄弟之國,向後金開市並繳納歲幣。但朝鮮並未因此斷絕與明朝的宗藩關係,以致在九年後發生「丙子之役」。丙子虜亂又稱丙子之役指的是1636年至1637年之間,清軍為了攻打明朝解除後顧之憂而發兵朝鮮的一場戰爭。這是後金第二次入侵朝鮮,在韓國史書中又被稱為丙子胡亂。
  • 這款強力武器,明朝用來吊打日本,英國卻用來狠揍清朝
    然而,如果請大明朝的將士們,在明代這些屢試不爽的強大火器裡,找出一款用著最親切順手,且殺傷力出名酣暢淋漓的武器,恐怕後來的火槍火炮,卻得先靠邊站。一款歷史最為悠久的火器,妥妥拔得頭籌:火箭!何止對於明軍,即使在整個中國古代火器史上,呼嘯的火箭,都是老資格的獨家殺器!
  • 明朝大殺器--佛郎機
    他們不僅帶來了歐洲文明對於當地舊秩序的挑戰,也將手裡的先進武器帶了過來。佛郎機炮便是其中最為成功的代表之一。14世紀的 佛郎機後裝炮       據《籌海圖編》記載大概是在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明朝官員在與葡萄牙使臣打交道時,首次看見了安裝在來華艦隻上的佛郎機炮
  • 明朝海禁與清朝的閉關鎖國到底有何不同?
    清朝身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王朝,因為入關以後沿襲了明朝很多制度,所以被人稱之為清承明制。
  • 康熙一生最大的錯誤:流放了這個天才,導致清朝被西方列強吊打
    雖然清朝的的前幾位皇帝,還能守住自己的江山,祖國的土地,但是清朝到了後期,那簡直一個慘字了得。不光被一些大的國家割肉飲血,一些小的國家,如日本、奧地利,葡萄牙、荷蘭都敢來撒撒氣,拔拔毛。造成這種原因,無非就是這幾種問題,當政者的軟弱,武器方面的不先進,還有就是軍隊已經沒有戰鬥力了!其實在清朝初年,我們國家的武器和那些歐美國家的比較是沒有無任何差距的。
  • 甲午戰爭後列強放棄瓜分中國,是列強「仁慈」還是中國尚能一搏?
    甲午戰敗,八國聯軍入侵,慈禧太后為保住岌岌可危的地位,全盤接受了列強的訛詐,外國軍隊進駐北京及周邊地區後,慈禧太后以及她所領導的政權在軍事、政治以及經濟上就被列強牢牢地控制住,此時的清政府已經發生了質變:它不再代表4億多中國人民,而蛻變為列強在中國實施統治的代理人,至此中國被列強徹底「套牢」了。
  • 不黑不吹,說清朝奠定中國版圖,確定指的不是那一堆不平等條約?
    編者按:網絡上常見到「清朝奠定中國版圖」這種說法,聽之者往往以為這強調的是清朝對中國領土做出的巨大貢獻。然而「清朝奠定中國版圖」其實不是一個嚴謹的說法,存在嚴重的概念模糊,如果我們一定要說的話,只能從中性的角度去解讀,而不是溢美清王朝的角度——那結論就是,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奠定了當代的中國版圖。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出現之後,世界範圍的近現代國家邊界逐漸形成,附庸和實控的界限得以分明起來。
  • 鴉片戰爭中英武器裝備比較(二):火炮
    晚明時期,葡萄牙人將西洋火炮傳入中國,時人稱之為「紅夷炮 」。明金寧遠之戰,袁崇煥用紅夷炮不僅成功擊退後金軍,努爾哈赤也中炮身死。後金切身感受到紅夷大炮的威力,與時俱進學習明朝的鑄炮技術,用來對付明朝。
  • 虎蹲炮:明朝國產的抗倭利器
    明朝中葉日本正處於戰國時期,戰國時代戰敗的武士浪人勾結中國海盜入寇中國。明代繁華的東南地區一時倭患嚴重、戰火紛飛。面對全新的敵人明軍措手不及,連戰連敗。入侵的倭寇往往有極強的戰鬥力,單兵素質領先明軍,武器裝備也不比明軍落後。倭寇使用的「鐵炮」在與明軍對壘之時能壓制明軍使用的單兵火器,明軍的火炮在地形複雜的東南沿海地區,極為笨重,不能及時提供火力支援。
  • 大明的拿來主義:從「佛郎機」到「紅衣大炮」——聊火炮的發展史
    明朝前期時,我國火炮發展較快,到了中期進入停滯階段。明朝中後期,佛郎機炮隨著葡萄牙侵略者到來,明朝當局大力引進並仿造佛郎機炮,豐富了明朝的火炮類型,加速了我國火器的發展。在17世紀初,明朝當局為了對抗日漸強大的後金,又引進並仿製了荷蘭的紅夷大炮,使得火器走向成熟化,為軍事近代化奠定了基礎。一、中國火炮的發展1.
  • 明朝海軍到底有多牛逼?中西方第一次正面交鋒,明軍爆虐西方侵略者,引發超火爆海戰
    點擊上方「魚羊秘史」關注,每晚八點推送
  • 原來,清軍竟裝備著世界上最先進的步槍和火炮!
    曾國藩的軍隊中,沒有冷兵器,全部都裝備著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步槍和火炮。我再強調一遍,你沒有看錯,沒有冷兵器,全部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步槍和火炮。不僅僅如此,在收復新疆的戰役中,英國軍官羅傑注意到,新疆阿古特的叛亂軍隊,雖然得到了英國上萬隻的單發步槍枝援,但是在和左宗棠的軍隊作戰時,完全被對方的後膛野戰火炮,加特林機槍和彈倉步槍壓制的無法抬頭,一觸即潰。
  • 冷炮問答:明朝後期傳入的佛朗機和紅夷大炮有什麼區別?
    明朝在1522年的西草灣海戰中,繳獲了幾門小型弗朗機炮,就是最小的那種。這種炮一般只是用於殺傷人員的,和弗朗機剛剛出現時的中世紀用途,基本一致。中世紀水準的技術條件,也讓明朝仿製這種炮非常得心應手。各種魔改的放大型號,也問題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