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曠世這個品牌多時,上一次接觸曠世的機器是幾年前的CMA400i一體機,而初次認識則要回數到大概是2013年的時候了,當時他們初推出的CAS192和Q192機型在同類型機器中算得上驚豔。最近,曠世的最新旗艦機型CMA Fifteen也來到了三耳工作室。
曠世早期產品
大概有朋友會好奇,曠世品牌二零一二年才正式面世,為何此時的紀念機型會命名為CMA Fifteen呢?這緣起於曠世品牌的看門技術「電流模放大」。十五年前,曠世創始人王豐碩先生運用全新的設計思路和拓撲結構做出了自己的第一臺電流模音頻功率放大器,那是後來成立品牌以後CMA800耳放的雛形。學生時期於學校實驗室確立「電流模」理念,畢業後王先生於一家納斯達克上市的美國集成電路設計公司工作,在精良的儀器和當時同事的幫助下,最終完成了CMA800耳機放大器的電路。及後王先生為CMA800的最終誕生和量產進行了數十次的優化,於是在2012年我們見到了曠世品牌在深圳創立,CMA800耳放也正式登陸發燒市場。
將時間線撥回來2021,如今的CMA Fifteen跟上面提到的CAS192等機型在形態上差別並不大,可是無論技術設計還是功能組成都不可同日而語。從機身前面的功能布置和標識上可了解到CMA Fifteen的主要特徵:電流模音頻放大技術、ESS旗艦級解碼晶片ES9038Pro、MQA解碼、支持LDAC等。
對DAC晶片有了解的朋友大概會知道ESS的DAC晶片為電流型D/A,以聲音的動態和空間感等方面見長,而這顆電流型DAC遇上了曠世的電流模技術更是天生搭配。在曠世看來,常見電流型輸出DAC加上外掛I/V轉換器和傳統經典放大器的架構並不完美。為了追求還原度,避免轉換,曠世與ESS經歷了三年的研討合作,令CMA Fifteen在設計上跟其他公司有不同的思路:ES9038Pro DAC晶片配合四組電流模放大電路全平衡模式運作,以強調曠世對「全鏈路無損」的追求。
這款與ESS聯名推出CMA Fifteen在音頻格式的支持上也相當突出,最高可對應支持PCM 32Bit/768kHz和DSD512。
說到這裡難免要介紹到底電流模放大技術是什麼。據曠世的介紹,CMA就是電流模放大(Current Mode Amplification)的英文縮寫(全球PCT專利號:US 9,614,483 B2)。電流模放大器工作在電流域,電流型電路天生的低阻抗的特性換來了高達1MHz的帶寬和低至0.0003%的失真。在三耳君看來,這個技術相比起15年前更具有實用意義,如今Hi-Res高規格的音樂內容的大頻寬和高信息密度都將有所得益。
曠世在周邊用料上更從不馬虎,定製的多層PCB板、WIMA電容、DALE軍規電阻、Nichicon FW音頻專用電容、瑞士Neutrik接插件等等都相當亮眼。
從面板上的格式顯示燈可以看出,CMA Fifteen也支持MQA技術。作為時下流行的摺疊型高清音樂格式,MQA有著小體積的傳輸優勢,在串流音樂平臺和一些MQA CD機中都可看到這個格式的蹤影。作為新款的DAC機型,CMA Fifteen也特別加入了MQA格式的展開解碼功能。
曠世作為索尼LDAC技術的授權會員,在CMA Fifteen還設計了藍牙接入的功能。這個索尼發明的高清藍牙技術允許通過速度最高達990kbit/s的藍牙連接傳輸24bit/96kHz的高解析度音頻,合適追求方便的玩家。
作為一臺DAC/耳放一體機,曠世在CMA Fifteen的前面板上設置了純DAC和/開啟耳放功能的切換,用戶還可以根據自己連接的設備選擇高/低偏壓。
耳放方面,CMA Fifteen布置了6.3mm單端輸出和4.4mm、四芯XLR的平衡輸出。官方給出的指標也相當出色,最大功率:單端6.35mm: 188mW@300Ω; 1.5W@32Ω;4.4mm 平衡/ XLR四孔平衡: 765mW @ 300Ω; 2W@32Ω;- THD+N:<0.0003% @300Ω ; <0.001%@32Ω ;信噪比(SNR):6.35mm:>117dB; 4.4mm平衡/ XLR四孔平衡: >120dB。
背面的接插口選擇可滿足大部分HiFi愛好者的日常需求,除了常見的數字輸入和單端/平衡輸出以外,CMA Fifteen還因應電腦和隨身設備USB-C的普及而配置了Type-C接口,另有一組模擬輸入也令用戶可方便地使用機器的耳放或前級功能。
在輸出埠的旁邊,三耳君還留意到CMA Fifteen設置的前級音量控制開關以及輸出電平的兩檔選擇,除了日常使用的Standard檔以外,對應錄音室高電平需求還可以設定到Studio檔提升至20dBu的輸出。
CMA Fifteen採用10mm的6063航空鋁作為機殼,並將結構公差控制在±0.02mm內。還通過結構的互咬設計、配重平衡和複合材質避震腳墊等細節將充分避免諧振的影響。值得一提的是,CMA Fifteen的機殼同樣是由曠世的戰略合作夥伴富士康科技集團製造,確保了工藝的高水平和穩定。
作為一款功能/應用場景多樣的機型,遙控器是必不可少的。
從聲音聽出高性能
初窺CMA Fifteen的聲音,三耳君首先選擇了驅動最新上市的德國拜雅DT 900 PRO X開放式監聽耳機。作為拜雅旗下全新的參考級監聽耳機,DT 900 PRO X採用了全新的Stellar.45單元,在高效率之餘也有著優秀的聲音精度。對應多場景應用的DT 900 PRO X驅動門檻並不高,48歐的阻抗和114dB的靈敏度對CMA Fifteen是輕而易舉,低偏壓模式單端驅動即可獲得充足的驅動。
以一副監聽耳機回放,機器的聲底清晰易聞。以三耳君對曠世多款機型的把玩經驗來看,曠世對其中端機型和高端機的校聲是有所區別的,相比起中端機型有營造討好的做法,旗艦機型則顯然更追求的聲音純淨度。與監聽耳機類似,我們不好形容CMA Fifteen的個性,但音源、線材、音樂內容的區分都可以在這套簡單的系統組成中清晰辨別。聲音非常乾淨,聲場畫面透明,各頻段表現都很均衡,整體氣質顯得通透和明朗,具備良好的速度感,這些特點是過去的曠世旗艦機型中都能找到的,但每一代都更有精進。
值得一提的是,三耳君嘗試過以Macbook和海貝R8、享聲AMC D1作為音源,可以聽到聲音素質的逐級提高,但即便是Macbook直接連接聲音也有著及格的品質,可見CMA Fifteen的USB接入和數位訊號處理也下了功夫。
與拜雅DT 900 PRO X的搭配讓三耳君嘗到了甜頭,我們將更高級監聽耳機搭配在CMA Fifteen上,同樣來自德國的監聽耳機——HEDDphone。HEDDphone耳機採用全頻AMT氣動單元,頻寬達到10-40000赫茲之寬,聲音平衡而且細節反饋能力極強。一番嘗試之後,三耳君認為低偏壓模式平衡驅動的狀態較為適合HEDDphone這個小魔獸。
Diana Krall與Tony Bennett合作的"Love Is Here To Stay"是近年來爵士屆的大熱專輯。兩位爵士樂壇的巨星與來自紐約的爵士樂團Bill Charlap Trio合作,重新詮釋了George Gershwin的作品,無論是選曲,演繹還是錄音製作都是十分之高水準。
這張現場錄音不僅錄音精湛,原生提供24Bit/96kHz的版本信息量豐富,現場氣氛得以高保真的收錄,兩位爵士屆名人堂歌手的即興演繹更是比起一般錄音室作品更讓人陶醉。專輯的前半篇三耳君是先以拜雅DT 900 PRO X聆聽,作品的特質都有平和忠實的表達,而且聲音平順自然,尤其是聽Tony Bennett的嗓音,年過九十卻可以在現場的演唱中令人感到舒暢愜意。換上同樣是監聽屬性的HEDDphone,風格並無大變,但整體感受的差異是相當明顯的,最大的差別就是細節豐富了許多,聲場也擴大不少。性能優越的D/A可以用細節填充出豐滿的現場氣氛,Diana Krall和Tony Bennett嗓音的細微變化清晰易聞,尤其是即興演繹的環節,氣息和嗓音細節的變化躍然而出。這類爵士現場並不需求寬宏的聲場規模,而這套搭配的回放中,Bill Charlap Trio樂團伴奏樂團與兩位歌者保持了清晰的距離感,通透的空間裡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結像呈現,整體場面相當舒展。
這套搭配所呈現出高分析力和良好的現場感,通透的聲場延伸感也令三耳君印象深刻,對於一臺一體機而言,這般表現讓人滿意。
對這臺多功能一體機,三耳君當然還要測試其前級部分的輸出,這也更能體現CMA Fifteen的全面水平。這次選用搭配的是同樣來自HEDD的中近場有源監聽——Type20MK2,採用HEDD帶波導AMT單元+列印全蜂窩三文治中低音單元,在工作室中通過CoP倒相栓孔設定為封閉箱體狀態,以保證聲音的平衡和相對準確性。
來自挪威2L唱片公司的MAGNIFICAT是許多發燒友都熟悉的唱片,是挪威特隆赫姆獨奏樂團(TrondheimSolistene)演繹聖母瑪利亞歌頌上帝的歌曲。
這個專輯也是2L唱片公司的代表專輯之一,2L公司的官網提供了專輯中第四首Et misericordia不同格式和碼率的多個版本供下載試聽,從PCM24bit/ 44.1KHz到24bit/ 352.8KHz,另外更有最高DSD256的格式。
三耳君選取了三個不同的版本進行在CMA Fifteen和TYPE20 MK2上進行試聽對比,分別是PCM24bit/ 44.1KHz、24bit/ 352.8KHz以及DSD256。眾所周知,PCM格式下採樣率影響著信息密度,在這套器材的回放中,同一首曲目要分辨出更高聲音密度、結像力更凝聚清晰的版本可算相當容易。從24bit/ 352.8KHz PCM切換到DSD256則更可聽到格式不同的特點,聲音的訊息密度是接近的,結像的分離度也都相當高,但PCM則讓人感覺銳度更高、動態更強,DSD則顯得更綿密順滑。無論是PCM還是DSD,專輯中管風琴的低頻、超低頻的反饋,空間中的混響都足夠清晰,這或許正是要歸功於電流模放大電路的天生特性。
這番測試並非要對比不同格式的高低優劣之分,畢竟三耳君也多次強調,基於DSD格式和現今IC型DAC晶片的特性,我們並沒有特別去評論PCM和DSD的高低。然而,此過程中毫無疑問的是,採樣率不同的PCM格式以及不同格式的聲音特點都能清晰地回放出來,CMA Fifteen的D/A性能對得住身上ESS的聯名標識。
誠然,D/A性能是一臺DAC機型的核心,但對於一款以家用場景為主的機型來說,三耳君卻還有更嚴苛的要求,說的是機型的易搭配性。沒有明顯的音色渲染、聲音呈現能力強、空間通透而且結像凌厲是CMA Fifteen讓令三耳君讚許的優點。平衡而果斷的三頻表現也不會讓人有意拆解細究某某頻段如何突出,但也因為這些優點,三耳君也擔憂其在普通家庭應用中的適應情況。在過往不少的分享會中,三耳君都有觀察到耳機發燒友似乎都相當看重耳機系統的音色討好度,音箱玩家中也有不少比例更喜好暖厚音色。曠世追求的透明度和速度當然屬於高級的審美取向,但落地到家庭應用中,與系統其它硬體以及家庭聲建的搭配無疑都是需要用戶留意的。
難得的聲音堅持
並不是所有唱片都值得追求高格式版本,但製作精良的唱片高格式版本就會讓你感受到音樂製作和器材的進步,這回CMA Fifteen就是例證,其優秀的性能也會讓人樂於去尋找精彩的高格式唱片。 雖然定位旗艦,但從音響市場中來看,一萬五千元的市場定價其實還是相對親民,曠世在這個價位段堅持追求著「高級礦泉水」一般的調音,儘管三耳君為其有所擔憂,但更樂意見這個品牌能為此堅持。時隔三年再次推出的新款旗艦一體機,如果是喜歡這類風格的朋友,CMA Fifteen的水平相信不會讓你失望。
對了,還有什麼是三耳君覺得不夠滿意的地方嗎?在此希望曠世可以考慮在未來的機型中加入網絡功能,適度加價加量相信海內外市場都喜聞樂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