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指揮員,XXX任務部隊先頭已抵達預定地點,請看大屏幕!」指揮控制大廳北鬥席位響起了響亮的報告詞,此人正是士官參謀張大慶。
張大慶,2000年入伍,西部戰區陸軍參謀部某大隊士官參謀,三級軍士長。軍旅生涯3次轉型,他都主動適應、深鑽苦練,將「陣痛」化為「階梯」,終成精兵。
20年前的冬天,新兵下連的張大慶來到電抗部隊,接觸了軍旅第一個專業——報務,很快他適應了崗位並成為了抄報速度最快的新兵。因表現優異,他被選送為駕駛員培養苗子,從偵聽員到汽車兵,他完成了第一次轉型。
憑著一股子拼勁兒,他很快將車輛構造、駕駛技巧爛熟於心。一次執行油料運輸任務時,因天氣炎熱,膨脹的汽油脹破了油罐車密封圈並大量溢出。冒著車輛隨時起火爆炸的危險,他迅速將車駛離人員密集區,在空曠地段排除險情故障,避免了一起重大事故,也為油料運輸安全積累了寶貴經驗。
2004年,原蘭州軍區某測繪大隊擬從駕駛員隊伍中選拔培養一批野外測量作業員,條件苛刻,考試嚴格,好多同行戰友都打了退堂鼓。他憑藉過硬技術,一路過關斬將,再度轉型,成了一名測繪兵。
測繪工作以嚴謹細緻著稱,不光要會駕駛,還要會專業技能,容不得半點差錯。不會怎麼辦?學!從最簡單的三腳架架設、設備安裝、水平找準到觀察測量,再到後來的全站儀操作等複雜課目,一個個硬骨頭硬是被他啃了下來。從此,上高原、穿戈壁,張大慶的測量足跡遍布西部7個省份50多個地區,行程超100萬公裡,他參與完成的2個科研項目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
2013年,張大慶所在單位建立了北鬥導航區域保障中心。建立之初,技術人才匱乏,每次遇到問題都只能請研究所和廠家的專業人員幫忙解決。費用高不說,還常常耽誤工作進程。從此,張大慶仿佛長在了機房,研究說明書,請教工程師,從原理到技術,從故障到排除方法,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滿了各類數據,也為自己增加了一個新頭銜——導航「兵專家」。
陸軍首次開展參謀大比武前,張大慶出任西部戰區陸軍北鬥課目教練員。他認真備課,因材施教,所有選手均取得北鬥技能滿分的成績。他還總結出了一套完整的北鬥操作實用材料,並根據北鬥裝備缺點研製了北鬥手持機遮光板。
部隊調整改革後,張大慶走上了新崗位——士官參謀。從專業技術到行政工作,對個人綜合素質的更高要求,讓他又一次深深感到了知識匱乏的危機感。
怎麼辦?清零再出發!張大慶主動報考了專升本的函授教育,積極參加參謀業務培訓班,利用點滴時間向軍官參謀虛心請教,一樣一樣學起,努力向一名合格的士官參謀轉變。
一名士兵面臨的挑戰,折射改革大潮帶給軍人的考驗,一名士兵成長的足跡,濃縮軍隊體系重塑帶來的涅槃。時光回眸,入伍20年,輾轉多個崗位,但張大慶始終立足新崗位、清零再出發,真正做到了「我是革命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搬到哪裡都能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