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一號在我國30餘年核電科研、設計、製造、建設和運行經驗的基礎上,充分借鑑世界先進的三代壓水堆核電設計理念,堅持用中國的標準、中國的技術、中國的製造,自行研製的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裝備,其安全和性能指標達到國際三代核電技術的先進水平。
中國一重憑藉優秀的核電裝備製造業績,承擔了中國核工業集團華龍一號全部核反應堆壓力容器和反應堆冷卻劑泵殼泵蓋的製造任務,充分發揮自身多年積累的製造優勢,在成熟應用筒體組件整體精加工、馬鞍型接管組焊、異種鋼對接焊、驅動管座密封焊等製造技術的同時,積極開展技術創新工作,通過消化、吸收、研發、創新,逐步實現了製造過程流程化、焊接過程自動化、質量管控數位化、水壓試驗信息化,助力打造世界一流的中國核電品牌,與有榮焉。
反應堆壓力容器用於包容反應堆堆芯部件、堆內構件及控制和測量組件,盛裝反應堆冷卻劑等工作介質,是防止放射性物質洩漏的第二道安全屏障,是核電廠唯一無法更換的關鍵主設備。華龍一號示範工程壓力容器採用全新177堆芯結構設計,設計壽命由40年延長到60年,抗震要求從0.2g提高至0.3g,安全性得到提升。
2017年4月8日,全球首臺華龍一號——福清5號核反應堆壓力容器在中國一重大連核電石化公司水壓試驗一次成功,標誌著我國完全具備了自主設計、製造三代核電裝備的能力。同時,華龍一號的完工製造,充分證明了中國一重的核電裝備製造技術和水平已進入世界領先行列。
2017年8月20日,由中國一重承制的全球首臺華龍一號—福清5號核反應堆壓力容器項目交付動員會在大連核電石化公司隆重召開,這一重大時刻是我國自主研發三代核電技術的一次重大實踐,標誌著中國核電已具備國際三代核電技術的先進水平,具有完整的自主智慧財產權,擁有核心的製造能力,在中國核電自主化發展進程中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也是我國核電事業的重大突破,中國技術、中國製造再度唱響世界。
2018年1月17日,由中國一重承制的全球首臺華龍一號核反應堆壓力容器作為首個核反應堆核心部件由大連港口運至福清核電大件碼頭開始吊裝作業,吹響了「華龍一號」示範工程首堆安裝的號角。
華龍一號是根據福島核事故經驗反饋以及我國和全球最新安全要求,研發的先進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技術,它承載著中國核電人無數的希望與理想,凝聚了中國核電建設者的智慧和心血。
作為中國核電品牌,華龍一號將為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關鍵動能,為加快建設核工業強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華龍一號每臺機組每年可發電近100億千瓦時,能滿足中等發達國家100萬人口的生產和生活年度用電需求,同時相當於減少標準煤消耗31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16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