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一號全球首堆成功商運,展現中國一重「第一重地」份量!

2021-02-25 中國一重

1月30日,全球首臺華龍一號——福清核電5號機組投入商業運行,標誌著我國在三代核電技術領域躋身世界前列,成為繼美國、法國、俄羅斯等國家之後真正掌握自主三代核電技術的國家,我國核電技術水平和綜合實力已躋身世界第一方陣,建設核工業強國邁出了堅實一步。

華龍一號在我國30餘年核電科研、設計、製造、建設和運行經驗的基礎上,充分借鑑世界先進的三代壓水堆核電設計理念,堅持用中國的標準、中國的技術、中國的製造,自行研製的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裝備,其安全和性能指標達到國際三代核電技術的先進水平。

中國一重憑藉優秀的核電裝備製造業績,承擔了中國核工業集團華龍一號全部核反應堆壓力容器和反應堆冷卻劑泵殼泵蓋的製造任務,充分發揮自身多年積累的製造優勢,在成熟應用筒體組件整體精加工、馬鞍型接管組焊、異種鋼對接焊、驅動管座密封焊等製造技術的同時,積極開展技術創新工作,通過消化、吸收、研發、創新,逐步實現了製造過程流程化、焊接過程自動化、質量管控數位化、水壓試驗信息化,助力打造世界一流的中國核電品牌,與有榮焉。

反應堆壓力容器用於包容反應堆堆芯部件、堆內構件及控制和測量組件,盛裝反應堆冷卻劑等工作介質,是防止放射性物質洩漏的第二道安全屏障,是核電廠唯一無法更換的關鍵主設備。華龍一號示範工程壓力容器採用全新177堆芯結構設計,設計壽命由40年延長到60年,抗震要求從0.2g提高至0.3g,安全性得到提升。

2017年4月8日,全球首臺華龍一號——福清5號核反應堆壓力容器在中國一重大連核電石化公司水壓試驗一次成功,標誌著我國完全具備了自主設計、製造三代核電裝備的能力。同時,華龍一號的完工製造,充分證明了中國一重的核電裝備製造技術和水平已進入世界領先行列。

2017年8月20日,由中國一重承制的全球首臺華龍一號—福清5號核反應堆壓力容器項目交付動員會在大連核電石化公司隆重召開,這一重大時刻是我國自主研發三代核電技術的一次重大實踐,標誌著中國核電已具備國際三代核電技術的先進水平,具有完整的自主智慧財產權,擁有核心的製造能力,在中國核電自主化發展進程中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也是我國核電事業的重大突破,中國技術、中國製造再度唱響世界。

2018年1月17日,由中國一重承制的全球首臺華龍一號核反應堆壓力容器作為首個核反應堆核心部件由大連港口運至福清核電大件碼頭開始吊裝作業,吹響了「華龍一號」示範工程首堆安裝的號角。

華龍一號是根據福島核事故經驗反饋以及我國和全球最新安全要求,研發的先進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技術,它承載著中國核電人無數的希望與理想,凝聚了中國核電建設者的智慧和心血。

作為中國核電品牌,華龍一號將為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關鍵動能,為加快建設核工業強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華龍一號每臺機組每年可發電近100億千瓦時,能滿足中等發達國家100萬人口的生產和生活年度用電需求,同時相當於減少標準煤消耗31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16萬噸。



相關焦點

  • 【小佳科創·時訊】全球第一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來了!
    今天正式投入商業運行的「福清核電5號機組」,採用的就是「華龍一號」技術,福清核電5號機組是我國第一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核電機組。從研發之初到如今正式商運,中國核電人為之奮鬥了20多年,5000多家企業、近20萬人參與其中,為的就是要將三代核電的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此前,全球只有美國、法國和俄羅斯等少數幾個國家擁有三代核電技術。
  •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福清5號機組CIS臨界熱流密度實驗順利通過安審見證
    6月20日,由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中核核反應堆熱工水力技術重點實驗室承擔的華龍一號福清5號機組CIS臨界熱流密度實驗項目順利完成了實驗工況的現場見證
  • 【為華龍一號護航】傳承一種精神——華龍一號反應堆壓力容器保溫屏蔽結構方案攻關記
    中子輻射,是核裂變反應的必然產物。它穿透力強,必須採用特殊的屏蔽材料進行攔截;它傷人於無形,會對人體產生各種負面影響。但是,這正是在核能利用過程中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作為我國首個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電機組設計方案,華龍一號承載著中國製造的光榮夢想。正所謂任重道遠,全新的設計方案必然會帶來更多的困難與挑戰。
  • 「華龍一號」嚴重事故卸壓閥等重要閥門順利通過國家鑑定
    與會院士等專家一致認為大連大高與工程公司聯合研發的產品樣機是成功的,主要技術參數和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可以在核電站上推廣應用。「華龍一號」簡介「華龍一號」是由中國兩大核電企業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 (簡稱:中核、CNNC) 和中國廣核集團(簡稱:中廣核、CGN)在我國30餘年核電科研、設計、製造、建設和運行經驗的基礎上,根據福島核事故經驗反饋以及我國和全球最新安全要求
  • 東方物流順利完成國產首臺華龍一號核電穩壓器運輸
    2018年5月3日,國產首臺「華龍一號」核電穩壓器到達福清核電站現場卸車就位,標誌著該項目的順利完成。
  • 中國核工業60年歷史上最大尺度的解密
    絕密主控臺揭開面紗;同時亮相的還有潛艇上的核部件,以及超級維修裝備。全球首個「華龍一號」示範工程,正在進行「筒體吊裝」。「華龍一號」擁有中國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要核電技術,作為「華龍一號」中國項目的孿生兄弟,巴基斯坦喀拉蚩核電站建成後每年發電量將超過180億度,可以完全解決喀拉蚩市及周邊的電力供應問題。
  • 中國打破國外壟斷,正式進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
    華龍一號是中核集團在三十餘年核電科研、設計、製造、建設和運行經驗的基礎上,研發設計的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壓水堆核電創新成果。華龍一號設計壽命為60年,反應堆採用177堆芯設計,堆芯採用18個月換料,電廠可利用率高達90%,創新性採用「能動和非能動」相結合的安全系統、雙層安全殼等技術,在安全性上滿足國際最高安全標準要求。
  • 【科技中國】奇蹟2020:科技自立自強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中國量子計算機實現算力全球領先「奮鬥者」號成功完成萬米海試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新裝備層出不窮新紀錄如約而至一項項代表著中國最前沿科技的成果頻頻凝聚全球關注的目光讓人感受到越來越強的澎湃活力▲1月11日,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成為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 為什麼美國要制裁中國核動力工業時,中國只是輕蔑地"呸"了一聲!
    第一代核潛艇陸上模式堆控制棒卸車例如,重達60噸的反應堆壓力容器是由十多輛大馬力汽車車群牽引,如履薄冰地翻越了18公裡山路後才運抵現場;因為沒有大型裝卸設備,所以指揮部以「發動群眾」的方式,採用推、拉、頂、吊等方法才將其「盤」進廠房。1970年4月,中國第一個核潛艇陸上模式堆安裝完畢,迎來了啟堆的時刻。在第一次啟堆後,測量人員發現反應堆頂部的物理測量管與堆頂部件焊接處有滲漏。
  • 中國核能利用前景引熱議
    記者注意到,中國核電建設的進展,以及核能綜合利用的現狀及前景受到國際核能界的關注。據了解,近年來,以「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和「國和一號」成功研發建設為標誌,我國核電技術研發和工程應用躋身世界前列,成為繼美國、法國、俄羅斯等核電強國後又一個擁有獨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和全產業鏈的國家。業內專家表示,從在建規模和發展前景看,我國目前已成為全球三代核電發展的產業中心。
  • 最強中國「芯」 來了 我國大型先進商用壓水堆燃料組件實現批量化
    這意味著我國自主研製的首個大型先進商用壓水堆燃料組件進入批量化、產業化應用階段。至此,中核集團全面掌握了高性能核燃料研製技術,形成了完整的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自主燃料體系和產品供應能力。多電廠多運行條件輻照模式將使CF3燃料組件具有更廣泛適用性,這是CF3燃料組件從產品研發到全面推廣使用之間的重要一步。
  • 《國之重器》帶你揭秘「華龍一號」核心技術研發始末|文末有彩蛋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重磅推出——《國之重器:第三代先進核電「華龍一號」核心技術研發始末》核動力院攜手人民出版社為您講述這段艱苦奮鬥、攻克第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核心技術的光輝歷程……「這本書對中國自主核電技術發展的曲折道路進行了梳理、對攻克「華龍一號」核心技術的過程進行了詳細的描述,這是對那一段艱難而又輝煌的歲月所留下的最好的見證
  • 大寫中國人:挺起中國脊梁的20大國寶級軍工人物
    他創造性地提出了保證船舶核安全的工程技術方法,是我國船舶核安全工程的先驅者之一。他還是船舶未來發展的積極推動者,組織完成了戰略發展規劃研究,並成功地組織了對重大關鍵技術的攻關。「華龍一號」總設計師邢繼  在國防科工局和原國防科工委的長期大力支持下,我國逐步形成了具有完整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百萬千瓦級先進壓水堆核電機組「華龍一號」,成為總理外交的新名片,已成功出口巴基斯坦。邢繼長期從事我國核電工程的設計研究及管理工作,參加了多項重大核電工程的設計研究、核安全評審及工程諮詢工作。
  • 中國二重的重生:國機重裝獲批重新上市
    聯合重組後,國務院國資委指導國機集團及中國二重製定了中國二重改革振興總體方案。國機集團成立中國二重改革振興領導及工作組,舉全集團之力,紮實推進一系列綜合改革措施落地見效。2015年5月,中國二重主業上市公司二重集團(德陽)重型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二重重裝」)選擇主動退市,成為我國資本市場退市制度改革首個成功案例,贏得了市場的認同和投資者的認可。
  • 35顆衛星 3重天網 中國這個全球定位系統厲害了!
    央視記者在首屆衛星應用國際博覽會上了解到,我國北鬥三號全球定位系統正式啟動建設,計劃今年底將發射四顆全球組網衛星。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正在實施的自主發展、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可以在全球範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為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導航、授時服務,並具有獨特的短報文通信功能。截至目前,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一號和二號系統已經順利完成組網。
  • 35顆衛星3重天網,中國這個全球定位系統厲害了!
    記者在首屆衛星應用國際博覽會上了解到,我國北鬥三號全球定位系統正式啟動建設,計劃今年底將發射四顆全球組網衛星。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正在實施的自主發展、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可以在全球範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為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導航、授時服務,並具有獨特的短報文通信功能。截至目前,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一號和二號系統已經順利完成組網。
  • 華龍航空2018年機隊規模增速為亞太地區榜首
    華龍航空管理和運營39架公務機,機隊規模居於亞太地區第三,在中國大陸位列榜眼。報告指出,2018年是公務航空發展最困難的一年,在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背景下,主要市場增速緩慢。華龍航空逆風而起,機隊規模增幅高居亞太地區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