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野十虎將三野大將為什麼不服粟裕?

2021-03-03 洞察歷史cip

三野十虎將三野大將為什麼不服粟裕?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由華東野軍編成的,也稱「華野」,陳毅任三野總司令官,粟裕為副司令官。眾所周知,三野大將很多,但大部分軍官對粟裕不服,而且基本上和粟裕矛盾。這是為什麼?三野十虎將1、大將之首--大將粟裕2、傳奇勇將--許世友3、壯族大將--韋國清4、文武兼備--宋時輪5、鐵面將軍--王建安6、軍中的儒者--葉飛7、常勝將軍--中將聶鳳智8、拼命三郎——中將陶勇9、必勝將軍--王必成10、「皮有功,」——中將皮定均三野大將們為什麼不能戰勝粟裕呢?七月分兵後,粟裕代表華野向中央匯總了報告書。主要是說「戰略上過於樂觀」。譚震林不贊成,戰略上的問題說不大,主要是組織指揮和戰術上的問題。陳毅也承認了當時譚的意見。譚還特意給粟裕寫信。粟裕同志直率地指出,「軍事上總是粗心大意,遠見不足」「總是只看一兩步」「不能簡單樂觀地討論問題,所以不能明確問題」。粟裕聽了這個,有些情緒,單獨去中央電自動要求處分。部下看法:葉飛:「吳文文以前是我們手下的敗者,現在竟然敢隨著我們的屁股追!葉飛現在有暱稱,你知道嗎?陶勇去世了。被稱為西瓜。」王必成一直直來直往:「過去手下失敗者,現在追著我們東奔西走,到處躲藏。他真丟人!我認為造成這種事態的責任,粟裕同志、陳毅同志也有責任。」戰士的意見更大了。「反攻反攻,把山東弄丟了。手上拿著煎餅,咬著蔥。形勢很好,思想不通。有什麼意見的話,我就回華中。」粟裕連打了。4、雖然也討論了5個戰敗,但是沒有討論重要的問題。沒有找到真正的原因。所以接著在土山集又輸了。1947年9月陳粟率6縱10與縱1縱3合流,又與陳唐兵團4縱8合流。粟裕決定集中五個縱隊的絕對優勢兵力使山集消滅國民黨第十一師團,激戰三天後再次飲恨歸來。其實戰敗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兵力優勢不足。南臨終時是3-4個縱隊打一個師。兵力足夠。粟裕繼南麻輸給胡想後,再輸給胡璉,再也不把粟裕放在眼裡。淮海戰役竟然有勇氣,跳在粟裕的包圍圈裡,之後又成了金門,步登島、南日島多次全殲玉米浴部隊。渡江之戰之後,三野上下都很弱,非常厲害。當時的情緒是:「過河過河,沒有放槍,追擊,不堪一擊。」粟裕給葉飛下了一個命令。葉飛指揮常熟一帶的10個兵團,一天控制著上海的淞滬和寶山等地。常熟一帶的十個兵團離上海還有一百二十公裡。部隊行軍每天只走60-70公裡。葉飛憤怒地罵粟裕:「你TMD能指揮戰爭嗎?」粟裕的回答:「也許完全沒有戰爭。去上海是勝利的。」葉飛當時並沒有考慮戰爭的做法,粟裕他們是怎麼接收上海的。無視軍事準備,作戰的配置非常雜亂,戰前沒有決定各部隊的任務。這是因為粟裕等三野幹部輕率相信敵人準備起義,上海和北京一樣,完全不打也可以。三野在解放戰爭後期的金門、步登島等一系列戰敗的原因都輕敵,而輕視敵人的根子可以說是三野的軍事主官谷裕。因此,粟裕在部下眼裡威信不高的理由很簡單。因為能力不足,所以經常戰敗。只是,現在對粟裕的宣傳過度了,無限地誇大了他的作用。而且他只說了戰爭的勝利,很少講他打的敗仗,在一些對軍史了解得一知半解的菜鳥心中就成了「常勝將軍」。

相關焦點

  • 歷史的榮耀:中華戰神粟裕統率三野佔領中華民國首都南京
    毛澤東已基本劃定好各野戰軍的經營範圍:西北,彭德懷的一野;西南,劉伯承、鄧小平的二野;華東,粟裕的三野;中南,林彪的四野。按此範圍,一野將來可攻佔蘭州、銀川、烏魯木齊(此前攻佔了西安);二野可以攻佔南昌、貴陽、重慶、成都、昆明、拉薩(此前攻佔了開封);四野可以攻佔武漢、長沙、桂林、廣州(此前攻佔過瀋陽、北平、天津等地)。
  • 粟裕戰功赫赫,為啥逝世後都沒進八寶山?陳賡一句話道出實情
    共和國十大開國大將中,有兩位將軍的經歷堪稱傳奇,那就是粟裕和陳賡大將。在南昌起義時,粟裕擔任起義軍總指揮部班長,連長是林彪,營長是陳賡,這三位後來都成為了統帥一支大軍的將領。參謀長粟裕率領少數人突圍了出來。粟裕帶著幾十號人迅速發展成了一支擁有數千人隊伍的挺進師,戰鬥力很強悍。抗日戰爭時,皖南八省遊擊隊改編為新四軍,粟裕擔任二支隊副司令。
  • 1955年授銜時,四野7位軍長被授上將,為何三野16位軍長無一上將
    1955年,建國後首次授銜時,東北四野18位主力軍長中,一共有7人被授予了開國上將軍銜,分別是鄧華、韓先楚、洪學智,李天佑、劉震、黃永勝和陳明仁,而同樣立下功勳赫赫,為全國人民解放後大業,和中國革命事業做出傑出貢獻的華東三野16位軍長,卻大部分被授銜為開國中將軍銜,還有三人被授少將,三人沒有獲得軍銜,那麼,同樣都是野戰軍,為何麾下軍長的授銜待遇卻相差如此之大呢?
  • 血戰登步島,金門戰役後三野又一次登島失利,傷亡五千餘人後敗退
    1949年渡江戰役之後,國民黨軍可以說是兵敗如山倒,解放軍各路大軍快速向南推進,二野轉南西南,和胡宗南主力決戰,四野轉中南各省,尋找南方最強大的桂系集團決戰,三野則轉戰東南各省
  • 周雨:難忘無錫行軍路上的粟裕
    周雨:難忘無錫行軍路上的粟裕      張雄文
  • 十位大將,有三位是黃埔畢業生,而立功較多的大將卻是自學成才
    名單如下,依照十位大將依序為: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等十位將領,獲得此軍銜。假如是在和平年代,這十人能夠成為大將,肯定都接受過良好的軍事教育,然後在部隊建功立業,一步步晉升到大將級別。而在亂世成才卻是不一樣的,不需要什麼學歷,唯一的證明就是能夠在戰場上立功,能夠將敵人打敗,這才是硬道理。正如古話所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不在乎出身,不在乎學歷。
  • 部隊找到粟裕的母親,母親想見兒子,劉伯承為何兩次大動肝火?
    粟裕和劉伯承並列為野戰軍的統帥。他們倆的關係怎麼樣呢?應該說是英雄惜英雄,好漢敬好漢。粟裕是湖南人,湘軍,劉伯承是四川人,川軍。他們相識於南昌起義。當時劉伯承是參謀長,粟裕只是一位警衛班長,他們倆的級別相差太大。這也難怪,劉伯承比粟裕大了15歲,一輪還多呀。他們根本就不是一代人,級別相差大,也正常。
  • 開國十大元帥、十大大將軍事能力排名
    ↑↑↑向上滑動查看內容野的當家人林帥和三野的實際指揮者粟裕肯定要入選。在整個解放戰爭中,四野殲敵超過180萬,三野殲敵超過200萬,一位從冰天雪地的北國打到四季花開的天涯海角,一位從強敵環伺的華中軍區脫穎而出,北進山東,西徵河南,最終在蘇北全殲國軍主力,一路南下掃蕩東南各省。
  • 林彪VS粟裕:雙星爭輝,一時瑜亮,到底哪個戰神更勝一籌?
    當然是林彪啊,一個元帥,一個大將,有啥可比的?當然,如果單從軍銜上看,如您所言。但是,開國授銜,是綜合考量,既看軍功,也看素質,還看資歷。如果僅僅看兩人指揮大兵團作戰的能力,這就不好說了。實事求是地講,開國10大元帥,10位大將,57位上將,單就指揮大兵團作戰而言,從戰略謀劃、戰役指揮、戰術運用、戰鬥實施,綜合來看,林彪與粟裕絕對是一時瑜亮,無人能與之相提並論。為什麼拿他們2人相比較?因為建國之後,軍迷有過幾次比較集中的討論,這個問題一直就是說不清道不明的熱點。
  • 《近代名將傳奇·五十九》胡璉:說粟裕「並非傑出之才」
    歷史客棧原創視頻:《近代名將傳奇·五十九》胡璉:說粟裕「並非傑出之才」————下面是文字版
  • 粟裕:饒漱石不懂軍事
    1948年5月,毛澤東為讓粟裕放手在中原地區打大仗,突然決定將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陳毅調往中原軍區和中原野戰軍擔任副司令員,職責是「建立中原軍區及中原局經常工作」,由粟裕接替其在華東野戰軍的職務。粟裕深感意外,再三謙讓,毛澤東最後保留了陳毅在華野的職務,但人依然必須前往中原軍區,粟裕則出任華野代司令員兼代政委。
  • 揭秘:粟裕授為「共和國第一大將」的事實真相
    粟裕名列十大將榜首,人稱「共和國第一大將」。  打那以後,在幾十年的時間裡,粟裕的軍銜問題常常成為大家議論的焦點。許多同志認為,粟裕戰功很大,評大將低了,應該授元帥。不光是黨內、軍內,連黨外高層民主人士邵力子、黃炎培等人也持這種認識。不少中青年也認為,粟裕戰功很大,應該評元帥。也有人說沒有評上元帥,他不滿意,受到毛澤東的批評,他哭了。吳東峰同志是其中的一個。
  • 十大元帥的評選理由,使人不得不服,然而粟裕為何只授大將
    其中,大將之首被粟裕奪得,很多人為他感到惋惜,因為他本可以獲得更高的軍銜,卻沒有。那麼,這些軍銜都被誰奪得了呢?其實,我們就有很明確的條例規定,只有符合所有條例裡頭的人才可以有機會參與競選。而粟裕之所以沒有被評為元帥,而那些入選的十大元帥裡頭就是因為資格足夠符合。粟裕之所以沒有被入選,那是因為他恰恰不符合創建和領導人員革命的一個條件。接下來,我們就來說說這十大元帥吧。
  • 1949年10月軍委委員排名,饒漱石因何位列粟裕之後?
    粟裕在這新組成的軍委構成中,排在第15位,名列鄧小平前兩位,饒漱石前四位。粟裕、鄧小平和饒漱石三人都是第一次進軍委,饒漱石因何位列粟裕之後呢?此時,饒漱石是華東局書記兼華東軍區政委,黨內職位是粟裕的上級。粟裕位列饒漱石之前,主要原因是:一、粟裕在軍事上的作用突出。
  • 1958年粟裕調離總參,夫人楚青回憶:別人都躲,只有肖勁光天天來
    對於淡薄名利、為人正派的粟裕來說,這些委屈也許不算什麼。在紅軍和浙南遊擊時期,他也挺過了同樣的風波。但對於一個戰將來說,離開熱愛的軍隊,放下未盡的解放事業,這是永遠也難以彌補的遺憾。粟裕離開總參之後,很多老戰友因為形勢的影響,不敢再登門拜訪,至於旁人更是避之不及。
  • 1949年,英國戰艦故意到長江挑事,三野第十兵團司令:給我開炮!
    陶勇將軍在「紫石英號」事件中,率先對英國皇家海軍開炮的是三野八兵團,第三野戰軍特種兵縱隊陳銳霆將軍所部,擊傷「倫敦號」重型巡洋艦;擊傷「黑天鵝號」則是陶勇將軍所部第23軍,葉飛將軍在當時是三野第十兵團的司令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