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論壇】沙伊斷交: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2021-02-10 西亞非洲

沙伊斷交: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鄭東超

正當美俄等國打擊伊斯蘭國恐怖組織,土俄外交危機尚未平息之時,中東地區的兩大力量沙特和伊朗又生事端,兩國斷絕外交關係,使得本不平靜的中東地區局勢變得更加跌宕起伏、難以琢磨。沙伊兩國斷交外交看似偶然的背後隱藏著必然。


斷交危機是綜合因素疊加的產物


沙特政府處決什葉派教士成為壓垮沙特和伊朗外交關係的最後一根稻草,其背後映射出的是遜尼派和什葉派間的矛盾。但斷交背後,不僅是教派矛盾,還有歷史恩怨、現實齟齬等綜合因素髮酵釀成的後果。

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前,與沙特共同依偎在美國羽翼之下,保持了良好的外交關係。但伊斯蘭革命後,沙伊兩國在對美政策上分道揚鑣,沙特繼續親美的外交政策,而伊朗則走向美國的反面,從美國親密的夥伴變為敵視的對手,這是沙伊兩國由友轉敵的歷史背景。革命後的伊朗向周邊國家實行輸出革命政策,此舉引起沙特的極大反感和不滿,沙特從中感受到來自伊朗的巨大威脅。從此沙伊關係進入低谷期,一直延續至今。對立是沙伊關係的底色,此次斷交無非是在兩國對立關係上的進一步倒退。

但此次沙伊驟然斷交更多的是現實齟齬所致。沙特欲利用中東地區的地位,合力圍堵伊朗。沙特和伊朗同屬中東地區的大國,但兩者在關係上屬於異質大國。所謂異質大國就是在教派上,一個是遜尼派佔統治地位的國家,一個是什葉派佔統治地位的國家,在中東地區教派的不同不僅是宗教的不相為謀,更是政治上的相互為敵。

沙特廣袤的面積以及在中東地區相對較多的人口,使其擁有成為中東地區大國的資質。沙特在中東地區逐鹿地區霸權的資本有三,一是石油美元,這是沙特施展外交手腕的根基;二是中東地區遜尼派的領袖地位,這是沙特資以與域內任何國家對抗的有生力量;三是與美國交好,使沙特擁有強有力的域外外力量支持。

但現在看,第三根支柱成為短板,美國和沙特在一系列中東地區事務上意見不同,這使得沙特逐漸意識到,繼續實行追隨美國的政策,不一定符合本國利益。尤其是美國和伊朗達成核全面協議,沙特對此極為不滿,為伊朗「核鬆綁」,這無疑助長了伊朗地區大國的野心,有助於釋放伊朗壓抑已久的外交潛力。因此,在抑制伊朗問題上無法從美國處找到答案,沙特轉而尋求自救,利用在域內的遜尼派力量,直接與伊朗對抗。



沙伊斷交攪亂中東局勢


自阿拉伯之春後,中東地區失序,舊格局已被打破,新格局尚未成型。沙特和伊朗作為中東地區兩支重要力量,雙邊無論是良性或惡性互動所造成的影響,必定會超越雙邊關係,具有地區性,將為塑造中東地區秩序平添複雜性。

中東地區力量集團對立態勢將更趨凸顯。在中東地區,存在以沙特為主導的遜尼派力量和以伊朗為主導的什葉派力量,兩派力量儘管不睦,相互攻擊,惡語相向。但基本上維持一種軟對抗,兩國分別隱藏在幕後「鬥法」,至多是進行代理人戰爭。但在沙特宣布斷交後,沙特和伊朗之間的烈度升級,其背後的跟隨勢力,也將隨著沙伊關係的惡化而惡化。因此,巴林、蘇丹等國家步沙特後塵,與伊朗斷交。因此,中東地區的集團化對抗更加激烈。

沙伊外交危機將使美國的中東政策面臨新的考驗。目前美國在中東地區有兩大棘手難題。一是打擊伊斯蘭國,隨著巴黎恐怖襲擊的爆發,中東地區恐怖危害效應溢出中東地區的趨勢明顯,美國的反恐壓力上升。因此,歐巴馬政府需要在短時間內看到反恐成效。因此,美國不願因沙伊外交危機而分散精力。二是不利於美國苦心經營的伊朗核協議的實施。對歐巴馬政府而言,希望伊朗遵守核協議,順利地將協議實施,以成為歐巴馬總統的外交遺產。沙伊矛盾升級,不排除伊朗以維護安全為由,升級武器裝備,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會不利於協議的實施。


兩國關係走向何方


目前看,沙特和伊朗外交對抗直接拉升至高位級別,從暗流湧動轉為劍拔弩張。下一步兩國關係的發展有兩個可能方向,第一個方向繼續加強危機烈度,打貿易戰,相互制裁,直至短兵相接,走向戰爭。第二個可能方向是兩國危機在高位運行一段時間,之後進入平穩期,即便不會立即復交,但會維持一種斷交狀態下的和平狀態。筆者以為,第二種可能性較大。

中東地區的反恐態勢使得域內外各種力量不允許再起戰端。目前,中東地區頭等大事是抑制進而消滅伊斯蘭國。儘管在打擊伊斯蘭國問題上,出現了不同的聯盟,在打擊伊斯蘭國的動機上也存有夾帶私貨的現象。有的甚至是以反恐為名,塑造有利於己的地區態勢。尤其對於美國而言,沙伊爭鬥不符合美國利益。斷交危機後,美國國務卿克裡開展了密集式的電話外交,分別與巴林、科威特、卡達、阿聯和阿曼等國外長通話,推動局勢降溫,避免各國對事態做出過度反應。

一旦沙特和伊朗開啟戰端,美國不可能袖手旁觀,更不會在兩國間採取中立政策,實行偏向沙特的政策符合美國外交政策邏輯。但歐巴馬政府苦心經營的伊核問題軟著陸將面臨巨大的困難和挑戰。並且,美國現在正在反恐戰爭上拼殺,無過多精力攪入沙特和伊朗問題。因此,美國在此問題上,肯定是以收為主,抑制沙特收斂攻勢,奉勸伊朗知進退,防止其走得過遠,進而走向難以控制的地步。

伊朗務實外交註定了不願與沙特開戰。就目前中東局勢棋局看,對伊朗有利。如果與沙特開戰,很可能使魯哈尼政府之前的一切努力化為泡影。伊核協議已經達成,美國對伊朗的外交孤立政策不攻自破,國際社會和美國對伊朗的制裁逐步取消。延續該趨勢,在未來數年伊朗很可能將迎來一個發展機遇期。對於常年遭受經濟制裁的伊朗而言,與地區大國沙特大打出手顯然不是明智之舉。因此,可以判定伊朗在此次危機中會採取相對較為克制的姿態。因此,伊朗可能在言行上與沙特對峙,反唇相譏,但不會在軍事上有實質動作。

(作者鄭東超系當代世界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相關焦點

  • 古董艦隊攪局地中海:俄羅斯為中東戰略,拼了!
    這場宗教戰爭延續至今,已經把中東涇渭分明的割裂成兩大陣營:以沙特為首的遜尼派和以伊朗為首的什葉派。在這片宗教的土地上,沙伊兩個大國的棋子成了棋手,不斷掀起代理人戰爭,只為統一伊斯蘭世界的野望。2011年之前,沙特在沙伊博弈中牢牢佔據上風,原因有兩點:①.相對於被美國孤立的伊朗,沙特不僅有錢,還擅長左右逢源的外交權術,除了俄羅斯,世界主要大國都要賣沙特一個面子。②.沙特領導遜尼派有阿拉伯聯盟加持,而伊朗旗下的什葉派比較鬆散,並沒有形成一個固定的聯盟。
  • 南太最大島國與臺灣意料中的「斷交」:或將是一塊多米諾骨牌
    這一消息傳出後,臺灣地區「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隨後宣布,索羅門群島與臺灣「斷交」,臺當局對索羅門群島方面的決定「感到遺憾」,自即日起終止與索羅門群島的所謂「雙邊合作關係」,要求索羅門群島「駐臺」人員立即撤離。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當天在社交媒體上也表示,將於17日關閉臺灣駐索羅門群島代表機構,並召回駐紮在那裡的所有技術和醫務人員。
  • 臺索「斷交」戳中美國的痛點
    臺灣與索羅門群島斷交後,臺灣所謂「邦交國」降到只剩下16個,其中有5個位在南太平洋上,分別是吐瓦魯、帛琉、馬紹爾群島、吉裡巴斯、諾魯。     索羅門群島是蔡當局執政3年多期間,第6個放棄臺灣、轉向與大陸建交的國家,對於「斷交」早習以為常的臺灣民眾而言是「無感」的,但對與「斷交」發生在同一天(9月16日)的郭臺銘宣布棄選2020卻是十分「有感」,當晚的政論節目全部都在探討郭為何不選,以及郭不選對韓國瑜的選情造成何種影響?顯然選民重視選情高於外事事務。
  • 卡達被斷交事件震驚全球!對「一帶一路」有啥影響?
    這篇報導一發出,立刻在海灣地區乃至整個中東引發了強烈反應。雖然後來,卡達政府通訊辦公室主任表示卡達新聞社網站遭到黑客入侵。英國國家廣播公司報導,這些國家的「恩怨」可以回溯到2014年,沙特、巴林和阿聯曾指責卡達幹預其內部事務,撤回大使數個月。從宏觀角度看,這次集體斷交背後有兩大推力:一是卡達與伊斯蘭武裝組織的聯繫,二是伊朗——沙特在區內最大勁敵——在事件中的角色。
  • 臺灣「斷交潮」要來了!接下來的招數,更狠!
    」來源:佔豪   ID(zhanhao688)據法新社5月1日消息,多米尼加共和國宣布與中國建交,與臺灣「斷交」。多米尼加與臺灣「斷交」後,臺灣還有幾個所謂的「友邦」呢?僅剩19個。甘比亞2013年就與臺灣斷交,大陸一直等到蔡英文當選後的2016年3月份才與甘比亞建交。此後,從2016年開始每年都有國家與臺灣「斷交」。2016年是聖多美普林西比,2017年是巴拿馬,今年又是多米尼加。
  • 臺灣又被「斷交」了!外交部回應
    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就布吉納法索政府發表聲明決定同臺灣「斷交」答記者問5月24日晚,有記者問
  • 外交部回應布吉納法索同臺「斷交」:人心所向 大勢所趨 勢不可擋
    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回應布吉納法索政府發表聲明,決定自即日起同臺灣「斷交」一事。
  • 中東科普 | 中東戰爭
    中東戰爭是指1948~1982年間,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在中東地區進行的5次大規模戰爭,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爭。第一次中東戰爭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48年5月15日到7月8日):1948年5月15日凌晨,以色列建國的隔天凌晨,阿拉伯國家聯盟共集結軍隊4萬多人,主動向以色列發起侵略戰爭,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在這段時間裡,阿拉伯國家軍隊搶佔先機發動戰爭,處於十分有利的地位,以色列軍隊準備不足以至於節節敗退。
  • 美國在中東掀起波瀾會引發世界大戰?
    6月5日,利比亞與馬爾地夫相繼宣布與卡達斷交。繼埃及、沙特、阿聯、巴林、葉門之後,與卡達斷交的國家已達7國,原因是「長時間深度支持恐怖主義」,並與伊朗走的過近,過度維護伊朗。佔據中東重要地理位置的卡達,周邊遜尼派國家都突然反目,目標,則直指什葉派國家伊朗、敘利亞政府、還有恐怖主義——西方世界和相當中東遜尼派國家似乎都一直把這三者捆綁在一起說事。
  • 多米尼加與臺灣「斷交」了,「一中」籬笆越扎越牢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當局一個月前祭出高達10億新臺幣的軍備項目贈援「外交」,作為雙方不斷交的「保險」,穩住「邦交國」多米尼加,軍援項目包括兩架
  • 中東沙伊大角力,「裁決者」美國為何這次不靈了?
    >科威特昨天宣布與伊朗斷交,中東雙雄沙特與伊朗的外交大戰進一步在該地區蔓延,此前一天,巴林、蘇丹、吉布地已追隨沙特與伊朗斷交。  伊朗與沙特隔空揮拳之際,「中東火藥桶」裡已經有敘利亞內戰、葉門內戰以及多國打擊「伊斯蘭國」(IS)的戰爭。
  • 美國施壓不管用 拉美"友邦"排隊與臺"斷交"?
    島內輿論驚呼,拉美「友邦」與臺「斷交」恐進入倒計時。宏都拉斯表態暗藏玄機針對與臺灣「邦交」生變的傳聞,宏都拉斯駐美大使穆諾茲28日在臺北駐美代表處的活動上稱,根據他「此時」掌握的信息,「沒有正式決定是否與臺灣斷交」,「我們會持續與臺灣人民,不僅僅是現在的政府合作」。
  • 六國宣布與卡達斷交!搭乘卡達航空 (Qatar) 的你,必看!
    圖片來源:www.bbc.com/zhongwen對於卡達此次外交危機的原因,據BBC中文網報導:這六個中東國家稱,卡達支持包括所謂的「伊斯蘭國」(IS)武裝在內的恐怖主義團夥。六國斷交動作也許叫人措手不及,但並非空穴來風。涉事各國之間早已矛盾交集,最近幾周情況尤其嚴重。
  • 一個月內兩個邦交國斷交,灣灣四面楚歌!
    5月24日,非洲國家布吉納法索與臺灣當局「斷交」,臺灣地區所謂「邦交國」減至18個。
  • 斷交?不意外!
    「中央社」稱,索羅門群島是蔡英文2016年5月上任以來第6個與臺「斷交」的國家。目前臺灣僅剩16個「邦交國」。2016年5月以來,先後「斷交」的國家包括聖多美普林西比、巴拿馬、多米尼加、布吉納法索與薩爾瓦多。
  • 布吉納法索宣布與臺灣斷交,網友:照這個速度還有十八個月!
    5月1日,多米尼加宣布與臺灣當局「斷交」,消息震驚全島,如今,非洲布吉納法索又傳來相同的消息。「雪崩式外交」下,臺灣當局的「友邦」數僅剩下18個。據路透社消息,臺當局非洲「友邦」布吉納法索24日與臺灣「斷交」,目前臺灣「友邦」降至18個。自聖多美普林西比與臺灣「斷交」後,臺灣在非洲「邦交國」僅剩下布吉納法索與史瓦帝尼。
  • 中非合作論壇在即 臺當局強保非洲唯一"友邦"不去
    面對即將於9月召開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臺當局外事部門 「保證」稱史瓦帝尼屆時不會出席峰會,並揚言史瓦帝尼與臺當局的關係「是至死不渝的程度
  • 臺灣友邦斷交:臺獨被痛擊
    此外,據法新社報導,多米尼加宣布與臺灣「斷交」。圖自海外網上圖為臺灣目前僅存的「友邦」,其中多米尼加已經「斷交」,臺灣「友邦」僅剩19個老新聞: 臺當局贈十億軍備換多米尼加「不斷交」參考消息網11月17日報導臺媒稱,臺灣日前決定拿出高達10億元新臺幣(1元新臺幣約合0.22元人民幣——本網注)的軍備援贈對外關係,作為「不斷交」保險,穩住「邦交國」多米尼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