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伊斷交: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鄭東超
正當美俄等國打擊伊斯蘭國恐怖組織,土俄外交危機尚未平息之時,中東地區的兩大力量沙特和伊朗又生事端,兩國斷絕外交關係,使得本不平靜的中東地區局勢變得更加跌宕起伏、難以琢磨。沙伊兩國斷交外交看似偶然的背後隱藏著必然。
斷交危機是綜合因素疊加的產物
沙特政府處決什葉派教士成為壓垮沙特和伊朗外交關係的最後一根稻草,其背後映射出的是遜尼派和什葉派間的矛盾。但斷交背後,不僅是教派矛盾,還有歷史恩怨、現實齟齬等綜合因素髮酵釀成的後果。
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前,與沙特共同依偎在美國羽翼之下,保持了良好的外交關係。但伊斯蘭革命後,沙伊兩國在對美政策上分道揚鑣,沙特繼續親美的外交政策,而伊朗則走向美國的反面,從美國親密的夥伴變為敵視的對手,這是沙伊兩國由友轉敵的歷史背景。革命後的伊朗向周邊國家實行輸出革命政策,此舉引起沙特的極大反感和不滿,沙特從中感受到來自伊朗的巨大威脅。從此沙伊關係進入低谷期,一直延續至今。對立是沙伊關係的底色,此次斷交無非是在兩國對立關係上的進一步倒退。
但此次沙伊驟然斷交更多的是現實齟齬所致。沙特欲利用中東地區的地位,合力圍堵伊朗。沙特和伊朗同屬中東地區的大國,但兩者在關係上屬於異質大國。所謂異質大國就是在教派上,一個是遜尼派佔統治地位的國家,一個是什葉派佔統治地位的國家,在中東地區教派的不同不僅是宗教的不相為謀,更是政治上的相互為敵。
沙特廣袤的面積以及在中東地區相對較多的人口,使其擁有成為中東地區大國的資質。沙特在中東地區逐鹿地區霸權的資本有三,一是石油美元,這是沙特施展外交手腕的根基;二是中東地區遜尼派的領袖地位,這是沙特資以與域內任何國家對抗的有生力量;三是與美國交好,使沙特擁有強有力的域外外力量支持。
但現在看,第三根支柱成為短板,美國和沙特在一系列中東地區事務上意見不同,這使得沙特逐漸意識到,繼續實行追隨美國的政策,不一定符合本國利益。尤其是美國和伊朗達成核全面協議,沙特對此極為不滿,為伊朗「核鬆綁」,這無疑助長了伊朗地區大國的野心,有助於釋放伊朗壓抑已久的外交潛力。因此,在抑制伊朗問題上無法從美國處找到答案,沙特轉而尋求自救,利用在域內的遜尼派力量,直接與伊朗對抗。
沙伊斷交攪亂中東局勢
自阿拉伯之春後,中東地區失序,舊格局已被打破,新格局尚未成型。沙特和伊朗作為中東地區兩支重要力量,雙邊無論是良性或惡性互動所造成的影響,必定會超越雙邊關係,具有地區性,將為塑造中東地區秩序平添複雜性。
中東地區力量集團對立態勢將更趨凸顯。在中東地區,存在以沙特為主導的遜尼派力量和以伊朗為主導的什葉派力量,兩派力量儘管不睦,相互攻擊,惡語相向。但基本上維持一種軟對抗,兩國分別隱藏在幕後「鬥法」,至多是進行代理人戰爭。但在沙特宣布斷交後,沙特和伊朗之間的烈度升級,其背後的跟隨勢力,也將隨著沙伊關係的惡化而惡化。因此,巴林、蘇丹等國家步沙特後塵,與伊朗斷交。因此,中東地區的集團化對抗更加激烈。
沙伊外交危機將使美國的中東政策面臨新的考驗。目前美國在中東地區有兩大棘手難題。一是打擊伊斯蘭國,隨著巴黎恐怖襲擊的爆發,中東地區恐怖危害效應溢出中東地區的趨勢明顯,美國的反恐壓力上升。因此,歐巴馬政府需要在短時間內看到反恐成效。因此,美國不願因沙伊外交危機而分散精力。二是不利於美國苦心經營的伊朗核協議的實施。對歐巴馬政府而言,希望伊朗遵守核協議,順利地將協議實施,以成為歐巴馬總統的外交遺產。沙伊矛盾升級,不排除伊朗以維護安全為由,升級武器裝備,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會不利於協議的實施。
兩國關係走向何方
目前看,沙特和伊朗外交對抗直接拉升至高位級別,從暗流湧動轉為劍拔弩張。下一步兩國關係的發展有兩個可能方向,第一個方向繼續加強危機烈度,打貿易戰,相互制裁,直至短兵相接,走向戰爭。第二個可能方向是兩國危機在高位運行一段時間,之後進入平穩期,即便不會立即復交,但會維持一種斷交狀態下的和平狀態。筆者以為,第二種可能性較大。
中東地區的反恐態勢使得域內外各種力量不允許再起戰端。目前,中東地區頭等大事是抑制進而消滅伊斯蘭國。儘管在打擊伊斯蘭國問題上,出現了不同的聯盟,在打擊伊斯蘭國的動機上也存有夾帶私貨的現象。有的甚至是以反恐為名,塑造有利於己的地區態勢。尤其對於美國而言,沙伊爭鬥不符合美國利益。斷交危機後,美國國務卿克裡開展了密集式的電話外交,分別與巴林、科威特、卡達、阿聯和阿曼等國外長通話,推動局勢降溫,避免各國對事態做出過度反應。
一旦沙特和伊朗開啟戰端,美國不可能袖手旁觀,更不會在兩國間採取中立政策,實行偏向沙特的政策符合美國外交政策邏輯。但歐巴馬政府苦心經營的伊核問題軟著陸將面臨巨大的困難和挑戰。並且,美國現在正在反恐戰爭上拼殺,無過多精力攪入沙特和伊朗問題。因此,美國在此問題上,肯定是以收為主,抑制沙特收斂攻勢,奉勸伊朗知進退,防止其走得過遠,進而走向難以控制的地步。
伊朗務實外交註定了不願與沙特開戰。就目前中東局勢棋局看,對伊朗有利。如果與沙特開戰,很可能使魯哈尼政府之前的一切努力化為泡影。伊核協議已經達成,美國對伊朗的外交孤立政策不攻自破,國際社會和美國對伊朗的制裁逐步取消。延續該趨勢,在未來數年伊朗很可能將迎來一個發展機遇期。對於常年遭受經濟制裁的伊朗而言,與地區大國沙特大打出手顯然不是明智之舉。因此,可以判定伊朗在此次危機中會採取相對較為克制的姿態。因此,伊朗可能在言行上與沙特對峙,反唇相譏,但不會在軍事上有實質動作。
(作者鄭東超系當代世界研究中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