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丨2018成像雷達對地觀測高級學術研討會

2021-02-08 遙感學報

2011年4月21~23日,首屆全國雷射雷達對地觀測高級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基於新一代SAR所具有的強大空間對地觀測能力和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圍繞雷達對地觀測基礎理論與模型、成像雷達系統、雷達成像及圖像處理技術、SAR遙感應用等方面展開研討。


2014年11月19~21日,第二屆像雷達對地觀測高級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大會主題為「前沿SAR:護航『未來地球』」,圍繞雷達對地觀測理論與模型、成像雷達系統、雷達成像及圖像處理技術、雷達對地觀測應用等議題進行交流,內容包括機載和星載SAR系統、SAR系統模擬和仿真、地物散射特徵、SAR成像算法、極化和緊縮極化、雙站多站SAR以及SAR在全球變化、國土資源、自然災害、生態環境、農林地礦、城市管理和遙感考古等方面的應用。


2016年11月16~18日,第三屆成像雷達對地觀測高級學術研討會在長沙召開。

本次大會以SAR系統、成像、定標、分類及SAR/InSAR在測繪製圖、目標探測與識別、冰川凍土遙感、海洋遙感、基礎設施監測、城市地面沉降監測、礦區監測、地震參數反演、農林應用等為主要議題。


2018年11月21~23日,第四屆成像雷達對地觀測高級學術研討會在深圳召開。

圍繞雷達電磁散射理論、成像雷達系統、雷達成像、SAR/InSAR數據處理算法和SAR對地觀測應用等方面展開研討。

相關焦點

  • 「微言大義」研討會:雷射雷達技術及應用
    從2017年到2019年,由麥姆斯諮詢主辦的『「微言大義」研討會:雷射雷達技術及應用』已經舉辦了三年,我們與全國業界人士見證了雷射雷達產業逐漸走向理性發展的過程。在經過2019年全球汽車產業「寒冬季」、2020年新冠病毒的再次打擊,今年的雷射雷達產業將何去何從?是進入穩步爬升的光明期,還是受困於低迷的汽車市場和嚴苛的車規要求?
  • 詳細分析:合成孔徑雷達成像技術
    當時,有些科學家想突破經典解析度的限制,提出了一些新的設想:合成孔徑雷達天線往往僅用單個輻射單元,沿一直線依次在若干個位置平移,且在每一個位置發射一個脈衝信號,接收相應發射位置的雷達回波信號並儲存起來,然後通過信號處理的方法產生一個等效的長的線性陣列天線。合成孔徑雷達的特點是解析度高,能全天候工作,可有效地識別偽裝和穿透掩蓋物。
  • 【徵文】「馮德麟生平研究」學術研討會
    「馮德麟生平研究」學術研討會
  • 「第一次世界大戰與中國」 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函
    「第一次世界大戰與中國」 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函尊敬的 先生/女士:        您好!
  • 【最新成果】多平臺合成孔徑雷達成像算法綜述
    合成孔徑雷達(SAR)作為一種有源微波偵察探測成像系統,具有高分辨寬測繪帶、遠距離、強穿透等獨特的優勢。
  • 2018雷射雷達(LiDAR)年度盛宴即將上演!
    第二十五屆「微言大義」研討會:雷射雷達技術及應用深度聚焦自動駕駛汽車之眼眸時間:2018
  • Opus首次亮相「微言大義」研討會,暢談MEMS雷射雷達技術和應用
    2018年12月21日,麥姆斯諮詢和博聞創意主辦的『第二十五屆「微言大義」研討會:雷射雷達技術及應用』上,臺灣MEMS創業公司Opus Microsystems Corp.(以下簡稱Opus)分享了MEMS掃描晶片的研發進展以及對MEMS雷射雷達技術和未來的深刻理解。
  • 俄羅斯對地觀測衛星最新發展(上)
    軍用衛星處於能力恢復期俄羅斯近2年來高度重視成像偵察衛星體系的構建,體系中增加了軍用光學測繪衛星和高解析度合成孔徑雷達(SAR)成像偵察衛星;發射了多顆高水平衛星,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在軌偵察監視能力。目前,在軌衛星數量達到5顆,與美國在數量上的差距逐步縮小。其中,光學成像偵察衛星2顆,光學測繪衛星2顆,雷達成像偵察衛星1顆。
  • 廈門:海峽氣象開放實驗室召開X波段雙偏振相控陣雷達科學試驗研討會
    2020年6月23日上午,海峽氣象開放實驗室通過騰訊視頻線上會議召開X波段雙偏振相控陣雷達科學試驗研討會。
  • 林明森研究員團隊:中國海洋合成孔徑雷達衛星工程、產品與處理
    ,是我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中唯一的微波成像雷達衛星。中國海洋學會副理事長、秘書長,自然資源部空間海洋遙感與應用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海洋-大氣與全球變化科學開放實驗室學術委員、海洋災害預報技術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第四屆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聯合會會員、全國海洋標準化委員會、航天標準化委員會和中國衛星氣象與空間天氣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專家。
  • 全球海洋觀測系統
    學術plus作者:學術plus評論員  空海跨域君  近些年來,隨著海洋與氣候問題逐漸成為各國關注的戰略主題之一,海洋的觀測與國際合作也逐漸搬上日程,成為越來越緊迫的話題。利用2018年6月在哥倫比亞舉行的全球海洋觀測系統指導委員會會議的優勢,人們組織了一次全球海洋觀測系統南美區域研討會,以討論該地區海洋監測的區域項目和國家戰略。該研討會被認為是一個歷史性事件,聚集了來自南美各地的關鍵參與者和團體,他們對實現全球海洋觀測系統的願景和使命有著共同的興趣,因此其計劃與全球海洋觀測系統的十年戰略高度吻合。
  • 雷達學術入門--脈衝雷達信號處理概述
    本篇文章將會介紹Fan Liu博士即將在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發表的系列約稿裡的第一篇,雷達基本原理。在此感謝Fan Liu博士不辭勞苦的中文翻譯工作,並且願意在公眾號首發學術論文,來做雷達領域科普的精神和努力(:本文旨在面向通信背景的讀者簡明扼要地概括脈衝雷達信號處理中的基本問題和方法。
  • 點睛國防利器魂:三好三有雷達成像探索算法團隊
    出版專著《雷達成像技術》、《雷達成像算法進展》和譯著《雷達信號處理基礎》(第一版)和(第二版)。「我們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能解決國家軍事需求中的問題,是我們的第一原則,這是科研人的眼界,更是一種情懷,我們不能太計較幹項目幹科研的得失」。這是他經常說的一句話,也是實驗室的自省名言,更是國家對青年人的要求---「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
  • 2018年地球物理10大事件!
    此篇匯總了地球物理10大事件,您肯定有聽說過,讓我們共同再回顧一下2018年發生的大事吧。 「張衡一號」地震電磁衛星發射成功我國地震立體觀測體系天基觀測平臺的首顆衛星「張衡一號」於2018年2月2日15點51分由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成功發射。
  • 成像雷射雷達技術概述
    主動成像雷射雷達系統可以直接獲得目標的輪廓和位置信息(即強度像和距離像),可以很容易地識別目標。分為掃描成像雷射雷達和非掃描成像雷射雷達兩種。在軍事、航空航天、工業和醫學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本文將結合成像雷射雷達的系統要求和技術指標,分別論述成像雷射雷達中掃描成像和非掃描成像的優點和局限性,討論雷射器、探測器和掃描器等元器件的選取及其理論依據。
  • 【雷達與對抗】【2010.06】【含源碼】合成孔徑雷達成像的高解析度仿真
    本碩士學位論文的目標是開發一種更為真實的合成孔徑雷達(SAR)仿真系統,該系統能夠對目標細節進行成像,並可用於自動目標識別(ATR)。本論文是加州理工大學(Cal Poly)正在進行的SAR ATR研究的一部分,由雷神航空航天系統公司贊助,導師為約翰·薩赫裡博士。
  • 合成孔徑雷達系統
    , 合成孔徑雷達不受光照和氣候條件限制實現全天時、全天候對地觀測, 甚至可以透過一些地表或植被獲取被掩蓋的信息。根據幹涉圖的相位值,得出兩次成像中微波的路程差,從而計算出目標地區的地形、地貌以及表面的微小變化,可用於數字高程模型建立、地殼形變探測等。幹涉SAR可以全天時、全天候、近實時地獲得大面積地球表面三維地形信息,空間解析度高,對大氣和季節的影響不敏感。
  • 「全球海洋觀測系統」分析與論述
    包括高頻雷達,海洋滑翔機以及生物追蹤設備,全球海洋酸化觀測網絡,國家海洋觀測項目等。未來十年的重點包括:原位系統和遙感海洋觀測平臺、以及氣象學和海洋學的全面綜合方法。利用2018年6月在哥倫比亞舉行的全球海洋觀測系統指導委員會會議的優勢,人們組織了一次全球海洋觀測系統南美區域研討會,以討論該地區海洋監測的區域項目和國家戰略。該研討會被認為是一個歷史性事件,聚集了來自南美各地的關鍵參與者和團體,他們對實現全球海洋觀測系統的願景和使命有著共同的興趣,因此其計劃與全球海洋觀測系統的十年戰略高度吻合。
  • 「認識亞太新形勢 應對區域新挑戰」學術研討會圓滿落幕
    由中國亞洲太平洋學會主辦,中共雲南省委黨校承辦,上海銀葉投資有限公司協辦的2016中國亞洲太平洋學會學術年會暨「認識亞太新形勢 應對區域新挑戰
  • 群星閃耀,雷射雷達年度盛宴即將上演!
    ,在深圳會展中心共同獻上2017年雷射雷達產業年度盛宴——『第二十二屆「微言大義」研討會:雷射雷達技術及應用』!整場研討會座無虛席,演講嘉賓對整個雷射雷達產業鏈進行了梳理,並就國內外企業及技術發展趨勢進行了詳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