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主要官員」又添新面孔

2021-03-03 政知見

撰文 | 董鑫

7月15日,外交部官網「主要官員」欄目更新顯示,原常駐聯合國代表馬朝旭已任外交部副部長,分管國際組織和會議、國際經濟、軍控事務的副部長。

據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官網消息,7月8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馬朝旭分別辭行拜會了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和第73屆聯大主席埃斯皮諾薩。這條消息意味著,副部級大使馬朝旭離任。

馬朝旭是第13任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

此前擔任這個職務的分別是、黃華(1971.11—1976.10) 、陳楚(1977.05—1980.06)、凌青(1980.08—1985.06)、李鹿野(1985.08—1990.05)、李道豫(1990.02—1993.02)、李肇星(1992.12—1995.05)、秦華孫(1995.02—2000.02)、王英凡(1999.10—2003.06)、王光亞(2003.04—2008)、張業遂(2008 —2010.02)、李保東(2010.02—2013.07)、劉結一(2013.08—2017.09)。

從2018年1月到任至今,馬朝旭在常駐聯合國代表崗位上任職時間剛過一年半,是任期最短的常駐聯合國代表。

馬朝旭1963年9月出生於黑龍江,他有32年外交系統從業經驗。在他身上,有三個顯著標籤:外交部發言人、多次任職多邊外交領域和「最佳辯手」。

先來看看大家不熟悉的一個標籤——「最佳辯手」。

1986年,23歲的馬朝旭正在北京大學經濟系攻讀碩士研究生,突然被學校告知,要組隊赴新加坡參加「亞洲大專辯論會」。當時的北大師生,連什麼是「辯論」都不知道,只能通過研究新加坡廣播局郵寄到北京的比賽章程、錄像帶,琢磨如何準備比賽。因為當時沒有電視,錄像帶還要專門到電教室看。

最終北大奪冠,馬朝旭則捧得了「全場最佳辯手」的桂冠。比賽結束後,在離開新加坡前一天晚上,各校學生聯誼,為祝賀北大奪冠,他們把獲得「最佳辯手」的馬朝旭連人帶西裝丟進了酒店遊泳池裡。

當時,媒體形容他「風度翩翩」,從此馬朝旭一夜成名,並在全國大學生中掀起了辯論熱潮。哦對,「亞洲大專辯論會」可能各位還不太熟悉,1993年,它升級為「國際大專辯論會」。

馬朝旭後來回憶說,自己跑了近百個國家,就是這段事記得極其清晰,大家都非常透明,樸素,真誠,進行心與心的交流,那個記憶是永遠抹不掉的。

辯論會結束的第二年,馬朝旭進入外交部工作,先後任職於國際司、中國駐英國大使館、中國駐比利時大使館兼駐歐共體使團等部門或機構。

2009年,當馬朝旭再次進入大眾視野時,他已經是外交部新聞司司長、發言人。

當年1月,馬朝旭在外交部新聞司新年招待會上表示,新聞工作對他來說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全新領域,希望能與記者們以誠相待,平等交往,相互尊重。

當年2月24日,他作為外交部發言人首次亮相例行記者會,戴著金絲邊眼鏡、身著深色西裝、繫著藍色領帶,一口氣回答了關於國外來訪、圓明園文物追索、朝核等十幾個問題。

「作為發言人,最主要的職責是闡述我國外交政策和對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的看法,讓世界了解中國。」馬朝旭當時說,「我是新聞司的新兵,今天是一個新的開始。」馬朝旭說,「在發言人崗位上,我將竭盡全力,為促進中國同世界的相互了解與溝通而共同努力。」

在新聞司任職兩年之後,2011年,馬朝旭出任部長助理。

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注意到,在擔任部長助理時,馬朝旭就主管國際組織和會議、國際經濟、軍控事務,與他現在回到外交部擔任副部長之後的分管領域相同。不過,8年前他還多分管了一項新聞工作。

2012年4月14日,伊核問題六國與伊朗在土耳其伊斯坦堡舉行對話會,馬朝旭作為部長助理將率團出席會議。

2013年,馬朝旭被任命為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

2016年1月,馬朝旭卸任中國駐澳大使,成為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

這是馬朝旭再度重返多邊外交舞臺,早在1990年,他就是當時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的一員。

2018年1月30日,馬朝旭作為新任常駐聯合國代表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向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遞交全權證書。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自己再次回到聯合國總部工作的感受,馬朝旭用了四個字:今非昔比。「今天中國已經日益走近國際舞臺的中央。」

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注意到,今年7月9日,就在馬朝旭辭行拜會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和第73屆聯大主席埃斯皮諾薩的第二天,聯合國安理會就國際恐怖主義與有組織犯罪關聯問題舉行公開辯論會,馬朝旭仍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的身份在辯論會上發言。

他說,中國是恐怖主義的受害者,面對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的現實威脅,中國採取果斷措施,開展反恐和去極端化鬥爭,有效遏制了恐怖活動多發頻發勢頭,最大限度保障了各族人民群眾的生存權、發展權等基本權利。

中國的反恐和去極端化鬥爭,是國際社會反恐鬥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全符合聯合國打擊恐怖主義、維護基本人權的宗旨和原則。 

今年以來,外交部人事調整頻繁。包括馬朝旭在內,外交部官網的「主要官員」一欄已經有了六張新面孔。其中,副部長一職就有三位新人。

1月,中組部原副部長齊玉調任外交部,接替張業遂出任外交部黨委書記;

2月,外交部原部長助理張漢暉任外交部副部長,劉顯法任外交部部長助理。同日,李惠來卸任部長助理。

5月7日,原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央外辦紀檢監察組長張驥,轉任駐外交部紀檢監察組長、外交部黨委委員,謝杭生不再擔任該職務。

5月29日,原駐印度大使羅照輝任外交部副部長。同日,免去孔鉉佑的外交部副部長職務,任命為駐日本大使,於5月30日赴日履新。 

馬朝旭簡歷

馬朝旭,男,1963年9月生,黑龍江哈爾濱人,政治經濟學博士。

1987 - 1990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國際司隨員

1990 - 1993 常駐聯合國代表團隨員、三秘

1993 - 1996 外交部國際司三秘、副處長

1996 - 1999 國務院外事辦公室副處長、處長、參贊

1999 - 2001 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局長

2001 - 2002 駐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大使館參贊

2002 - 2004 駐比利時王國大使館兼駐歐共體使團公使銜參贊

2004 - 2009 外交部政策研究司副司長、司長

2009 - 2011 外交部新聞司司長

2011 - 2013 外交部部長助理

2013 - 2016 駐澳大利亞聯邦特命全權大使

2016 - 2018 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特命全權大使

2018 - 2019 常駐聯合國代表、特命全權大使

2019 - 外交部副部長

已婚,有一女。

資料 | 外交部網站、新華網、人民網、北京青年報等

校對 | 項戰

相關焦點

  • 外交部:美國是名副其實的「黑客帝國」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17日在網上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事實一再證明,美國才是全球網絡空間最大的國家級監聽者,是名副其實的「黑客帝國」,
  • 2020年我國GDP逆勢增長2.3%,首破100萬億人民幣;外交部:已決定對在臺灣問題上表現惡劣的美方負責官員實施制裁
    1986年1月19日—中國海軍艦隊第一次出國訪問勝利結束1992年1月19日—鄧小平南巡並發表重要講話1、外交部:已決定對在臺灣問題上表現惡劣的美方負責官員實施制裁1月18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美方近日在涉臺問題上採取放鬆美臺交往限制等舉動。
  • Turla APT:攻擊瑞士國防部及外交部承包商系統
    E安全9月19日訊 瑞士政府表示,國家網絡安全專家發現並阻止了一起針對瑞士國防部的網絡攻擊企圖,而另一起攻擊則劍指瑞士外交部一家承包商
  • 川普政府不是「籤證限制」就是「制裁中國官員」,華春瑩回應
    在12月7日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美國國務卿蓬佩奧12月4日發表聲明,宣布對中方統戰部官員實施籤證限制。同日蓬佩奧發表聲明,宣布終止5個中美文化交流項目,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外媒稱美國將因香港問題制裁至少12名中國官員,外交部回應據路透社7日報導,美國正準備對至少12名中國官員實施制裁,理由是他們涉嫌在取消香港反對派議員資格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延伸閱讀|朝鮮官員:永不停止核子試爆
    25日朝鮮舉行大規模炮擊演習在朝鮮官員接受CNN專訪的當天,26日,幾乎所有100名美國參議員都參與了在白宮舉行的關於朝鮮問題的吹風會。美國國務院官網公布的聯合聲明內容27日,川普在接受路透社的採訪時表示,關於朝核問題「這是一個機會,我們能夠完全結束和朝鮮的極其主要的矛盾。」「我們想要用外交方式解決這一問題,但是這非常困難。」
  • 快訊 | 美政府官員可能不出席北京冬奧會,中方回應
    在今天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據報導,拜登政府可能宣布美政府官員將不出席北京冬奧會
  • 外交部宣布制裁11名美方人士,名單→
    在今天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就美國在涉港問題方面制裁中方官員、美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長抵臺等熱點問題,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進行了一一回應
  • 川普稱疫情大流行後與中國領導人關係出現裂痕,外交部回應
    △資料圖: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趙立堅回應涉TikTok問題:美國吃相十分難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2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美國無理打壓非美國企業,吃相十分難看。趙立堅回應美部長訪臺:玩火者必自焚針對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阿扎訪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2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在涉及中方核心利益的問題上,美國一些人切勿心存幻想和僥倖,玩火者必自焚。有記者提問,據報導,阿扎11日在臺灣大學發表演講,稱中國共產黨本有機會向世界示警並共同抗疫,但選擇不這樣做。中國未履行《國際衛生條例》規定的義務,違背全球衛生所需的合作精神。
  • 高端戰術手槍新面孔:土耳其賈尼克TP9精英戰鬥手槍
    在美國,土耳其的賈尼克(Canik)品牌還是個新面孔。在極度飽和、競爭激烈的手槍市場領域,賈尼克公司推出的產品以上乘品質和低價位的追求,穩紮穩打,獲得了一席之地。而本文展示的賈尼克TP9 精英戰鬥(Elite Combat)手槍則是一款面向中、高端客戶的新產品---
  • 外交部回應了
    路透社稱,此人可能是近年來已知的訪問臺灣的最高級別美軍官員之一。麥可-斯蒂德曼(Michael Studeman)臺灣外事部門周日證實,一名美國官員已經抵達臺灣,但拒絕提供細節,稱此行尚未公開。目前,五角大樓與臺灣防務部門均拒絕置評。
  • 外交部:黑人的命也是命
    外交部回應美國抗議活動:黑人的命也是命,他們的人權也要得到保障。
  • 外交部、國臺辦、國防部同日表態!
    外交部聲明截圖外交部20日就美方涉臺舉動發表聲明。美國政府一些官員和美國一些政客向蔡英文發視頻賀辭。美方上述舉動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嚴重幹涉中國內政。中方對此表示強烈憤慨,並予以譴責。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美建交公報》明確規定: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在此範圍內,美國人民僅同臺灣人民保持文化、商務和其他非官方關係。
  • 中方制裁4名美國官員和1家機構!名單來了!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3日宣布,中方決定自即日起對美國「國會—行政部門中國委員會」以及美國務院國際宗教自由無任所大使布朗巴克、聯邦參議員盧比奧、克魯茲、聯邦眾議員史密斯實施相應制裁。從左至右:盧比奧、克魯茲、史密斯(資料圖) 圖片來源:環球網7月9日,美國國務院和財政部分別宣布根據美國內法對一家中國新疆政府機構和4名官員實施制裁。
  • 官員與蔡英文通話 外交部:美方一些政客必將為其錯誤言行付出沉重...
    據外交部官網消息,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特取消訪臺後於1月14日與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舉行視頻通話。克拉夫特就與蔡英文通話發布推特並稱,由於中國阻撓,臺灣不能通過聯合國、世衛大會等平臺分享抗疫成功經驗。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1月14日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美臺官方往來。
  • 這兩天,兩位外交部發言人推特火力全開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20日在推特上寫道:「按照蓬佩奧的邏輯,美國是不是通過驅逐60名中國記者來封鎖消息?他們害怕被挖出醜聞嗎?如果美國如此透明,為什麼不邀請世衛組織專家調查在流感季節死亡的2萬人中有多少人死於新冠病毒病例?」接著,趙立堅還在推特上反擊那些聲稱中國出口產品有毒的抹黑言論。
  • 每日早報 | 外交部回應美國因香港製裁中國官員;大眾中國回應「缺芯致停產」;美法日將在東海聯合軍演;「錯換人生28年」案宣判
    美國將因香港問題制裁多名中國官員,華春瑩用三個「停止」回應針對有報導稱美國政府或將宣布再對中國多名官員進行「制裁」,原因是他們「涉及取消多名香港人士議員資格」,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說:「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根據憲法、香港基本法和香港國安法有關規定,就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資格問題作出決定
  • 外交部、國臺辦、國防部表態!
    對此,外交部、國臺辦、國防部表態。外交部:將對美方錯誤行徑採取必要應對措施,後果由美方承擔5月20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發表聲明祝賀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就職,將其稱為所謂「總統」,並吹噓美臺「夥伴關係」。美國政府一些官員和美國一些政客向蔡英文發視頻賀辭。美方上述舉動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嚴重幹涉中國內政。
  • 外交部果斷出手不再忍耐
    據人民網報導,這項政策制裁對象包括蓬佩奧在內的28名美國官員。在中國採取制裁措施後,這些人及其家屬將無法入境中國。此外,拜登上臺後基本上不會任命共和黨官員在政府中擔任重要職務,因此一部分官員會重返企業工作。但現在,與這些官員有關的企業也被限制與中國做生意,中國將切斷蓬佩奧和其他被制裁官員的財政資源,徹底斷了他們試圖在中國撈金的念頭。
  • 聽外交部辭令,推測中印對峙可能的結局
    近期,圍繞著中印對峙事件,外交部幾乎每天都要喊話,用詞也日漸激烈,其中甚有不少玄機...很多人如今都知道我國外交部在例行記者會上經常會說諸如「強烈抗議」、「嚴重關注」、「取得了積極進展」之類的辭令,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講,這些詞不痛不癢,但是在外交領域,每一個字眼都代表著截然不同的態度。
  • 美國起訴四名「中國黑客」,外交部回應
    美以網絡攻擊為由起訴「中國黑客」,外交部回應11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主持外交部網上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說,美國司法部周一(10日)宣布對中國軍方的4名成員提起訴訟,稱他們涉嫌參與了2017年對美國信用評級機構巨頭Equifax資料庫的大規模攻擊。美官員稱「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數據盜竊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