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師:Stg44突擊步槍

2021-02-13 軍武次位面

▲Stg44突擊步槍戰爭影像


1942年初,為了讓從莫斯科戰役中敗退下來的德軍不至於一潰千裡,希特勒嚴令德軍「不許後退」,原第281「保安師」師師長西奧多·舍雷爾(Theodor Scherer)準將奉命堅守小鎮霍爾姆,他指揮下的「舍雷爾戰鬥群」是一群雜七雜八、來自陸海空各部隊的大雜燴,僅有約5500人,補給還全靠空投,而包圍他們的蘇軍則是其十倍之多。看上去德軍似乎沒什麼希望,但這場不成比例的圍攻戰卻一直持續了105天,最後由德軍主動撤退而告終,蘇軍則在這場佔盡紙面優勢的戰役中傷亡慘重。

為德軍創造了奇蹟的,除了戰術指揮方面的原因外,還因為被圍德軍從空投中獲得了一種神秘武器。據當時倖存的蘇軍軍官回憶,衝鋒的蘇軍步兵在較遠距離上就被猛烈的連發火力打倒,每具屍體上都有三四個密集的彈孔。突然增強的德軍步兵火力,讓這位軍官非常疑惑,以為德軍「人手一挺機槍」。然而他卻想錯了,讓德軍戰力倍增的,是一種全新的速射步兵武器——突擊步槍。

▲二戰時期的幾種主力步槍(能認出來嗎?),

共同的特點是槍身細長,威力大,射程遠

能連發射擊的步槍在今天已經是司空見慣,但在二戰時期還是件稀奇事,這是怎麼回事呢?實際讓槍械能連發射擊並不是難以辦到的事情,一戰時期就已經有機槍和衝鋒鎗投入實戰了,但二戰中幾乎所有國家的主力步槍仍然是「手拉機」,頂多是像加蘭德那樣的半自動。

為什麼那時的步槍不能連發呢?不是設計不出來或造不出來,而是搞出來了也用不了——當時的步槍彈威力很大,槍口動能可達3000到4,000焦耳(因此也被稱為全威力彈),最大射程甚至能遠達1000m。這樣大的威力,一旦連發起來憑人力根本無法控制,精度會變得不可接受,人也受不了(大家可以回看一下加蘭德步槍那一期中的視頻,想像一下連發射擊大威力槍彈的情況),所以直到50年代之前,各國的主力步槍均為手動或半自動。

那麼為什麼機槍和衝鋒鎗為什麼能夠連發而不會有問題呢?因為機槍有個架子有助於穩定,而衝鋒鎗則發射手槍彈,後坐力小得多,士兵很容易控制。

▲說是步槍,像機槍,又重又長四不像

為了能夠讓步兵在戰鬥中擁有足夠的火力,許多國家在戰時或戰前就做了努力,但主要還是在槍上下功夫,因此搞出了一些在今天看來不倫不類的槍械,比較典型是美國M1918 BAR,BAR是「Browning Automatic Rifle」的縮寫,從名字就能看出它最初被設計為能連發射擊的自動步槍,發射.30-06春田步槍彈,實際上被美國大兵當作輕機槍來使(還好被設計有兩腳架)。因為「天生」是步槍,所以只設計了二十發彈匣,當機槍用火力持續性又不夠,真當步槍用又重(空槍8公斤多!)又難控制,成了槍中「四不像」,地位很尷尬,如果不是因為它的可靠性不錯,恐怕很難被部隊接受。

M1918的例子表明,要實現「步槍連發」光在槍上想辦法行不通。大量的實戰經驗表明,步槍擁有很大的威力和射程很多情況下是多餘的——400米開外人已經小到快看不清了,更難以命中,而衝鋒鎗又只有約一百米的有效射程,機槍雖然能打得又遠又快,但不可能人手一支,而且還存在轉移不便的問題,尤其是重機槍。所以解決問題的根本是彈藥而不是槍——只要把彈藥的威力降下來,剩下的問題都好辦。

▲「Cei Rigotti」(上)、「Mle 1918 Rybeyrolle」

(中)和費德洛夫(V.G.Fedorov)步槍

其實在很多國家都有機會在這方面拔得頭籌——早在1900年,義大利就搞出過Cei Rigotti自動步槍,發射6.5mm Carcano彈;1935年美國溫徹斯特公司推出過.220 Swift(5.58mm)彈,以小口徑來降低威力;一戰末期法國研製過「Mle 1918 Rybeyrolle」全自動卡賓槍,使用8×35mm短彈;俄國設計師費德洛夫(V.G.Fedorov)也推出過使用日本6.5mm友坂彈的自動步槍,還參加實戰。但是這些設計不是因為戰爭勝利而失去動力,就是為「步槍就要威力大」的頑固思想所阻礙,最終均被束之高閣。

▲二戰至今的各種步槍彈數據對比,Kurz

步槍彈的威力比同時期的步槍彈小了約1/5,

可以注意到我國5.8mm槍彈憑藉高初速達

到了二戰的中間威力彈的水平

但在力圖東山再起的一戰失敗者德國,情況卻不一樣。為了能痛快打個翻身仗,德國人在軍事方面搞出了不少創新,也敏銳地捕捉到了減小步槍威力的趨勢。從1935年開始,德國黑內爾公司(C. G. Haenel Waffen und Fahrradfabrik 除了武器外還造自行車)就由於著名槍械設計師雨果•施邁瑟(他的父親路易斯•施邁瑟設計了MP18衝鋒鎗)擔綱,根據戰場經驗研製減小威力的步槍彈,並於1941年研製出了長度比當時的德軍制式的7.92×57mm毛瑟步槍彈更短的同口徑33毫米Kurz彈(在德文中就是「短」的意思),彈頭更輕,裝藥更少,威力「恰恰好」,不僅在戰術上夠用,在戰略上細算下來也可以節省海量資源,而且口徑不變,也不用對生產線做大的改動。

▲突擊步槍之父雨果·施邁瑟(Hugo Schmeisser)

和他的作品MKb42(H)(上),下為另一軍火商

瓦爾特公司的產品MKb42(W)

之所以花了這麼多文字來講槍彈,是因為了「突擊步槍」這個東西確實是「因彈制槍」,只有在解決了槍彈這個源頭問題後,才有可能實現連發步槍的設想。有了槍彈,剩下的問題就好解決了。新槍還是由黑內爾公司的雨果•施邁瑟設計,於1942年推出了基於導氣式自動原理、採用了槍機偏轉式閉鎖的原型槍MKb42(H)(MKb為德文「Maschinenkarabiner」的縮寫,即「自動卡賓槍」,「H」代表黑內爾公司),成功實現了「步衝合一」,並最終在與瓦爾特公司的競爭中勝出,成為德軍制式裝備,並首先在東線小範圍使用,獲得了不錯的評價,「舍雷爾戰鬥群」就是在該槍的幫助下成功堅守住了小鎮。

▲這時它還是「MP43」,但已然獲得了

世界第一款制式全自動步槍的桂冠

按理說這麼有開創性的武器應該很快普遍裝備德軍才對,但事實情況卻是一波三折,因為希特勒對這種減小了威力的步槍很不感冒。要知道「元首」可是有「實戰經驗」的,人家在一戰時期跟英國人在塹壕戰中真刀真槍地幹過,對大威力遠射程步槍的執念非常頑固,部分德軍高層也是如此,而且「元首」還擔心因為不能使用原有毛瑟步槍彈而帶來的後勤問題,曾下令不得研製這種「閹割貨」,所以實際上新式步槍是偷偷摸摸搞出的——為了瞞過元首,就連正式編號也是MP43,使它聽上去更像是一種衝鋒鎗,從而得到了希特勒的批准。

然而事情終究要敗露,1943年9月,希特勒視察東線德軍部隊,其間曾詢問士兵們還需要什麼,得到的回答是:「更多的MP43。」希特勒很好奇地拿過槍一看,才知道這是以前被自己否定過的東西,感覺受到了愚弄的希特勒頓時怒火中燒,一度要「處理」相關人等。不過此時的希特勒還不那麼瘋狂,在稍微平靜之後,決定還是先看看效果再說。在目睹了射擊表演,並聽到了前線部隊對該槍的評價後,轉變了態度,不但沒有追究責任,還親自「賜名」。

從此「MP43」就變成了「Sturmgewehr 44型步槍」,簡寫為Stg.44。這支槍在漢語中一直被稱作「突擊步槍」,實際上德文「Sturmgewehr」=「Sturm」(暴風雨)+「gewehr」(步槍),直譯應為「暴風雨步槍」才對,是美國人根據「Sturm」的引申意義而將其譯為「Assault Rifle」,由於英文的影響力比較大,所以根據英文譯來的「突擊步槍」就成了這種步槍的中文名字。

配備了夜視儀的Stg.44


得到了元首肯定的Stg.44總算不用藏著掖著了,因為特別好用而立即投入了量產,但是由於大規模投產時間太晚,總共大約生產了42萬支,沒能對戰爭產生重大影響,還卻給對手留下了深刻印象——因為無論是西方盟國還是蘇聯,都沒有類似武器,實際上還是吃了不少虧的。在西線戰鬥中,一個德軍班曾用配備了夜視儀的Stg.44消滅了英軍一個排,為什麼Stg.44這麼「牛逼」呢?



我們還是來看一下它的一些數據:

總重4.62公斤(空槍)5.12公斤(裝彈)

全長940毫米,槍管長度419毫米

彈藥7.92×33毫米(7.92毫米Kurz彈)

導氣式,偏移式閉鎖結構

射速500-600發/分

槍口初速685m/s

有效射程300米

供彈方式30發彈匣

金屬機械瞄具、可調式表尺(或ZF-4光學瞄準鏡)

可以看到雖然Stg.44的尺寸和初速比其它國家的主力步槍都小,彈藥的尺寸和重量也變小了,步兵能攜帶更多的數量,30發彈匣能保證足夠的火力持續性。而最重要的是,它的射速在當時無以倫比,是半自動加蘭德步槍最高射速的十倍,從理論上講能以一敵十,如果面對裝備手動步槍的對手,那就是以一敵二十了。全部裝備了Stg.44的德軍步兵班能完爆當時任何國家的同等班組火力,相比於對手而言,幾乎就是「人手一挺機槍」的水平了。在1944-1945年間,東西兩線的盟軍都遭遇過Stg.44的猛烈火力,在許多小規模戰鬥中被打得抬不頭起來。只是相對於戰爭巨大規模而言,區區四十萬的量實在太少,按德國人自己的話來講,如同「一滴水澆在滾燙的石板上」,起不了啥作用。

Stg.44還有一個很好玩的「魔改」裝置——拐彎射擊附件,可以實現向左右和向下「拐彎」射擊,這是德軍專為巷戰開發的東西,但實際上並不好用,因為彎槍管本來就體積大,還得加個潛望鏡式的瞄具,不便攜帶,除了拐彎射擊外別的用處沒有,比較累贅。此外還有一個「自行車遊擊版」,在車上架一支Stg.44,三角大梁之間掛上一枚「Teller」反坦克地雷(「Teller」在德文中意為「盤子」),騎上這麼一個「武裝自行車」,就可以四處去打「遊擊」了(槍打人,雷炸車,設想得還挺好)。

雖然Stg44如同其它第三帝國的黑科技一樣,都是曇花一現,但是卻深深地影響了後世兵器的發展。蘇聯在戰場上嘗到了全自動步槍的苦頭後,很快就清醒過來,馬上向對手學習,搞了M43中間威力彈,並在戰後以Stg44為樣本搞了出大名鼎鼎的AK47步槍,直到我國的56和81系列,都還能看到Stg44的影子。而西方的全自動步槍,從FN系列到M16,無論在設計思想和基本結構上,也都深受Stg44的影響(當然,美帝的小口徑還是人家自己的創新)。

▲傳說老卡是得了「老施」的

指點才設計出了AK的

1945年,61歲的雨果·施邁瑟先後被美軍和蘇軍控制。史達林在在情報人員的建議下,將施邁瑟和他的設計團隊押到蘇聯「為紅軍設計更出色的步兵輕武器。」1946年10月,施邁瑟和其他15名德國槍械設計專家一起,被安置在伊熱夫斯克的「第58特別設計所」,施邁瑟是該所的五名設計師之一,但也是最不合作的一位。每當有人請教設計問題時,他都以「沒有受過正規教育」為藉口推諉。蘇方人員對此氣憤之極,把他的薪水由5000盧布降低為2500盧布,但施邁瑟仍然不合作,蘇聯最後放他回了家。這位天才設計師在1953年9月12日逝世於蘇爾。

德國戰敗後,Stg44還曾在東德和南斯拉夫作為制式裝備使用過一段時間,但很快就被替代了。而在很多非正規衝突中,Stg44這種爺爺輩的武器還能經常被看見,可見其真正的軍事壽命並不算短。上數第二張為敘利亞內戰中使用Stg44的自由軍,最下面一張則是攝於索馬利亞,一眼望去能看見各種「萬國牌」槍枝,不過最顯眼的是還近處的Stg44,估計在照片裡也是這的火力最強了。

Stg44在反映二戰後期的影視劇中是常客,在各種二戰類軍事遊戲中也是屢見不鮮,下面大家就睜大眼睛,看看能不能認出是哪些片子和遊戲呢?……


參考資料

Lone Sentry

WORLD GUNS

CE: G43 – MP44 Collectors Service

360圖書館

搜狐軍事

空中網



《軍武次位面》官方新浪微博:@軍武視頻 

《軍武次位面》總導演的個人微信號:crazy262a2

歡迎廣大粉絲關注互動!

想了解更多關於軍事知識的朋友們歡迎在各大視頻網站觀看《軍武次位面》系列節目,在騰訊視頻、優酷、愛奇藝、搜狐視頻、鳳凰網、土豆網、樂視網、ACfun、Bilibili、網易等視頻網站,每周五晚同步更新!

從即日起,《巔峰戰艦》已經在安卓全平臺震撼上線!玩家們只需點擊文末「閱讀原文」便可直達《巔峰戰艦》官網下載軍武首款指定海戰手遊。

相關焦點

  • 德國Stg44突擊步槍的發展簡史
    MP43/1是在MKb42突擊步槍基礎上研發的,兩者之間的區別:①相同點②不同點MP43/1突擊步槍衍生出了MP43突擊步槍由於MKb42突擊步槍的槍管比Kar98k步槍的略粗,為了使Kar98k步槍上的附件能在MP43/1突擊步槍上使用,像準星、消音器等附件,特別是兩者可以發射通用的榴彈發射器,然而生產新的槍管則需要改動模具,浪費時間、成本高
  • 當年德棍的stg44比起AK47如何?|輕兵器問答
    NO .1 stg44比起AK47如何?德國的Stg44突擊步槍和蘇聯的AK突擊步槍是兩種非常相似的武器,這個相似並不是說其結構上的相似,因為AK突擊步槍和Stg44突擊步槍的結構差了十萬八千裡。相似是說他們設計理念類似,使用方法類似。
  • 德國StG44突擊步槍
    此外,該槍可有效壓制衝鋒鎗射程外的敵方火力據點,在數把突擊步槍密集開火時能發射大量子彈呼嘯划過敵方及擊中敵人四周,對敵產生心理恐懼,將其壓制在掩體後方;密集的火力也大幅提高擊中敵方的機率,在笨重的班用輕機槍或者更多把的手動、半自動步槍以外提供了更方便的選擇,在當時同類輕武器中屬於劃時代的設計。
  • 二戰德軍末日突擊步槍
    遊戲的話我僅在使命召喚:二戰當中看到過它以GBD-79的名稱露過臉(似乎是stg44的皮膚),這批突擊步槍在二戰末期作為實驗性武器進行過一些測試,但並沒有正式裝備,而它的結構原理採用的是氣體延遲半自由槍機,還和VG1-5的那種氣體延遲不大一樣,所以狗子這篇特地聊聊它。
  • 二戰名槍系列:德國STG44突擊步槍
    提到突擊步槍,大多數網友第一個想到的自然是大名鼎鼎的AK47突擊步槍。
  • 俄羅斯得新一代突擊步槍——AK12突擊步槍
    ,特別是其中的AK-47自動步槍,更是自動步槍史上最著名的一款步槍,但是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AK系列又出了新型的自動步槍,這就是俄羅斯在2012年所推出的AK12突擊步槍。這款AK12突擊步槍是在AK74的基礎上加以改進的一款步槍,這款步槍的槍身長度945毫米,其中槍管的長度為415毫米,在不裝填子彈的情況之下,這款步槍的槍身重量為3.3公斤,所使用的是5.45×39毫米的彈藥,理論射速能夠達到1000發每分鐘。
  • 國產新一代突擊步槍疑已經通過鑑定試驗 公開亮相指日可待
    中國陸軍現役主力突擊步槍是95式突擊步槍,它設計於上世紀80年代,迄今已經30年時間,戰術技術指標已經不能適應新世紀戰場需要,需要替代,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相關單位研製了新一代突擊步槍,用於替代95式突擊步槍。
  • 國產新一代突擊步槍和衝鋒鎗閃亮登場 取代95式槍族
    近年來,國產新一代突擊步槍逐漸浮出水面,受關注程度甚至超過了很多重裝備。這款新槍採用有託式布局和模塊化設計理念,具有威力大、可靠性高、通用性強等優點,將開始全面換裝,成為我軍陸海空三軍通用的制式步槍。  國產新一代突擊步槍閃亮登場  現役95式自動步槍於1997年隨駐港部隊亮相,至今已經服役了20多年。
  • 二戰德軍STG44突擊步槍與AK47性能差別確實很大
    STG44突擊步槍與AK47突擊步槍之間確實差別很大,前者的自動方式是「導氣式」、後者是活塞式,另外STG44使用7.92×33毫米子彈、AK47
  • 【講堂608期】德國新一代輕武器,結合了G36和HK416優點的HK433突擊步槍
    Heckler&Koch公司結合G36突擊步槍和HK416步槍的優點,推出了一款新一代模塊化突擊步槍,以用於競標德國聯邦國防軍新型突擊步槍換代計劃,新一代突擊步槍在人性化和模塊化方面都做了不少提升,本期武器大講堂就和大家分析這款來自德國Heckler&Koch公司的HK433突擊步槍。
  • 日本20式突擊步槍
    大家都知道,SCAR是FN公司為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要求研發的新一代模塊化步槍,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希望該槍可以替代現役的M16/M4,在為特種部隊提供性能更好的步槍時還要儘可能保證在使用上習慣上儘量接近M16/M4。FN公司幹的很漂亮,SCAR和HK416/417成為了西方最流行的新一代步兵武器。同時,作為模塊化步槍,SCAR有多種槍管長度和5.56/7.62兩種口徑,其槍管長度則分10/20英寸。
  • 澳大利亞的新版AUG-EF88突擊步槍
    背景澳大利亞武裝部隊原先裝備的F88突擊步槍,其實就是奧地利施泰爾公司的AUG A1的突擊步槍的澳軍版本,F88突擊步槍由泰雷茲澳大利亞公司
  • 國產QBZ-191突擊步槍
    無論是被人詬病的瞄準基線過高、武器配件伸展能力差的95式衝鋒鎗,還是綽號「反人質霰彈槍」的88狙擊步槍,中國陸軍在至少與西方一流水平相適應方面存在著不小的差距。當然,在眾多裝備領域都在持續更新換代之際,單兵武器的汰換發展仍將持續,我國的單兵配備步槍同樣如此,全新的「槍族」以及彈藥發展在意料之內。
  • 下一代中國制式突擊步槍帥瞎雙眼
    服役了20年了95式突擊步槍據說也快要退役了,那麼中國新一代步槍會是什麼樣呢?是有託還是無託?
  • 日本新型步槍發布會,20式突擊步槍公開,像極了SCAR
    ,日本自衛隊也在研發新一代的突擊步槍,在當時,網絡上也出現了一些未經證實的疑似日本新步槍照片。而在近日,日本正式舉行了新型突擊步槍發布會,發布會現場日本展示了新一代的20式突擊步槍。20式突擊步槍是日本最新研發的、用於替代現役89式突擊步槍的新型突擊步槍,和89式突擊步槍一致,20式突擊步槍也採用西方制式的5.56毫米口徑彈藥,至少展示的版本沒有像美國那樣追求新的口徑槍彈。日本最新發布的20式突擊步槍研發階段似乎已經完成,日本宣布今年將會採購3283支20式步槍。
  • 新一代國產步槍即將公開亮相?95步槍終於可功成身退
    ,它可以看作國產新一代步槍先行者近日網上出現了國產新型步槍即將公開亮相的消息,我軍新型步槍呼之欲出,即將公開亮相,裝備部隊超過20年的95自動步槍即將功在身退。從相關消息來看,國產新一代步槍採用了一系列新技術、新材料,以提高槍械性能,這樣意味著國產新槍不再刻意控制成本和價格,而是更加強調性能與成本之間兼顧,這應該是國產步槍一個突破。
  • 韓國陸軍K2C1新型突擊步槍,一支「改出來」的新型步槍
    ,它與韓國K2式5.56毫米突擊步槍的結構一脈相承,合理地運用了「工作可靠、造價低廉、皮實耐用」的設計思路,吸納了多個世界級名槍的成熟技術。圖註:韓國新一代K2C1突擊步槍  二是槍機及機匣組件結合緊密,選材精緻。
  • 《全球使命》經典兵器——突擊步槍FAL
    在《全球使命》裡的突擊步槍FAL可謂大名鼎鼎。作為擁有「自由世界右手」美譽的經典槍械型號,FN FAL突擊步槍從50年代開始就一直深受世界大多數國家喜愛,甚至一直沿用至今。
  • 國產新一代步槍露面,外形近似加利爾步槍:3種口徑,11種變形?
    在體驗對方武器的時候,我方特種兵也對尼泊爾特種部隊的加利爾ACE突擊步槍讚不絕口,很有興趣。以色列IMI公司的加利爾步槍在1969年設計出來後,以色列軍方對爾步槍一直興趣不大,特種部隊都是喜歡使用M16系列或AK系列步槍。後來才誕生了這把 ACE突擊步槍,它是加利爾突擊步槍的新一代版本。
  • 以色列巴拉什尼科夫步槍:Galil加利爾突擊步槍
    加利爾突擊步槍(Galil)屬於以色列製造的Galil自動步槍家族,由以色列「步槍之父」Galil「加利爾」(出生於以色列巴拉什尼科夫,因此,步槍也被稱為「巴拉什尼科夫」)和雅科夫·洛爾在20世紀60年代後期開發的,由以色列軍事工業(IMI)現稱以色列軍械庫(IWI)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