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後記】畢世鴻:《東印度公司與亞洲之海》

2021-02-08 周邊外交研究

在研究亞洲史的過程中,從朝貢體系到鴉片戰爭,再到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統治,有一個無法繞開的外來因素,那就是所謂的「東印度公司」。17世紀初葉,英國和荷蘭等國的東印度公司先後成立,這或許是現代公司最早的起源,但東印度公司與今天的跨國公司並不相同。東印度公司從本國國王或政府那裡獲得貿易壟斷的特別授權,並且擁有包括艦隊在內的海陸軍隊。東印度公司在殖民地建立政府機構,是對殖民地進行殘暴的政治統治、經濟掠奪以至於販賣奴隸、毒品的軍政經合一的殖民機構。它們產生和存在於16世紀末到19世紀上半期,對西歐各國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起了重要作用。


東印度公司


對於東印度公司,之前的研究一般是以國別或單個領域為主要研究對象,但對於西歐各國如何通過東印度公司影響17~18世紀的亞洲史乃至世界史,其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對於東亞地區近代史的影響而言,同樣如此。這主要是由於迄今的研究尚不充分、研究領域過窄,甚至只是以國別乃至地區為研究主要對象,而並非以整個「世界」為主要研究對象。究其原因,迄今為止的「世界史」研究,尚未擺脫歐洲中心史觀、日本中心史觀、中國中心史觀等的束縛,如果想要研究涉及全球的歷史,僅依靠既有的某個國別、地區或專門領域的研究成果,恐怕難以達成目標。因此,對於東印度公司這樣涉及全球歷史發展進程的要素,也只有通過描繪「一體化的世界」,才能看清其本來面目。當然,其中的艱辛也是常人所難以體會的。正如作者在序言中坦言,「以一人之力來挑戰如此龐大的主題是魯莽無謀的」,「但是,總得有誰去挑戰這一壁壘不可。現在,將當今世界的發展過程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理解,業已成為歷史研究的一種潮流。作為歷史研究者,必須要直面此類課題」。這恐怕不僅限於日本學界,對國際學界而言,亦是如此。對於無法緊跟時代潮流的「歷史學的危機」,作者表現出了其警惕和憂慮。


作者 羽田正教授


在今後的時代發展過程中,如果不能體現與之相適應的世界史研究成果,則恐怕此類「歷史學的危機」還會繼續上演。有鑑於此,2014—2015年譯者在東京大學擔任客座教授期間,在得到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楊曉燕主任的支持下,專程拜會時任東京大學副校長的作者本人——羽田正教授,希望能夠將日文版的《東印度公司與亞洲之海》翻譯成中文並介紹給中國讀者,這得到了作者的贊同。本書的翻譯和校對耗時一年有餘,通過這一工作,相信將有助於藉助東印度公司這一媒介,釐清世界史的一些重要史實,也有助於中國讀者了解17~18世紀亞洲史乃至世界史的基本脈絡。本書的翻譯分工如下:畢世鴻負責第一章至第五章的翻譯以及全書的校對工作,李秋豔負責第六章至第九章、參考文獻、年表、主要人物略傳的翻譯。在本書的翻譯過程中,羽田正教授在百忙之中為本書重要的人名、地名等詞彙專門列出對譯表,這無疑為加快本書的翻譯進度並保證翻譯質量奠定了基礎。應譯者之邀,羽田正教授還欣然為本書中文版作序。同時,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的楊曉燕主任等為本書的翻譯和出版提供了各種便利。本書的編輯提出了許多寶貴的修改意見,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進行修改和潤色,使本書增色不少。對於相關機構和人士所給予的支持和幫助,在此一併表示誠摯的謝意。


譯者 畢世鴻教授


由於譯者水平和學識的局限,本書無疑存在不少錯誤和不足之處。特別是對於一些專有名詞的翻譯,亦有不盡人意之處。諸如此類,不一而足。在此,真誠地希望各位讀者批評指正。

相關焦點

  • 東印度公司是怎麼跌落神壇的?
    來看看東印度公司做了什麼。隨著兼併戰爭的進行,東印度公司作為貿易公司的特質已經喪失,轉而追逐收益更大的活動,這就是殖民擴張。東印度公司管理層每天考慮的事情都是接下來要打哪兒。但這種越來越赤裸的瘋狂擴張,就會引發當地民眾,以及土邦貴族的反抗。
  • 英荷戰爭與紡織品貿易:東印度公司系列(一)
    另外,從與東印度貿易的關係角度來看,上述「安汶島事件」的賠償問題與這些戰爭之間也有著千絲萬縷的瓜葛。在英國方面總體獲勝的第一次海上戰爭結束後,雙方所籤署的明斯特和約規定,鑑於安汶島事件中的犧牲者,英國應獲得3615鎊的賠償金。可是,對普洛倫島的諸多問題心懷不滿的英國,又將安汶島上發生的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作為發動第二次英荷戰爭的藉口提出。
  • 歐洲近代全面超越亞洲,全靠一家控制世界財富的私人公司|文史宴
    講談社世界史中,福井憲彥的《近代歐洲的霸權》和羽田正的《東印度公司與亞洲之海》都是大司馬評了滿星的大作,這兩本可以結合起來看,能夠對近代歐洲的崛起有深刻的觀感,如果搭配美國學者林肯·佩恩的《海洋與文明》來看,還能理解歐洲和伊斯蘭世界在控制海洋方面此消彼長的原因。
  • 印尼歷史筆記(八)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破產
    1799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宣布破產,公司的全部資產由荷蘭政府接管。荷蘭東印度公司是個商業公司,專門從事對外貿易,1602年成立,1799年解散,在兩個世紀的時間裡很大程度上壟斷了印尼的對外貿易;荷屬東印度是個地域概念,指1800到1949年之間荷蘭人所統治的印度尼西亞。荷蘭東印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個股份公司,為了交易東印度公司的股票,荷蘭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證券交易所。
  • 打敗清王朝的東印度公司是個啥
    按照當時英國的特許經營的條例和管理規定,取得印度、亞洲貿易專營權的東印度公司,為了貿易的順利推進和商業利益、維護秩序等,有使用武力的權利,有對貿易領地的戰爭、媾和權。鑑於清王朝的「強大」,英國議會還專門討論,最終同意授權公司發動戰爭!
  • 【理論研究】重審擴展論:國際社會以及荷蘭東印度公司作為商業帝國的角色 | 國政學人
    通過觀察東印度公司及其在亞洲的擴張如何影響了歐洲內部的發展,本文對英國學派以國家為中心的,關於國際社會的擴展論提出了批評。作為一個非國家行為體,東印度公司發展了貿易和權力的網絡,這些網絡與荷蘭對抗伊比利亞霸權的鬥爭相互交織。本文認為,國際法、主權平等和歐洲國際社會的發展都需要被理解為是在這些殖民碰撞中形成的。
  • 「英國東印度公司」說排名第二誰敢說第一?
    葡萄牙人隨後又積極拓展了與中國明朝貿易,隨後荷蘭人也加入其中,並且打敗了葡萄牙佔領中國臺灣,有著「海上馬車夫」之稱的荷蘭,隨後成為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為東方海上貿易的霸主。  1588年英國通過海戰,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英國海軍已經幫助東印度公司掃清海上最大障礙,尤其英國海軍控制了直布羅陀海峽、開鑿了蘇伊士運河以後,更是大大縮短了東印度公司商船的貿易航程。 當時英國東印度公司遠洋貿易,遠遠落後於「海上馬車夫」之稱的荷蘭人,荷蘭東印度公司幾乎壟斷著東方的海上貿易。
  • 英國利用一家公司,就徵服了2.5億印度人,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後來,葡萄牙國王認為那裡是大陸的末端,前面有可能就是亞洲,於是改了一個寓意好聽的名字「好望角」。迪亞士雖然沒有到達亞洲,不過葡萄牙人堅信亞洲就在前面。緊接著他們將希望寄託於航海家達伽馬身上,1498年,達伽馬在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的支持下,帶著170多名水手,由4艘船組成的船隊,由首都裡斯本啟航,踏上了去探索通往印度的航程。
  • 日本熱海專欄 | 亞洲唯一進入前十的「全球最佳國家」——日本
    中國在排名中列居第20位,保持了去年的水平,位居第5的日本則是唯一進入前10的亞洲國家。作為世界著名的日本溫泉城市,唯一位於東京一小時圈內的溫泉地,熱海每年接待六百多萬名旅客,住宿旅客超過300萬,住宿需求極大,而酒店設施僅為300個,遠不能滿足需求該缺口。
  • 印度-亞洲大陸碰撞新模型:「北印度海」張開又閉合,喜馬拉雅拔地而起 | NSR
    二者之間存在明顯的漂移速率差異,意味著在約75Ma後特提斯喜馬拉雅地塊裂解並離開印度大陸,在兩者之間形成一個拉分盆地,研究者稱之為「北印度海」(North India Sea)。特提斯喜馬拉雅地塊裂解並離開印度大陸,「北印度海」形成,印度-亞洲大陸之間在約61Ma發生初始碰撞。(a)約75Ma、(b)約61Ma的古地理模式。
  • 為什麼富堅義博會寫《全職獵人》34卷後記?
    假說2:富堅先生,後記是負責編輯的良心?繰り返しとなりますが、そもそも「冨樫先生のあとがきが単行本に載ったこと」自體が、ファンにとっての驚きでした。雖說又開始連載了,但是「富堅先生居然在單行本上寫了後記」本身對於飯來說就是驚奇。ですので、ここでは「なぜあとがきが載ったのか?」を考えたいと思います。
  • 航展預告| 臺灣第一家民營專業飛機維修公司-亞洲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亞洲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55年,是臺灣第一家民營專業飛機維修公司。作為臺灣本土專業MRO,亞航也將以豐富的維修經驗、FAA認證標準設施、嫻熟技術水準與人力繼續為亞太地區之軍、民用航空器提供具有競爭力的價格與服務。
  • 澳洲有內海,加州是座:歷史上地圖出的錯到底有多野?
    1827年,東印度公司(East India Company)前官員託馬斯·馬斯倫(Thomas J. Maslen)在一本名為《澳大利亞之友》(The Friend of Australia)的書中出版了這幅內陸海的地圖,為勘測和探索這個島嶼大陸的內陸提供了指導。
  •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
    二、遊戲背景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亞洲經濟神話吸引了大量的海外投資者前往東南亞國家,如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熱錢湧入這些國家的房地產等投機性行業,促使腐敗橫行。[3]20世紀90年代初期,日本經濟泡沫破裂以後採取長期的低息政策,誘發了大規模的利差交易,投資者紛紛借入日元購買其他幣種的高收益資產。
  • 不向風暴低頭│日文第二版後記
    ——中譯者注[3] 即奧野誠亮(奧野 誠亮/おくの せいすけ,1913年7月12日——2016年11月16日),生於奈良縣御所市,畢業於第一高等學校,1938年3月畢業於東京大學法學部政治系,同年4月進入內務省工作。二戰期間擔任鹿兒島縣警察部特高課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