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製造的核心是智能,所依賴的是智能系統的智能而非人的智能。當人(操作人員或工廠其它人員)看到數據看板時,發現可優化的領域繼而進行優化,這是藉助於人的智能;不同的人看到的問題不盡相同。基於數據看板的優化,應該屬於數字製造的範疇(工業3.0),而非智能製造(工業4.0)。機器代人其實是追求基礎自動化,主要是工業2.0。基於已有的數據建立模型以及進行機器自學,從而形成智能(由高精度的模型描述),然後開發智能系統,通過智能系統將基於智能的最優化的操作傳給基礎自動化進行執行,這才是智能製造(工業4.0)。以上簡單解釋了一下什麼是工業2.0、3.0、4.0那麼工業1.0、2.0、3.0和4.0具體是如何來區分呢?
工業1.0、2.0、3.0和4.0的區分如下所述:
- 工業1.0:
機械設備,此為最古老的機械設備,最早被發明的機械設備,從瓦特的蒸汽機開始
- 工業2.0:
自動可調的機械設備及基礎自動化控制。大量老舊的設備,只能通過手工搬動,而無法通過自動化調節,這樣的設備不算工業2.0,只算工業1.0。此處用了基礎自動化,而不是自動化這個術語,因為從工業1.0到4.0都屬於自動化的範疇,或者是計算機控制製造的範疇
- 工業3.0:
數字製造,目前中國大力推進的是在此階段。進行高質量的數據採集,當數據採集完成後,應用數據看板;當操作人員或工廠技術/管理人員看到看板上的數據時,會發現很多可優化的地方,這種優化是通過人的智能進行的。
- 工業4.0:
智能製造,既在數字製造基礎上,通過建立工程模型和機器自學,形成高精度的智能模型,並將此模型開發成軟體,用軟體將即時可變的最優化參數組合傳給基礎自動化系統進行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