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武士精神的載體——日本武士刀

2021-02-19 天下冷兵器

冷兵器,作為一種鬥爭中的器械,具有極大的破壞力與殺傷力。在熱武器沒有廣泛運用和高度發達的古代,冷兵器的發展極度發達,種類繁多,制式複雜。而自熱武器時代開始,冷兵器逐漸退居幕後,現代冷兵器常作為藝術收藏品具有極高價值。日本武士刀,又稱東洋刀,日太刀,全程為平面碎裂鍛刀。其種類上有,太刀,打刀,短刀,協差,長卷,薙刀等等,種類較多,各具特色。其中以太刀最為出名,刀身具備一定弧度,細且長,為日本刀經典代表。且日本武士刀常被認作日本「武士之魂」,象徵著日本武士道精神。

一、武士刀的起源與發展

日本刀的發展,經歷了多個時期,主要從平安時期開始,在此之前皆稱為上古刀。自平安後期開始,日本武士刀發展經歷了鎌倉時期,南北朝時期,室町時期,江戶時期,至江戶時期開始,日本武士刀形制上逐漸定型,流傳至今。日本武士刀自平安後期開始。一改上古刀的形式,根據戰爭的需要,不斷改變形制與樣式,到江戶時期後,武士刀形制上定型,主要以太刀,打刀,短刀為主。

1、蕨手刀之始

自日本古墳時期開始,已經出現了煉鐵材質的刀劍,著名的是稻荷山古墳出土的「金錯銘鐵劍」。此時期至平安時期的刀具皆稱作上古刀,其制式不同於後期的經典武士刀,常為直刀,大刀,雙刃刀等。其最早的發源形式為蕨手刀,蕨手刀最初為直長細刀,到後期為方便騎兵作戰,因此將刀身打造一定弧度,方便作戰,因其刀頭像一把蕨菜,因此稱作蕨手刀,蕨手刀常被認為日本武士刀的起源。

蕨手刀在古墳時期日本東北地方多為陪葬品,現今日本出土的蕨手刀由200多件,多在古墓和遺址出土,出土最多的地方為日本巖手縣。另也有認為蕨手刀是蝦夷人所製造的刀具。

2、武士「太刀」

自平安後期開始,日本武士刀逐漸轉變為太刀制式,刀身前窄後寬,細長優美,帶有弧度。此時期,武士勢力活躍,戰爭繁多,以「奧州十二年合戰」與「後三年戰役」為代表,安倍氏族被滅掉,清原氏族獨佔奧州東北以上地區。而繁多戰爭對日本刀的發展起到了大大的推動作用,產生了備前國,山城國,大和國等地區不同流派的刀宗,其製造刀具精良,各具特色,且多為太刀形制,因此被稱為太刀之代。其著名刀具有「童子切」與「小狐丸」。

童子切為日本著名天下五劍之一,常與其作者名字合稱為童子切安綱。相傳在日本一條天皇統治時期,丹波國大江山有一個殺人無數、極度嗜酒的妖怪叫酒吞童子,其常搶劫財寶,擄走母女兒童食用,後被平安時期名將源賴廣用一把極其鋒利的刀斬殺,即此世人將刀命名為童子切,傳為天下五劍之一。而小狐丸則是日本傳說中的一把名刀,其真實存在性還有待考究,或真實存在但在二戰中消失,因在打造時受到一隻自稱稻荷明神的使者的狐狸幫助,因此其打造者三條宗近將其命名為小狐丸。

3、霸道「野太刀」

鎌倉時期,武士門第鎌倉世家統治下,冷兵器界開始快速發展,甚至鎌倉皇室設立皇室御用刀宗來打造武士刀,日夜研製,打造新刀式。鎌倉時期,武士刀刀身變寬,材質上要求硬質,到鎌倉後期刀身變短,發展為短刀。

但鎌倉末期,到南北朝時期,元軍的兩次入侵給日本帶來了較大的動蕩,其政治及社會上逐漸開始混亂,戰爭多發,因此刀宗發展開始繁榮,在原有刀長的基礎上,再將刀身加長加寬,產生了一種新刀型,大太刀(又稱野太刀),大太刀長度上在5尺以上,常用於軍隊之中,使用時將刀與手臂同時伸直,從上方一刀砍下,產生巨大的力量與壓迫,等刀身接觸地面反彈回至時,再一刀劈下。因此大太刀往往為武士間豪邁與力量的代名詞,常出現與戰場上。

現代日本對於大太刀使用較少,為冷門刀派。主要流傳刀派為林崎夢想流大太刀拔刀術,古傳圓心流大太刀組討術等,而流傳下最長的大太刀為7尺4寸2分,即225cm,保存在新潟県彌彥神社中,為日本國寶之一。

4、暗藏殺機之刃「打刀」

南北朝時期之後,上野豪族足立尊氏在京都室町建立幕府統治,稱為室町幕府。在其第八代將軍繼承人問題上產生矛盾,爆發了應仁之亂的大戰,此後日本步入戰國時代,各地戰亂不斷,家臣割據一方,搶奪政權。即此,武士刀在此時期發展繁榮,武士刀制式從太刀轉變為打刀,打刀在戰鬥中更加易於拔刀。

打刀與太刀最大的區別在於,打刀刀刃向上橫向插在刀帶上,而太刀在是刀刃向下佩戴在腰間。因此日本武士自室町時期以後,大多數武士都是反手拔刀,即使用的都是打刀。為了拔出方便,打刀的刀身具有一定的弧度,通常將這種弧度稱作「刀反」,而打刀的刀反則是在刀身最中央的位置,使得拔刀更加方便,快捷。

而因此武士在使用打刀的過程中,創造出了一種著名的刀術「拔刀術」,拔刀術為日本刀術的一種流派或者說是招式,其採用「一擊必殺」的方法以達到擊殺敵人的目的,最為核心的兩點為「出其不意」「高速拔刀」。簡而言之就是非常快的拔刀,趁敵人還為反應過來,就將其斬殺。但拔刀術只有拔刀一式,其後並無可接上的刀術招式,因此如若未殺掉敵人,往往會被敵人反殺。因此拔刀術也常被視為「決戰之式」,一擊必勝。

到江戶時代,日本江戶和大阪兩地作為經濟最為繁榮的城市,其刀界發展也極為繁榮,但刀的價值逐漸從實用性轉變為觀賞性,作為武士精神的代表。新打造武士刀上開始銘刻新式銘文,配上豪華的裝飾,刀身優美華麗。刀具中鐔、小柄、目貫、笄等刀具發展繁榮。

5、「明治封刀」

幕府後期,日本再度步入戰爭時代,以水心子正秀為代表的古刀鍛法復元派開始崛起,其採取古法鍛刀,鍛造具有極強實戰意義的刀具,以此之後的刀都被稱作「新刀」,但隨著明治維新開始,日本全盤學習西方資本主義政治,經濟,文化,從上而下進行改革。不斷發展工業與科技,教育等,而日本的封建殘餘文化也在此時期被大量清除,治安上實行西方警衛制度,頒發「禁刀令」,限制處軍隊和警察之外的人使用武士刀,因此日本刀界逐漸封刀,消失在大眾眼前,而發展到現代逐漸變為日本一項傳統工藝,而武士刀也更多的成為了藝術品。

二、武士刀所產生的文化

1、名稱由來

「日本武士刀」這一稱呼來源於國外叫法,日本國內稱為「刀」。中國古代北宋詩人歐陽修曾著有《日本刀歌》,其中記載「昆夷道遠不復通,寶刀近出日該國,越賈得之滄海東。魚皮裝貼香木鞘,百金傳入好事手」,北宋時期的日本刀就已經以高質量聞名於中國,中國商人都跨海前往日本貿易刀具。帶回中國高價售賣,其刀具用魚皮與較好木材製作,樣式精美,通常得花費百兩黃金購買一把較好的日本刀,而已當時宋朝的經濟來說,一百兩黃金足以三口之家一輩子衣食無憂,因此從側面可以看出日本刀質量之高,與日本刀在宋朝受歡迎程度。而日本刀也成為了當時日本對外貿易的物品之一。

2、村正妖刀

日本歷史上「村正」刀具有獨特的地位,其因與德川幕府統治者之間發生的奇特事件而被歷史所記載。德川家康的祖父德川清康與其父德川廣忠都死於攜帶「村正」銘刀的近臣手下,而德川家康幼年時期曾被村正刀所傷。到1579年,德川家康嫡子德川興康被織田信長所賜死,而也是死於村正刀下。此處所寫村正刀不是一把刀,而是刻有村正銘文的刀具,其都由村正這一制刀所打造。到1600年,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中被織田長益子用村正所製造的長槍所傷。至此之後,德川家康下令全面毀掉所有「村正」制兵器,而村正鍛造所也消失在社會上。

從時代背景上來分析,主要原因為德川幕府時期,日本刀具陷入了一個以審美為主的時代,而不再追求實用性上,因此在當時任然以高質量製造刀具的村正刀具流傳於真正的武士階級與統治階級,因此村正刀往往為德川幕府統治家族德川家族之人所攜帶,而其戰亂原因都為內訌,內戰所造成的,因此往往都為村正刀與村正刀之間的碰撞,因此村正刀常常出現在德川家康的周圍,也就不是巧合了。

下角留言,看看你喜歡哪種冷兵器!

天下冷兵器

微信號:tianxialbq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簡介: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今有天下冷兵器,聚天下英雄豪傑。天下冷兵器,收錄天地間出現過的各家冷兵器,爭奇鬥狠,與你一同探秘奇兵秘器!關注天下冷兵器,領略從古至今的兵器魅力。

相關焦點

  • 日本武士刀是如何演變的?為何被譽為武士精神的載體?
    日本武士刀,又稱東洋刀,日太刀,全程為平面碎裂鍛刀。其種類上有,太刀,打刀,短刀,協差,長卷,薙刀等等,種類較多,各具特色。其中以太刀最為出名,刀身具備一定弧度,細且長,為日本刀經典代表。且日本武士刀常被認作日本「武士之魂」,象徵著日本武士道精神。
  • 作為世界三大名刀之一,日本武士刀為何被譽為武士精神的載體?
    日本武士刀,又稱東洋刀,日太刀,全程為平面碎裂鍛刀。其種類上有,太刀,打刀,短刀,協差,長卷,薙刀等等,種類較多,各具特色。其中以太刀最為出名,刀身具備一定弧度,細且長,為日本刀經典代表。且日本武士刀常被認作日本「武士之魂」,象徵著日本武士道精神。
  • 武士之魂的代表——日本武士刀
    它促成了堅韌,剛毅的武士之念的形成,全世界沒有哪一種武器像武士刀一樣,被認為擁有自己的精神,這就是日本武士刀!自古以來作為武器的同時以其優美的造型著稱,很多名刀被當作美術品收藏,並寓含著武士之魂的象徵意義。與其他國家的刀類不同、日本刀最大的一項特點就是在外形裝飾之外刀體本身展現出藝術感。
  • 日本武士的武士刀紋身
    武士刀(又稱:日本武士刀、東洋刀或日本刀)。武士刀自古以來作為武器的同時以其優美的造型著稱,很多名刀被當作美術品收藏,並寓含著武士之魂的象徵意義。與其他國家的刀類不同、日本刀最大的一項特點就是在外形裝飾之外刀體本身展現出藝術感。武士刀依據形狀、尺寸可分為太刀、打刀(刀)、脅差(脅指)、短刀等。
  • 一支Man到爆的鋼筆,帶你感受日本武士的精神!
    今年的年度鋼筆也不例外,從鋼筆的設計元素和造型中,向鋼筆控們展示了日本武士的精神。2019年的Graf von Faber-Castell Sumurai是為了紀念日本武士宮本武藏,宮本武藏是日本人心中偉大的劍客和武士。
  • 武士刀和武士的幻覺
    今天的人們,只要一想到日軍,或是一想到日本武士,就會想到日本武士刀,就會想到劍道。日軍也常常以「帝國的武士」、「天皇的武士」自居。然而,這些農家出身的日軍士兵,若是穿越回戰國時代,在武士面前是毫無尊嚴和地位的。跟武士大人說話,就要先磕個頭。明治維新之前,日本武士有個特權叫做「切舍御免」:如果感覺受到了侮辱,可以直接拔刀斬殺對方,官府不會過問。
  • 誰說日本武士用肋差切腹?科普那些被歪曲的日本武士刀
    編者按:日本武士刀可以說在國內基本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就如冷兵器研究所曾提及的那樣,實際上日本武士刀並不是一種刀。因為廣義上只要是日本武士用的刀,都可以稱為日本武士刀。而因為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需求,日本武士所用的刀具不可能只有一種。一般來說,在日本平安時代以前的刀被稱為上古刀。因為樣式比較複雜,也沒有什麼日本特色,所以不被日本人認為屬於武士刀。我們今天就來梳理一下,關於日本武士刀的歷史與各種類型。
  • H105|日本武士
    格式對日本武士的生活至關重要,服裝、甲冑、武器、武藝戰場上的行為等,都有一定的格式。在這方面,他們與同時期法國和英國的騎士無甚不同。然而,他們的文化觀卻與歐洲人大相逕庭。日本人識字非常普及,武士的文學文化高度發達。居住在沒有實權的日本天皇宮廷中的大貴族孜孜以求的不是武功,而是文名,他們的行為又為武士樹立了榜樣。
  • 有個老外,把日本武士刀賣到了全世界……
    日本的武士政權早已逝去,但武士文化及其代表——武士刀,依然日本國內有著深刻的文化共鳴,更是其悠久歷史的符號象徵。
  • 售價300萬歐元的日本武士刀,在日本連小孩都在研習武士道
    攝影師Brent Stirton在日本拍攝了一組關於《最後的武士》的專題。武士是10世紀到19世紀,在日本的一個社會階層,一般指通曉武藝,以戰鬥為職業的軍人。武士的精神被稱為「武士道」(Bushido)。
  • 日本7大國寶級名刀,有一把曾斬斷雷電,使用者被譽為「雷神
    日本人崇尚進攻,有身份有地位的武士都是腰間挎一把或數把武士刀以示榮耀,而武士之間的互相的鬥爭更是時常發生,一眼不合便拔刀相向,在這種情況下,擁有一把優質的武士刀,當然是眾武士們的追求。在這種情況下,日本的工匠們日以繼夜的研究如何改進武士刀的韌性和鋒利度,有的工匠甚至一生僅能鍛造出數把兵器,但無一不是精品,這也間接造成了如今所謂的日本工匠精神。尤其是古代中國的鍛造工藝後,日本武士刀的發展更是突飛猛進,現在來盤點下日本上千年傳承下來的七把國寶級名刀:TOP、7 雷切
  • 日本7大國寶級名刀,有一把曾斬斷雷電,使用者被譽為「雷神」
    日本人崇尚進攻,有身份有地位的武士都是腰間挎一把或數把武士刀以示榮耀,而武士之間的互相的鬥爭更是時常發生,一眼不合便拔刀相向,在這種情況下,擁有一把優質的武士刀,當然是眾武士們的追求。在這種情況下,日本的工匠們日以繼夜的研究如何改進武士刀的韌性和鋒利度,有的工匠甚至一生僅能鍛造出數把兵器,但無一不是精品,這也間接造成了如今所謂的日本工匠精神。尤其是古代中國的鍛造工藝後,日本武士刀的發展更是突飛猛進,現在來盤點下日本上千年傳承下來的七把國寶級名刀:TOP、7 雷切
  • 竟是這個老外,把日本武士刀賣向了全世界,發揚世界!
    日本武士長刀——又稱為「かたな」或「Katana」,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依舊在日本國內有著深刻的文化共鳴,更是其悠久歷史的符號象徵。下圖這把13世紀的武士刀,於 1992年在紐約佳士得拍賣行拍出41.8萬美金。在日本槍很少,但是武士刀卻能經常見到,它已經鑲嵌進這個國家的靈魂。
  • 那些被歪曲的日本武士刀
    ,原標題:《誰說日本武士用肋差切腹?科普那些被歪曲的日本武士刀》,日本通經授權發布。編者按:日本武士刀可以說在國內基本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實際上日本武士刀並不是一種刀。因為廣義上只要是日本武士用的刀,都可以稱為日本武士刀。而因為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需求,日本武士所用的刀具不可能只有一種。
  • 淺談:日本武士的身份與刀裝
    早在日本平安時代,單刃的武士刀雛形已成,歷經鎌倉時代一些具卓越才能的鍛刀師,不斷實驗改良的結果,使得武士刀的光芒越來越耀眼。在這三百年間,刀是戰鬥中主要使用的武器,但十六世紀中葉槍炮的大量使用,使得武士刀越來越少用於戰爭中,反倒是經常用在儀仗的典禮裡。一直到西元一八六八年,明治下令禁止配戴刀劍,武士刀終於成了博物館或私人的收藏對象。
  • 特色十足的日本武士鎧甲!
    日本的盔甲是另一種極端,也是東方國家的代表之一,基本上日本的盔甲也是職業的武士階級穿的,日本的戰爭型態主流是運動戰,而且兵不厭詐,盔甲的設計注重相當的運動性,需要輕便但有一定防護力的盔甲,所以主流是藤甲。
  • 武士刀也分三六九等,太刀才是日本的重擊斬殺伐利刃——日本太刀
    日本刀也就是武士刀,它是一件殺人利器的同時在外形上又體現出極高的藝術美感,被認為是聞名世界的大和民族武士道精神的內在靈魂。日本刀在漫長歷史過程中,在用法、外形、工藝、裝飾等多方面不斷地改進和演變,發展出各種不同形態的日本刀:蕨手刀、毛抜形太刀、太刀、打刀、脅差等都統稱為日本刀,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發揮著作為兵器的作用。
  • 談談武士道——近代日本武士精神異變之因
    明治時代的一些軍兵自詡為武士還尚可理解,因為他們中確有人出自舊武士家庭;而大正、昭和時代何來武士?只有狂熱到甘心為政府賣命的軍官和士兵!第四張圖中的土肥原賢二正是這一類人。所以有些人看到這裡會很奇怪,因為經常在影視作品中看到昭和時代的日軍揮舞著武士刀高呼「武士道」然後發起自殺式攻擊、戰敗時又說「身為武士我要切腹!」事實也確實如此,並非影視作品虛構。
  • 日本武士刀小百科
    日本武士刀(にほんとう),起源於中國的唐橫刀,日本刀是外國人對日本傳統刀劍的統稱。
  • 古代日本武士真的比中國軍隊厲害嗎?
    日本武士現在雖然已經消失,但他們的精神在日本還有殘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