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誠守護四十載 相伴奮進新時代
——武警深圳支隊忠實履行職責使命維護特區平安穩定記事
解放軍報記者:代 烽 吳 敏 通訊員:廖彬華
狂風大作,暴雨傾盆。
受超強颱風「山竹」影響,9月16日中午,深圳大鵬新區發生海水倒灌,水頭社區300餘名群眾受困。臨危受命,聞令而動。武警深圳支隊100餘名官兵趕赴現場,經過5個多小時的不懈努力,將受困群眾全部轉移至安全地帶。獲救群眾由衷點讚:當之無愧的「鵬城守護神」。
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華秋實。深圳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和「示範區」,成為向世界展示中國精彩的一個窗口,其繁榮穩定有著特殊意義。
相伴同行,忠誠守護。武警深圳支隊擔負著維護特區平安穩定的神聖使命,一代代官兵牢記使命、不負重託,用青春與熱血為改革開放護航,出色完成各項任務,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支隊先後榮立集體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支隊黨委4次被武警部隊表彰為先進黨委。
前面是酒樓、身後是崗樓,牆外是市場、牆內是操場,時刻面對鑄魂與蛀魂的較量,他們——
信念如磐,不忘軍人本色
在一次留置看護勤務中,留置對象對戰士陳龍說:「幫我捎句話,給你10萬元。」陳龍腦袋搖得跟撥浪鼓似的。對方以為陳龍嫌少,立即加碼:20萬元!30萬元……出價最後高達7位數,陳龍依然不為所動。對方洩了氣,喃喃自語:這世上還真有不愛錢的人。
下哨後,陳龍立刻向指導員報告情況,他堅定表示:「請組織放心,就是給再多錢,我也不會幹有損部隊聲譽的事。」
深圳毗鄰港澳,多元思想交織碰撞。不少中隊前面是酒樓、身後是崗樓,牆外是市場、牆內是操場,時刻面對鑄魂與蛀魂的較量。支隊政委劉繼雲說,他們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官兵、建隊育人,積極引導官兵堅定理想信念。
特區部隊就是要特別講政治。上世紀90年代,黨中央、中央軍委作出全軍和武警部隊一律不再從事經商活動的重大決策。支隊不僅令行禁止,而且從思想根子上扭轉觀念,探索總結出「市場經濟條件下管好幹部帶好兵的八條經驗」,被全軍推廣。
「日出沙頭,月懸海角。」沙頭角中隊曾駐守在毗鄰香港的沙頭角口岸,改革開放之初,這裡是最容易進入香港的一條通道。誘惑無時不在,中隊官兵執勤時只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能「好處」不斷,但他們不忘初心,拒腐蝕永不沾,被武警部隊授予「沙頭角好中隊」榮譽稱號。
深圳地理環境特殊、經濟社會發展迅速,消費娛樂繁榮、生活時尚前衛。該支隊一方面堅持以特區的發展成就激勵官兵,另一方面堅持用思想政治工作滌蕩歪風邪氣。
流光溢彩的深南大道、高聳入雲的平安大廈、精彩絕倫的世界之窗……採訪中,恰逢支隊組織官兵走進社會大課堂接受教育,開展「看變化、談感悟、話使命、強信念」活動。上士杜紅星感慨地說:「看深圳,看到了國際化、現代化、信息化,看出了大手筆、大氣勢、大跨越,看見了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增添了自豪感,提升了自信心,更加堅定了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
長年執行等級警衛、武裝巡邏等任務,臨時任務年均千餘批次,面對多樣任務的嚴峻挑戰,他們——
鐵血擔當,扛起如山使命
蓮花山是深圳著名地標,巍巍聳立的鄧小平銅像就位於蓮花山頂。
相傳很久以前,南海有孽龍在珠江口興風作浪。南海觀音眼見生靈塗炭,便將座下蓮花擲向水中,蓮花化為巨石,鎮住孽龍。蓮花山由此得名。
在深圳老百姓心目中,支隊官兵就像傳說中的蓮花石,靜靜地守護著這個美麗富饒的城市。支隊官兵那些鐵血擔當的故事,許多特區人至今記憶猶新。
深圳是淘金客的天堂,許多人夢想一夜暴富。1992年8月,全國各地很多人湧向深圳,連夜排隊購買上市公司股票抽籤表。
8月10日,由於發行量有限,一些未買到股票抽籤表的人情緒激動,開始聚集。危難時刻顯身手,支隊官兵連續20多個小時堅守處置一線,最終成功疏散了人群。
「沒有穩定,什麼事情也辦不成,已經取得的成果也會失去。」支隊長紀振京告訴記者,深圳地位特殊,支隊等級警衛、武裝巡邏、押解押運等任務常年不斷,年均擔負臨時任務千餘批次,面對多樣任務的嚴峻挑戰,官兵鐵血擔當,扛起如山使命。
支隊最重要的執勤目標是大亞灣核電站。在一些國家相繼發生核事故,核電發展走下坡路的情況下,中國負重爬坡、邁出核電發展的堅定步伐,經濟意義、政治意義不同尋常。
2015年底,擔負核電守衛勤務的核電大隊官兵反覆模擬不法分子闖入目標組織演練,發現入水口區域一道鐵門存在安全隱患。他們主動建議關閉此門,雖然增加了哨兵的任務量,卻提升了安防水平,贏得核電保衛部門的讚譽。
精武強能,不辱使命。支隊連續5年在總隊組織的反恐比武中綜合排名第一。近年來,支隊先後圓滿完成香港回歸20周年慶祝活動、亞運會、大運會和歷屆高交會等重大活動安保任務,均做到了萬無一失。
駐守在特區前沿,官兵生活、工作、執勤時時處在「聚光燈」「放大鏡」下,面對「改革窗口」的特殊要求,他們——
無私奉獻,盡顯衛士風採
有人說,深圳是一座改革開放的豐碑,刻碑的工匠之一就是英雄的子弟兵。
40年櫛風沐雨,40年物換星移。從小漁村發展成國際化大都市,深圳特區留下了許多支隊官兵打頭陣、挑重擔的感人故事。
今天被譽為深圳一景的深圳河,當年卻曾淤泥滿河、臭不可聞。沒有一件大型施工裝備的支隊官兵跳進臭水爛泥,接力人工清淤,讓河水恢復了清澈。
上世紀80年代,深圳開工建設第一所高等學府——深圳師專。支隊派出百餘名官兵開進荒郊野嶺,揮鍬掄鎬、手抬肩扛,為校園建設搬去第一塊磚、拉走第一車土。該校後來成為深圳大學一部,哺育莘莘學子茁壯成長,蔚然成林。
守一方水土,保一方平安。2014年春運期間,深圳北站一名旅客羊癲瘋發作,口吐白沫,身體抽搐,亂咬亂蹬。聞訊趕來的機動一中隊班長張強撥開圍觀群眾,觀察情況後果斷把手指塞入發病旅客口中,防止旅客咬舌。
車站醫生趕來,看著張強被咬得青黑的手指問:「你就不怕有傳染病?不怕指頭被咬掉?」張強回答:「救人要緊,沒想那麼多!」一句話引來群眾一片叫好。
「駐守在特區前沿,官兵生活、工作、執勤時時處在『聚光燈』『放大鏡』下,面對『改革窗口』的特殊要求,他們無私奉獻,盡顯衛士風採。」採訪中,地方領導由衷讚嘆。
支隊注重抓好《武警法》《執勤規定》等法規政策學習,要求官兵做到依法、理性、平和、文明、規範執勤,當好作風形象代言人。
責任重於泰山,形象高於生命。去年11月,第十九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在深圳舉辦,深圳支隊派出數百名官兵投入安保任務,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企業對支隊官兵良好的形象、文明的執勤讚不絕口。官兵用無言的行動,為深圳經濟騰飛助力。
一枝一葉總關情。在武裝巡邏、春運執勤中,支隊巡邏官兵成立8個「學雷鋒便民服務小組」,為遊客提供問路諮詢、緊急救助、尋找失物等服務,成為特區街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2016年,深圳市血液中心庫存告急,支隊官兵挺身而出,無償獻血11萬多毫升,解了燃眉之急,受到好評。
站在蓮花山上,極目遠眺,風景美不勝收。支隊領導告訴記者:「奮進新時代,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守護好這座年輕的國際化大都市,不負祖國和人民的重託。」
圖:潘桂添
更多精彩請關注
中國武警網http://wj.81.cn
▎本期監製:代 烽
▎責任編輯:吳 敏
▎編 輯:王夢園
▎校 對:王龍偉
▎投稿郵箱:wj@81.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