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NASA中文
一個充滿敬畏的考察者說道:「我去過史密森尼博物院(Smithsonian),看過船員太空艙。他們沒有那麼大!」
一個月前,獵戶座載人飛船(Orion)的基礎結構壓力容器(Pressure vessel)的焊接工程結束了。在壓力容器被運往佛羅裡達甘迺迪航天中心(Kennedy Space Center)進一步完成之前,來自全國各地的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員被邀請去麥考德裝配廠(Michoud Assembly Facility)觀看他們辛苦工作的成果。
在壓力容器被送往甘迺迪航天中心為2018年的起飛完成最終地組裝之前,獵戶座飛船隊伍和探索任務一(EM1)隊伍與壓力容器組件在麥考德裝配廠
即使是對於那些建造者、即使是在還未建成的時候,獵戶座飛船依然令人印象深刻。工作者們與這個將要繞月航行的而且會比阿波羅計劃(Apollo Project)飛的更遠,然後將回到地球的太空飛船的核心近在咫尺;這就是他們在建造的太空飛行器。雖然他們曾見過它的零件,但還是被他們親手打造的太空飛行器的巨大所震撼。
縱觀航天界的裡程碑式的發明,從一個巨大的載人太空飛行器到大型火箭再到「世界最大洗碗機」(這裡指波音公司的巨型清洗器材Major Component Cleaning Facility)。「大」字一直是這個時代的主題,也是麥考德衡量焊接工程是否完工的標準。
這真是……嗯,一件大事
這說法一點兒不錯,因為麥考德裝配廠也是一個很大的地方。麥考德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產廠之一,其房頂籠罩著43英畝地,原先在1940年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建造膠合板飛機(plywood airplanes)。1961年起,麥考德歸NASA所有。細數它的貢獻,土星五號運載火箭(Saturn V)的平臺和為每個太空飛船加油的外接油箱都是在麥考德建造的。
獵戶座飛船壓力容器現在到達了甘迺迪航天中心,在這裡它將被加工,為了完成下一個任務,飛過月球
今日的麥考德是一個共享的設施,政府和商業租戶都在使用它。走入麥考德,與你相伴的是43英畝地的廣闊,你會看見被應用於獵戶座飛船和太空發射系統(SLS;Space Launching System)的當代最尖端的工具。如果你有機會更進一步參觀,你會看見一些私人企業在運用這裡的設備,甚至包括可以把人送到月球的設備。(工廠也是很多大型電影的拍攝地點-就在最近,侏羅紀公園(Jurassic World)和猩球崛起(Dawn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在這裡取景。)
麥考德究竟有多大?他大到可以讓你連世界最大的焊接工具都找不到,不是因為它不顯眼,而是它被放置於遠離主層(main floor)的屬於它自己的儲存室,儲存室位於其中一個軍械艙門和一些普普通通的門廊後面。一旦進入儲存室,你就不會覺得普通了,因為豎立在你面前的是為太空發射系統定做的新工具,高達170英尺的組裝中心。直徑長達27.6英尺的炮管,圓頂和圓環被放置在垂直裝配中心裡(VAC;Vertical Assembly Center),裝配中心把他們和巨大油箱焊接在一起作為太空發射系統的重要平臺,之後他們被送進「最大的洗碗機」,這個名字是太空發射系統管理者Steve Doering取的,洗碗機位於儲存室的另一端,用於焊接後的清洗。
現在核心平臺被焊接後形成了燃料箱實驗物品。@垂直裝配中心,麥考德
在參觀那天,垂直裝配中心的來訪者會看到它的第一個產品-兩根炮管疊落,差不多40英尺高,充滿了通往垂直裝配中心的入口。兩根炮管在來訪者走近時驚異的出現,但這也讓人不得不在心裡計算太空發射系統的高度:太空發射系統會比這個東西高5倍,但這也僅僅是總火箭高度的三分之二,天吶,真大!
獵戶座飛船之後被運往甘迺迪航天中心被加工為尖端的飛行器。與此同時,在麥考德裝配設施的太空發射系統油箱會經過測試,然後嘗試點火併送去甘迺迪航天中心。在那裡,核心平臺和推進器和上部平臺會被安裝在一起,然後發射。
多麼忙碌又多麼「「宏大」」的一天!(校對/Hurrincy 二校/Ian)
MIT Technology Review 中國大陸地區獨家授權,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及翻譯。
關注即將商業化的技術創新,
分享即將資本化的技術創業。
如需轉載合作請在公眾號底部直接回復「轉載」
長按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