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軍一架UH-60M黑鷹直升機1月2日在宜蘭新北交界處山區墜毀,包括臺軍最高將領「參謀總長」沈一鳴在內8人遇難身亡。
有專家分析,這次事故反映了臺灣軍隊在訓練和管理等方面有許多的問題。
由於調查尚未開始,具體墜毀的原因不明,但上海國防教育學院訓練部長蘇世偉教授認為,造成這次事故的可能是飛行員的操作問題。蘇世偉表示,2日臺灣的氣象條件比較適宜飛行,而墜落的「黑鷹」直升機本身性能比較優越,美軍大規模地裝備軍隊之後,事故發生率也很低。所以,蘇世偉認為,「飛行員的操作出現問題的可能性比較大。」
上海政法學院東北亞研究中心副主任楊震表示,這架失事的直升機是2018年7月20日才交機,機況不會太差,飛機出問題的概率不大。所以,飛行員的不當操作可能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楊震認為,這次失事反映了臺軍飛行員的訓練強度偏低,「機長葉建儀在該型機飛行小時為261,副駕駛劉鎮富則是220小時,這架機交付臺軍已經接近17個月,兩名飛行員各自飛了200多小時,這個強度不能算大。」
關於飛行員訓練的問題,蘇世偉表示,臺灣地區的人口基數和軍隊體量決定,他們想要建立一支高素質的飛行員隊伍比較困難。「駕駛『黑鷹』直升機的飛行員需要很高的素質。事故發生前,臺軍有45架『黑鷹』,這就需要90名飛行員(正、副駕駛),這個數量比較多。其中有些飛行員可能無法達到駕駛『黑鷹』的要求。」
這次事故造成「參謀總長」沈一鳴、「侍從」黃聖航、「總士督長」韓正宏、「政戰局副局長」於親文、「情次室助次」洪鴻鈞等幾位將領喪生。即便是在戰爭時期,也很少會有軍隊一次性損失如此多的高級軍官。楊震認為,這是臺軍「好了傷疤忘了疼」,說明部隊的管理出了問題。
楊震表示,臺軍其實早年也發生過類似惡性事故。1974年12月27日臺軍「昌平演習」,時任「陸軍總司令」於豪章與督訓將校搭乘UH-1H直升機視導演習,因天候不佳發生墜機意外。包括「陸軍總部主任」張雯澤、「第一軍團司令」茍雲森、「第十軍軍長」馮應本等13人身亡,於豪章、「聯訓部督考官」張兆聰等人重傷。自那以後,臺軍出臺規定,不允許多名將官同乘一機,避免多個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都被摔碎的風險。
「但這次,沈一鳴身為空軍飛行員出身的最高將領,帶頭違反多名將領不得同乘一機的規定,導致傷亡的高級將領數量劇增。」楊震說。
在事故發生後,臺軍救援工作聯絡不暢、情況不明,楊震認為這反映出臺軍在指揮上的混亂。
「在墜機事故發生後,臺軍搜救工作不力,行動遲緩且指揮缺乏章法,和事故現場取得聯繫居然不是通過軍用電臺而是隨行記者的手機。」楊震說。
談到失事對於臺灣軍隊的影響,蘇世偉認為這對臺軍的訓練會有非常大的負面作用。「許多軍隊都會在新年開始訓練,但在1月2日就發生如此嚴重的事故,軍隊的訓練安排會受到影響。」
飛行員訓練的欠缺、指揮體系的混亂無章、最高將領帶頭違反安全規定,都證明臺灣軍隊確實是承平日久,導致文恬武嬉。臺軍方曾聲稱,「黑鷹直升機將成為捍衛臺海安全最有力的屏障之一」。如今,這句話還有人敢相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