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書】一名優秀維和軍人寫給老婆的家書範文

2021-03-01 綠洲哨所

親愛的老婆:

寒風凜凜,鍛筋煉骨,猛虎部隊養紅軍血脈;烈日炎炎,揚魂顯魄,戰地維和鑄藍盔精神。

2017年的5月,這個平凡又不凡的日子,在給你發出一句「照顧好自己」的簡訊後,我踏上了飛往西非馬裡執行為期一年維和任務的漫長徵程。

隨著飛機的慢慢升空,窗外的景色越來越模糊,映入眼帘的是地面上零星的燈光,飛機的輕微震動讓我坐的不是很安穩,我調整了下姿勢,動了動腦袋,眼睛也不由自主的閉了起來……

作者演練照片

2017年2月20日,我還記得那是個格外爽朗的上午,天很藍,我看著你手中拿著那個紅色的小本,笑的是那樣好看。

我倆手牽著手走在大街上,什麼也沒有說,什麼也沒有做,就這樣走著,似乎所有的東西都是多餘的。後來我倆在一家餛飩店門口停了下來,你說想吃碗餛飩,要十個,十全十美……

三月的東北溫度還是零下,但當維和集訓的消息傳開的時候,大家都是熱情高漲。我看著你眼中的不舍,心裡有過一絲動搖,但同樣身為軍人的你,卻沒有任何怨言,讓我回到了部隊,第一時間投入到緊張的集訓中。

50℃的高溫、恐怖分子、汽車炸彈、日夜戰備……

馬裡的種種現實就像放電影一樣在我腦海裡流過,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克服這一切,但是每當我和你說起這些的時候,似乎你的心比我更加的堅定。

作者與戰友演練照

隨著集訓的逐步展開,日常防衛和應對突發狀況的各種能力訓練、技巧訓練、語言訓練等等,也讓我的信心增長了不少。

加上你的不斷鼓勵,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現我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心也變得越來越堅定,因為我知道這是一名解放軍軍人所義不容辭的,我們代表中國軍人擔當。

八個小時的時差,相距近半個地球,但絲毫沒有減少我們彼此的思念,視頻成為唯一的見面方式,但每次我們在視頻結束的時候,總能心照不宣的留給對方最美的笑容。

能娶到你,我感到很幸運,能得到你的理解和支持,我更是無比欣慰,同樣的身份,同樣的職責,讓我們更加體諒彼此。

老婆,沒有你的支持,我走不到今天,沒有你的鼓勵,我堅持不到現在。老婆,有你真好!

身在異國,責任在肩,我倆都是軍人,都深知這身軍裝的意義。

在馬裡,我不僅參加了外出護衛、實彈演練、救治傷員、友軍交流,充實了閱歷、擴寬了視野、鍛鍊了能力,而且主持晚會、練習書法、堅持健身、品讀名著,提升了修養、豐富了內涵。

你對我的付出,我都銘記在心,參加維和,為國效力,我會繼續努力,成為你的驕傲。

老婆,謝謝你;老婆,我愛你!

老公:閔昌傑   

2018年3月6日 

文字編輯:邵子涵、金羽

值班編輯:李娜、吳莉

網絡編審:王宏志

投稿郵箱:1544829556@qq.com

相關焦點

  • 108封天路家書,跨越千裡寄相思……
    指導員廖勇在白板上寫下「天路很遙遠,天邊有回音」,一場簡樸的家書分享會正式開始了。  「我來!」下士何泓霖搶先起身分享。打開家書前,他噘起乾裂的嘴唇親吻信封。  「弟弟,喜報已經收到。你現在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一名合格的軍人,全家人都為你感到驕傲!」何泓霖讀著姐姐的來信,嗓門不自覺地抬高了,贏得戰友們的一陣掌聲。
  • 【專題展映】父輩的旗幟+硫磺島家書
    硫磺島戰役是太平洋戰爭中最激烈的戰鬥之一,自1945年2月19日美軍登島戰鬥至3月26日,美軍一共傷亡28686人,共犧牲6821人,而日本的22786名士兵之中除了1083人被俘之外,其餘全部陣亡。兩部影片中《父輩的旗幟》從美軍的角度描述了那場慘烈異常的島嶼爭奪戰,而《硫磺島家書》從日軍的角度描繪了那場絕望的死鬥。
  • 抗日將領蔡炳炎戰地家書:國將不保,家還能保全麼?
    下面這兩封寫於1937年「八一三」淞滬會戰炮火硝煙中的親情家書,是蔡炳炎將軍由常州趕赴上海陣地前,寫給夫人趙志學的親筆信。擱筆56個小時之後,蔡炳炎即在與日軍的拼殺中英勇殉國。「國難至此已到最後關頭,國將不保,家亦焉能存在?」大敵當前,作為丈夫、軍人,蔡炳炎選擇了為國盡忠,用生命維護了中國軍人的尊嚴。
  • 紙短情長,一封家書遙寄思念!
    春節將至,對於這一批「00」後新兵來講,這是他們在部隊度過的第一個春節,離開家的港灣,來到部隊這個大家庭,經過5個月的蛻變,他們已經由稚嫩少年成長為一名合格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下面就讓我們通過這一封封家書,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體會他們的濃濃思念。
  • 【榜樣的力量】一份來自人民解放軍家書的力量
    公司智能化數據標註組有一名光榮的軍屬,她就是參加第九批赴南蘇丹瓦烏維和任務軍官的妻子郭瑩,郭瑩同志在2021年的開春之季為大家講述了一封家書帶給她的力量
  • 重讀抗戰家書(五)︱傅常致妻兒書
    為大力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抗戰精神,啟東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與啟東市烈士陵園聯合推出《重讀抗戰家書》專題。這些抗戰家書選自2015年中華書局出版的《重讀抗戰家書》一書,展現了革命英烈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濃厚的家國情懷,感人至深發人深省,是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材。傅常致妻兒書
  • 關注|武警新兵的第一封中秋家書,會寫些什麼呢?
    撰寫家書是新兵連的一項重要活動,新兵通過家書可以講述自己入營以來的成長變化,可以抒發對父母親人的感恩之情,可以傾訴對家鄉故土的眷念熱愛,也可以表達對軍營的認識與熱愛……所幸中隊組織了撰寫家書活動,孩兒先給你們報聲平安。來到部隊的十幾天裡,我已經長胖幾斤了,部隊的生活非常規律,夥食非常好,班長和戰友們也都非常熱情,在生活上給予了很多幫助。爸媽請放心,孩兒在部隊一定會照顧好自己,聽領導的話,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武警戰士。
  • 【新兵家書】 武警貴州總隊黔西南支隊 | 武警廈門支隊
    一封封待寄的家書「爸,媽,天涼了,記得多穿衣服。」「弟弟,還有幾個月就高考了,要多加努力。」「我在部隊很好,爸,媽,你們不要擔心。」 ……一句句親切的問候,一聲聲深情的囑託,在心裡無聲述說,在筆尖悄然綻放,在字裡行間傳遞著溫情。
  • 謝謝一路有你 | 來自前線抗疫戰士的一封家書
    還記得這樣的一封家書嗎?對,那是我們赴前線參加抗疫的護士潘黎的丈夫寫給勇士們的一封信,至今已經有十二天了,潘黎和戰友們也已經在前線堅守了十二天,我們也都看到了他(她)們在前線做出的成績,真心為他(她)們感到高興和自豪!
  • 《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年:一封「家書」,改變兩岸人生!
    新華社福州1月1日電 題:一封「家書」,改變兩岸人生1958年,她在廈門向金門「蔣軍」廣播喊話,差點被炮彈擊中;他的爸爸被從臺灣本島拉去金門當兵,整個家族哭著提前「送終」。轉機出現在40年前的今日。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鄭重宣示了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她和他的人生,以及無數人的人生隨之改變。
  • 維和部隊犧牲戰士曾2次申請維和 明年服役期滿
    爆炸襲擊還造成其他五位戰士不同程度受傷,分別是來自維和工兵分隊的司崇昶、劉印迪、楊佔成,以及維和警衛分隊的李濤、劉亮。他們很快被送到鄰國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三級醫院做進一步的治療。「維和回來後就訂婚」申亮亮今年29歲,出生在河南焦作溫縣西南王村一個農民家庭,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哥哥。他是家裡最小的兒子。
  • 透視中國維和軍人「三原色」
    標有白色「UN」字樣的藍盔,既是保護自身安全的裝備,也是聯合國維和軍人的象徵。藍色,聯合國旗的底色,中國維和軍人身上的亮色。剛剛走下「共同命運-2021」國際維和實兵演習場地的何永學,已經入選成為新一批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的一員。面對新的任務,他需要就地轉換角色,和戰友一起投入緊張的行前訓練。因疫情原因,計劃中的涉外活動受到不同程度影響,還有一些被迫取消。
  • 謝覺哉寫給子女:有志氣、有計劃地創造自己的前途
    後排左起:謝媛、謝亞旭、謝飄、謝飛、謝烈、謝宏、謝雲、謝亞霞1951年5月25日,謝覺哉寫給兒子謝廉伯和謝子谷、兒媳何關淑、女兒謝群英和謝冰茹的這封信,情真意切,今天讀起來仍然感人肺腑,發人深思。當時在湖南寧鄉縣沙田鄉堆子山南馥衝老家的謝廉伯、謝子谷等人,是謝覺哉與第一位夫人何敦秀的孩子。1927年因馬日事變離開長沙後,謝覺哉與家人的聯繫中斷了整整10年。
  • 軍團策劃 | 守護和平,中國維和軍人一直在路上!
    點擊空白處,查看中國維和軍人在剛果(金)(請多點幾次哦)↓↓↓「我們是維護和平的藍盔衛士,我們是維和的醫療隊員,彰顯國威軍威,勇擔使命在肩,不負生命之託,戰救衝鋒在前,牢記著祖國和人民的期盼,讓世界的天空永遠蔚藍!」
  • 穿越兩百億公裡的家書,航海家二號你收到了嗎?
    航海家二號的金唱片與背景中的航海家二號圖/NASA今年10月天線更新完成後,NASA終於能送出睽違八個月,一封「來自地球的家書」給航海家二號,而她也順利收到並有所反應,仿佛對地球上的我們說:「哈囉地球上各位,好久沒有各位的消息了,很高興又收到你們的信,我在遙遠的太陽系外也都還好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