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空母艦登上海戰前,海戰的勝利取決於戰艦的大小和上面的火炮威力。因此戰列艦一直以來都是海戰的主導地位,無論海戰的戰法如何變化。各國都在研製自己的戰列艦,為了在戰爭中取得勝利,戰列艦也越造越大。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列艦的建造達到最高峰,先後出現了數艘非常著名的戰列艦,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英國「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日本「大和號」戰列艦以及美國「衣阿華號」戰列艦,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它們中的其中一艘「衣阿華號」戰列艦,它也是《戰艦聯盟》中威力最大的戰艦之一。
衣阿華戰列艦通常也被稱作「衣阿華級」戰列艦,這是因為這一系列戰列艦都是以它的一號艦「衣阿華號」戰列艦作為藍本建造的,比如各位艦長熟悉的「密蘇裡號」戰列艦便是「衣阿華級」戰列艦的三號艦。衣阿華級戰列艦之所以聞名於世便是「密蘇裡號」戰列艦舉行了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籤字儀式。衣阿華級戰列艦共完成建造三艘,是世界上艦體最長、主機功率最大、航速最高(達到33節)。由於依阿華級的繼承艦——蒙大拿級的取消建造,使得這一級戰列艦成為美國海軍的最後一級戰列艦。20世紀30年代中期限制建造新戰列艦的華盛頓海軍條約期滿。1938年6月美、英、法三國將對戰列艦的限制條款修改為標準排水量增加到45000噸,火炮口徑增大到406毫米。1938年5月,美國海軍確定南達科他級戰列艦後續的4.5萬噸級新型高速戰列艦的設計方案——衣阿華級的設計方案。衣阿華級的動力裝置的主機功率是當時輸出功率最大的艦船動力裝置,設計航速高達33節,是歷史上主機功率最大、航速最高的戰列艦。1938年5月17日到1940年7月19日,先後製造了三艘「衣阿華級」戰列艦,分別是衣阿華號(BB61)、新澤西號(BB62)、密蘇裡號(BB63),1942年8月27日,首艦衣阿華號(BB61)下水。1942年12月7日,新澤西號(BB62)下水。1944年1月29日,密蘇裡號(BB63)下水。衣阿華戰列艦擁有3門3連發主炮,可同時發射9枚406毫米高爆穿甲彈,射程達21公裡,裝填時間25秒。船身兩側各配有5門副炮。配有Mk9-2型雷達,船尾配有一架格魯曼F4F-3S水面偵察機,偵測能力十分強大。艦艇水面偵測距離為16.2公裡,空中偵測距離為14.2公裡。戰艦四周都裝有541毫米裝甲作為保護。戰艦最快航速為30節,由212000馬力引擎提供動力。戰艦迴轉半徑為920米,轉舵時間為13秒。
衣阿華戰列艦實戰瞬間
衣阿華戰列艦能力解析
1、衣阿華戰列艦裝甲防護力高
2、衣阿華戰列艦火炮射程遠威力大
3、衣阿華戰列艦偵測能力強
衣阿華戰列艦在實戰中體現出三個非常強大的優勢,可謂戰力之強。但是在衣阿華戰列艦在實戰中,也暴露出三個致命短板,如果讓敵軍抓住時機並加以攻擊,還是有可能擊沉衣阿華戰列艦的。各位艦長在日常作戰中要尤其注意這三點。
1、衣阿華戰列艦航速較慢,機動性差
2、衣阿華戰列艦主炮裝填時間較長
3、衣阿華戰列艦副炮射速較慢傷害度不高
衣阿華戰列艦操控技巧
衣阿華戰列艦艦體長,機動性能弱,因此在操控方面小編有三點注意事項分享給各位艦長,它分別是操控戰艦的航行、戰場位置和武器。
戰艦航行
戰場位置
武器
衣阿華戰列艦定位
從衣阿華戰列艦的屬性和戰場實戰表現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衣阿華戰列艦屬於遠程攻擊型戰艦。衣阿華戰列艦可以在很遠(21公裡)對敵艦進行毀滅性打擊,衣阿華戰列艦擁有3門三連發406毫米高爆穿甲彈,殺傷力巨大。衣阿華戰列艦的偵測能力也十分強大依靠Mk9-2型雷達,一架格魯曼F4F-3S水面偵察機,可實現艦艇水面偵測距離為16.2公裡,空中偵測距離為14.2公裡,再加上超強的裝甲防護力,衣阿華戰列艦是一艘威力巨大的戰艦。但是衣阿華戰列艦也有不足,航行速度慢,炮彈裝填速度慢,副炮射速慢傷害度不高的短板,但是只要在戰場上要多加留心,盡力避免不利於衣阿華戰列艦的情況發生。
這便是衣阿華戰列艦,如果是八個字形容衣阿華戰列艦那便是「大炮巨艦,遠程打擊。」有關更多關於衣阿華戰列艦的更多細節,請各位艦長親自到遊戲中親自去駕駛它。用衣阿華戰列艦粉碎敵軍的進攻。反正小編已經按耐不住了,我們下期再見啦!
以上內容均來自@歐內斯特.布朗
感謝船長的分享
(本文內容不代表官方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