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威復材CCF700S碳纖維通過航天火箭發動機應用驗證

2021-02-14 光威復材

中證網訊(記者 康書偉)繼拳頭產品T300在軍品領域長期穩定供應後,光威復材(300699)T700產品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再獲突破。據悉,光威復材提供的CCF700S碳纖維近日在我國XX型號固體火箭發動機殼體上驗證成功。此次驗證成功,標誌著我國突破了國產幹噴溼紡工藝碳纖維在重點武器型號等航天應用領域的技術瓶頸,打破了國外高性能碳纖維企業在中國市場的長期壟斷,實現了幹噴溼紡工藝碳纖維的國產化替代,對航天領域新一代重點型號火箭發動機的研製和批量生產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

據介紹,該火箭發動機殼體由航天科工四院設計、製造,在該型號火箭的研製工作中,為實現火箭輕量化和高性能化的目標,同時滿足發動機特定爆破壓強的嚴苛要求,具有質量輕、力學性能出色、熱穩定性高等獨特優勢的碳纖維新材料成為必選。自2017年開始,光威復材全資子公司威海拓展纖維有限公司向中國航天科工四院8603廠提供了多批次CCF700S-12K碳纖維,配合進行XX型號固體火箭發動機纖維纏繞殼體的研製。提供的CCF700S-12K碳纖維經過前期試樣性能測試、發動機殼體驗證等工作後,接受了首次大考核,進行纖維纏繞殼體水壓爆破試驗。試驗經航天科工四院九部、航天科工四院8603廠認定後,纖維強度值、強度發揮率、殼體水壓爆破壓強等完全滿足技術指標要求。

在航天領域,高性能碳纖維複合材料可作為結構、功能或結構/功能一體化構件材料,在運載火箭、飛彈和衛星飛行器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高性能碳纖維作為發展國防軍工的戰略物資,一直被發達國家壟斷封鎖。

威海拓展於2005年在國內最早實現了國產碳纖維的產業化,並在此後的十幾年裡,持續致力於更高型號軍用碳纖維的研發和突破。2015年12月份,光威復材突破了CCF700S碳纖維的產業化關鍵技術,該型號碳纖維的製備採用國際先進的幹噴溼紡工藝,產品具有超強耐磨性、後加工工藝性優良等特性,十分適合應用於纏繞物品領域。

相關焦點

  • 先進復材,創新發展丨光威復材亮相SAMPE展會
    2018年5月16日,第十三屆SAMPE中國2018年會暨先進複合材料製品、原材料、工裝及工程應用展覽會在上海開幕。
  • 【華泰軍工】軍工復材產業鏈深度報告:軍工復材需求旺盛,投資價值凸顯
    在航天領域,碳纖維增強樹脂基復材在飛彈發動機殼體、飛彈彈體、火箭發動機殼體、衛星天線及本體結構等位置取得了應用。 在航天領域,主要作為耐燒蝕材料應用於火箭發動機噴管及喉襯等位置。炭/炭複合材料已經在航天領域的應用主要是作為耐燒蝕材料,已成功應用於製造太空梭的機翼前緣、鼻錐、貨艙門、固體火箭發動機尾噴管和喉襯等構件。
  • 電子號火箭——小型運載領域再添新玩家
    二子級推進模塊能夠產生22kN的真空推力,工作時間約310s,真空比衝333s。二子級推進模塊的電池模組由3個聚合物鋰電池包組成,其中2個電池包將在二子級飛行過程中被拋離以減輕死重,剩下1個電池包隨著二子級入軌並最終再入大氣層。二子級單臺發動機無法實現滾控,滾控通過冷氣反應控制系統進行。同時,二子級的末段姿態控制也同樣通過冷氣系統完成。
  • 日本東麗高壓封殺中國碳纖維: 中國T800打破封鎖性能超日本
    目前,該公司正在對產品質量穩定性和工程應用能力上下大功夫提高,期望在2018年基本實現T700級別產品為軍工產業服務的目標。目前,中航復材公司完成了國產預浸帶製備、鋪帶工藝等系列研究與相關工程化應用驗證,已將自動鋪帶用於新型飛機的機翼複合材料壁板;針對民機尾翼、機翼等課題需求,完成了尾翼平尾蒙皮、機翼蒙皮的系列研究與驗證試驗。在中航復材的廠區高跨淨化間內,國內最先進的大型自動鋪帶設備——1臺30米×6.5米鋪帶機,具備了32絲束鋪放能力,可實現大型複合材料構件的鋪放。
  • 灣流G650與熱塑性復材
    不同的焊接方法利弊,來自CompositesWorld帶有感應線圈的機器人通過在焊接區域施加交變電磁場來焊接部件。這會在碳纖維中產生渦流而加熱,熱塑性基質熔化並且使部件熔合在一起。由於優點較突出,高性能熱塑性複合材料被認為是一種有發展前途的飛機結構用材料,一直受到航空航天領域的廣泛關注。
  • 資訊神舟飛船太陽翼結構國產化:突破碳纖維進口限制
  • 航天製造中的電鑄技術(一):液氫液氧火箭發動機推力室
    摘  要電鑄是基於電沉積原理的高精度形性一體化整體製造技術,在航天、航空、兵器、模具等領域有著重要應用。簡介了電鑄技術在液體火箭發動機推力室、毫米波/太赫茲器件、X射線望遠鏡反射鏡等航天關鍵零部件製造中的應用情況,分析了電鑄技術的本質特性和製造難題,展望了其應用前景。
  • 新材智造56周報 | 航天科工三院研製複合材料飛行滑板「首飛」成功,FCA為Archer公司提供復材支持
    設立新部門的關鍵因素在於當前航空航天和國防複合材料市場的轉變,過去十年市場的創新以材料為主,未來十年將專注於通過改變複合材料零件的製造方式來實現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Hawthorn部門將通過與A&P 技術公司合作來優化碳纖維編織解決方案,包括預製件,織物和套管,以及借鑑代頓大學研究所的纖維鋪放經驗來擴展設計和提供複雜幾何形狀的複合材料解決方案的能力。
  • 飛機為什麼要用碳纖維複合材料?
    碳纖維複合材料的身影充斥在各個科幻、賽車電影當中。在現實生活中碳纖維複合材料也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汽車、軌道交通、體育用品等領域。那麼碳纖維復材是如何成為現如今炙手可熱的熱門材料的呢?它的優點究竟都有哪些呢?碳纖維複合材料有很強的力學性能,它的比強度、比模量,比其它與之功能類似的航空航天合金高很多倍。
  • 歐空局加速研發低成本可重複使用「普羅米修斯」火箭發動機
    「普羅米修斯」發動機由「阿里安」集團(Ariane)研製,是一種低成本可重複使用發動機,以「液氧+甲烷」為推進劑,可通過計算機實現「數位化」控制與故障診斷,同時結合3D列印製造技術,目標製造成本為100萬歐元,將裝備未來重複使用型火箭。目前,該項目已完成技術開發,處於試驗原型子系統製造階段。
  • 臺灣私營航天企業火箭曝光,吹牛的風格倒確實很有臺灣味兒
    這麼說,臺灣就要進入航天時代了?陳彥生確實曾經是NASA的員工,但他早在2009年就離開美國,加入了臺灣太空計劃署,從事火箭和飛彈相關技術的研究。他帶回來的技術,是所謂的混合燃料火箭發動機。我們熟悉的火箭發動機有固體和液體兩種。但混合發動機的燃料一半是固體一半是液體,一般來說,氧化劑是液體、燃燒劑是固體。混合發動機的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的德國早期火箭計劃。
  • 法爾肯9可重複使用火箭發展綜述
    其中前兩種主要通過蚱蜢(Grasshopper)驗證機和法爾肯9R Dev驗證機進行驗證,截至目前,已分別完成8次、4次試驗;而第3種則在法爾肯9火箭的實際發射任務中進行,截至2016年1月,已嘗試了9次。
  • 成飛翼龍1D無人機首飛,全復材機身打造更高更強性能
    翼龍1D無人機最大的特色就是,全身復材,白色是玻璃鋼,綠色的碳纖維從翼龍1D的資料來看,除了起落架,發動機和設備之外,幾乎都採用了複合材料,其中主要採用了2種材料,一種是機頭上方白色部分,這是衛星通訊天線的玻璃鋼透波整流罩,另外一個就是黑綠色機身,這就是複合材料,具體來說就是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具體牌號估計是T700或者T800,這款材料在中國的多款戰鬥機和運輸機上都有廣泛應用
  • 河南永煤成為航天系統MT700級碳纖維供應商
    7月1日,由航天科技集團一院、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等相關單位組成的專家評審組到河南永煤碳纖維有限公司,召開MT700聚丙烯腈基碳纖維工藝定型評審會
  • 2020年中國航天領域3D列印8大應用成就和案例
    2020年,中國航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五號B、長徵八號首飛成功,天問一號奔赴火星,新一代載人飛船實驗船成功驗證,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圓滿收官,北鬥衛星系統全面組網.中國航天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2020年也是航天領域要求以質取勝的一年,3D列印技術在航天領域的表現雖尤為亮眼,但總結出8條應用進展卻著實不易。
  • 小火箭 | 全球航空航天要聞 2019年1月
    全球航空航天要聞,一文掌握。本文是小火箭報告的電子版,因為有關國內航空航天的消息自有相應官媒報導,本文重點聚焦國外航空航天產業的重要事件及其分析。不過在埃普西隆運載火箭研發完成後,火箭的可靠性較高,而斜向發射時無法設置煙道,產生的附加摩擦、火箭發動機噴流和振動都容易對搭載於火箭上的衛星產生損害,因此發射埃普西隆火箭的時候,該發射架便改回豎直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