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此時的中越關係已經瀕臨破裂,但越南卻似乎絲毫不擔心來自北方的軍事威懾。這一年10月份的時候,其總政治局主任朱輝珉在談論對華政策時的會議中非常囂張地講到:
從一開始就要粉碎解放軍的企圖……粉碎解放軍在主要方向上使用150萬人的第一梯隊的戰略決心。
自從越南完成南北統一之後,就開始越發膨脹,希望能夠吞併柬埔寨和寮國兩國,建立所謂印度支那聯邦,做起了不切實際的霸主夢。尤其是在和蘇聯籤訂盟約之後,越南更是目中無人。
在1978年底越南入侵柬埔寨之後,中越邊境上的摩擦也開始升級,越南多次對中國境內開槍開炮,在其國內也開始實施極端排華政策,因此國際上也開始密切關注中國是否會出兵懲戒這個「白眼狼」。
當然越南對於中國出兵的問題是非常樂觀的,越軍普遍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只是規模大而已,武器裝備和人員素質都非常落後,所以越南軍方對於戰勝解放軍是非常有信心的。在1979年戰爭爆發前夕,越南高層甚至在發布的文件《關於軍隊政治工作的指示》明確指出:戰爭爆發後,要在一線完全戰勝解放軍,吃掉解放軍的進攻兵力。
你沒有看錯,越南是想吃掉我們,完完全全不把中國放在眼裡,所以也不難理解為什麼後來越軍精銳第3師會喊出:「打到友誼關吃早飯,打到南寧過春節」這麼囂張的口號了。(這裡要提一點,2010年越軍副參謀長阮哈一曾說:現在越軍可以一路打到北京。這麼多年過去了,臭毛病還是沒改)
當然戰爭打響後,越南就完全傻眼了。許世友的一句「諒山不能留一間完整的屋子」,讓想去友誼關吃早飯的第3師被全殲在諒山,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號稱牢不可破的越北防線被我軍全線突破,越南首都河內暴露在解放軍的裝甲洪流面前,一時間整個河內也都亂作一團。
從當解放軍已經明確宣布撤軍後,越南政府還發動全國動員令就可以看出,此時的越南政府已經完全慌了手腳。
一直以來,很多人談起對越自衛還擊戰,範圍也只是在中國和越南兩國,另外就是說這是中國交給美國所謂的「投名狀」,或者是「圍魏救趙」救援被越南入侵的柬埔寨。
但事實上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格局和效果其實要遠遠大於很多人的想像,其實際意義和影響是僅次於抗美援朝的,而這也就不得不佩服時任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同志的雄才大略。
首先來糾正一下關於「投名狀」的問題,所謂「投名狀」就是我要入你的夥,這是我給你的保證,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投名狀,中美關係就不會正常化,也不會有什麼所謂的中美蜜月期,這種說法顯然是不對的。
中美兩國之所以能打破冰封,本質上都是在面對蘇聯這一共同的戰略威脅下,尋求新的戰略突破所面臨的必然選擇。和美國搞好關係這一點在毛主席時期就已經成為外交發展路線,毛鄧二人是一脈相承的,所以不可能存在為了和美國搞好關係而去打越南這一膚淺的理由。
另外美國事實上是不希望中國發動對越戰爭的,理由也很簡單,怕惹怒蘇聯,當時中美剛建交,美國認為這會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但是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是很堅決的,鄧小平訪美時就說過要教訓越南,其實就是給美國說一聲,讓你有事先準備,但不管你什麼意見,這一仗我打定了,上帝反對也沒用。
所以「投名狀」一說是子虛烏有的。
而關於「圍魏救趙」的說法也是比較片面的,支援柬埔寨進行抗越鬥爭確實是對越自衛還擊戰的目的之一,但並不是主要的目的。因為這場戰爭一開始的定性就是懲罰性的有限戰爭,連空軍都沒有出動,可見解放軍嚴格限制了對越戰爭的規模。
如果只是為了救柬埔寨,那解放軍就應該直接攻打河內,至少也要包圍河內,這才能給越南足夠的壓力迫使其撤軍,但事實上解放軍在攻下諒山以後就立刻回撤。雖然打開了河內的門戶,但是並沒有發動進攻,越南也沒有從柬埔寨撤軍,所以「圍魏救趙」的說法也是不正確的。
對越自衛還擊戰除了是反擊越南侵略,懲處越南的「白眼狼」行為外,更重要的一個目的還是為了打破蘇聯的扼制,保護自身的戰略環境安全,所以戰爭真正的打擊目標其實是蘇聯。
80年代左右是蘇聯國力的一個巔峰期,也是蘇聯南下政策的一個高峰期。一來蘇聯和印度關係急劇升溫,在南亞獲得了一個「強大」的橋頭堡,二來拉攏了勢頭正猛的越南,蘇聯的戰略需求和越南的擴張政策不謀而合,雙方都相互需要。
此時的蘇聯勢力已經在南亞和東南亞都站穩了腳跟,如果越南繼續向南擴張(佔領柬埔寨後,越南軍隊就立刻和泰國軍隊交戰),那蘇聯就會控制從南海經馬六甲海峽,再到印度洋的這條戰略航線,向東可以劍指太平洋,向南可以馳騁大洋洲,這才是蘇聯的戰略目標。
但是這對於中國來說卻是致命的,由於中蘇關係惡化到冰點,如果讓蘇聯控制了印度洋和馬六甲海峽,那中國嚴重依賴進口的石油資源,以及改革開放後的對外貿易航線都會被扼在蘇聯的手裡。
另外一旦越南對周邊國家完成吞併,那越南就會立刻變成一個資源豐富的人口大國,屆時中國將面臨兩個極有擴張野心的大國南北包夾,那對於中國來說地緣環境就相當惡劣了。原本能用於國內建設的資金將會大量投入到軍事防禦中,改革開放根本無從談起。
面對這樣的戰略包圍,留給中國的時間和方式並不多,因為改革開放已定,以經濟發展為核心是未來一百年國策,一旦有拖延是對國家、對人民的不負責任,所以中國需要打一場閃電戰來突破蘇聯的戰略圍困。
這裡要說的是美國是指望不上的,中美關係正常化不代表美國會沒有條件地來幫你,美國只不過是想要中國成為對抗蘇聯的橋頭堡而已。而且當馬六甲海峽和印度洋被蘇聯控制時,就算美國願意幫忙也幫不了。
既然越南甘願成為蘇聯的打手,那麼自然就是中國的活靶子。1979年的對越作戰是一場非常典型的「殺雞用牛刀」式的閃電戰,快速突破快速撤回讓中國達到懲戒目的的同時,並沒有陷入到戰爭泥潭中。同時戰後雙方在邊境打了10年,在越北牽制了越南軍隊60%的軍力,還使得越軍不得不多次大規模防禦性演習,讓全國整整10年處於戰爭狀態。
這10年內,越軍無法抽出兵力和資源南下,蘇聯援助的資金和物資也都投入到了越北的防禦,根本無力發展經濟,浪費了整整10年的發展機會,國內經濟、政治都是一片慘澹,明明有大量適合耕種的土地,老百姓卻連飯都吃不飽,甚至連當兵的都在餓肚子,在1984年的老山戰役期間,越軍糧食一度匱乏到七八個人分吃一個魚罐頭。
至此,越南的稱霸夢想完全破碎,也粉碎了蘇聯在中南半島進行擴張的戰略,更是打破了蘇聯設想的對華包圍遏制圈。
越南的結果無疑更是一個響亮的巴掌打在蘇聯的臉上,1978年蘇越籤訂同盟的時候,說得好好的越南遭到軍事打擊,蘇聯將有義務幫助越南消除所謂的「威脅」。但事實上當解放軍發動自衛還擊戰後,蘇聯除了打嘴炮,加大了一些援助外,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動作。
要知道當初越南之所以敢這麼囂張,蘇聯在背後撐腰是重要原因,也是因為越南相信蘇聯會在中國出兵時南下,因此認為中國不敢出兵,但顯然蘇聯食言了,果然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這一場戰爭讓蘇聯顏面盡失,讓中國摸清了蘇聯的底,消除了當時中國乃至世界的「恐蘇症」,打出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同時中國也開始大裁軍,不再在北方維持大量的軍事力量來防禦蘇聯南下,使得國家可以拿出更多的資源進行建設發展,為改革開放奠定了基礎。
如果沒有一個安穩的內外部環境,中國就沒有精力和資源進行改開,而現在已經證明改開對中國有多麼重要,這也是為什麼說對越自衛還擊戰的意義僅次於抗美援朝的原因。
對越作戰並不是僅限於局部戰爭,而是一場著眼於世界格局的博弈,這一次戰爭甚至間接影響到了後來蘇聯的解體,破一點而活全盤,可見鄧小平等人的戰略眼光和高度實在是常人難以觸及的,不得不令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