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字體「軍武堂」關注我們!
軍無君這幾天忙著生病,所以沒有來軍武堂坐堂,想死大家了!
今天來介紹一款經典的重機槍,美國大兵們的M2式白朗寧大口徑重機槍,之所以要介紹他,出了他很經典外,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長壽,至從於1932年正式定型,列為美軍的制式裝備後,其衍生的型號眾多,在軍隊中服役至今。你說牛不?大片《狂怒》中坦克上的機槍就是它了,帥不帥?
談及M2式白朗寧大口徑重機槍,得從他的先祖M1917式白朗寧重機槍說起。美國在一戰期間期間從法國購買了M1915紹沙機槍,該槍在射擊過程中容易卡殼,動作可靠性很差,在士兵中口碑很糟糕,被貶為世界上最差的自動武器。1917年美國國防部開始在國內尋求一種作用可靠的機槍。在對白朗寧設計的機槍進行試驗時,2萬發槍彈發射順利通過,但委員會認為這是一個例外,白朗寧在第二型機槍上採用了加長彈鏈,並進行48分12秒的連續射擊,出色的表現使抱怨者閉上了嘴巴。美國國防部對該槍表示滿意,白朗寧設計的重機槍被選中作為制式武器,定型命名為M1917式白朗寧重機槍。1917年M1917式白朗寧重機槍獲得了1萬挺機槍的定單,投入生產。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總共生產了56608挺M1917式機槍。
M2式白朗寧大口徑重機槍其實是M1917式白朗寧重機槍(7.62mm口徑)的放大版,於1921年正式定型,列為美軍的制式裝備。美軍當時命名為M1921,裝有水冷散熱裝置,該槍增加了一個液壓緩衝器,以吸收過大的槍管後坐力,並且液壓緩衝器內油的流量可調,射速隨著流量可變;為了防止走火,增加了後阻鐵;為了便於雙手操作,去掉了小握把,改為裝在機匣後方的雙握把。1920年代開發防空及反裝甲用途,研製成第一挺氣冷式12.7mm口徑重型機槍。1932年,美軍對M1921進行改進後正式被命名為M2,換成質量小的帶氣冷式槍管。當時為解決持續射擊槍管容易過熱的問題於1933年又研製出了帶重槍管的M2式機槍,稱為M2HB式,後來更推出了可快速更換槍管的M2QCB及輕量版本,一直沿用至今。
美國M2式機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口徑之一,目前有50多個國家裝備,而且大多數西方國家都使用。美軍除裝備帶三腳架的M2HB式機槍外,還將它配裝在輕型吉普車和步兵戰車上,作地面支援武器使用,也作坦克上的並列機槍使用。
M2大口徑機槍採用大口徑.50 BMG彈藥有火力強、彈道平穩、極遠射程的優點,射速每分鐘450至550發(二戰時航空用版本為每分鐘600至1200發)及後坐作用系統令其在全自動發射時十分穩定,命中率亦較高,但低射速也令M2的支持火力降低。
M2射擊時後坐力很大,必須使用三腳架。
槍發射12.7×99mmmm口徑槍彈,包括有普通彈、穿甲燃燒彈、穿甲彈、曳光彈、穿甲曳光彈、穿甲燃燒曳光彈、硬心穿甲彈、訓練彈等。
M2式白朗寧大口徑重機槍發射M2普通彈時的最大射程可達7.4公裡,軍武君表示驚異,比炮彈射程還牛。裝在M3三腳架亦有1.8公裡(1.2英裡)的有效射程。M2式白朗寧大口徑重機槍淨重38公斤(84磅),其M3三腳架時全重20公斤(44磅),V字扳機裝在機匣尾部並附有兩個握把,射手可通過閉鎖或開放槍機來調節全自動或半自動發射。M2用途廣泛,為了對應不同配備,它更可在短時間內改為機匣右方供彈而無須專用工具。
性能參數總重量 38公斤(空槍)、58.2公斤(連三腳架)
全長 1653毫米
槍管長度 1,143毫米
彈藥 12.7×99毫米(.50BMG)
口徑 12.7毫米
射速450-580發/分
槍口初速:930米/秒
有效射程1800米
最大射程 7400米
供彈: 彈鏈供彈
瞄準具型式: 可調機械照門
現在駐伊拉克美軍連卡車上都裝備了M2HB
從1933年M2HB正式定型到1946年為止,總產量約為200萬挺。停產25年後,1979年由麥爾蒙特等公司恢復生產,當年美軍定購18822挺。到20世紀90年代為止,除美軍外,世界上還有91個國家和地區裝備使用這種機槍。直至今日,在伊拉克發生的戰鬥中,其仍然作為直升機機槍、坦克高射機槍、坦克並列機槍、車載機槍出現在戰場上。
就在人們認為這是M2型重機槍最後的絕唱時,美國陸軍坦克車輛司令部授予通用動力武器與技術產品公司一份價值2600萬美元的採購合同,用於購買12.7毫米口徑M2HB機槍。合同將於2008年4月開始執行,將在位於緬因州的通用動力武器與技術產品公司工廠內生產。
M2HB現在還大量裝備世界各國軍隊,預計在10年不會大規模換裝
服役期已幾十年來,美國陸軍一直沒有考慮用別的新式大口徑機槍來替換M2HB 12.7毫米重機槍,原因主要如下:一是因為它的使用方式以車裝為主,只在極個別情況拿下車來使用,其質量大小對於車船來說不是主要矛盾,加之其動作可靠,能夠滿足使用要求;二是因為其定型生產幾十年,成本低廉,作為各種裝甲輸送車、裝甲偵察車、坦克、自行火炮、船艇等的附屬武器備受主體裝備系統訂購者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