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登陸艇大家可能比較陌生,但是在兩棲作戰中登陸艇的作用卻不可小覷。這種氣墊登陸艇可以在登陸作戰中快速運送突擊力量到達灘頭,為後續部隊開闢登陸場。要說起重型登陸氣墊船,烏克蘭的野牛就不能不提。野牛可是烏克蘭從前蘇聯手中繼承來不多的乾貨,是未來我國登陸作戰中不可或缺的運輸力量。
這種氣墊船排水量五百五十餘噸,最大載重量一百五十餘噸可以同時運載三輛主戰坦克或者八輛步戰車,如此強悍的運載能力如果可以大規模建造,對於我國未來的兩棲登陸作戰從無疑是有利的。但是我國僅僅引進建造四艘便陷入了沉寂,這是為何?首先野牛氣墊船,我們與烏克蘭籤訂的合同就是四艘,前兩艘烏克蘭負責生產,後續艦船在我國建造。如今四艘已經製造完畢是情理之中。而讓廣大軍迷感到疑惑的是,為何不大規模的製造野牛氣墊船。首先該型氣墊船的確能夠滿足我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在兩棲登陸戰場上的需求。但是野牛氣墊船也存在著目標大、續航距離一般等問題。所以說暫時我們很難看到數十艘野牛登陸艇在一起作戰的場景。
但是野牛的引進並非沒有好處,正所謂他山之石可攻玉,長期以來我們始終缺乏類似美軍所裝備的「LCAC」一樣的中型氣墊船,在引進野牛之前我國就對綽號為「野馬」的中型氣墊船進行研製,但是由於種種原因,該型氣墊船的研發陷入停滯,在引進野牛氣墊船之後,野馬的研發進度開始恢復。某種意義上來講野牛氣墊船的引進,為「野馬」氣墊船的研髮帶來了經驗。而且隨著戰爭目標的演變,野牛這種重型氣墊艇的作戰範圍,除了我國附近的戰爭區域,不適合藍海海軍的發展規劃,比起這種重型氣墊登陸艇,類似於野馬這樣的中型氣墊登陸艇更適合我國海軍的作戰需求。
氣墊登陸艇的作用就是,在登陸作戰中儘可能多的將登陸部隊運送到灘頭上開闢登陸場。雖然野馬(726氣墊登陸艇)的排水量一百六十噸有效載重五十噸,續航距離三百二十千米,可以一次性搭載陸戰隊員八十人和兩輛步戰車,雖然運載能力以及續航能力皆不如「野牛」氣墊登陸艇,但是比起野牛的笨重以及目標大,野馬氣墊登陸艇則更契合我國的裝備體系。四艘該型登陸艇可以在071登陸艦上進行搭載,如此一來野馬登陸艇,則更適合我軍體系內的作戰分工。
然而筆者認為,引進野牛的重大意義是我國從烏克蘭手中掌握了大型氣墊船的全套資料,無論是發動機還是船體布置,這都為我國的氣墊船製造業提供了資料。而且通過借鑑烏克蘭的氣墊船發動機,我國也解決了野馬氣墊船的「心臟病」改善了該型氣墊船的動力系統。野馬氣墊船的量產大大提升了我國兩棲登陸作戰中所存在的運輸力量不足的問題,而且隨著071登陸艦的繼續建造,野馬氣墊船也會繼續製造。
那麼重金引進的野牛氣墊船,是否真的會從此退出江湖?僅僅生產四艘就退出舞臺了呢?筆者認為,任何武器裝備的引進不能單單看這個武器裝備的數量與質量,還要看該型武器對引進國家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就以我們大家熟悉的盒子炮為例子,這種在歐洲不受歡迎的軍用手槍,在遙遠的中國卻賣得脫了銷,但是雖然毛瑟軍用手槍威力不隨,集中起來看使用也不亞於衝鋒鎗,但是這種武器也許在近戰、夜戰中能夠為我軍提供優勢,但是在敵人的重炮、機槍的火力下,毛瑟軍用手槍也改變不了戰局。
雖然野牛氣墊登陸船僅僅引進了四艘,但是我們獲得了全套技術,如果在未來戰場上我們的確需要大量的該型登陸艇,我們就會立刻大批量進行生產。而且通過四艘的使用與製造,我們也能因地制宜的改進野牛氣墊登陸艇,讓這艘氣墊登陸艇能夠更適合我軍的作戰目標以及作戰體系。野牛的「遇冷」正說明,我國的軍用氣墊船研發計劃的主動權在我們手中,只有使用,最符合我軍戰術目標的武器裝備,才能讓我軍在未來的作戰中處於不敗之地。野牛雖然優秀,但是野馬可能更加適合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