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甲威龍-大和號戰列艦

2021-02-07 大洋徵服者

艦種:戰列艦

國籍:日本

艦級:大和型戰列艦(1號艦)

製造廠:吳市吳海軍工廠

造價:137802000日元(相當於12.134噸純金)

動工:1937年11月4日

下水:1940年8月8日

服役:1941年12月16日

結局:1945年4月7日被擊沉

除籍:1945年8月31日

技術數據:

基準排水量:64,000噸

滿載排水量:72,810噸

全長:263.0米

全寬:38.9米

吃水:10.4米

動力:蒸氣渦輪引擎(4座4軸) 12臺鍋爐

功率:153,553匹

最高速度:27.68節(有27.46的異說)

續航距離:7,200浬(16節)

乘員:3,300人

艦載機:零式水上偵察機零式觀測機等最大載搭機7架

武器裝備:

1941年:(新造時)3座3聯裝460毫米艦炮

4座3聯裝155毫米艦炮

6座127毫米雙聯裝高射炮

8座25毫米3聯裝機炮

2挺13毫米聯裝機槍

1945年:(最終時)3座3聯裝460毫米米艦炮

2座3聯裝155毫米艦炮

12座127毫米雙聯裝高射炮

52座25毫米3聯裝機炮

6挺25毫米機炮

2挺13毫米2聯裝機槍

裝甲:舷側410毫米甲板200-230毫米主炮防盾650毫米 

1945年4月7日,美國轟炸機炸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最大的戰艦

大和號戰列艦(日文:やまと,英文:Yamato,中文:大和號戰列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日本帝國海軍建造的大和級戰列艦的一號艦,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曾號稱「世界第一戰列艦」、「日本帝國的救星」。 1945年4月7日,大和號在衝繩島戰役中,被美軍飛機擊沉於日本九州西南50海裡處,成為日本軍國主義特攻作戰精神的炮灰。大和號的沉沒,也宣告了大艦巨炮時代的徹底終結。在沉沒超過半世紀後,該艦仍然作為不少電影及動畫的題材,繼續深深地影響著日本人。



大和級戰列艦可以說是人類有史以來建造過的最大的戰列艦。但是,由於日本海軍的戰列艦用兵思路存在致命缺陷,致使大和級在建成後始終處於一種作用不明的曖昧狀態,以至於被當成聯合艦隊的水上豪華飯店使用。對實力不足的日本國力和日本海軍兵力來說,這無疑是巨大的浪費。大和艦的噸位,主炮威力,裝甲厚度超過了同時代的戰列艦,是名副其實的世界最強戰列艦。由於日本人對大和艦的建造和使用採取了極為嚴格的保密措施,使得美國海軍在很長時間裡大大低估了該艦的實力,錯誤地認為其排水量不超過46000噸,採用406毫米口徑的主炮,航速30節。基於錯誤情報,美國人相信「依阿華」級戰列艦在達到33節高速的同時,其火力和裝甲厚度已經足以對付日本的新式戰列艦,而這種的判斷顯然是錯誤。


回顧整個1930年代,我們會發現當時的日本海軍對戰列艦的速度要求,並非是以能夠伴隨機動部隊航空母艦作戰為標準,而是遵循傳統的教科書式炮戰思路,即「以最快速度接敵」來確定的,其目的是儘快搶佔T字陣橫列陣位。日本海大海戰後,「日本馬漢」秋山真之參謀所說的「由於聯合艦隊具有3節速度優勢,所以取得了海戰勝利」的說法對此後的日本戰列艦設計思路影響很大。在海軍中這種思想受到海軍軍令部總長伏見宮博恭親王、海軍大臣大角岑生和艦政本部部長中村良三為首的,擁有一大批可以說都是聞著對馬海戰的硝煙味成長起來的十九世紀的東洋「80後」們粉絲的死硬「戰艦派」的推崇。至1940年代,航速33節以上的翔鶴級和大鳳級航母陸續服役,有人因此指責27節的大和級無法與其相伴行動。不過,在大和竣工時,日本海軍機動部隊主力是航速31.2節的赤城和28節的加賀,兩艘編為同一戰隊,勢必要遷就航速較慢的加賀號,而大和級與加賀的航速相差無幾。此外,龍驤號,千歲級和伊吹級(計劃中)航母的航速為29節,信濃號航母為27節,隼鷹級為25.5節,它們都可以與大和級相伴行動。再者,包括大和級在內,日本戰列艦的防空火力並不是很強,如果僅僅作為護衛軍艦用的話,發揮不了多大價值。以高速戰列艦為航母護航,主要是為了在航母派出艦載機,無力自衛時執行對空和對海防禦任務。


就防空能力而言,大和級的副炮主要是為了在近距離交戰上應對條約性巡洋艦和驅逐艦,不能作為防空炮。實際經驗則表明,在有巡洋艦、驅逐艦等軍艦編隊護衛的情況下,戰列艦的水平副炮使用價值並不大。美國北卡羅來納級以後的戰列艦,以及英國的英王喬治五世和後續的獅級和前衛級,都完全廢除了專門對海的水平副炮,全部改裝高平兩用炮。綜上所述,即使日本海軍像美國海軍那樣將大和級作為機動部隊護航力量,也並不會帶來多大的戰術優勢。同時,大和級6300噸的龐大耗油量(如果大和是以30節的高速戰列艦,燃料耗費量將更為龐大)對於經常為艦隊油船數量不足而苦惱的日本海軍來說,也是個很大的負擔。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來,日本海軍對於大和級的使用思路和用兵方略是按照一種「理想化」的模式來安排的,也就是說,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按照原有的「漸減迎擊」戰略,面對佔有優勢的美國海軍兵力,大和級在西太平洋固守待命,等日本海軍使用多種手段將來襲的美國主力艦隊逐漸削弱後,再在靠近日本近海的大決戰中出動大和級,將殘破的美艦隊一舉擊破。這是一種守勢戰略,然而一旦這個固定模式被打破,大和級就將變成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大和號在特攻作戰中受損早在決定建造超戰艦之初,海軍航空本部的激進派就曾經有過「埃及的金字塔、中國的萬裡長城、日本的大和號,是世界三大馬鹿(蠢事)」的說法。甚至到1980年代,還有日本國會議員說大和型戰艦、伊勢灣排海造田工程、青函海底隧道是「昭和三大馬鹿」。大和級的單艦建造費用為1億3780萬2000日元,按當時日元的含金量計算,為12.134噸純金。相當於3艘飛龍級航母或1.6艘翔鶴級航母;建造4艘大和級戰列艦所用的資金、物料、人力足以建造12艘飛龍級或6艘翔鶴級航母。


如果軍令部的老傢伙們能夠採納航空本部(山本五十六、井上成美等人)的意見,那麼在日美開戰之初,日本海軍在太平洋上將有16~22艘現役航母,遠遠壓過美國海軍的3艘航母。如果軍令部和聯合艦隊能夠結合這一兵力優勢,適時地由守勢戰略思維轉變為攻勢,那麼將日本海軍的最前線推至阿拉斯加-美國西海岸-巴拿馬運河一線也不是沒有可能,太平洋戰爭初期和中期的態勢也必將大幅改觀。此外在戰時,艦隊決戰思想始終統治著大部分日本海軍高級指揮官的頭腦。他們始終幻想著以一次日本海海戰式的決戰來取得戰爭的勝利,即使不是通過戰列艦的大炮,也是通過航母的飛機。


卻始終沒有意識到,這場戰爭的勝負已經不是通過一兩件新式武器所能左右的,更多的是以奪取制空權為核心,多兵種協同機動、連續作戰。當經過兩年的戰爭消耗,聯合艦隊失去了奇襲帶來的短暫優勢和微弱的技術優勢。日本海軍在1943年後才認識到航母的核心地位,並以後來發展出來以岸基航空兵和特攻作戰為中心的「航空決戰」模式,但這一切都不能抵消日美兩國在綜合實力上的巨大差距,過去幾十年來帝國積攢下來的航空精銳早已耗費殆盡,此時日本海軍不僅是在航母數量上處於劣勢,在艦載機的性能上和飛行員的素質等方面也全面劣與美國。


之前一直雪藏的大和級戰列艦,已經變成為機動艦隊航母護航的角色了,被寄予厚望的460毫米巨炮只能用三式對空彈向美軍飛機實施射擊。大和號戰列艦威力雖大,但生不逢時,恰逢戰列艦的主力艦地位開始被航空母艦所取代的時代,並且日本海軍將其當作最後決戰的王牌未經許可聯合艦隊不能動用而很少出戰,導致大和號錯過了最佳時期,缺乏戰鬥經驗,也為後來的作戰埋下隱患。大和號戰列艦的沉沒宣告了日本海軍的覆滅,也宣告了大艦巨炮時代的結束。


相關焦點

  • 科普帖——大和號戰列艦
    ,曾號稱「世界第一戰列艦」、「日本帝國的救星」。而就「大和」的94式主炮本身來說,其身管壽命200~250發,而火炮膛壓小得多的衣阿華級的Mk7型主炮身管壽命也只有 290~350發,這說明94式的身管強度並不差。另外還有一個影響戰列艦火炮射擊的問題往往被人們所忽視——在波濤洶湧的海上,戰列艦艦體的穩定性實際對主炮射擊精度影響非常大,而艦體粗短的「大和」無疑比艦體細長的衣阿華級擁有著更好的縱向穩定性。
  • 零戰績,日本戰列艦「大和」號的一生
    1945年4月7日,被視為「日本帝國救星」的人類史上最大戰列艦──「大和」號,在沒有護航編隊的掩護下被數百架美機盡情蹂躪,於日本九州西南50海裡處沉沒,淪為軍國主義的炮灰。     但1922年《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籤訂,海軍的遊戲規則發生了重大變化,單艘主力艦排水量不得超過3.5萬噸,火炮口徑不得超過406毫米。各國大型戰列艦建造計劃都被終止或取消,給急欲擴軍的日本戴上了緊箍咒。1922-1936年間被也稱為「海軍假日」時代。
  • 大和號戰列艦到底是如何被擊沉的?
    日軍為阻止盟軍登陸,發動衝繩防衛戰天一號作戰,作為菊水特攻作戰的一部分,以大和為中心的艦隊向衝繩海域出擊。3月17日,日本聯合艦隊命令包含戰列艦大和號在內的第一遊擊部隊進行出擊準備,以配合航空攻擊,並將這個作戰命名為天一號作戰,其目的是在美軍登陸衝繩戰役中協防衝繩。大和號的這次出擊,主要是吸引美海軍戰鬥機向大和號在內的第一遊擊部隊迎戰,以緩解美軍對日本特攻機的攻擊。
  • 日本帝國最後的哀鳴:「大和「號戰列艦
    正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之下,日本啟動了「大和」級戰列艦的研製計劃。為了製造「大和」級戰列艦,日本耗費巨資對其造船業進行了新建、擴建新的設施,購買了一大批新式設備。為了保密,除了在管理上進行嚴格的保密措施外,還在造船廠四周都建了圍牆,朝海的方向也加強了警戒,並增設了防護網。所以導致世界各國對其知之其少,就連美國一度認為日本最大的戰列艦最多也不過與自己的「依阿華」號相當。
  • 戰列艦發展史(一):鐵甲艦時代!
    編輯在航空母艦未成為制海主力之前人類曾有過一段瘋狂建造戰列艦的階段,從鐵甲艦到前無畏艦,從前無畏艦到無畏艦,最後再從無畏艦到現代戰列艦用了幾十年時間
  • 北洋水師鐵甲戰列艦「定遠」號介紹
    資料圖:裝甲炮塔船-定遠  鐵甲戰列艦(鐵甲炮塔艦、裝甲炮塔艦 steel battleships) 每艘造價620萬馬克,由德國坦特伯雷度(該地二戰後劃歸波蘭,現名什切青Szczecin)的伏爾鏗(Vulcan)造船廠建造,1881年開工,同年12月28日「定遠」艦下水,次年11月28日「鎮遠」艦下水;1885年二艦駛抵大沽口加入北洋水師。
  • 【模型】大和號戰列艦
    YAMATO這個名稱至今仍佔據著人類戰列艦排行榜的頭名。這是人類工業革命的巔峰之作,這是一個海洋民族傾國澆築的野心,而她短短幾年的一生卻只需要三個字就能概括:然並卵. 這盒模型是我從西安帶來廣州的,現在終於可以拍照存檔了。怎麼說也是世界最大的戰列艦,所以不想草草開工,竟然到了畢業都不敢下手,有捨不得送人,於是跟隨到現在。
  • 大艦巨炮的巔峰之作——「大和」號戰列艦
    點上方「戎星戰友」免費關注訂閱來源 | 1號高地在上世紀40年代的太平洋戰場上,日本「大和」號戰列艦曾一度讓美海軍官兵聞之色變
  • 二戰最白痴的巨型武器:日本大和號戰列艦
    殊不知,大和號強大的防空火力,雷達探測能力如果在南雲的艦隊裡面能發揮很大的作用的,如果大和號參戰,中途島也不至於輸的一塌糊塗,戰場上無所建樹,大多時候賦閒在家,大和號儼然成了大和旅館,上面的官兵不用去作戰,無事可幹,待遇可是不賴:整天有喝不完的清酒,水果。
  • 大和號戰列艦對於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價值
    聯合艦隊設想戰時以小笠原群島以西海域作為預定海上決戰戰場,攔截由本土前來增援的美海軍艦艇編隊,憑藉大和級戰列艦強大的460毫米艦炮,在兩國海軍戰列艦世紀大戰中擊敗美海軍。但歷史證明,日美海軍在太平洋的戰爭,並未按照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設想而展開,兩艘大和級戰列艦大和號和武藏號,更多的時間是待在戒備森嚴的軍港內,並未隨艦隊主動出擊,尋找美海軍戰列艦決戰,成了太平洋戰爭中多場非常著名的大海戰的旁觀者。
  • 殺手哥的兵器庫 生不逢時的日本大和號戰列艦
    不過,在海軍相關人士之間,建造這巨大戰列艦的事實是公開的秘密。海軍兵學校學生乘坐練習機在「大和」上空飛行的時候,教官甚至向學生們作出說明。可是,大和型戰列艦在建造期間所執行的機密保持措施,卻被很多建造艦隻的相關人員指摘太過嚴厲。
  • 被譽為「大和旅館」,大和號戰列艦到底有多豪華?這裡告訴你答案
    大和號戰列艦,是二戰後期日本海軍建造的大和級戰列艦的一號艦,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被稱為「世界第一戰列艦」,「日本帝國的救星」。
  • 世界看透透|納粹二戰工程:日本大和號戰列艦
    「依阿華」號戰列艦9門主炮右舷順次射擊,據稱可導致這艘排水量45000噸的龐然大物側移10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依阿華級戰列艦以其高速性以及強大的高射火力伴隨航空母艦特遣艦隊和支援兩棲登陸作戰。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建造了兩艘:北卡羅來納號(North Carolina BB55)、華盛頓號(Washington BB56)。1937年10月27日北卡羅來納號戰列艦在紐約海軍船廠開工,1941年4月服役。同型艦華盛頓號戰列艦1938年6月14日開工,1941年5月服役。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942年,「北卡羅來納」號與「華盛頓」號相繼加入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
  • 日本的大和號戰列艦為何被稱為「大和旅館」?是因為中看不中用?
    日本的大和號戰列艦為何被稱為「大和旅館」?是因為中看不中用?
  • 【周末開船】1/1000仙女座級戰列艦三號艦,大和號2202
    相關機體:仙女座級戰列艦二、三號艦登場作品:宇宙戰艦大和號2202比例:1/1000模型作者(id):SWP工作室作品標籤:陰影、塗裝--作者自述--這次是兩艘仙女座,二號艦和三號艦,三號艦在二號艦的基礎上去掉了後面兩個炮,加大了艦橋,在上面添加了飛行甲板,可以說二號艦是戰列艦,三號艦更像是航母的作用。
  • 二戰時期,被稱為「海上旅館」的大和號戰列艦到底有多豪華?
    1940年8月8日,被後世稱為「昭和三大馬鹿」之一的「大和」號戰列艦在日本吳海軍工廠的一片讚嘆聲中下水。這艘史上最強大的戰列艦,成為舊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新旗艦,帶著無限的寄託,更是精神圖騰。大和號戰艦,是一艘滿載排水量高達7.2萬噸萬噸的大型戰列艦,一般來說,今天美國的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滿載排水量也才在10萬噸左右。而咱們的遼寧艦,排水量不過六萬噸左右,還比不上大和號。
  • 日本海軍為什麼造大和戰列艦?
    關於日本海軍為什麼造大和戰列艦,首先一個原因就是補充當時IJN(日本帝國海軍)的實力。海軍艦艇的服役時間十分有限,至大和級正式立案時,日本海軍的主力戰列艦除長門級之外,金剛級已經處於超期服役的狀態,扶桑級和伊勢級也已經服役了近20年,整體的技術也已經落後於當時的時代,且改造的空間也已經不大,急需新的主力艦進行補充。
  • 「大和」前日本最強戰列艦,日本「長門」級戰列艦
    對於海軍類軍迷來說,戰列艦肯定是繞不過去的一型艦種。即使是在後來航空母艦開始大行其道,戰列艦仍然以其高聳的體型和威力驚人的艦炮活在很多軍迷的腦海中。基本上談及戰列艦,必然繞不開日本海軍,這個大艦巨炮最後的堅定擁護者,在太平洋戰爭中期前,仍然堅定不移的在建造新的大型戰列艦,這就是後來的「大和」級戰列艦。
  • 大艦巨炮的終響:cobi積木戰艦世界版大和號戰列艦評測
    這就是人類歷史上建成服役的最大的戰列艦,由cobi積木出品,編號為3083的戰艦世界限定款:大和號戰列艦。套件概覽艦體後部的主要造型,包括後艦橋上的備用射擊指揮所,後部的副炮和三號炮塔。無論對積木戰列艦愛好者還是對多炮塔神教信徒來說,這一艘大和號都是無法拒絕的精品之作。當然,2500片積木的巨大規模要組裝好也絕非易事,加上其中還包含了大量造型相似的光滑斜面零件,組裝時出現失誤的概率並不小,再考慮到cobi一貫略微偏硬的積木手感,如果不全神貫注投入製作中很容易影響組裝體驗。
  • 巡洋艦、驅逐艦、戰列艦和護衛艦都有什麼區別?
    它是由鐵甲炮艦發展而來。排水量一般在0.8~3萬噸。早期主要是配置火炮,二戰後巡洋艦也可以裝備各種飛彈。可以提供無人艦載機的起飛和降落。中國清朝 末期的北洋水師,除了定遠號和鎮遠號鐵甲艦,其他主力艦艇就是巡洋艦,像來遠號、經遠號、致遠號、靖遠號、濟遠號、超勇號、揚威號等,它們就都是巡洋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