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C47的機艙幽暗而沉默,搖擺不定。傘兵們分坐在機艙的兩旁,沉默不語,只能聽到咳嗽聲與嘔吐聲。
透過玻璃看去,黑茫茫的夜空已經被無數的探照燈點亮,一發發高射炮彈在高空爆炸,讓每一架C47的飛行都變得極為困難。不時地,有C47劃著熊熊火光,朝著地面墜落;也有C47被擊中後凌空爆炸,傘兵們屍骨無存。
德國鬼子的高射炮讓傘兵們措手不及,將他們趕出科唐坦半島,解放巴黎的想法似乎只是個泡影。他們只盼著機艙內那盞該死的綠燈亮起,而不是在這個悶罐中失去自己的生命.
這一切來之不易,又有多少血淚孕育而生。
各位好!我是喪狗!
《戰火兄弟連》系列考據文章終於和大家見面了。在本系列文章中,我們先將大家簡要概括地介紹美國空降兵的發展史以及空降兵所使用的武器、裝備,他們的訓練以及搭乘的飛機等基本內容。之後我們將根據《戰火兄弟連:進軍30高地》和《戰火兄弟連:浴血奮戰》兩部作品的內容,將遊戲中的戰鬥與歷史中的戰鬥一一對比。
這也是我第一次認真地研究戰史,但同時也發現資料實在是匱乏,寫作中難免有所疏漏。也希望大家能多多指出文章中出現的問題,本人不勝感激!
這次我得到了機核網網友「無念的阿卡林」的幫助,再次感謝他的辛勤付出!如果有朋友也願意參與到這一項考證工作,歡迎隨時聯繫我!
一位上校的暢想
1917年4月6日,美國正式向德國宣戰,並且向歐洲派遣了自己的遠徵軍部隊,由出身騎兵的潘興將軍擔任總指揮。這些來自另一個大陸的士兵給疲憊不堪的協約國部隊打了一針強心劑。在第二次馬恩河戰役中,美國遠徵軍與英法軍隊一同死守陣地,徹底粉絲了德軍攻佔巴黎的計劃。在之後的幾次戰役中,美國遠徵軍表現優異,幫助法國奪回了大片領土。
但是,美國遠徵軍的損耗也在不斷增加,傷亡數字日益攀升。在1918年9月26日發動的默茲-阿爾貢進攻中,就有超過26,000名美軍官兵陣亡。殘酷的戰壕戰讓美國人意識到,他們必須要儘快結束掉這場戰爭,以避免帶來更多的損失,同時避免國內的孤立主義抬頭。
1918年,作戰的美軍士兵,阿貢森林
1918年10月17日,一位叫做威廉·P·「比利」米切爾上校的計劃被放在了美國遠徵軍總司令潘興將軍的桌上。這位遠徵軍的航空兵顧問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計劃。在這份計劃中,米切爾上校會利用美國遠徵軍以及協約國的所有轟炸機,將第一步兵師的官兵投放到德軍戰線的後方,展開一場突襲戰。在數百架戰鬥機的護航支援下,士兵們需要利用轟炸機投放的物資構築防線,抵擋德軍的反撲。同時,美軍的主力將展開一場攻勢,突破敵人的陣線,與第一步兵師會和,最終完成作戰目標。
米切爾上校本人
這份作戰計劃看起來荒誕不經,但確實有一定可行性。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出現了利用飛機進行空降作戰的案例。例如在1916年10月14日,兩名德國人在俄軍戰線後的羅夫諾空降,破壞了當地的鐵路後搭乘飛機逃離。這給了米切爾上校足夠的信心,他保證只要給他240挺機槍,他就能完成這一計劃。
潘興將軍最終批准了這個計劃,米切爾上校迅速召集了自己的副手劉易斯·H·布裡爾頓,開始研究空降行動的具體方案。他們計劃於1919年在法國梅斯附近展開空降行動,以突破那裡的堡壘集群。
但是隨之研究的深入,米切爾上校發現這個計劃執行起來難度太大:首先是他們根本沒有辦法在找到12000頂降落傘,更不要提第一步兵師的官兵們壓根就沒有接受過正規的跳傘訓練,讓他們從轟炸機的機翼上跳下去簡直是天方夜譚。況且,米切爾上校意識到,調配如此龐大的轟炸機群,讓他們同時起飛、編成縱隊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沒等米切爾上校完成自己的計劃,第一次世界大戰就結束了。現在看來,這份計劃實在太過於簡陋與粗糙,以當時的科技水平也沒辦法完成。如果計劃真的得以實施,恐怕也會出現一場災難性的戰役。不過這份計劃依然讓美軍第一次注意到了空降作戰的理念,並且確實有一定的可行性。
隨著國內孤立主義勢力抬頭,美國的軍費開始大規模縮減。米歇爾上校轉而研究飛機對艦船的攻擊,空降作戰的計劃就此擱置。美軍只在兩次演習中進行了小規模的空降,並沒有建立系統性的空降作戰理論,空降部隊也沒有創立。在軍官們的眼中,空降部隊只是個小規模的襲擊隊而已。
在官僚中破殼而出
1936年,蘇聯在莫斯科舉辦了一次大規模軍演,各國紛紛派出觀摩團前去參加。龐大的TB-3機群從觀察團上空掠過,大家認為這只不過是一次轟炸表演。但是隨即,大家看到的是一個個小人從轟炸機的機翼上跳了下去,白色的傘花在天空中綻放。傘兵們降落後便收起降落傘,拿起裝備趕到指定的集合區域。
跳下TB-3轟炸機的蘇聯傘兵
觀察團被這壯觀的場面震撼到了。他們沒想到士兵們居然可以從天而降,能將敵人打個措手不及。空降作戰的種子隨之在歐洲各國之間開花結果。法國、納粹德國、義大利都開始組建了成建制的空降部隊,並且開始探索將士兵直接投運到機場的空運部隊。與此同時,蘇聯和納粹德國為了儲備自己的航空人才,大規模的推廣滑行機運動。他們也是一種不錯的機降方式,並且也開始了對應的研究。
美國人並沒有對這個事情置之不理。從1938年開始,歐洲的各大使館武官就開始向國內報告各國對於空降作戰的發展報告。這些報告引起了喬治·C·馬歇爾將軍的關注,他命令時任步兵局局長喬治·A·林奇少將提交一份備忘錄,讓他研究空降部隊組建、訓練、作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並作出相應結論報告。
五天後,林奇的報告就放在了馬歇爾將軍的桌上。他仔細研究了法國與蘇聯的空降部隊,結合美軍僅有的幾次空降和空運演習,認為將大規模部隊運輸、空降是可行的,但仍需要進一步的實驗來證明這一理論。
這份研究報告被抄送到了陸軍航空兵的參謀部,隨之引起了一系列的扯皮官司。內部對於這份報告的可行性並不完全認同,況且手裡頭也沒有那麼多的運輸機可供部隊使用,因此這份報告也被推遲。
到了1940年1月,陸軍航空兵報告稱為計劃準備的運輸機已經準備完畢,就任陸軍參謀長的馬歇爾將軍正式批准林奇啟動這項計劃。林奇少將隨之將這項任務分配給自己的手下——威廉·C·李少校。
威廉·C·李,又被稱為美國空降兵之父
李少校接到這份任務後請求陸軍航空兵提供運輸機、用固定傘索打開的降落傘和專業的疊傘員與跳傘員,這些裝備與人員都在3周內運抵了本寧堡的羅森機場。同年5月,位於俄亥俄州萊特機場的航空兵測試中心傳來了好消息,他們成功研製出了T-4傘具。這款降落傘根據T-3傘具研製,主傘8.5米,配有一個小型降落傘。空降兵需要把他背在胸前,跳出機艙後拉動溝環打開。
就在李少校潛心準備空降兵訓練的時候,一個驚人的消息從歐洲傳來。1940年5月10日,納粹德國發動了對法國以及低地國家的入侵行動。其中最令人矚目的就是德軍傘兵在埃本-埃美爾要塞群的行動,他們搭乘DFS 320滑翔機降落,在JU-87俯衝轟炸機的掩護下,利用火焰噴射器和炸藥快速肅清了要塞中的比利時守軍,佔領了阿爾伯特運河的河口。這得以讓德軍的地面部隊繞過比利時的地面防線,加速了佔領比利時的進程。
希特勒特意與這隻傘兵部隊合影留念
這給予美軍極大的震撼,他們這才真正意識到傘兵能在戰場上發揮這麼大的作用,能讓一座耗費巨大物力、看起來堅不可摧的堡壘在很短的時間內摧毀攻佔。建立一隻強大的空降兵部隊已經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了,但是美軍的官僚體系還在糾結於空降兵到底歸於哪個系統的指揮,工兵局、陸軍航空兵和陸軍吵作一團,最後不得不由馬歇爾將軍來決定。馬歇爾將軍思索一番,決定把傘兵交由本寧堡。由此,美國空降兵成為了陸軍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寧堡也被稱為空降兵的搖籃。
7月1日,美國第一個傘降實驗排在本寧堡成立了。這個排由30名軍官以及來自第29步兵團的兩百名士兵志願報名了這個項目,最終經過層層的篩選和考核,只有1名軍官和48名士兵留了下來,這位軍官叫做威廉·T·裡德中尉。裡德中尉帶領士兵們來到了羅森機場旁,搭建了帳篷,進行適應性訓練。
過了沒多久,李少校命令實驗排前往新澤西州狄克西的馬格勒機場。在那裡,兩座45米的巨型空降塔佇立著。這是降落傘公司建造的,專門用來測試降落傘具。其中一座塔配備有垂直的鋼繩,可以將傘具掛在鋼索上進行降落;另外一座則沒有鋼繩,讓傘兵們自由跳落。當時還沒有配備鋼盔的小夥子們戴著棒球盔完成了多次跳傘任務,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並於8月16日從飛機中完成傘降。同時,更多的傘降塔在本寧堡拔地而起,供未來的傘兵們訓練。
期間,林奇將軍還特地來一次突擊檢查,親身體驗了一下跳傘。整個實驗排士氣高潮,體能達標,隨時準備好接受檢閱。
本寧堡的傘降塔,1941年
8月29日,實驗排進行了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跳傘。馬歇爾將軍以及陸軍參謀部的高級官員們、南美國家的觀摩團一同來到了本寧堡,觀摩實驗排的跳傘情況。這一次實驗排還將在傘降後利用自己的裝備武器攻克一處敵軍據點,完成既定目標。傘降過程出現了兩個意外:一個是一位傘兵的主傘被傘繩勒住,不得不打開副傘降落;一個是一位傘兵遭遇了一股上升氣流,從各位觀摩團的成員腦袋上飛過後落在了機庫的房頂上,這還讓南美的觀摩團成員感到十分驚奇,驚嘆於美國人的降落居然這麼準!
馬歇爾將軍對實驗排的表現非常滿意。在午餐時,他對全排的官兵說,一個完整的傘兵營即將建立,而你們將要培養出新一批優秀傘兵。
演習後,傘兵排一分為二。一組人在詹姆斯·A·巴塞特的帶領下學習降落傘的保養與摺疊知識,另一組人則在裡德中尉的帶領下留在本寧堡,開始籌劃跳傘學校的建立工作。到了10月1日,第501傘兵營正式成立,營長為威廉·M·米爾利少校。11月,陸軍參謀部下令再組建3個營。米爾利少校認為應該專門組建一個部隊,對新兵進行訓練。
上級批准了這個請求,1941年3月10日,臨時傘降訓練大隊成立,所有下級軍官和士兵成員都來自501傘兵營,提升為中校的威廉·C·李任大隊長。他在阿拉巴馬州開闢了新的訓練營地,同時讓本寧堡的空降塔數量達到了4座。所有訓練的任務以及傘兵的裝備、編制和作戰模式都落在了他的身上。
到了41年的7月和8月,502、503、504傘兵營建立。兩個機降營:550機降營和88空降步兵營也在1941年建立。陸軍航空兵也開始了自己的滑翔機實驗。
美軍之所以建設速度突然變快,都要拜賜於納粹德國的「水星行動」。1941年5月20日,納粹德國發動「水星行動」,在克裡特島發動大規模空降作戰。被認為不可攻破的英國人仗著自己在地中海強大的海軍力量疏於防範,結果被突如其來的德軍部隊打了個措手不及。英國人也最終痛定思痛,開始推進自己傘兵師的組建。
但對於德國人來說,這次戰役成了一次實實在在的噩夢。6600餘人傷亡,·損失JU-52運輸機200餘架。超過百分之40的損失率讓希特勒對空降兵大失所望,下令不允許進行大規模的空降作戰。這些傘兵們被作為精銳步兵分布在各個戰線,美國的空降兵,甚至我們玩家也會在諾曼第遇到他們。
下墜的JU-52運輸機,克裡特島
但對於美國人來說,克裡特島是一次巨大的收穫。英軍繳獲的各式各樣的文件被不斷地送往美國,讓美國人知道了德國人的各種技術以及編制。同時,駐埃及的武官邦納·福克斯上校寫了一份258頁的分析報告,詳細地描述並誇讚了德軍的空降作戰。這份報告在印刷後分發給了各級部隊的指揮官,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參謀部也想借著這個好機會擴充空降師編制,但是在擴軍限制的條件下無法放開手腳。隨著珍珠港偷襲的發生,陸軍擴軍限制完全取消。現有的4個空降營全部擴軍成團。1942年3月2日,502營改編為502團,503、504傘兵營改編為503團。
3月21日,臨時傘兵大隊升級為空降指揮部,從中校變為上校的李繼續擔任指揮官。指揮部下轄司令部連,501營,502、503團和第88空降步兵營,基地位於本寧堡。
航空兵同時擴張,成立空運指揮部,負責培養運輸機和滑翔機飛行員,指揮官為弗瑞德·C·伯拉姆上校。
空降師的建立
接下來,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第82空降師和第101空降師組建過程了。
1942年9月,任命為傘降大隊候補軍官的詹姆斯·A·加文和李將軍一同前往華盛頓,與麥克納爾將軍一同討論空降師的組件問題。李將軍和米爾利堅持認為空降師應該與步兵師相當,擁有支援部隊和後勤部隊,配備有重型火炮和卡車;而麥克納爾則認為空降師應該精煉,人數僅需普通步兵師的一半,配有輕型火炮即可。當傘降部隊奪取主要陣地後,機降部隊將通過滑翔機,與支援的武器裝備一同作戰。
麥克納爾在這件事上有決定權,他本人也早就相中好了一支部隊——李奇微將軍的第82步兵師。
第82空降師在一戰戰場上戰功赫赫,他們曾是聖米歇爾攻勢和默茲-阿爾貢進攻的主力部隊之一,完成了許多艱巨的任務。這支部隊在一戰後解散,1942年3月25日重新建立,首任師長為布萊德利將軍。布萊德利後來調任為第28國民警衛隊師師長,之後由李奇微接任。在李奇微的訓練下,第82師士氣高漲,也是整個陸軍訓練度最高的師。李奇微的卓越管理以及第82師的優秀作風都讓麥克納爾十分滿意。
最開始,李奇微得到的消息是該師將要改編為「摩託化」師,並且部隊在之後的一段時間開始接受大量卡車。但是,麥克納爾的新參謀長帕克斯準將告知李奇微:82師將拆封為兩個師,改編為空降部隊。
李奇微將軍
同時,第101空降師的組建工作也在進行中,首任師長就是威廉·李將軍。第101步兵師在1918年組建,一戰結束後解散並轉為預備役部隊,只保留最基本的編制。
李奇微之後與威廉·李見面,決定部隊去留。之後李奇微前往本寧堡觀摩空降兵訓練,在分配給自己的504團中巡視,並且親身體驗了跳傘。
8月16日,第101空降師和第82空降師組建。第82空降師師前往布拉格堡進行訓練,而第101空降師在82師的訓練場布萊爾伯恩營進行訓練。當然,李奇微一上來就需要面對部隊中不斷開小差的行為,許多官兵不願意成為機降步兵,這讓他十分不理解。同時部隊中的許多士兵出現了飛行恐懼症以及暈機情況,許多優秀的軍官也被調往新建的空降師,這都讓李奇微好一陣調整。
經過一番艱難的建立過程後,第101空降師和第82空降師的組建工作已經完成,編制已經確定,已經進入訓練階段。這裡我們以第101空降師為例,描述他們的編制情況。
第101空降師下轄三個傘降團:501團、502團和506團;兩個機降團:327機降團和401機降團;一個師屬炮兵團;一個空降工兵營:326空降工兵營;一個空降防空營:81空降維修營;一個傘降維修營:101傘降維修營。此外還有師屬連、憲兵、醫療、偵察等連。
第101空降師編制,感謝無念的阿卡林製圖
以第502空降團為例,其下轄一個團部連、勤務連和三個空降營,每個營下轄一個營部連和三個連。每個連下轄一個連部,配備有3把M1M1A1卡賓槍,13把M1加蘭德步槍,6把M1A1湯姆遜衝鋒鎗以及1個巴祖卡火箭筒。每個連又有三個排,排中分為排部,配有2把M1A1卡賓槍,5把M1加蘭德步槍,2挺 M1919A4/M1919A6機槍和1個巴祖卡火箭筒;一個迫擊炮班組,配有2把M1A1卡賓槍,4把M1加蘭德步槍和一門60mm迫擊炮。每個常規班組配有11把M1加蘭德步槍、1把M1A1卡賓槍和1挺M1919A4/M1919A6機槍。
第502傘兵團編制表,感謝無念的阿卡林製圖
公民,成為空降傘兵吧!
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美國公民的參軍意願日益強烈。大家都想上陣殺敵,為國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這個時候,他們就很有可能注意到徵兵站中戴著船型帽子的帥小夥們,他們就是空降兵的徵兵人員。
隨著空降作戰開始在普羅大眾之間廣泛傳播,越來越多的民眾想要加入到空降兵當中,但此事並不容易。除了最基本的體檢以外,空降兵的成員還需要做前滾翻和後滾翻,以此來判斷他們是否適合加入空降兵。
進入這一層篩選後,新兵們會被送到分布於美國各地的訓練營進行基礎訓練,目的是消除他們身上的這一身平民氣息。他們必須要學會最基本的軍事技能,包括但不限於最基本的軍事技能、禮儀、軍服穿著等內容。
但空降兵有所不同,他們會從各個部隊中挑選優秀的人才,這些人還被送到本寧堡進行為期四周的空降訓練,經歷五次跳傘成為優秀的傘兵。之後,這些軍士會成為新兵們的教官,幫助他們成為優秀的傘兵。
軍士們會帶領這些完成基礎訓練任務的新兵進行更高強度的體能訓練,諸如高強度負重跑、引體向上、蛙跳、持槍操練等內容,他們將了解自己的步槍,了解自己的只能,信賴自己的戰友。任何一點微小的差錯都會導致新兵受到嚴厲的懲罰。
等到新兵們真正了解了作為士兵最基本的職能後,他們才將進行實戰技能的演練,諸如徒手格鬥、手榴彈投擲、拼刺刀、挖戰壕等技能。這些技能對於傘兵來說更為重要,因為他們會與敵人近距離作戰,因此教官要求他們也會愈發嚴格。
這些科目完成後,新兵們就會進入本寧堡的傘兵學校進行進一步的學習。他們要學會如何登機、離機、開傘、落地、收傘、與隊友會合等任務。所有的人必須要對戰場的態勢有著清晰的認知,才能應對十分複雜的戰場情況。
這些訓練分為ABCD四個階段,四個階段的難度會呈階梯式上升。首先,新兵們需要接受嚴格的系統性訓練,從模擬的艙門中跳出,通過滑索降落到地面上。在這個階段中,所有新兵都要學習如何正確地跳傘以及操控傘具,不然就會摔個粉身碎骨。
之後,傘兵們需要在傘兵塔上進行訓練式跳傘。聽從教官的口令後,他們必須從傘塔中跳下,一秒鐘後降落傘並會自動打開。但這並不是結束,傘兵們還必須聽從教官的一系列口令完成操作,從而克服恐懼,提高注意力。
經過幾次訓練後,新兵們就會搭乘飛機進行跳傘。第一次跳傘並不困難,而第二次跳傘就開始變得艱難起來。教官們會要求新兵蜷縮著跳出機艙,之後依靠自己的傘緩緩角落。但是在實際操作上,新兵們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例如撞到飛機上、落地方式有問題導致受傷、掛在樹上跳進水裡等等問題。受點傷對於新兵們來說是家常便飯。
掛在樹上的傘兵
從機艙中跳出前,所有傘兵都要聽從自己長官的命令。當C-47的紅燈亮起時,所有的傘兵必須起立,面向艙門站成一排,將自己降落傘包上的鉤鎖拉環掛在機艙內的鋼索上。這時,跳傘長會讓士兵們再次確認自己的裝備,同時檢查前方戰友的裝備。之後,所有士兵會大聲報告自己的裝備已經檢查完畢。
檢查後,隊伍最前方的士兵需要左腳埋在門前,手掌外翻扣住艙門,其餘的傘兵會上前接替位置,保持部隊緊密。飛機進入空降區域,機艙內的紅燈熄滅,綠燈亮起,跳傘長觀察地面無誤後就會下達跳傘的口令。當所有的人員全部跳出後,跳傘長也會跳出,加入戰鬥。
機艙內的第82空降師傘兵
最終,新兵們將會在連續的五天中完成五次跳傘,其中有一次為夜間跳傘。每一次的跳傘高度都會變高,考驗新兵們的能力。當所有的跳傘課程都完成後,新兵們就會授予代表傘兵資格的銀翼勳章,被正式授予傘兵的稱號。這是所有人都為之驕傲的一刻,代表他們成為了部隊中的精英人物。
銀翼徽章
傘兵們的裝備、槍枝以及運輸機
在傘兵部隊組建之初,訓練人員的作訓服以美國陸軍的HBT連體服為主,配有A8或者A9布質夏季飛行軟盔以及實驗性跳傘靴,傘具則使用陸軍部開發的T-4實驗傘具。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中,傘兵們一直使用陸軍提供的裝具,研發進度遲遲跟不上。直到501傘兵營建立後,傘兵們才開始頻繁測試多種裝具,但效果都不太滿意。最終,傘兵們擁有了M1941的傘兵服、裡德爾跳傘盔以及科特蘭傘兵靴,而M1941傘兵服的改進型便是大名鼎鼎的M1942傘兵服,這是所有諾曼第傘兵的標誌性服裝。等到他們結束諾曼第戰事後才換裝M1943版野戰夾克。
M1941傘兵服
到了1943年,傘兵們的裝備逐漸成型了。首先是在M1頭盔的基礎上為傘兵們改進的M1C傘兵盔。這種頭盔在耳側的兩部各有一個Y型的盔帶。傘兵可以把盔帶固定在下巴上,使頭盔在跳傘的過程中不會那麼輕易地脫落。之後根據士兵們的使用反饋又研發了新的M2傘兵盔,二者外觀幾乎一致,但是扣環有著較大差別。M1頭盔有兩個不鏽鋼方環,以直角點焊在內圈兩側,然後再連接下巴帶。這種設計在M2上進行了修改。M2採用了鋼絲 "C型環",該環延伸至輪輞底部以下。
M1C頭盔
M1942傘兵服是M1941傘兵服的改進版,他依然保留了前款多口袋、立領等特點,而且還擴充了口袋的容量。士兵們會根據自己在戰場上的需求對對衣服噴塗迷彩。
在腰帶上,傘兵部隊選擇了M1936型腰帶。相比於陸軍普遍使用的M1928腰帶,M1936腰帶有更強的拓展性,為了使用傘兵高強度的作戰能裝下配套的彈藥包。在這一方面,傘兵們有自己相應的配套研發的彈藥包,但是在很多情況下也使用常規部隊所使用的彈藥包。
T-4傘具的改進型——T-5傘具也在1942年開始配發。相比於前一代,T-5傘具更適合傘兵攜帶裝具降落的情況,並且把原本豎在胸前的副傘改為橫向放置。這種背式的降落傘是諾曼第傘兵們的標準裝備。
T-5傘具
美軍最早考慮的是將武器袋集中投下,這一方式在克裡特島戰役中進行實驗。德軍往往拿不到武器後就被英軍擊斃,造成了極大的傷亡,所以美軍和英軍都根據這點做出了改動。在傘降的過程中,傘兵們需要把自己的槍枝裝備塞在武器袋中,與降落傘綁定在一起,與傘兵一同降落。落地後傘兵將武器快速取出,投入戰鬥當中。
在武器上,美軍最早在M1加蘭德步槍產能不足時給傘兵們選了 M1903A1/A3春田步槍,到1941年底換裝M1加蘭德步槍。
衝鋒鎗則是美軍在各次戰鬥中,面對戰爭的緊迫型開始配發M1928A1湯姆遜衝鋒鎗,到了43年開始換裝M1A1湯姆遜衝鋒鎗。
M1A1卡賓槍在1942年開始配發部隊,當時還是給的木託。後來在戰鬥中發現木託的M1A1並不好用,於是在1943年開始為部隊配發摺疊版的M1A1卡賓槍。
另外,我們經常能在遊戲中看到傘兵使用柯爾特.45手槍。這是因為傘兵最早並沒有很好的傘降武器,只能靠手槍保護自己。隨著T-5傘具以及武器袋的配發,柯爾特手槍已經不再成為傘兵的標準裝備,而是為軍官配發。當然,這款手槍也可以被普通士兵購買。
至於輕重機槍、火箭筒等槍枝裝備,將在之後的遊戲中為大家作進一步的介紹。
說到傘兵,就不得不提將這些傘兵送上藍天的載具——C-47運輸機。C-47運輸機的前身是道格拉斯的DC-3客機。這款客機在1935年試飛時,這一讓人眼前一亮的、與前代產品相比性能提升明顯的新星立刻吸引了軍方的眼球。然而此時的美國仍未從大蕭條中恢復,軍方那依然緊巴巴的預算需要被用於更重要的地方,因而他們在此時僅能夠購買一架DC-3A用於要人運輸任務。事態直到戰爭已經在歐陸全面爆發的1940年才發生了變化:當年5月,羅斯福總統呼籲美國本土的航空製造工業將產量提升至年產50000架飛機,並出臺了相應的利好政策。道格拉斯公司作為受益者之一開始新建新的工廠以擴大產能,並獲得了大量的軍方訂單,而在其中就包括了生產DC-3客機的軍用版的要求。1941年12月23日,在美國因珍珠港事件參戰的2周後,第一架軍用型DC-3在長島的道格拉斯新工廠下線,而這一型號所獲得的軍用名稱:C-47 「空中列車」 ,也將在之後的日子裡聲名遠揚。在戰爭爆發的40年代,C-47與其它美軍同時期裝備的運輸機同儕相比性能並不突出,但是它依然憑藉著自己的可靠耐用與龐大數量成為了被最為廣泛使用也備受信賴的空中軍馬,以及美利堅空中運輸力量的脊梁。
C-47是一架全金屬下單翼雙引擎運輸機。作為一架為軍用運輸而生的飛機,C-47在DC-3的基礎上進行了多項改進:原本DC-3上僅能供人上下的尾艙門被替換成了兩片式、向外開合的大艙門用以裝卸大件貨物;原本客機客艙內的裝潢以及舒適的橫排座椅被全部取消,代之以沿兩側貨艙壁豎排縱列的可摺疊帆布座椅(後面換成了金屬座椅);與原版的客艙地板相比,C-47的貨艙地板進行了結構補強以承載重型貨物,並在地板上設置了固定環用以在需要的時候固定貨物;在原版客機的2人機組(駕駛、副駕駛)的基礎上增加了第三個機組成員:領航員,並且在機頭駕駛艙稍微稍微靠後的機身頂部設置了天文觀測窗以供領航員在需要的時候依靠星象導航。在2具各1200馬力的、可靠耐用的普拉特·惠特尼R1830引擎(此型引擎同時也是PBY水上飛機、F4F戰鬥機、B-24轟炸機等一系列知名戰機的動力來源)的驅動下,C-47可以在2590米的高度以370km/h的極速飛行。C-47可以承載28名乘客,或14具擔架以及3名醫護人員,亦或者最重6000磅(2725kg)的貨物。
正試圖將吉普車裝載進C-47的美軍,其後貨艙門完全打開
隨著戰爭的進程,C-47運輸機也逐漸產生了新的子型號,並且獲得了諸多大大小小的改進措施。參與諾曼第空降的美國陸航第9軍輸司令部的C-47及其子型號C-47A均裝備了5G無線電信標以及AN/APN-2「瑞貝卡」無線電接收器以用於在黑夜中依靠無線電進行導航工作。運輸機的機身尾錐被截短並增設了拖帶設備以在需要的時候用於拖曳滑翔機執行機降任務。在執行空降任務之前,C-47的前半部分尾艙門很多時候會被整個移除以方便傘兵以及貨物的投放。遺憾的是,作為運輸機,一般的C-47並沒有裝備防彈裝甲以及自封閉油箱。即使是用於空降作戰的第9軍輸司令部,也只有極少數的C-47裝備了前述的防護措施。剩下的飛機在防空炮火面前則會淪為極其脆弱的目標,只有機組乘員被配發了防護背心以及坐墊,並得到了些許可以說是聊勝於無的保護措施。
正在拖帶CG-4A滑翔機的C-47
至於CG-4A滑翔機,我們也會在之後的遊戲中為大家介紹。
在傘兵們加緊訓練的同時, 1942年9月22日,英美參謀長聯席會議決定在1942年11月8日在北非展開登陸行動。這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火炬」計劃。盟軍打算消滅掉在北非囤聚的德意軍隊,確保自己在地中海以及中東的控制權,為在義大利和巴爾幹半島的登陸行動創造條件。
美軍的空降兵部隊也開始準備自己的首秀,第503傘兵團2營被改編為第509傘兵團2營,共556人前往英國,準備接受戰鬥的洗禮。他們的戰鬥效果到底如何?敬請期待下期文章!
參考資料
1. Order of battle, United States Army, World War II: European Theater of Operations, divisions. Office of the Theater Historian, European Theater,1945
2. Forty, George. US Army Handbook 1939-1945. Gloucestershire, UK: Sutton Publishing LTD., 1998
3. T.O. 7-31 Infantry Parachute Regiment. Washington: War Department, 1942
4. T.O. 7-37 Infantry Rifle Company, Parachute. Washington: War Department, 1942
5. T.O. 7-37 Infantry Rifle Company, Parachute, change 2. Washington: War Department, 1944
6. Isby, David. C-47/R4D Units of the ETO and MTO. Oxford, UK: Osprey Publishing, 2005
7. Callaway, Tim. Douglas DC-3/C-47 Dakota. Wolverhampton, UK: William Gibbons and Sons, 2013
8.《天降神兵 二戰美軍空降兵戰記》 武漢大學出版社 李星 閻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