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到,一生到
在浠水縣洗馬鎮,有近40名退役軍人堅守在抗「疫」一線。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這場戰「疫」,他們用行動詮釋著「一聲到,一生到」的誓言!洗馬鎮上馬石村是一個典型的「葫蘆村」,只有一條進村主路,守住了進村路口,也就守住了全村人的生命安全。每天早上七點半,周金偉總是第一個出現在卡口處,風雨無阻,直到深夜才交班回家。查驗通行證、測量人員體溫、全面消毒車輛等,是周金偉在崗期間,已經重複了上百次的動作。「萬書記,單子上登記的村民需要的東西,我都已經買回來了,待會兒我就聯繫組長一起配送。」了解到村裡物資日益短缺,萬當鋪村的退役軍人萬德富主動當起了村裡的「代購員」。在萬當鋪村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內,堆得滿滿當當的都是萬德富和村幹部一同為村民們採買回來的生活物資。他說,「我已經退役多年,雖然比不得村裡90後年輕人做事麻利,但是送貨上門的這些小事還是難不倒我的」,說完他又繼續埋頭清點物資,分戶裝袋、分組堆放,雖是冬日,但他卻忙得大汗淋漓……帶領村裡黨員幹部抗擊疫情的燕毛咀村黨支部書記閔瑜、毅然加入黨員先鋒隊的陳旺旺、29歲但有10年軍齡的志願者周海……他們都是退役軍人,曾經的他們是戰士,現在的他們也是戰士,不同的戰場,他們依然用行動踐行誓言!(洗馬鎮胡靚、胡潔)若有戰,召必回
葉應青是縣中醫院隔離區醫療垃圾清運工作者,也是一名黨員。曾經的他在部隊服役14年,曾經立過3次三等功和1次瀋陽軍區建功立業標兵,退役後他便回到家鄉浠水。疫情發生後,在縣中醫院工作的葉應青知道,院裡缺的不僅是醫護人員、防護物資,還有後勤人員。雖然年齡已經不小,但軍人出身的葉應青二話沒說,主動申請承擔起了院裡隔離區醫療垃圾清運工作。工作人員少、工作量大,還要時刻謹防與病毒接觸,葉應青經常累得直不起腰,但他總是咬牙堅持,或者靠著牆休息一會兒又接著幹。大家都勸葉應青注意一下身體,不要那麼拼。葉應青說,「我是軍人出生,『若有戰,召必回』是我畢生的信仰和追求,現在疫情就是戰情,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我能投身戰『疫』,我能戰鬥,我就不覺得累!」(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張安祥)難活兒重活兒我來幹
作為一名退役軍人、一名黨員,疫情發生後,陳楠主動向縣城發集團黨委請戰,第一時間報名加入了單位的黨員先鋒隊。每天早上天沒亮陳楠就起床出門了,接上住的遠的同事到工作崗位後,陳楠再趕到自己的崗位;晚上將同事們送回家後,他又返回到各個物業小區檢查一天的防疫消毒情況。單位裡有什麼難活重活,他就向組織申請把最難最重的分給自己。腳踝處長了一個大肉包,妻子叫他休息一下,不要去外面了,每天走那麼多路,只會加重疼痛,但陳楠還是選擇堅持。疫情防控以來,他共負責檢查防控網點8處27次,主動接送防控人員172人次,參與聯勤卡點值勤10餘次。看到心疼自己的妻子,陳楠總是寬慰妻子說,「共克時艱的關頭,誰都不能退縮。部隊和黨培養我16年,現在正是用人之際,作為一名軍人和黨員,我必須要義無反顧的衝在前面、衝在第一線!」(縣城發集團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