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解放是一種特殊形式的解放——紀念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之三

2021-02-16 世紀雜誌

世紀  CENTURY 

郝鐵川  作者為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長

關於南京解放,改革開放前一般都認為是百萬雄師冒著炮火過大江的軍事解放,標誌就是一個排的解放軍士兵穿過槍林彈雨,登上總統府大門上,取下國民政府國旗,而換上一面紅旗,然後並列持槍,讓攝影記者留下永遠鐫刻在歷史豐碑的照片。著名畫家陳逸飛根據這些背景材料,創作了一幅享譽全國的油畫《佔領總統府》。但是,改革開放之後,隨著黨組織重新評價原中共南京地下黨的不朽功勳和歷史地位,人們發現歷史真相是:解放軍渡江進入南京城區過程中沒有炮火連天、硝煙瀰漫,國民黨守軍已經潰敗而逃,南京地下黨實際上已經接管了這座城市。解放軍官兵主要是地下黨指揮工人用小火輪一船一船地從江北運到了江南城區。那張解放軍戰士登上總統府大門升起紅旗的照片,實際上是我軍佔領南京七天之後,補拍的一張紀念性照片。因此,畫家李斌本著撥亂反正的態度,又創作了同樣題材的油畫,此畫則突出南京地下黨在南京城外策反國民黨海陸空軍隊起義,在南京各條戰線發展黨員,有效挫敗了國民黨逃離前破壞南京交通設施、電廠等企圖,把一座幾乎沒有受到損害的南京古城交到了黨和人民的懷抱。於是乎,南京不是軍事解放、而是和平解放的說法開始傳揚。

圖 | 由陳逸飛和魏景山共同創作的油畫《佔領總統府》

圖 | 李斌油畫《424晴空萬裡·南京1949》,中間穿旗袍者為陳修良,畫面呈現另一種氣象

南京到底是軍事解放,還是和平解放?抑或是他種解放?筆者梳理各種史料之後,試作如下辨析:

一、南京不是和平解放

概而言之,理由有三:

第一,南京市的郊區和市區下關都是被解放軍用武力解放的,只有南京城區一部分是國民黨軍隊潰敗逃離,解放軍未遭敵軍武力抵抗而順利入城。

解放戰爭時期的南京市的轄區是哪些地方?南京作為中華民國首都,在 1929 年為制定《首都計劃》和首都城市管理的需要,就對當時南京城市人口、戶口特徵數據資料進行詳細的調查。經過近 10 年的首都城市建設,1936年南京效法美國人口普查相關技術與統計手段,對當年南京城市社會人口進行全面的調查,調查結果結集出版了《民國二十五年南京市戶口統計報告》一書。調查單元中城市轄區以「區轄所」為基本空間單元,郊縣以「鄉鎮」為基本單元,其中南京市8區下轄 67 個區轄所,外圍 3 區下轄 22 個鄉鎮及陵園區陵園,共計 90 個空間單元。為便於與當前南京城市行政區劃比較,我們將1936 年南京城轄區與 2000 年南京轄區之間的對應關係釋明如下:

(1936年)第一區——(如今)玄武區;

(1936年)第二區——(如今)白下區;

(1936年)第三區——(如今)白下區南部及秦淮區東部地區;

(1936年)第四區——(如今)秦淮區中西部及雨花區北部;

(1936年)第五區——(如今)建鄴區及鼓樓區南部;

(1936年)第六區——(如今)鼓樓區;

(1936年)第七區——(如今)下關區;

(1936年)第八區——(如今)浦口區。

南京外圍三區在什麼地方呢?在今日長江南岸的江寧區和長江北岸的浦口區。

 那麼,在解放軍4月23日渡江之前已經佔領了哪些地方呢?宋任窮同志在《宋任窮回憶錄》裡說:「四月二十一日,第二、第三野戰軍在500餘公裡的戰線上強渡長江,迅速突破了敵人認為難以逾越的長江天險。四月二十三日午夜第三野戰軍第三十五軍由下關經挹江門開入南京,宣告了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見該書第221頁,解放軍出版社2007年版)這表明渡江前已經佔領了屬於南京市長江南岸的下關區,單憑這一點,就不能說南京是和平解放。

我們再來看看陳士榘將軍的《天翻地覆三年間——解放戰爭回憶錄》對解放南京過程的敘述:「就在南京東西兩線我軍大舉渡江的同時,為及時解放南京、保護古城,中央軍委改變了暫時『不攻兩浦』的計劃,野司命令我兵團立即以35軍向三浦(江浦、浦鎮、浦口)進攻,肅清江北橋頭堡,直取南京。這就是渡江作戰中的『三浦戰役』。」 三浦(江浦、浦鎮、浦口)都屬於南京市管轄。陳將軍回憶錄接著寫道:「21日零時,我軍強大的炮火先後向江浦、浦鎮發起轟擊。經過幾個小時的激戰,我103師全殲江浦守敵,佔領江浦縣城;104師掃清了浦口前沿陣地,予敵重創;105師越過烏衣東南大片水網地帶,沿東葛至浦鎮的公路兩側直插浦鎮。這時,我中路大軍強渡長江成功的勝利捷報使戰士們倍受鼓舞。他們越戰越勇,先後佔領了浦鎮以西的大頂山、二頂山(即定山)制高點,接著與敵展開了逐個山頭、逐個碉堡的爭奪戰。兩浦守敵大部被殲,倉皇過江,逃回南京。22日清晨,浦鎮、浦口全部解放。遙望南京城內,只見一片混亂。」這表明渡江之前,解放軍已經解放了屬於南京市的三浦(江浦、浦鎮、浦口)。

圖 | 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軍發起渡江作戰。千舟競發,直指江南,國民黨軍隊江防頃刻土崩瓦解(劉自誠提供)

不僅陳將軍敘述江北三浦(江浦、浦鎮、浦口)是被我解放軍軍事解放的,他和宋任窮同志一樣也敘述了長江南岸的下關也是被解放軍解放的:「浦口對岸下關一帶,敵特殘匪大肆燒殺搶掠;下關車站和國民政府司法行政部硝煙瀰漫,火光沖天。為了早日解放南京,保護古城,拯救人民於水火之中,我軍必須儘快渡江。而江北的船隻均已被敵人掠奪到南岸。4月23日黎明,104師即派人四處尋找船隻。這天下午,他們終於在三河鄉橋北村的江灘蘆葦叢中找到一條載重一百二三十擔的木船及船主童達興。師參謀長張紹安請他幫助解放軍渡江。老船工一聽便笑了,他一不收洋元,二不講條件,欣然答應,併到老江口找一位貧苦的船工當助手。黃昏後,便載上偵察連指導員楊紹津和6位戰士,自南京石油公司浦口儲蓄所(即南京造紙廠所在地)出發,軍民合作,撐篙搖櫓,逆水而上。船到南岸石油公司碼頭附近被國民黨警察發現,戰士們當即開槍將其擊斃,隨後便在下關煤港順利登岸。童達興不顧個人安危,往返大江南北6趟,渡送了一個連安全過江,使第35軍的偵察幹部和先遣分隊,與南京地下黨組織及時接上關係。他的英雄行為受到我軍指戰員的高度讚揚,南京解放後,第三野戰軍政治部和華東支前委員會為童達興頒發了『功勞船』證書。」這表明解放軍的偵察連是偷偷渡江的,過江之後還和國民黨警察發生了槍戰,這說明下關是被解放軍解放的,不是和平解放。 

第二,說南京是和平解放,不符合黨中央的既定方針和我們約定俗成的和平解放的定義。

黨中央最初確實是想和平解放南京的,但最終被蔣介石破壞。《宋任窮回憶錄》對此介紹道:「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之後,國民黨軍隊主力被我人民解放軍殲滅。我軍厲兵秣馬,準備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在此形勢下,蔣介石於ー九四九年一月ー日提出願與我党進行和平談判的建議。我軍雖然有足夠的力量和充分的把握在不長的時間裡全部消滅敢於頑抗的國民黨反動軍隊,但為了爭取一切可能儘早結束戰爭,減少人民痛苦,表示願意以真誠的態度進行和平談判,並提出八項條件作為和談的基礎。從四月一日起,國共兩黨經過半個月的談判,共同擬定了8條24款的國內和平協定。當時,中央指示,如『協定籤訂成功則原先準備的戰鬥渡江即改變為和平渡江』,但著重強調『立腳點應放在談判破裂用戰鬥方法渡江上面,並保證一舉渡江成功。』四月二十日,協定被國民黨政府拒絕,充分暴露了他們阻撓用和平方法解決問題、堅決與人民為敵到底的反動立場,也充分表明,他們當初提出和談建議,只是為了取得喘息時間,妄圖重整旗鼓,捲土重來。翌日,毛主席、朱總司令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發出了『堅決、徹底、乾淨、全部地殲滅中國境內一切敢於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國人民』的偉大號召,我各野戰軍奉命向尚未解放的廣大地區舉行了規模空前的大進軍。」

說南京是和平解放不符合我們約定俗成的含義。縱覽解放戰爭時期的和平解放,有以下兩種情形:

一是國民黨軍隊和地方政府通過和我方談判,宣布脫離國民黨陣營,接受共產黨的領導,迎接解放軍進城。如北平和平解放是1949年1月16日,華北「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鄧寶珊代表總司令傅作義與林彪、羅榮桓、聶榮臻會面商談和平,雙方於21日達成《關於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協議》,22日傅作義在協議上簽字。22日,北平傅作義所部25萬守軍按協議陸續撤出市區,準備接受解放軍改編。31日,解放軍和平入城。西藏和平解放是1951年的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的全權代表和以阿沛·阿旺晉美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團在北京籤訂《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簡稱《十七條協議》),宣告了西藏的和平解放。

二是國民黨軍隊和地方政府宣布投降。例如,遼瀋戰役中長春守敵鄭洞國將軍拒絕起義,最後放棄抵抗向我方投降。所以,1991年他去世後,海峽兩岸都為他舉行了悼念儀式。

南京解放的情形和上述兩種都不同。南京政府既沒有人來和我方進行談判,也沒有守敵宣布投降,而是守城之敵望風而逃,怎能說是和平解放?

第三,解放軍大部隊渡江過程中,雖然沒有遭到敵人艦隊阻攔,也未遭到南岸敵人(此時早已作鳥獸散)的炮火阻擊,但國民黨的空軍卻實施了空中打擊行為。陳士榘將軍《天翻地覆三年間——解放戰爭回憶錄》對此有明確記載:「廣大黨員和工人群眾在敵機輪番轟炸、掃射的情況下無所畏懼,駕駛各種船隻破浪往返」,因此,不能說南京是不費一刀一槍一炮的和平解放。

二、南京有別於一般的軍事解放

我們通常所說的軍事解放,都是指解放軍用槍炮開路,或用種種軍事手段消滅敵軍,從敵人手裡奪回一個地方,建立我方政權。而南京解放與此有所不同。主要表現為兩點:

第一,我解放軍主力部隊是由南京地下黨指揮工人兄弟用小火輪從江北,一船一船地運到江南的,途中我軍在江上和南岸沒有遭到國民黨地面部隊軍隊的抵抗,只是遭遇了空中國民黨飛機的轟炸。

圖 | 人民解放軍坦克部隊通過南京市中心新街口向總統府進發(劉自誠提供)

陳士榘將軍《天翻地覆三年間——解放戰爭回憶錄》對此回憶說,解放軍的偵察小分隊偷偷渡江之後,就與南京地下黨接上了頭,知道了解放軍大部隊要從江北渡到江南,而由南京地下黨組織下關電廠工人機智地保護下來的「京電」號小火輪已經做好準備,正在等待迎接我軍渡江,「當北岸群眾用木船將我偵察人員送上南岸取得聯繫後,電廠工人立即升火,駛往北岸。與此同時,機務段輪渡所工人在反搬遷鬥爭中保存下來的火車輪渡和『凌平』號、『港平』號拖輪也相繼升火啟動。北岸棧橋修復後,『浦口』號也及時投入運送。24日拂曉,下關水上警運會共產黨員林大宗,與敵警察頭目鬥智鬥勇,組織起一百多人的『水上挺進隊』,將8艘巡邏艇從護城河開出,浩浩蕩蕩,開往浦口迎渡解放軍。地下黨員和工人群眾,這時也四處奔走收集船隻。上江、下江、內河的木船,民生、福記兩個輪船公司,和招商局、鐵路輪渡所等處的大小船隻,也投入迎渡我軍的行列。廣大黨員和工人群眾在敵機輪番轟炸、掃射的情況下無所畏懼,駕駛各種船隻破浪往返,終於使我方35軍順利渡江,完成了解放南京的光榮任務。」

為什麼渡江主力部隊沒有遭到國民黨軍隊江上和陸地的阻擊呢?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南京地下黨成功地策反了一系列南京城內城外國民黨軍隊的起義。陳士榘將軍《天翻地覆三年間——解放戰爭回憶錄》對此回憶說:「南京地下黨組織多次成功地策動敵人陸海空軍及警察起義,震驚了敵營,有效地配合了我軍渡江作戰。」例如:

「1949年2月25日,國民黨海軍最新最大的巡洋艦『重慶』號官兵574人舉行起義,並將南京城防圖獻給我軍,在國民黨上層軍官和部隊中引起極大的波動和驚恐。」

「下關獅子山江寧要塞第一炮臺,是我解放南京的主要障礙之一。4月23日,當我35軍攻佔浦口即將登陸下關時,地下黨黨員、少校臺長胡念恭毅然命令撤退,一炮不發,帶領士兵和武器來到我軍。」

「4月22日上年,南京機場通訊聯絡臺和指揮降落的塔臺全體人員,在地下黨員、電臺臺長羅賢樸帶領下起義,致使機場通訊聯絡中斷,敵人無法乘飛機逃跑,造成敵人一片混亂。」

「4月23日,駐江陰至安慶一線的國民黨海軍第二艦隊司令林遵,在南京東北笆鬥山附近江面率艦起義,解除了我軍渡江作戰的直接威脅,被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稱讚為『長江江面上的壯舉』。」

陳將軍總結性地說道:「南京地下黨策動的這些投誠起義,像一發發重磅炮彈在敵營爆炸,在敵人的『長江立體防線』上撕開了一個個口子,使其軍心動搖,士氣低落,有力地配合了我解放南京的軍事行動,大大減少了我軍損失。」

第二,解放軍主力部隊渡江之後進入城區過程中,沒有遭到國民黨軍隊抵抗,沒有發生巷戰,南京地下黨事實上已經接管了南京城區的公共管理。

陳士榘將軍《天翻地覆三年間——解放戰爭回憶錄》對此回憶說:「南京地下黨以嚴密的組織工作和英勇果敢的行動,不僅為我軍順利渡江創造了有利條件,而且為保護城市,維持治安,接管和建設南京奠定了良好基礎。」

「國民黨軍撤退時,曾指使其軍特人員對車站、碼頭、糧庫、電廠、電臺等重要設施進行破壞,伺機縱火焚燒機關,並從監獄放出流氓、地痞趁火打劫,擾亂社會治安。為了保護古城南京和人民群眾,南京地下党進行了周密的組織。據不完全統計,僅在城內由工人、苦力、店員組成的自衛隊即達8000多人;在敵人內部控制警察2000多人。南京市店員工委組成的500餘人的義務警察隊,聯防巡邏,制止壞人搶劫,保護了從新街口到太平街、夫子廟一帶的商業中心。」

「還有兩支特別隊伍,武裝起來走上街頭。一支是以三輪車工人為主的工人糾察總隊,又稱人民民主保衛隊。這些國民黨統治時期處於社會最底層的人,利用搜繳和敵軍丟棄的武器武裝自己,以主人翁的身份昂首走上街頭。在敵軍逃跑乘機進行破壞和搶劫時,他們主動出來,勇敢戰鬥,維持了社會治安,保護了人民的生命財產。另一支是在警運會領導下由2000多名警員組成的人民警察總隊。他們在市區和郊區都明確劃定警戒區域,巡邏放哨。在工人糾察總隊和人民群眾的協助下,在敵人逃跑時製造的混亂中,我們很快控制了局勢,保護了銀行、金庫、電廠、自來水廠、麵粉廠、明故宮、飛機場和廣播電臺、中央大學以及重要物資倉庫、碼頭等,及時平息地痞流氓幫會頭子的破壞搗亂活動,並破獲了有關駐華使館的盜竊案。他們還協同我軍追殲逃敵,解除敵特武裝,等等。」

「南京市各階層人士還自願組織起來,保衛城市,令人感動。金陵女子學院院長吳貽芳女士利用自己的影響,臨時組織了治委會,維持社會治安,並調集大批車輛,包括一些大使館的汽車,迎接我解放軍入城。南京市工委及時彙編成十多萬字的《南京概況》,使我軍準確掌握國民黨政府各院、部機構,軍、警、憲等軍事機構和反動政黨組織,以及重要工商、文化、社會公共事業和外僑方面的情況,保證了接管工作的順利開展。」

陳將軍最後總結性地說道:「在南京市地下黨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協助下,除了下關車站和國民黨政府司法行政部被敵人燒掉一部分外,南京古城被完整地保護下來,城內自來水正常供應,下關電廠照常發電,電訊暢通,南京解放的消息首先通過電話傳到了北京。4月25日,全市店鋪開始正常營業,交通幹線崗位恢復管理,這一切,顯示著南京人民新生活已開始。」

《宋任窮回憶錄》在解放軍大軍入城之前,南京地下黨事實上已接管南京城市管理這一點上,與陳將軍回憶錄所說完全相同:「南京地下黨為迎接南京解放,在白色恐怖的艱苦條件下進行了大量的工作,在保護人民財產、維持社會治安和保證我軍順利渡江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貢獻。在戰火迫近南京時,地下黨積極組織人民自衛隊護廠、護校,英勇機智地防止和抵抗敵人撤退前的破壞,同時在各階層群眾中間宣傳我黨的方針政策,穩定人心。地下黨還打入敵軍警憲內部進行瓦解工作。由於地下黨廣泛發動群眾,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大軍入寧後,水、電、通訊一日未停,學校始終未輟課,火車和市內公共運輸很快恢復。」

這就是說,當解放軍主力部隊進入南京時,南京地下黨事實上已經接管了城市治安、公共設施的管理,而不是大軍入城之後,才逐漸恢復城市正常生活的。

結論:南京是解放軍部隊和南京地下黨

共同解放的

我們不能說南京是一種和平解放。因為:第一,南京市江北郊區(江浦、浦鎮、浦口)和南京市江南的下關區是人民解放軍用軍事手段打下來的。第二,解放軍渡江小分隊在往下關的渡江過程中,與下關對岸的國民黨警察交過火。第三,解放軍主力部隊(35軍)渡江過程中遭到過空中國民黨飛機和機槍的轟炸、掃射。第四,如果不是解放軍於23日之前,在南京東西兩面的長江都已武裝渡江成功(即:我第7、第9兵團首先在裕溪口至棕陽鎮段渡江成功,第8、第10兵團在江陰至三江營段同時渡江成功),如果不是我解放軍大兵壓城,南京城內的守敵和特務會倉皇逃離南京城嗎?不會的。

我們也不能說南京完全屬於軍事解放。因為:第一,肩負解放南京使命的渡江部隊是靠南京地下黨用小火輪,一船一船地從江北運到江南的。第二,在渡江部隊進入南京城區之後,南京地下黨事實上已經成功地接管了城市管理。

因此,南京是解放軍部隊和南京地下黨共同解放的。毛澤東同志曾經指出:「我們要消滅敵人,就要有兩種戰爭,一種是公開的戰爭,一種是隱蔽的戰爭。」黨的公開戰線和隱蔽戰線交相輝映,成就了建國偉業,南京解放就是典型事例之一。徐向前元帥曾對羅青長說:「我們的黨史、軍史有一個重大缺陷,就是對情報工作反映不夠。對於我們這些打了一輩子仗的人來說,都欽佩毛澤東用兵真如神,但『毛澤東用兵真如神』是以情報為基礎的。」(羅援等:《隱蔽戰線後代懇談會》,《新華文摘》2019年第5期,第98、99頁)革命老人、原中共南京地下黨市委書記陳修良也多次說過,中國革命史的研究大都局限於軍事鬥爭,似乎中國革命史就是軍事史,忽略了隱蔽戰線的鬥爭史。我們今天應該努力彌補這一缺陷。

原文載於《世紀》雜誌2019年第3期

責任編輯   崖麗娟

新媒體實習編輯  鍾凱月

《世紀》贈閱活動

為答謝廣大新老讀者的愛,《世紀》雜誌將開展有獎徵訂活動。凡徵訂2019年全年雜誌的前100名讀者,將獲贈《世紀》歷年(2008年-2016年)精裝合訂本一冊(6本雜誌)。《世紀》為雙月刊,每本定價10元,全年6本,共計60元。

獲贈方式:

1、《世紀》郵發代號4-557,通過郵局訂閱全年雜誌的讀者

可將訂閱憑證複印件寄送至《世紀》雜誌發行部;

2、通過電匯方式向《世紀》雜誌發行部訂閱《世紀》全年雜誌的讀者

可直接獲得贈閱。

《世紀》雜誌唯一官方微信平臺

如無特殊說明,本微信內容均來自《世紀》雜誌,版權所有

歡迎個人轉發,媒體轉載請聯繫授權

對於侵權行為,本刊保持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世紀》雜誌發行部地址:上海市思南路41號

郵編:200020

電話/傳真:021-53062023  E-mail:wen_shi88@126.com

相關焦點

  • 王直將軍與抗美援朝——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1952年,志願軍第26軍政治部主任王直在朝鮮前線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明年將迎來抗美援朝70周年。
  • 王曉暉: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活動具有三大特點
    據國新網消息,王曉暉介紹稱,慶祝活動主要包括:隆重舉行慶祝大會、閱兵和群眾遊行;舉辦首都國慶聯歡活動;頒授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舉行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舉辦國慶招待會;舉辦國慶文藝晚會;舉辦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頒發「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製作播出大型文獻專題片;發行紀念郵票和紀念幣等。
  • 我們穿越70年,追尋渡江戰役勝利的足跡……
    攝影:陳暐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也是渡江戰役勝利70周年。活動旨在追尋紅色足跡,尋訪南京解放戰鬥舊址,採寫南京在解放軍百萬雄師突破長江天險強渡長江的標誌地和相關人物的故事,共憶崢嶸歲月,傳承紅色基因,凝聚起建設新南京的強大精神力量。
  • 今天,上海解放71周年!一起來看這場特別的升旗儀式
    自1950年5月起,上海市人民政府將5月28日確定為上海解放紀念日。視頻:一起來看這場特別的升旗儀式清晨6點,晨光熹微,花團錦簇,上海市政府門前,武警上海總隊執勤第四支隊官兵軍容嚴整,整齊列隊舉行慶上海解放71周年升旗儀式。
  • 92歲老遊擊隊員講述平潭解放故事!
    王祥和回憶道,到了當年的2月底,平潭遊擊支隊從70多人擴建到250多人,支隊長高飛,副支隊長吳兆英、吳秉熙,政委張緯榮,下設了一個特衛隊,三個連隊。「我當時是連隊的指導員之一,之前是我們都是隱蔽活動,後來國民黨『國大代表』林蔭的部隊發現了我們,準備派兵圍剿。
  • 解放潮州城︱70年前的這一天,潮州群眾夾道歡迎解放軍進駐潮州城!
    10月23日,70年前的這一天,對潮州而言是一個重要的日子。
  •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徵文比賽結果及作品選登(高中部分)
    央視每年都會播出《開學第一課》,今年恰逢建國70周年慶,節目主題自然是開學。今年的主持是撒貝寧和董卿,但是真正給我上了一課的人,是一位叫郭德賢的老人。她是白公館大屠殺的倖存者,那位在所有躲過白公館子彈的人中,極少數還在等待死神鐮刀的人。熒幕將影像拉大了好幾倍,穿著病號服的老人也顯得精神了好幾倍。
  • 邱東瑞 英雄的連隊,輝煌的歷程一一紀念我的母親連隊133(138)師偵察連成立70周年
    正值今年偵察連成立70周年之際,他撰寫了這篇《英雄的連隊,輝煌的歷程》文章以示紀念,並提供了珍藏至今珍貴的歷史照片,真是難能可貴。邱東瑞戰友以這些行動,表明了一個老兵的軍人情結和軍旅情懷,讓我們向他致敬,為他點讚。一一推薦者師直警衛連退伍老兵李鳳岐(69、12一一75`丶3)。
  • 【河源文史】新中國成立前夕,解放河源最後一場戰鬥在埔前三角嶺打響,戰況激烈!
    新中國成立前夕,在埔前三角嶺打響了解放河源最後一場戰鬥。當時戰鬥非常激烈,戰地範圍內的鄉親們都被緊急疏散了。古添南,1932年1月3日出生,源城區埔前人,1948年參加革命,在邊縱六團一營機炮連任通訊員;1949年9月,參加河源埔前三角嶺戰役。當時的形勢是,解放大軍已經南下,國民黨196師準備放棄河源,直接從燈新公路往省城逃跑。
  • 曾在淮海戰役中被俘,又最先向世界報導南京解放的那個外國人,去世了
    在淮海戰役前線被解放軍戰士俘虜;世界上第一位報導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的外國記者;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總理邀請來中國採訪的第一位外國記者;甚至託平選擇駐外記者的職業,也是因為在十幾歲的時候,讀了埃德加·斯諾(Edgar Snow)的巨作《紅星照耀中國》的緣故;還有他的妻子奧黛麗·託平,兩人正是在中國南京相識相戀,並且在南京結婚,從此攜手一生。
  • 慶祝臺灣民主自治同盟成立72周年
    建盟日確定為孫中山先生誕辰紀念日  經過多方努力,在中國共產黨的關心和幫助下,臺盟於1947年11月12日在香港正式成立,這一天是孫中山先生誕辰81周年紀念日。  1947年12月,《新臺灣叢刊》第三輯《明天的臺灣》中正式公布了臺盟成立時的《臺灣民主自治同盟綱領草案》《臺灣民主自治同盟規程草案》《臺灣民主自治同盟籌備會時局口號》《成立文告》。其中闡明臺盟的基本政治綱領是:「團結本省全體人民,為爭取臺灣省自治及影響全中國人民之建立民主聯合政府之鬥爭為宗旨」,為「建立獨立、民主、富強與康樂的新中國」「為臺灣民主自治而奮鬥,為人民服務而努力」。
  • 記錄臺山赤溪黃茅島實錄片:在雷州半島拍攝:瓊海戰地尋蹤《紅旗指處——解放海南島戰役70個歷史地標》
    帶領團隊成員在雷州半島臺山市:      中央軍事頻道 七臺 為「紀念海南解放70周年」邀請海南省渡海作戰史研究會共同錄製《軍迷行天下》欄目。拍攝地址 :廣東 雷州半島 至 海南島​解佩令.紅旗指處十年磨劍,芳華一現。屹恆心、執著不變。史海如山,展翅飛、九霄雲殿。為瓊崖、樹碑紀念。
  • 新中國接收日本戰犯70周年︱新中國為何寬大處理日本戰犯?
    這個特殊的群體構成了日本軍國主義侵華集團的縮影。其中,在侵華戰場實施「三光政策」的軍隊佔多數,原侵華日軍第59師團中將師團長藤田茂為軍隊最高指揮者之一,也是這批戰犯獲釋回國後成立的和平組織「中國歸還者聯絡會」(簡稱「中歸聯」)的首任會長。正是這名職業高級軍官,接受新中國的管理和教育後實現對侵華歷史認識的轉變,餘生全身心投入到了「中歸聯」「反對侵略戰爭·促進日中友好」的和平活動之中。
  • 收藏 除了閱兵式,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活動還有何看點?
    △視頻: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 我國將舉辦多種形式紀念活動   今日(6日)上午10點,國新辦就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在文化等方面的安排舉行新聞發布會,文化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檔案局等單位做了相關介紹。央視新聞據此開出紀念活動「節目單」,為您奉上「八大看點」。
  • 國慶70周年閱兵看點全梳理,看看你錯過了什麼?(有考點)
    70周年,今年10月1日國慶節當天將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盛大的閱兵式,將有來自社會各界的超過10萬人參加此次閱兵。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對於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意義,同時也表達了我國與國際社會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的決心。【考向預測】選擇題/主觀題,考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意義,以及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精神的關係。【熱點解讀】民族節日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澱,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 紀念中俄建交70周年建襄小學致敬普希金
    10月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京互致賀電,共同紀念兩國建交70周年。因為,建襄小學新中國70華誕的主題活動,就是以致敬世界文學巨匠、俄羅斯詩人普希金為抓手來紀念中俄建交70周年。巧合的地利機緣是,普希金銅像就佇立在同一條嶽陽路上。
  • 榮獲中國建國70周年紀念章的日本籍老戰士都是誰?是幹什麼的?
    2019年9月25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周年前夕,中國政府向截止至2019年1月1日還健在的39名在新中國成立前參加革命的日本友人頒發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感謝他們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出的貢獻。中國駐日大使孔鉉佑在東京親自向到場的27名日本籍老戰士以及12名日本籍老戰士的代理頒發了紀念章。
  • 70年前,江蘇句容解放!多份檔案揭秘解放前後的那段歷史
    解放前反動武裝就已被有效管控人民解放軍發起「三大戰役」後,渡江戰役枕戈待旦,全國解放形勢不可逆轉。經過多年的革命鬥爭,中共句容黨組織和領導下的地方遊擊隊不斷發展壯大,為迎接解放軍渡江南下,解放句容城做好了組織上和軍事上的準備。
  • 翟桂萍 | 國慶大典:中國崛起中的政治儀式供給 | 慶祝新中國成立71周年④
    2014年12月13日,國家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舉行首個公祭日,以國家公祭儀式的形式表明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2017年10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常委,集體瞻仰中共一大會址,重溫入黨誓詞,併到嘉興南湖瞻仰紅船。在黨的十九大剛剛結束不久,這一政治儀式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 福州三山人文紀念園董事長林軍: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牆上整齊地鐫刻著張鼎丞、鄧子恢、劉亞樓、楊成武、葉飛、陳紹寬、吳石等近萬名國共兩黨抗日將士和華僑抗日英雄的英名,是目前海峽兩岸第一座刻錄志士英名最多的大型抗日紀念設施。紀念牆呈開放形式,隨著發現的抗日誌士越來越多,將不斷延伸,每年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日均舉行續刻英名暨紀念活動。回憶起2015年抗日烈士紀念牆落成時的情景,林軍顯得十分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