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地形地貌

2022-01-03 秘境九龍

(九龍縣城 高秀清攝)

九龍縣位於四川省西部,甘孜州東南角,貢嘎山西南。北連康定,東、南毗鄰石棉、冕寧,西、南與木裡接壤,是甘孜州、雅安地區、涼山州及藏、漢、彝三個民族聚居區的結合部。地理坐標介於北緯 28° 19′—29° 20′,東經101° 07′—102° 10′之間,南北最長為 112 公裡,東西最寬為 102 公裡,全縣總面積 6770 平方公裡。

(伍須海 盧家首攝 )

這裡地處雲貴高原攀西山地的安寧河平原與青藏高原東南部橫斷山脈之間的過渡帶,屬川西山地地貌區,同時亦是雅礱江中遊重要的生態屏障區。其北東方向是縱貫全境大雪山脈的主峰——蜀山之王貢嘎山(海拔 7556 米)。呈南北走向的大雪山自康定入九龍境內,自北西走東南,於灣壩、俄爾鄉交界處轉東出石棉縣,決定了九龍縣整體的山川大勢。大雪山脊線上長達 59 公裡的惕雲段分水嶺成為自然分界線,以東屬大渡河水系,所佔面積不大;以西屬雅礱江水系,包括九龍大部分地區。受地質構造影響,整個地勢北高南低,起伏大,高差懸殊。北部山嶽海拔在 3600 ~ 5500 米之間,東側支脈洪壩山最高,海拔 6010 米;谷地一般在 2000 ~ 3200 米左右;南部三埡河與雅礱江匯流處最低,海拔 1440 米,高差達 4570 米。

(天空之境 高秀清攝 )

境內地質構造複雜,新構造運動強烈。九龍處於川滇南北構造帶北段的西側,屬滇藏歹字型構造體系中部的北段,西部又是雅江旋卷構造的南延部分,東緣則受到江官山帚狀構造的影響。區域內一系列複式褶皺帶和斷裂、多期的巖漿活動,反映了地質構造體系的特徵及其形跡。根據褶皺的特徵,斷裂性質和構造形跡的相互關係,劃分為南北向構造帶、北北西向構造帶、雅江旋卷構造和江官山帚狀構造等四個構造體系。

九龍縣內地層出露不齊全,奧陶系、志留系和石炭系均只有下統出露且出露面積較小;二疊系發育齊全,分布在縣域的東南部和西部,生物化石豐富,有的成堆出現;三疊系上中下統均完全發育,為該區分布最廣的地層,生物化石以瓣鍶類、腕足類為主體。第四系以衝積、洪積、冰積和重力堆積最為發育,遍布整個縣域。縣內地層除第四紀外均為海相碎屑巖 - 碳酸鹽巖,每個地質時代均夾雜有基性火山巖,以大面積出露三疊系西康群砂板巖為主的淺變質巖係為主要特徵。在這些地層裡埋藏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主要有銅、鉛、鋅、鈹、鎢、金、硫、鐵、大理石、石棉、水晶石、花崗石、漢白玉、綠柱石等二十餘種。尤以銅、鉛和鋅儲量多,品位高,易開採。

受自然地理和地質背景的控制,全縣地貌可分為高山原地貌和高山峽谷兩大類型。高山原區的山嶺頂面開闊平緩,呈丘狀起伏,切割較深,比高在1000~1500 米;高山峽谷區河谷切割程度自北而南漸次增大,比高達 1500~3000 米,峭壁懸崖,險峰突兀。

(獵塔湖 胡延輝攝 )

與兩大地貌類型相關聯,九龍縣文化和旅遊資源分布也呈現出明顯的地域性。以地文和水體景觀為例,縣境東北部主要分布極高山、高山、寬谷、湖沼、溼地、溫泉等,海拔 2800 米以上區域,山谷呈「U」形谷地,谷寬 200~1000 米,山體寬厚,河谷開闊,階地發育,地勢相對平緩,為林牧業主要地區;海拔 4500 米以上區域,氣候嚴寒,因強烈的風化作用形成角峰、刃脊,解體巖石堆積於峰嶺兩側,成為倒石錐、流石灘;海拔 5000 米以上,山頂終年積雪,出現冰川地貌。

縣境西南部及雅礱江沿岸區域主要分布高山、溝谷、峽谷、瀑布、河流等。由於河流深切,高原面解體,河床緊束而變窄,水流湍急,谷壁陡峭,河谷呈「V」型谷,兩岸洪積、衝積層發育,為主要的農業和經濟林木產區。地質遺蹟景觀遍布全域。同樣,受地勢落差巨大、地形複雜多樣和大陸性高原季風氣候的影響,生物景觀、天象和氣候景觀等,則呈立體分布,而其他人文景觀和文化類景觀也主要分布在農牧業區、江河沿岸、場鎮,古道以及省、縣、鄉、村道和礦區公路沿線。在此背景下,九龍的文化和旅遊資源豐富而優質,如水體景觀「伍須海」,作為自然風光的典型代表,早在 1988 年與海螺溝、木格措、貢嘎南坡一起成功申報貢嘎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伍須海 趙梅攝 )

從人文地理角度,「藏彝走廊,九龍秘境」的稱謂名副其實。由於地處偏僻,山高水險,加之歷史上進出縣域的道路交通不在川藏和川滇的主幹線上,清末明初置縣歷史短,導致九龍的可進入性極差,同時也制約了九龍縣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但是從自然地理來看,對九龍縣的地形地貌的勘測,不比中國其它地區晚。早在上世紀 30 年代中國現代地質事業發軔之初,由著名地質學家丁文江發起的「西南地質大調查」,這次大調查的主要任務之一是繪製 1 ∶ 20 萬路線地質圖。據載,民國 19 年(1930 年),中央農礦部地質學家譚錫疇、李春昱奉命來到西康省 , 經九龍踏勘礦源,足跡涉及瓦灰山、扎拖、伍須、八窩龍、三巖龍和儲龍溝等。李春昱(1938~1942 年任四川省地質調查所所長)描述道,當時的工作條件差,環境艱苦,不但沒有地形圖,連地理底圖都沒有可靠的經緯度。為了獲取可靠的經緯度,在丁文江的建議下,李春昱先通過一部無線電收音機測量星鬥,計算當地時間,再用收音機收聽天文臺報出的準確時間,然後再用兩地的時間差來算出當地的經緯度。方法雖然原始,但因地制宜的土法子卻也有效。其後,又有地質學家張伯顏、汪國棟以及西康科學考察團,先後抵達九龍,開展礦產和自然科學考察。解放後,從 1958 年四川省地質局甘孜地質隊進入查勘裡伍銅礦,其後不斷派遣川地 406 隊、三區測隊、物探隊、一區測隊、404隊等地質隊來縣開展工作,先後對九龍地形地貌和地質礦產資源進行測量、研究、測定和生產設計。其間,1969 年對九龍縣裡伍銅礦的一次勘探工作,因山高谷深,交通條件極差,重型探礦設備無法運進礦區,經地質部請示,由周恩來總理親自批准,派飛機空投支援,從而成為中國地質勘探史上的首次。由此可見九龍縣地形地貌的險峻。

如果進一步溯歷史脈絡而上,不僅有與譚錫疇、李春昱幾乎同時期的美國探險家、植物學家、地理學者洛克,從雲南麗江進入貢嘎雪山雪山腳下這片神秘境地考察,而在更早年代形成的川滇茶馬古道或川藏茶馬古道蘇州道,九龍縣都是必經之路,也曾是歷史上西南通商和進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如今的九龍交通道路條件大為改善,北接 318 國道,省道 215 線由北至南經過九龍縣全境,縣城呷爾鎮沿營九公路北距康定 244 公裡,至成都 618 公裡,沿九江路南下至冕寧 205 公裡,距成昆鐵路瀘沽火車站 241 公裡,是甘孜州離鐵路最近的縣。目前初步形成以營九、九江公路為主幹,縣、鄉、村道和礦山林區公路為支線的公路網絡雛形。2019 年啟動的全省文旅資源普查,摸清了九龍文旅資源家底,實現了文旅資源的新發現。2020 年 12 月 23 日,「大貢嘎」文化旅遊發展聯盟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與甘孜州人民政府共同發起,將成都都江堰市,雅安市石棉縣、天全縣、漢源縣,甘孜州康定市、瀘定縣、九龍縣、丹巴縣、道孚縣、雅江縣及海螺溝景區管理局納入「大貢嘎」區域,合力建設 「大貢嘎」世界旅遊目的地。九龍文化旅旅遊事業的發展已迎來了嶄新的機遇期。

相關焦點

  • 喀斯特地貌
    成因原理喀斯特地貌形成為石灰巖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巖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鈣[Ca(HCO3)2],後者可溶於水,於是空洞形成並逐步擴大。這種現象在南歐亞德利亞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巖地區的這種地形籠統地稱之喀斯特地貌。
  • 經典地貌詳解: 喀斯特地貌
    (英語:karst landform),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大多為石灰巖)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巖溶巖地貌。這種現象在南歐亞德利亞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巖地區的這種地形籠統地稱之喀斯特地貌。地貌形成的根本條件,我國西南地區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廣泛,最主要的是這裡有其發育的主體。大量的碳酸鹽巖、硫酸鹽巖和滷化鹽巖在流水的不斷溶蝕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種奇特的溶洞。
  • 令人震撼的16種地貌景觀(含相關知識介紹)
    喀斯特地貌在碳酸鹽巖地層分布區最為發育。該區巖石突露、奇峰林立,常見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溶溝、落水洞、盲谷、幹谷、喀斯特窪地等喀斯特負地形;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以及與地表和地下密切相關聯的豎井、芽洞、天生橋等喀斯特地貌。
  • 奇特的地形地貌讓英,蘇,美先後折戟!
    這可能與其地形及地理位置有關。德國19世紀著名地理學家拉採爾曾感慨:「地理環境以盲目的殘酷性統治著人類的命運。」這句話儘管有失偏頗,但套用在阿富汗身上卻並不誇張。地形造就帝國的墳場如果說英阿戰爭只是以英國強訂的國界線束縛了阿富汗的發展潛力,蘇聯10年入侵和美國20年反恐戰爭,則是徹底地將阿富汗給打落谷底。而這兩場戰爭為何如此曠日持久、阿富汗自2004年第一次選舉以來又為何遲遲無法修復國家,都離不開該國的地形地貌。
  • 比較 地形測量與地籍測量
    地形測量地形測量指的是測繪地形圖的作業。
  • [技能]3--國際定向越野地圖--地貌
    越野圖採用等高線法表示地貌。能夠熟練地應用等高線圖形理解地貌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因為,越野圖上的所有要素都是建立在地貌的基礎之上,並與地貌形成各種關係。比如,地物的分布、比賽路線的方向和距離等,都要受到地表起伏與變化的制約和影響,而且,在地物稀少的地方及森林中,地貌就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行進參照物。
  • 海底地形及其特點,四大海洋
    為了探知海底地形地貌,人們進行了不限的探索。1925~1927年期間,德國「流星」號船考察南大西洋,首次揭示了洋底地形。1953年以來,開始使用精密的回聲測深儀獲得越來越多的洋底地形剖面。   海底地形是全球地質演化的結果,在內外營力的作用下經歷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而成為今天的狀態。按照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徵,大致可分成大陸邊緣、大洋盆地和洋中脊三個大單元。
  • 阿富汗的地質地貌
    二、阿富汗的地貌特徵 阿富汗大部分處於阿爾卑斯-喜馬拉雅構造帶上,地貌以山地為主。阿富汗境內多山,高原和山地佔全國面積的4/5,北部和西南部多為平原,西南部有沙漠。平均海拔1000米。阿富汗東北部地區的地形以高聳入雲的興都庫什山脈為主,這些山脈是喜馬拉雅山脈的西端,向東延伸穿越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北部。
  • 四川森林消防救援新勢力:無人機、山貓全地形車都來了
    主要從學習識圖用圖、熟悉地形地貌、組織現地對照、進行地貌判讀傳統方法入手,模擬高山峽谷偏遠地帶、無網絡、無信息通聯情況下任務地域偵查勘察為背景。組織駐訓分隊進入陌生林區,現地檢驗指戰員傳統偵查通聯手段掌握情況,督導組全程跟隨、現場評判,及時指出糾正存在問題,在「練訓查改」中錘鍊更多「山裡通」「活地圖」。
  • 【ARMA3】 武裝突襲3地形識別快速入門指南
    首次踏入該系列的玩家如果沒有相關的知識儲備,往往會對該系列的地形、地貌產生錯誤的研判。為了降低這類玩家的難度,在武裝突襲3原版的單人關卡中,遊戲默認開啟GPS定位系統,也就是說,玩家的實時位置會體現在遊戲的地圖上。但為了體現嚴肅模擬,我們在自己的任務中往往不會將定位系統開啟,這時,熟練掌握識圖、定位技能便顯得尤為重要。
  • DEM數字高程模型、DSM數字地形模型和DOM正射影像的聯繫與區別
    DEM在地理學和測繪科學領域被賦予了不同的意義,作為一個地理學畢業的小碩來說,DEM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地形高程,而我同事他們是測繪科學專業畢業,他們經常所說的地形,居然不是我們地理學所說的數字地形,他們所說的地形對應我們地理學上的土地利用/覆蓋地類,下面就來說說這個3D的區別和聯繫哦。
  • 這就是透明圖——臺軍地形分析研究
    壹、前言 美軍境外作戰對交戰國地形特性無法掌握,故對地形分析非常重視;其作業方式是以數張透明圖繪製不同地形與地貌、層層套迭於軍圖上實施研究,當情報幹部分析完成「修正後混合障礙透明圖」後,透明圖上已畫滿標示及符號,其效用幾乎可取代該國之地圖。
  • 戰雙帕彌什第十二章劇情:九龍大冒險之露西亞的初始化重生
    最終兩隊分別打敗了華胥和曲,卻意外得知意識塔同源AI的華胥真身其實在不遠的「九龍」,船上的只是一個複製品,一切是名叫「維裡耶」的在作怪。於是奪回船的控制權後,兩個小隊帶著指揮官準備乘船抵達聯合共同體——「九龍」。新版本「九龍環城」的劇情也就此開始。在主線劇情之前其實有一個視頻能承前啟後。
  • 【地圖收藏626】1954《新編香港九龍新界全圖》
    ☞微信後臺回復【地圖收藏】即可獲取1954《新編香港九龍新界全圖》原圖
  • 解密多地形迷彩作戰服
    解密多地形迷彩作戰服以下是負責此次9.3閱兵迷彩服研製配發工作的總後軍需裝備研究所肖紅高級工程師的問答實錄,深層次解密多地形迷彩作戰服。問:多地形迷彩以前在部隊沒有見過,這次閱兵是首次公開亮相嗎?它具體好在什麼地方?答:多地形迷彩全稱多地形迷彩作戰服,此次閱兵屬首次公開展示,其適用於地面及近地面背景下的單兵作戰偽裝。多地形迷彩是一種具有立體層次感、多色漸變、視錯覺特徵的迷彩,能夠適應林地、荒漠、城市等多種地形或者具有多種地形特徵混雜的開闊作戰背景的偽裝需求。
  • 冰川地貌那麼多,為什麼這31種最為典型?
    圖片來源:National Park Service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小桔整理了31種典型的冰川地貌發育於高山地區、形態深受地形限制的冰川,多分布於中、低緯地區。蛇形丘是一種狹長曲折的地形,呈蛇形灣曲,兩壁陡直,丘頂狹窄,其延伸的方向大致與冰川的流向一致,主要分布在大陸冰川區。
  • 劍網3丐幫特效武器 九龍升景特效武器攻略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丐幫們都應該怎麼樣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九龍升景呢?  通過一個很長的對話我們了解到九龍升景原始丐幫長老使用的武器  在上傳到B站的視頻攻略中我錄製了正面和背面使用九龍升景時的特效畫面,因為據說使用九龍升景特效的時候會把周圍的小夥伴卡掉線,所以我沒有開全效,大家有興趣的可以到B站看一看哈(在片尾的12分鐘裡)。  大家在獲得後自己使用的時候也要注意,尤其在副本裡,如果把隊友卡掉線了也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但是如果要是在攻防中把別人卡掉線呢?咳咳,這個我就不知道了哈。
  • 鋼鐵雄心4開發日誌 | 10/10 海域地形
    今天我們將要討論海域地形Naval Terrain以及遊戲中海軍機制的一些重要核心變化。正如我們之前展示的一些內容,你的海軍上將現在可以獲得針對不同地貌的特質。指出這一點是因為我需要稍微展示一下地貌地圖模式,以便更容易地展示世界各地的海域地形。
  • 一文了解DEM數字地形「全家桶」
    數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是通過有限的地形高程數據實現對地面地形的數位化模擬(即地形表面形態的數位化表達)。它是用一組有序數值陣列形式表示地面高程的一種實體地面模型,是數字地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簡稱DTM)的一個分支,其它各種地形特徵值均可由此派生。
  • 「中南半島」的地形特徵:山河相間呈南北縱列分布,地勢北高南低
    大陸和島嶼四周都是被水包圍,主要的差別就是面積的大小,而半島是指陸地一半伸入海洋或湖泊,另一半同大陸或更大的島嶼相連的地貌狀態,也就是說半島三面被水包圍,而一面與陸地相連。「中南半島」的地形特徵世界上主要的半島多分布在大陸的邊緣地帶,亞歐大陸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陸,同時也是擁有半島數量最多的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