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帳篷第1談——好帳篷的衡量標準

2021-02-07 8264戶外

裝備必不可少的產品,其技術不管是在設計還是在材料等各個方面都已經非常成熟。但是作為一個戶外從業者,我每天會直接接觸到許多戶外愛好者跟他們溝通如何選擇裝備,我發現不少朋友還對裝備選擇存在一些誤區,或者說是走入「歧途」,比如說對帳篷,就有一些不太科學的評價標準。基於此,在本月的裝備話題當中,我就先和大家聊聊有關帳篷的那些事兒。

大部分的朋友的第一選擇是材質,之後的選項分別是重量、結構、做工等。其實關於一個好帳篷的標準一定是多方面因素共同構成的,只是其中某一項做到極致只能是叫劍走偏鋒。那麼我們來具體分析下到底好帳篷需要具備哪些因素,以及這些因素各自的意義。


既然大家首推材質,我們就從材質開始說起好了:


帳篷價格和性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材料的選擇,幾個同樣款型的帳篷,採用不同的材質會使價格差異可能變得非常巨大,性能表現也可能會迥異。帳篷發展到今天,在主要組成方面基本上沒有太大變動,一般都是由以下幾方面構成:內外帳

面料

、帳杆、地釘以及風繩等零配件。


先來談談面料的問題,在一般戶外愛好者看來可能就是一塊布而已,能遮風擋雨就OK,哪有那麼多講究。其實不然,一個好帳篷,它的面料有諸多的性能指標,比如抗撕裂性能、拒溼性、防紫外線性能、使用壽命、質感等。


以抗撕裂性為例,現在這段時間論壇裝備版流行金字塔帳篷,這種帳篷具有重量輕、空間大、搭建方便、穩定性好等優點,搭建也很方便,只需固定好帳角及相應風繩的地釘,中間用手杖或支撐杆撐起來就搞定。金字塔經常被用在一些比較惡劣的環境,在遇上大風的時候篷體會受到很大的外力,這就對面料強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面料抗撕裂性能低,就有可能在風繩固定處、帳杆支撐點等主要受力部位發生撕裂,從而使整個帳篷崩潰。世界一線和頂級的帳篷品牌出產的金字塔的面料無一不具有很高的抗撕裂強度以確保安全和可靠,所以這些品牌的金字塔帳篷價格不菲。而國內絕大部分金字塔帳篷生產者並沒有意識到面料強度的重要性,一味迎合消費者求輕的要求而採用了強度很低的面料,這種帳篷徒有金字塔的型,沒有金字塔的魂,用來作為普通戶外線路露營尚可,但是用於惡劣環境,其可靠性堪憂!


再來說說帳篷面料的拒溼性,在同樣受力的情況下,乾燥和浸溼的面料延展性多少會有一定區別,比如我們將一張乾燥的毛巾捋直固定好兩端,然後在毛巾上倒上水,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溼潤的毛巾中間必定會下垂。同樣的,帳篷面料也會存在這種現象,它會使緊繃的外帳在遇上長時間雨雪後疲軟,導致內外帳發生粘連,從而使外帳內壁的露水浸溼內帳,打溼我們的

睡袋

等物品。


不同的面料及處理方式使用壽命也有很大的區別,好的面料使用壽命會大大長於普通或者低劣的面料,從而攤低帳篷的使用成本;而面料的處理方式也有多種,比如我們現在經常看到的雙矽、單矽等,雙矽單矽只是對面料基進行塗矽的技術,這種技術有高低,而基礎面料也有優劣之分,並不是所有的雙矽面料就一定比單矽面料好,一定比單矽面料貴,如果基礎面料本身質量較LOW,那麼價格成本也高不到哪裡去,這也是我們往往會在一些低端帳篷上看到品牌商採用了「高端雙矽面料」的原因。另外我們經常會在帳篷的介紹中看到關於面料的參數指標,比如15D、20D,比如防水指數等,D數和克、釐米一樣只是計量單位,並不代表本身的好壞,同樣質地的面料,D數越低往往意味著更薄、更輕、強度也更低,防水指數也不是越高越好,超市塑膠袋防水指數輕鬆上10000mm。就和2.0排量的不同型號的轎車價格性能千差萬別一樣,同樣D數等參數相同的面料也會有優劣之分。

再回頭來說說帳杆,如果說面料是帳篷的皮肉,那帳杆就是帳篷的骨架,對於大部分的露營帳來說,如果杆出現問題基本上這個帳篷就無法進行正常的使用。現在一般露營帳篷的材質基本上是三大類:玻鋼杆、鋁杆、碳纖維杆。玻鋼杆價格最便宜,但是重,強度低,容易折斷,一般用在最低端的休閒帳篷上,戶外徒步類別的活動中已經很少看到這樣帳杆的帳篷,高端的專業帳篷如四季帳、高山帳等更見不到用玻鋼帳杆的(至少我沒見過)。而碳纖維帳杆因為價格、強度等各種原因,除了個別主打超輕牌的型號之外也難覓其蹤。而鋁製帳杆因其強度、韌性、價格、重量等各方面相對比較均衡,所以基本上現在主流的專業戶外徒步露營帳篷大多都採用了鋁製的帳杆。

由於對金屬處理的技術有別,所以即便同樣是鋁製帳杆,性能也有很大的區別,比如帳杆的強度、韌性、重量、做工等,當然了優質帳杆和普通帳杆劣質帳杆的價格成本差異也很大,從數倍到十數倍不等。我們以現在全球最為大牌的帳杆提供商——DAC為例來進行說明。DAC在高端帳篷品牌中的地位好比GORE面料之於戶外服裝大牌,它是韓國的一家公司,現在世界頂級和一線的帳篷品牌,如HILLEBERG、Big Agnes、MSR、SD、MARMOT、BD等,以及國內的個別帳篷品牌如自由之魂等,都經過DAC授權,可以採用他家的帳杆(不是誰想用都可以的,市面上有不少打著DAC帳杆LOGO的仿貨)。DAC的帳杆具有幾大優點:輕、強、精。在同樣粗細的情況下,DAC可以做到最輕,像不少輕量化著稱的帳篷如BIG AGNES、Terra Nova等都採用了他家的F NSL帳杆才得以實現;在輕的同時,DAC的帳杆還具有很高的強度,擁有很好的韌性,提升了帳篷的可靠性,減少了斷杆發生的機率;此外DAC帳杆做工也很好,切口斷面的處理很細膩,不像一些低端帳杆毛毛刺刺容易刮花帳篷,整體質感非常精細有如工藝品。而反觀一些做工毛糙的劣質帳杆,強度低容易導致折斷,重量大導致使用者負重增加,在表面處理甚至還有毛刺存在,對帳篷的面料可能造成傷害。

簡單聊過材質後,我們再來說說帳篷結構。現在的露營帳篷常見結構包括穹頂(也叫圓頂)結構、山脊(也叫魚脊)結構、隧道結構、金字塔結構等。在這些結構當中最為普遍的就是穹頂結構,這種結構顧名思義,整個帳篷外觀看上去就像一個半球狀,這種結構具有搭建簡單、穩定可靠、空間舒適等特點。因為這種帳篷往往具有雙門廳或多門廳,所以如果是雙人及多人使用就非常合適,我們可以在大多數的戶外露營帳篷和一些大本營帳篷上可以見到這種結構的身影;

穹頂帳

山脊(魚脊)帳篷顧名思義帳篷頂部看上去像魚的脊背一樣,這種結構的帳篷因為頂部只需要用一根主杆即可撐起,從而減輕了重量,另外它還具有順風搭建抗風性優良、帳頂不易積雪積水等優勢,被很多走輕量化路線的品牌和型號所採用,比如VAUDE的HOGAN、BIG AGNES的斯萊特、飛溪等。不過它也存在頂部空間狹窄、只有一個小門廳進出等軟肋,這種結構適合多數情況下單人出行的方式。

隧道結構和金字塔結構是最近幾年在國內流行開來的,隧道帳以北歐的HILLEBERG為代表,金字塔以曾經的輕量化品牌GoLite為代表。隧道帳的優勢在於具有碩大的門廳可供起居,並且因為其流線型的外觀,半圓柱體的形態,所以具有很好的抗風性能,在惡劣天氣下有很好的表現。金字塔帳因為整個篷體呈現穩定的錐形結構,所以只要面料強度足夠也有很好的抗風性能。這兩種結構都有很好的空間感,所以適合那些對空間要求比較高的朋友。

隧道帳

對帳篷結構的分析,可以使我們明晰什麼樣的環境和線路應該使用什麼樣結構的帳篷。優秀的結構一定是穩定性能很好,能夠給使用者帶來舒適空間的的結構,而非空間小小或者結構不穩定的產品。順便說一句,五一節的時候我去武功山,在山頂景區的帳篷旅館區我看到了不少某儂的快拋式帳篷,這些帳篷收納時候是一個圓盤,搭建的時候從袋子裡面取出來拋開,帳篷就支撐起來了,方便倒是方便,可是這種帳篷卻無法抵禦武功山的大風,現場有好幾頂已經被山頂大風摧殘成崩潰狀。這種結構就是不好的結構。只不過這種帳篷的成本也夠低廉,所以也有很大的市場。

接下來聊聊現在流行的關於重量的話題——輕量化。輕量化是戶外裝備的一個發展趨勢,各種輕量化,超輕量化的裝備已經比比皆是,隨之而來的是在很多戶外愛好者眼中,輕量化已經成了帳篷優劣的衡量標準,然而真的是越輕越好嗎?

很多戶外愛好者都會在選購帳篷的時候跟我提出希望帳篷既輕又要很耐用,輕的話最好到什麼程度呢,很多人提出了雙人帳要在1.2公斤以下的標準,如果超過1.5公斤就完全不能接受了!這樣的標準其實在現有的技術條件和不太離譜的價格前提下基本上沒有辦法做到兩全。

我們承認輕量化是發展趨勢,得益於技術水平的提高,現有的帳篷已經在重量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倒退回去七八年,一款雙人帳能做到2公斤內就已經是叫超輕帳篷了,比如那個時候BIG AGNES 翡翠雙人帳的全重2.09公斤,這個重量就已經足以讓它拿到OUTSIDE戶外裝備大獎,別忘了那個時候如日中天號稱輕量化的MSR HUBBA HUBBA重量都在2.2公斤左右,市面上其他的雙人帳普遍是在2.5-3公斤左右的全重。

在現有技術條件下1.5公斤以內全重的雙人帳已經毫不為奇,2公斤以內的雙人帳也比比皆是。就目前而言,除了個別的特殊面料比如價格昂貴的CUBEN面料可以在保持較高的強度下做到超輕外,基本上要想在現有重量標準情況下繼續減輕,就必須依靠減小帳篷空間、減薄面料、換上直徑更細管壁更薄的帳杆、減少地釘和風繩等方式才能實現。一款真正的好帳篷,一定會在在重量和性能方面有個平衡點。輕量化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減輕負重,戶外更舒適更輕鬆,但是如果罔顧舒適和安全,一味追求超輕,甚至把超輕當做衡量優秀帳篷的標準,那就是顧此失彼。

舉兩個例子,第一個例子,比如我們去一些很艱苦的虐線,如果用過於輕量化的帳篷,在這種環境下帳杆出現折斷、面料出現開線的機率會大大提高,而這種線路往往環境惡劣,路上無補給無人煙,那麼裝備出現問題就會很悲催了;第二個例子,有些朋友只看重量,不考慮空間大小,結果買來之後發現帳篷空間奇小無比,在裡面翻個身就會蹭到內壁,若溼度比較大,那睡袋必然會被打溼,這樣空間的帳篷,即便重量輕個一兩百克,您還想要嗎?

繼續來談關於做工的問題。如果攤上劣質的做工,就算材質再好,也是暴殄天物,設計再好,也只是明珠暗投。做工的好壞,從表面上來看只是工藝技術是否精湛,是否看上去好看,是否讓心裡舒爽的問題,但是從深處說做工的好壞,加工技術的高低,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產品的性能。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明白了:帳篷的篷體是由不同形狀的面料拼接而成,在拼接處正常情況下應該是縫線之後再對縫線部位進行壓膠處理,這樣才能避免大雨之中雨水滲透針眼流到帳內的現象發生。很多做工精細的帳篷,我們能夠看到線縫部位走線筆直工整一絲不苟,壓膠條能完整而準確地覆蓋住整個線縫,貼合嚴密沒有氣泡空鼓。而劣質的做工則剛好相反,走線歪歪扭扭,即便是壓膠壓得好,但是也無法將線縫給覆蓋完全,要是遇上壓膠也是氣泡不斷,那這樣的壓膠條用不了多久就可能會發生脫落的現象,這樣的帳篷一旦遇到中到大雨,帳內一定會水漫金山。又比如帳篷的四角或者風繩扣部位都會做打棗補強以應對大風等對篷體施加的壓力,嚴格的產品對補強強度是有要求的,打多少道線,打什麼樣的線等都有講究,而我見過的不少低端的劣質帳篷只是在這些位置草草敷上兩三道線了事,一般的線路還看不出使用上的差別,但是一旦遇到惡劣點的天氣,劣質帳篷的受力部位就有可能發生撕裂或脫落的情況。所以說做工能夠很大程度上改變產品的性能,這一點不假。

拿到產品的時候大家其實也能夠看得出帳篷的做工優劣的,如果一款帳篷的線縫部位歪歪扭扭,針頭線腦到處都是,壓膠泛白氣泡處很多,這樣的產品多半不是什麼好的產品。

除了以上所談及的方面外,帳篷的細節設計是否人性化合理化,也是很重要的評判標準。當然了,細節的考慮不是每個廠商都能想得到的,這個一定是需要設計師具有專業的戶外經驗和經歷,一定是需要設計師非常仔細和貼心。我們來列舉幾個細節進行說明:

1、帳門的投影高度是否合理     一般帳篷門在地上的投影都是三角形或者是梯形,帳篷內帳的長或頭部寬作為三角形/梯形的底邊,三角形/梯形的高就是帳門地釘到內帳的距離,這個距離過短或過長都不合適,過短則會使得門廳的面積太小,以至於無法存放行李背囊,過長則會導致開關外帳門不方便,需要半個身子爬出內帳,手臂伸到最長才能費力地開關外帳門。合適的門廳投影高度應該是在55-70公分左右,這樣的門廳既有合適的使用面積又能方便開關,某品牌的火爆型號帳篷,這個投影高度僅僅只有40公分,放下一雙鞋子也就剛剛好,要是想放一個大背包都很困難;

2、外帳門的形狀    

基本上市面在售帳篷外帳門全部打開之後是三角形狀,這種形狀的開門面積有限,進出多少會有些不便,但自由之魂的繁星雙人帳,則將帳門形狀設計成了五邊形,相比傳統的三角形開門上方增添了兩個額外的面積,從而進出更為方便,也更利於通風透氣,在天氣晴好的時候也能有更好的視野;

前邊絮絮叨叨談了很多關於帳篷好壞的標準,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非量化標準這裡就不一一細談,比如價格、外觀等,這個是屬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總的說來,一款好的帳篷一定是一個綜合性的產品,包含了材質、結構、做工、重量、細節等多方面的內容,我們切忌片面追求其中某個方面的劍走偏鋒而忽略其他

高山帳篷和普通露營帳區別在於:

材質方面:高山帳篷的面料強度更高;帳杆往往會更粗,強度也更高;地釘很多配的是雪釘;

結構方面:穹頂帳篷居多,對門廳大小要求不高;內部往往會配上內風繩設計加固帳篷;

重量方面:比一般的露營帳高出不少;

性能方面:高山帳著眼於抗風抗雪壓,對防雨性能要求不高;

相關焦點

  • wj特戰帳篷
    17特戰帳篷2·4*2·4*1.8米,單層四面帶紗網透氣,另配有一個外罩帳蓬,可保私密性,並且配撐杆門帘,適合戶外各種惡劣天氣,空間高大,適合4~6使用
  • 集約化野戰帳篷,真棒!
    今年駐訓跟往年不一樣,第72集團軍某旅官兵一到駐訓場,就感受到了變化。原來,以往搭帳篷的宿營點,出現了多個集約式野戰帳篷,這些一個就可以容納數百人的大帳篷,不僅內部平整乾淨,頂上還鋪了隔熱層,底邊篷布可以升降,數百人住在裡面,隔熱,通透,白天小風悠悠,夜裡涼風習習,雖然正值炎夏,仍感覺涼爽。
  • 黃山風景區宿營帳篷管理辦法
    假日旅遊期間,根據遊客需求並經黃山風景區綜合管理(綜合執法)部門審核,可在備選區域適度增加宿營帳篷數量,按第9條核定的各經營單位「四包」範圍內帳篷搭建數量,各自增加數量不超過1/3。遇有其他特殊情況需臨時搭建宿營帳篷的,由申請單位提前15天向黃山風景區管委會提出申請。
  • 軍用帳篷廠家
    1救災帳篷的搭建應在平坦的地方,搭建前要把地上尖利的物品清理掉,以免造成篷布破損。2學會帳篷的搭建,搭建帳篷不能使用蠻力,不能將篷布拖拉在地上。為了方便搭建,先把一樣長、形狀一樣的管子放在一起,看有無缺失。安裝頂部橫梁—安裝斜梁—蓋上篷布—安裝一側立柱—安裝另一側立柱—安裝地連管—整理好篷布,系上防風繩,檢查沒問題就可使用。
  • 媒體上80丨大帳篷指揮所要不得
    大帳篷指揮所要不得某旅政治工作部主任  臧  峰前不久,筆者在某部演習場看到,原來的那些大帳篷指揮所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展開撤收快、指揮效率高的車載指揮所,以及便於隱蔽的小帳篷指揮所過去,個別單位在演習演練時習慣性搭建大帳篷指揮所,裡面電腦一排排,人員少則十幾個、多則幾十個。有的還架設了投影儀、安裝了印表機,辦公設備、生活設施一應俱全,搭設起來既費時又費力。諸如此類,與其說是指揮作戰,不如說是野外辦公。這樣的指揮所,能不能指揮打仗暫且不談,戰場上能不能生存都是個問題。
  • 軍用充氣帳篷,別致的風景線
    點藍字關注我們✎大型充氣帳篷 | 施工帳篷 |  旅遊帳篷 | 充氣泳池 | 保溫被 |  苫布篷布等
  • 帳篷面料參數:防水係數
    標準防水檢測中,水壓施於面料樣本背後,直到三滴水能穿透面料為止。舉例而言,1500 mm H20係數值,表示該面料可以經受上方1500mm的水壓而不會滲漏。這一度量值也可以轉換為磅/平方英寸(1500 mm H20等於2.18 psi)。
  • 你真的了解戶外帳篷嗎? 乾貨鋪
    三季帳和四季帳的區分標準不是溫度和季節,而是對強降雪和8級以上極大風的承載力。四季帳為了應對大雪、強風下的惡劣環境,通常會增加1到2根支撐杆來保持穩定,同時擁有更大的門廳面積,方便在門廳存放裝備和完成一些基本活動。
  • 戶外登山裝備選擇之——帳篷
    一般來講,國外徒步帳篷品牌和型號後面出現的第一個數字是幾,該徒步帳篷就是幾人帳,比較直觀。比如,Big Agnes Fly Creek UL 1是單人帳,Ferrino Snowbound 2 (如下圖)是雙人帳。
  • 流行帳篷選錄|零經驗 Solo 野營裝備探索 Vol.1
    自立帳比較普遍,它以數支鋁杆搭成骨架,內外帳以此為基礎得以成型,因此,搭建起來比較容易,而且搭建好之後,如未用地釘固定,還可以整個提起來轉移位置。一般空間較大、2人以上的帳篷都是自立帳。自立帳的骨架。雖說自立帳不依靠風繩也可以用,但松垮垮的帳篷不僅不好看,而且容易因風雨變形,所以還是拉繩打釘為上策。非自立帳靠 1~2 支營柱支撐,可用登山杖代替營柱。/ 帳篷型號:Zpacks Duplex,圖中外部支撐條不是必需品,另購。
  • 戶外裝備實驗室2018最佳輕量化帳篷測試與推薦
    通常來說,輕量化應該從核心四大件開始:帳篷、睡袋、睡墊和背包。這四件裝備是戶外徒步裝備裡最重要的核心裝備,通常也是最重,最大,最貴的裝備。輕量化帳篷有2種發展思路:戶外裝備實驗室(OGL)是一個非盈利性第三方戶外裝備測試網站,是北美知名度最高的專業戶外裝備網站。
  • Xtreme Shield System:延長帳篷使用壽命
    科學分析隨著時間的推移,水分、熱量和溼度逐漸從化學角度破壞帳篷的防水塗層和接縫壓膠條——無論是你使用它還是存儲它——給你留下一個老化的帳篷。這種被稱為水解的自然過程,在當今各種輕型帳篷中出現得更快,而這個問題十多年來一直令帳篷行業感到沮喪。
  • 「帳篷榮譽室」強軍正能量
    「帳篷榮譽室」強軍正能量——武警雲南總隊機動三支隊機動一中隊崇尚榮譽矢志強軍紀實
  • 「軍用帳篷」騙局又來,電器老闆蝕財16萬
    對方自稱是某武警大隊的謝隊長,經一個做生意的朋友介紹來與他談一筆業務:最近部隊要進行野外大比武拉練,要大批量購買電飯鍋、電磁爐等電器,想問喬老闆這邊的報價。既然是朋友介紹來的「熟人」,喬老闆當然不想錯過這個賺錢的機會,聊了一陣,對方表示對他的報價很滿意,並稱待會叫手下與他聯繫,「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筆業務就拿給你了。」
  • 創享家丨活力進擊觀音閣帳篷節
    各自和家人孩子紮好帳篷圍住營地,像客家圍屋一樣的排列,留著中間的空地聚餐活動!我們不僅隊伍強大,設備更是齊全,摺疊桌椅、燒烤工具、大遮陽傘、茶具好茶……移動投影等,應有盡有精彩紛呈。領到我們伴手禮,和去年的標準差不多,有T恤、頭巾、獎牌、攻略等等,做得非常精緻,換上衣服帶上獎牌,我們就成為觀音閣帳篷節的正式村民啦!
  • 關於徒步登山帳篷的選購分析總結(技術帖)
    雙層帳篷有三個部分:1、一個內帳,有防水的底部和不防水的上部;2、一個防水的外帳;3、帳篷杆。對於風繩,我們喜歡Blue Water公司3mm Niteline,用於平常使用,1.5mm Liteline為輕量化fans。
  • 戶外裝備實驗室2018最佳背包徒步帳篷推薦
    戶外裝備實驗室(Outdoor Gear Lab)測試帳篷有年頭了,這次他們考察了80款型號,選了口碑質量比較好的17款,自己掏錢從市場裡買回來測試,並發布測試報告,本文節選了報告的精彩內容,補充了一些資料,供國內驢友學習參考。這裡都是傳統背包徒步帳篷,沒有涉及輕量化謝爾特式帳篷,也沒有涉及普通自駕露營帳篷。
  • 我們的裝備 ∣ MSR Hubba Hubba NX 帳篷
    兩個,一個厚實的4L Dromedary Bag,一個輕量的4L DromLite Bag,在隨後的系列中,也會講講,它們好用,但也有十分需要小心的地方。剩下的這個,就是今天的命題:Hubba Hubba NX 輕量雙人帳篷
  • 論結繩與搭帳篷如何培養團隊精神(附海外營結營日視頻)
    第二期的人數是第一期人數的一倍,每個班都有將近50個人,如果沒有紀律的約束,新加坡教官的課程將很難順利開展。人數增多,上課方式也要改變了。以前是兩個孩子年齡相近的班級一起上課,現在每個班要單獨上課了。在接下來兩天半的時間裡,孩子們將學到結繩、搭帳篷、急救、烹飪和武術等五門課程。今天,我們先跟著孩子們看看結繩課和搭帳篷吧。
  • 那年的Tipi很流行 和印第安帳篷相約平原小鎮
    臉書上看到印第安帳篷,自此心中長草…約瑟夫.洛克1931年發現稻城亞丁時使用的Tipi帳篷。 溫暖、快樂、和小夥伴一起的夜晚,是你選擇Tipi的唯一理由。 這是一款可以看到星空、可以生火、烤土豆、Party的帳篷,是不是顛覆了你對帳篷的既往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