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四川人飛,還有四川造、四川人發射!

2022-01-23 神鳥知訊

「這次出徵太空,還有一段佳話,師兄負責發射火箭,師弟是航天員。

這是葉光富高中三年就讀的學校——四川天府新區太平中學(原雙流縣太平中學)黨總支書記、校長胡友洲告訴記者的。

嚴兵

原來,太平中學1979屆校友嚴兵也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參加神舟十三號飛船發射任務。他在航天科技集團第六研究院西安航天發動機有限公司工作,是航天研究員、火箭發動機質量主管、高級工程師。本次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參加神舟十三號飛船發射任務。

得知葉光富被選為航天員後,嚴兵昨天也在朋友圈送上祝福↓↓↓

此次出徵太空

除了出人,我們還出設備!

此次參與任務的運載火箭系統、發射場系統、測控系統以及地面應用系統中,都能看到「四川造」的智慧。它們中,有的是為火箭、飛船、空間站保駕護航,有的則被希望「永遠派不上用場」。

在川央企承建70%測控網 

太空飛行器「眼明心亮不迷路」

茫茫太空,我們如何找到太空飛行器的位置,如何指揮太空飛行器執行一系列指令,如何與航天員取得聯繫?

這都離不開我國建設的航天測控網來自成都的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研究所(簡稱「中電十所」)就承研了其中70%的設備

可以說,他們為神舟十三號,織就了一張安全高效的測控通信網絡。

作為載人航天工程中的關鍵系統之一,測控系統的任務是完成對運載火箭、載人飛船的測控管理,也像一根「風箏線」連接太空飛行器與地面之間的通信。它主要由控制中心、測控站、測量船、天鏈衛星組成。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三號的測控保障,我們十所打滿全場,是絕對的主力。」中電十所副總工程師柴霖說,這是中電十所幾代人傳承的結果。

最初,這張網只有陸地上的少數測控站和海上的遠望船。柴霖回憶,在2005年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上天時,還沒有中繼衛星,測控覆蓋率不到20%。這也就意味著,航天員進入茫茫天空,很長時間都是失聯的,「這對任務執行和航天員的心理都是極大的挑戰」。

2006年起,中電十所開始研製天鏈中繼衛星,「相當於把地面的測控站點搬到了天上」。柴霖說,目前已有5顆十所承研的天鏈衛星,在距離地球3.6萬公裡遠的靜止軌道上運行。

陸基、海基、天基測控點的布局,形成了立體交織的測控網,對太空飛行器的測控覆蓋率達到100%。

隨著測控網數傳速率的不斷提升,天地通信的「縣道」升級成了「高速路」。航天員進入太空後,不僅可以「眼明心亮不迷路」,隨時隨地與地面高速通信。我們看到航天員進行天地話音通信、在空間站內上網衝浪,還有大量科學數據的傳輸,都靠這張網來實現。

載人航天任務必須萬無一失。以往,中電十所都需要派人到發射場和各測控站點保障。隨著這套系統可靠性和智能化程度提高,「現在我們提倡『零保障』,在沒有重大技術狀態變更情況下,可以不用派人到現場保障。」

柴霖還透露,這套測控網不止是載人航天工程的專屬,目前我國發射在軌的200多顆衛星的長期管理、遙測遙控、數據傳輸,也都靠它同時在保障。

正式任務中這個設備從未被啟用,

希望它永遠派不上用場

運載火箭應答機、中繼終端、視頻系統、T0控制臺……在測控系統外,中電十所參與的關鍵設備研製還有很多。

但其中有一件,在正式任務中還從未被啟用。那就是火箭上的逃逸指令接收機

作為救生裝置,凡是執行載人航天任務的火箭上,都會裝載逃逸塔。它位於火箭最頂尖,塔高8米,從遠處看好似火箭上的避雷針,被譽為是保障航天員安全的「生命之塔」。

一旦火箭發射過程中發生偏離了軌道、或者點火不正常等意外情況,地面控制人員會連續向飛船發送逃逸指令代碼。這時,位於逃逸塔內的逃逸指令接收機就會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

首先,它會收到信息,解讀信息,根據地面控制人員連續發送的信號進行自動校驗、糾錯和判斷。一旦確定逃逸指令,它會自動發指令給逃逸塔,後者迅速帶著航天員的艙脫離火箭。

柴霖說,這個逃逸指令接收機,我們做過很多實驗,但在正式任務中從未啟用過。「我們也希望它永遠不要被啟動。」

中電十所還承研了長徵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的「眼睛」——應答機。它與地面雷達協同,完成對運載火箭的全程實時航跡測量,提供精準的外測數據,用以判斷飛行是否正常。可以說,它是飛船能否正常發出的重要一環。

發射對時準不準,

這位來自成都的「時間指揮官」很重要

「3、2、1……發射!」對火箭發射來說,時間精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有絲毫差錯就會導致整個系統癱瘓,最終功虧一簣。

為此次發射提供統一時間基準的,是中電十所控股的成都天奧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時統設備和T0控制臺。

在火箭發射離開發射架的一瞬間會觸發一個信號,T0控制臺就是接收這個觸發信號的設備,將此時此刻標記為「T0時刻」。因此它才得名為「T0控制臺」。

T0控制臺把這個時刻記錄下來之後,就通過網絡接口發給中心計算機,中心計算機則把這個時間信號發送給整個相關的測控系統。由於火箭測控系統分布在世界各個點位, 各大測控系統就就根據這個「T0」時刻開展緊張的計算,來推測火箭在發生過程中到達自己的監控範圍時會處於在什麼時間、什麼方位、什麼姿態,從而調整出正確的測控參數來保證火箭的飛行狀態能夠並被正確地記錄。

T0時刻的準確性決定了火箭飛行彈道的計算精度與時間飛行軌跡的偏差,是火箭飛行正確執行控制的關鍵因素,可謂「失之毫釐、錯之千裡」。

火箭發射具有嚴格的時間窗口,需要精密控制發射時間,所有地面測控系統時刻在對火箭進行著定位和定時,以此來計算飛行軌跡。

為保證運行軌跡與地面操控的精準一致,「時統設備」承擔著「時間指揮官」的角色,起到「對表」的作用,其部署在發射中心、飛控中心、衛星測控中心及各測控站、測量船上,為整個系統中各種用戶設備提供標準時間信號和標準頻率信號,使分散在各地的用戶設備在統一的時間基準下同步工作。其精確性達到了3000年誤差不超過1秒。

「瀘州造」「綿陽造」持續助力,

為載人航天保駕護航

記者了解到,在成都以外,還有不少四川企業參與到載人航天工程中

來自瀘州的四川航天川南火工技術有限公司,也是其中的「熟面孔」。該公司為長徵二號F遙十三火箭共配套20餘種近300發火工品,包括起爆器、爆炸螺栓、點火藥盒、固體小火箭和非電傳爆類產品,主要用於火箭分離系統、動力系統、逃逸系統等,佔箭上全部火工品的97%。

為神舟十三號飛船共配套10種180餘發火工品,包括非電傳爆裝置、點火器、電爆管、爆炸螺栓等產品,主要用於返回艙與軌道艙的分離、拋傘艙蓋彈射器點火、著陸反推發動機點火等,佔船上全部火工品的80%

由長虹旗下四川華豐公司生產的電連接器,配套在長徵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以及航天員太空衣。

來源:川觀新聞

相關焦點

  • 常常被認為「地震多、很危險」,四川人有什麼樣的感受?
    有人曾說過一句話叫「人定勝天」,聽上去很勵志,但是從現在每年自然災害給人類造成的損失來看,「人定勝天」似乎成了一句笑話,人類如今的科技已經夠發達了
  • 剛剛升空的「神十三」上,有一位地地道道的四川人!
    ,是「中國太空漫步第一人」。而這「太空出差三人組」裡可有一位是地地道道的四川人!↓↓↓葉光富,男,漢族,籍貫四川成都,中共黨員,碩士學位。他是一名地道的四川成都小夥子。葉光富與王亞平同為「80後」,在第一代和第二代航天員中年齡比較小,比「太空第一人」楊利偉小15歲,比3次出徵太空的聶海勝小16歲,是一二代航天員中的「小弟弟」。在不少航天迷看來,葉光富有年齡的優勢,狀態保持下去未來可期。葉光富還有一個身份——他與翟志剛、王亞平一起,曾被選為「神十二」的備份航天員。葉光富是「神十二」備份航天員,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 四川阿壩黑水縣一直升機墜落,3人遇難
    一目擊者告訴新京報記者,直升機疑似在往下飛的過程中撞上山坡,緊接著跌落到峽谷,在現場可以找到從飛機上掉下來的三個人。
  • 你知道嗎,以四川元素命名的軍艦還有這些
    其實,在人民海軍的隊列中不乏以四川城市和巴蜀名山命名的艦艇,在萬裏海域馳騁縱橫,抒寫屬於四川的海洋情懷。川報觀察梳理公開報導發現,除了阿壩艦,目前以四川城市名稱命名的艦艇還有成都艦、南充艦、宜賓艦、綿陽艦、瀘州艦、廣元艦、德陽艦、遂寧艦、攀枝花艦、巴中艦等。
  • 日本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訪問四川
    今年時值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5.12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應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邀請,5月27日,日本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率領日本眾議院代表團訪問四川。這是時隔十年,二階俊博再次訪問四川。27日下午,代表團前往汶川特大地震漩口中學遺址,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碑」前為地震罹難者和在抗震救災中英勇捐軀的烈士默哀致敬,並敬獻鮮花。
  • 俄羅斯兒童中心的「四川味道」
    一群四川孩子懷著憧憬又緊張的心情,乘著飛機來到遙遠的「海洋」全俄兒童中心。他們剛剛經歷失去家園的悲痛,其中很多人還經歷了失去親友的創傷。但是,孩子們從到達的那一刻就感受到了「海洋」全俄兒童中心無微不至的關心:所有老師都洋溢著微笑,列隊歡迎遠道而來的孩子們。  在這裡的三周生活,環境溫馨舒適,活動豐富多彩。
  • 四川紅軍第一村:牛角溝的紅色經濟
    川軍旅長、共產黨員曠繼勳帶領全旅4000餘官兵,在牛角溝村豎起「中國工農紅軍四川第一路軍」的旗幟,牛角溝村也因此成為中國工農紅軍四川第一路軍的起源地。2020年8月,蓬溪縣依託曠繼勳蓬溪起義遺址的紅色資源,採用「文化+旅遊+產業」模式,在牛角溝村打造了投資1.5億元的「中國·四川紅軍第一村」紅色文化旅遊項目,深挖當地紅色資源,促進農業文旅融合發展。歷史與現實交匯,牛角溝村再次踏上新時期的紅色徵途。
  • 四川現世界最大冰洲石晶體
    [導讀] 近日,專家在四川的一個山洞中發現了大量的冰洲石,令人震驚的是最重的竟達到2.1噸,高達兩米以上,此消息一出震驚世界
  • 【四川交通】你,真的了解川藏公路嗎?
    它創造了「五個最」每當提起川藏公路你是否想起的就是沿途迷人的風景又或是十八軍全體進藏官兵和老一代進藏工作者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頑強拼搏、甘當路石,軍民一家、民族團結的「兩路」精神其實除了這些還有康青路上的忠烈橋
  • 全中國都在為這位四川妹子刷屏!親友含淚追憶
    消息傳來,全國震驚,很多人不願相信,很多人哀悼嘆息。你知道嗎?餘旭是中國首位殲-10女飛行員,是讓四川人引以為豪的川妹子,可她,今年才30歲啊…… 關於她2016年11月2日,在珠海航展公開亮相2016年11月12日,因墜機不幸犧牲崇州起飛的鳳凰2005年7月,空軍全國選拔女飛行員,從全國50萬報名者中篩選出了30多人。其中,四川7人,是錄取人數最多的省份,成都又是錄取人數最多的城市——有4名是成都女生。
  • 四川涼山州發生森林大火,目前已致撲火隊員19人犧牲
    據報導,四川涼山西昌突發山火造成了寧南森林草原專業撲火隊員19人犧牲
  • 火箭城一位謝姓四川兵的講述
    準確來說在執行每次任務時………,整個通信時統營都在六號山洞裡工作,進山洞後,要走進深1000多米的直通道才把2個中隊左右分開,大門是按防原子彈衝擊波設計安裝的電動門,通道內還有同樣的2個門,長期由基地警衛二連擔負警衛執勤。以上說的指揮所,是一個大廳,是專門為接待中央、軍委、國防科委、二炮部隊首長、省軍級黨政要人,基地領導等觀看實況的地方,臨發射前二十分鐘首長們都轉移安排乘坐電梯到山頂觀察臺看發射。
  • 揭秘四川「無人機警隊」:185名持證飛手,353架各型無人機空中過招
    10月15日,四川省公安機關警用無人機實戰大練兵現場,在多名飛手的操作下,各類型無人機依次升空,空中喊話、高空偵查、應急處突和災害救援等多個實戰應用科目一一上演。紅星新聞記者從四川省公安廳警用航空管理辦公室了解到,近年來,四川各地警隊在警用航空工作方面發展良好,形成了一支特殊的警用無人機警航隊,警航綜合戰力已初步顯現。
  • 四川涼山森林大火,24人遇難
    據解放軍報社西部戰區分社官微「西部戰區」消息,截至目前,已經與失聯的2名撲火人員取得聯繫,確認遇難24人。
  • 展播武警四川總隊士官之歌
    今天推出的歌曲是:武警四川總隊士官之歌。川江奔騰,仰望波瀾壯闊的軍旅星空,巴蜀熱土縱情放歌,峨眉山麓、劍門關口、雪域高原、天府之國,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武警四川總隊穿越了七十八載滄桑巨變,始終與民族命運共沉浮,與時代脈搏同起伏。
  • 「四川8633,收到請回答.」
    《中國機長》根據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機組成功處置特情真實事件改編。在萬米高空突遇駕駛艙風擋玻璃爆裂脫落、座艙釋壓的極端罕見險情,生死關頭,機組人員臨危不亂、果斷應對、正確處置,確保了機上全部人員的生命安全,創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蹟。
  • 四川戰旗鄉村振興培訓學院正式揭牌
    2019年2月12日,四川戰旗鄉村振興培訓學院正式揭牌,同時,宣布了首批戰略合作聯盟單位並籤署戰略合作協議,發布了郫都區(綠色戰旗•幸福安唐)鄉村振興指數。2018年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戰旗村時指出,戰旗飄飄,名副其實,要繼續把鄉村振興這件事做好,走在前頭,起好示範,讓村民收入像芝麻開花節節高。
  • 四川地震首次精確倒計時!網友:救我命了!
    昨天晚上10點55分,居住在四川多地的小夥伴都聽到了一段奇怪的廣播。「提前幾秒到幾十秒發出警報,受到預警請不要慌張,合理避險。」「市內高層,就近避險。市內底層,疏散至空曠地帶。」四川宜賓市長寧縣,發生了6.0級地震。截至今天的最新消息,地震造成了12人死亡,125人受傷。房屋損壞6000多間,其中73間房屋倒塌。4496人被緊急轉移到了安全地帶。(圖源:DW news)昨晚上,報姐朋友圈裡許多身在四川的小夥伴分享了地震時的視頻。
  • 甲午宿將薩鎮冰的四川壯遊(一)
    1938年5月,結束南洋之行後,薩鎮冰回國,並輾轉來到四川,開啟「抗戰之旅」。  用薩鎮冰自己的話說:「自是由蜀,而滇、桂、湘、黔、陝、甘,逾八年始歸。」  薩鎮冰,福州人,清時曾任北洋海軍康濟練艦管帶,參加了中日甲午之戰。甲午後,參與領導海軍重建。北洋政府時期又擔任海軍總長、代理國務總理、福建省省長等職。
  • 緊急,四川茂縣需要你擴散這條消息!
    今日(6月24日)凌晨6:00許,四川阿壩州茂縣疊溪鎮新磨村發生高位山體垮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