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小鹿情感深處」,再點關注公眾號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之前曾經講了法國的地平線級,這次把視角移到咱們亞洲,講講韓國的宗世大王級。
這東西據韓國人自己說是在美國阿利伯克級上面的改進型。
既然是改進型,從字面上理解,應該是比阿利伯克級要厲害的。
數據也很美好,一萬一千噸的排水量,128發的垂髮裝彈量笑傲群雄,比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的122發裝彈還多,是現今宙斯盾艦中裝彈量最大的一個。
但現實真正如此嗎?
恐怕不然,因為世宗大王級就是用各種國家的裝備在阿利伯克這樣一個看似先進的平臺上堆砌出來的結果。換個說法,就是萬國造。
那就先來盤盤世宗大王級上面的裝備。
艦炮用的是阿利伯克上面的MK-45艦炮。
雷達用的也是阿利伯克上面的間諜1雷達,宙斯盾系統也是原版照搬。
基本上和美國阿利伯克上面的版本接近。
近防系統使用了一門海拉姆和守門員近防炮。
海拉姆也是阿利伯克上面的。
守門員是荷蘭的東西。
這個東西實際上是上個世紀70年代末期的產物,到現在已經很多個年頭了。英國海軍嫌它不好用,早就在2015年就退役了。
在基礎性能上和我國的730近防炮對標,兩者射速都是每分鐘4200發。不過我國的730近防炮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研製,具有一定的後發優勢。
我國現在的1130近防炮是730的改進版,射速比730炮快了一倍還多,自然能夠甩守門員出去一條街。
那韓國為啥不用美國阿利伯克原裝的密集陣呢?
因為密集陣在某些方面還不如守門員。
密集陣是上個世紀70年代初期的產物,比守門員還老幾年,雖然最高射速有每分鐘4500發,比守門員要多一些,但由於密集陣使用的是20毫米機炮而守門員用的是30毫米,炮管口徑直接決定裝藥量,所以攔截距離要比守門員低,密集陣的攔截範圍在1500米左右,守門員的攔截範圍是2000米。
剩下就是比較重要的垂髮裝置和相關武器。
世宗大王的垂髮裝置分為前後兩個部分,也就是船頭部分和船尾部分。
船頭部分的垂髮系統是美國的MK-41型垂髮裝置。
和美國目前的阿利伯克級,提康德羅加級用的是同一種垂髮裝置。
飛彈用的是80發標準2防空飛彈
船尾部分使用的則是韓國自己的K-VLS垂髮系統
備彈48發,發射的都是韓國國產的飛彈。而K-VLS發射系統和美國的MK-41發射系統一同使用,會出現艦體受力不對稱而出現的共振現象和金屬疲勞問題。
其中一個現象就是軍艦會開裂。
另外,在系統方面,世宗大王也和美國的阿利伯克級不一樣。
阿利伯克級系統一覽
這是阿利伯克級的系統一覽。
世宗大王級
這是世宗大王級的系統一覽。可以看到兩者一樣的只有間諜1雷達和A/SPG-62火控雷達,剩下的都不是美國的裝備。
其中DSQS-21BZ-M聲吶是挪威的。
SQR-220 K拖拽聲吶和Lig Nex1 SLO 300K是韓國自己的。
SAGEM紅外搜索跟蹤系統是法國的。
而且世宗大王相對阿利伯克而言還缺胳膊少腿。
世宗大王沒有地面搜索雷達。這個地面搜索雷達可能大家比較陌生,實際上這是機翻鍋,這東西實際上就是對海搜索雷達,也能叫做對海警戒雷達。
也就是說,世宗大王級的對海警戒搜索任務全靠相控陣雷達解決。
阿利伯克級上面的對海雷達探測距離最遠可達600公裡,而同樣在阿利伯克上面的間諜1相控陣雷達,偵測距離只有不到400公裡。
雖然對海雷達的精度不夠,沒法鎖定跟蹤目標,實際上的打擊任務還是要進到相控陣雷達的射程範圍內才能做。但是足夠起到遠程預警的目的。
世宗大王級就沒有遠程預警的能力,同樣的目標,對於阿利伯克來說,是先進入預警範圍,然後各種艦載武器調整方向準備應對,等目標進入相控陣雷達的探測範圍之後直接打擊。對於世宗大王來說就是直接進入相控陣雷達的探測範圍才能進行反應和打擊。
這會直接影響到軍艦的反應速度,反應在實戰就是攔截飛彈的距離。
真正仔細看看的話,世宗大王級還真是個萬國造的貨。
而且由於沒有警戒雷達,再加之現在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已經換裝間諜6雷達,而世宗大王級還在使用間諜1,所以它的偵測能力實際上不如阿利伯克級很多,唯一驕傲的是128發的超大載彈量,不過看不見,要這麼多飛彈也沒啥用。雖然有著阿利伯克級的底子,不會讓性能太過於難堪,但早已相對落後很多了。
總之一句話,性能真的對不起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