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為何離不開大陸,衛星影像對比廈門就知道了

2021-02-15 科工力量

大陸微博上3日流傳一則消息稱,金門臺軍在射擊訓練的時候,金門海域作業鋪設海底水管的大陸施工船還在工作,結果炮彈落點離船只有200米遠。該微博還稱「那情景,那感覺,那聲音,也仿佛讓我們又回到了以前戰火硝煙瀰漫的那個年代」。

且不論事實究竟如何,是否是溝通上存在問題。我們可以發現金門的已經越來越離不開大陸了,尤其是淡水這樣的民生物資的供給。金門人民要是想過上好日子,最好的辦法就是儘快和廈門融合發展。

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示意圖


廈門金門的年度變化監測


年前我製作過一個廈門的2016-2017城市變化監測圖,這是用星載合成孔徑雷達(SAR)製作的。大概大家很少見過這樣的衛星影像,這裡就略做介紹。合成孔徑雷達(SAR)的基本原理是衛星通過太陽能板集聚能量,然後將微波發射到地面,然後接收回波信號,然後通過一系列處理形成影像。SAR的最大的好處是基本不受天氣影響,可以全天候成像,比如在夜晚、在多雲的時候都可以成像。


所用數據來自歐空局的哨兵一號雷達衛星。雷達衛星其外形特點是有一個很大的雷達天線,而沒有光學衛星的大鏡頭。

金廈全景圖


廈門島周邊局部


大小金門島局部


其中灰色的部分是兩年間變化不大的,而有顏色的部分是地表有變化的,藍色代表兩年內反射雷達波減弱,橘色代表反射雷達波增強。通常來說在城鎮區域藍色代表建築拆除,橘色代表建築興建。

可以看到在廈門島以及周邊大陸上彩色區域到處都是,可見地表變化面積非常大(可能和2017年舉辦金磚四國會議也有關係),而同一時期金門島上卻是一片平靜,幾乎沒有幾個大一點的變動區域。不過這一點近來也被打造成金門旅遊的一個亮點——大陸民眾到金門來體驗寧靜的田園生活。

圖上可以看到金門島上唯一的大型項目,溝通大小金門的跨海大橋在兩年間是基本沒有進展的,海中心的幾個橋墩還是孤零零的暴露在海面上。

難產的金門大橋


在維基百科上查了一下,這個橋還真是挺有故事的。

基本信息

金門大橋是一座連結金門本島(大金門)金寧鄉與烈嶼鄉(小金門)的海上橋梁,為一脊背橋,全長5.4公裡,其中跨海橋長4.8公裡,最大跨徑280米。

這對於大陸來說不算多大的基建項目,就是廈門周邊與之相當的大橋也有好幾座了。

選舉浮橋

在金門當地要求建立連接金門本島和小金門的橋已經接近二十年,但該計劃經常是在選舉期間提出,選舉過後即無下文,當地人士因此譏諷為「選舉時浮出來、選後又沉下去」的「選舉浮橋」。馬英九還是相對靠譜一些的領導人,終於促成了2012年金門大橋的正式開工。

命運多舛

2012年5月1日動工,開工初期由樺棋營造股份有限公司負責興建。

2012年12月,樺棋營造因得標廠商資格被提出異議,而後遭到解約。

2013年5月復工,由國登營造股份有限公司負責興建。

2016年3月9日,臺當局「行政院長」張善政視察金門,發現金門大橋工程進度落後12%

2016年6月29日,承包商國登營造施工遲緩,工程進度持續落後,構成違約,臺當局終止原合約,重新發包。完工期程也由2017年11月延到2020年11月。

2016年11月28日,由東丕營造股份有限公司得到該橋的第三個合同,預定同年12月28日開工,2020年9月完工。

雖然現在處於第三輪施工中,但是從衛星影像上看這開工的一年進展也非常少,以至於看不出什麼顯著的變化,不知道後面會不會再有變數。

個人感想

這個金門橋乃至金門島從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看成臺灣政治、經濟、人民士氣的一個縮影,在這裡時光似乎凝固了似的,節奏越來越慢,人民也逐漸適應了這樣的生活。

在衛星圖像上和近在咫尺的廈門相比,可以充分體驗「冰火兩重天」的感覺。

我這時才肯定那個傳說在79年抱著籃球從金門遊到廈門的國軍林連長的腦子絕對超過常人,而且適合做經濟預測這樣複雜度很高很容易被打臉的工作。因為他在40年前就能預計到大陸和臺灣的未來變化,而且別人都是用嘴炮預測,而林連長是用年輕的生命來下注啊。

79年金門防衛司令部284師馬山連林連長,軍銜上尉


PS 投稿之前給一些同事看,有幾位說你寫的不錯但是怎麼沒有結尾啊。我說要是知道這位林連長這就是結尾了,如果不知道那就是留了一個課後作業,你查查看。

(作者為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副研究員)

相關焦點

  • 【老照片】今天是823金門炮戰60周年,823廈門風災59周年
    這次正好是8.23炮戰六十周年,將第一次公布大量關於解放軍方面的炮戰影像!在此之前關於823炮戰的影像,大多為國軍方面拍攝,鮮有解放軍方面的影像資料!這次補充齊了,其中有部分為自己收藏,一部分由市民「謝燁」提供,他的父親「謝添水」是當時31軍的攝影記者,國軍方面照片則大多來自美國LIFE官網~【一】 8.23金門炮戰始末1949年10月17日廈門解放,國軍撤退至金門,隨後廈門和金門之間成為了「中國的板門店」,首次的金門戰役,共軍未能攻下金門,並付出了慘重的損失。
  • 【 第39期】762廠 徐雪聆 — — 馬勺溝最後一個軍品--廈門對金門廣播
    眾所周知有炮打金門之戰,而海峽上空當年的激烈廣播戰卻鮮為人知。        根據資料:        「1949年國民黨潰逃到臺灣後,為展開對大陸的宣傳和「反攻大陸」,利用「中央廣播電臺」和「中國廣播公司」的「自由中國之聲」對大陸播音。它們具有很強的發射功率,電波可以覆蓋整個大陸。
  • 為何金門之戰後,我們卻一直不收復金門?
    告訴你:金門島和廈門如此之近,為什麼我國卻一直不收復金門?
  • 金門臺軍炮擊大陸自來水廠人員?
    微博截圖  大陸微博上3日流傳一則消息稱,臺灣軍方不顧在金門海域作業鋪設海底管道的大陸施工船,公然向這片海域進行火炮射擊防登陸訓練
  • 一錘定音,毛澤東為何最終決定炮擊金門?
    第十兵團在葉飛的率領下,一路長驅直入,很快完成了對廈門和金門的三面包圍。10月15日,距離新中國成立剛剛過去十五天,五星紅旗勝利插上了廈門島。廈門順利解放,似乎讓解放金門指日可待,而早已節節敗退的蔣介石,此時也把自己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了金門。
  • 金門又傳炮聲?大陸工程人員被炮擊!?臺軍嚇得趕緊……
    微博上3日流傳一則消息稱,臺灣軍方不顧在金門海域作業鋪設海底管道的大陸施工船,公然向這片海域進行火炮射擊防登陸訓練,炮彈降落點距離大陸施工船只有200多米。臺灣「今日新聞網」報導截圖據臺灣「今日新聞網」1月4日報導,大陸微博3日流傳一則「自來水廠工程人員遭金門守軍炮擊」的新聞,由於今年適逢「8
  • 別拿金門賭明天!金門正在搞的這個「公投」,遭到大陸嚴正警告!
    據中時電子報28日報導稱,大陸權威涉臺人士27日發出警告,強調不會允許大陸民眾赴臺賭博,倘若金門通過公投設賭場,大陸將被迫採取緊縮旅遊的必要措施,勢必影響金廈兩地旅遊合作,不僅對金門發展不利,也必然衝擊兩岸關係。這是公投成案以來,陸方最直接的示警。
  • 炮擊首日,準確命中金門防衛司令部!
    這天下午5點過後,作為廈門制高點的雲頂巖上,解放軍前線指揮部內緊張的氣氛令人窒息,負責炮兵指揮、時任解放軍福州軍區副參謀長石一宸,正在等待來自毛澤東的命令。與此同時,雲頂巖下解放軍的數百門大炮已經做好炮擊前的一切準備,炮口直指金門。下午5:30,隨著毛澤東一聲令下,解放軍炮兵陣地上發出了震耳欲聾的炮聲,數以萬計的炮彈朝金門鋪天蓋地地射去。
  • 兩岸攻心戰:臺灣向大陸空投糧食,大陸的回應更絕!
    外國「使節」到達金門後,金門方面就安排他們親手施放氣球。 據說,1962年,美國高官杜勒斯到金門活動時,還得意洋洋地拿著空飄氣球留影。 臺灣施放的氣球,攜帶最多的是國民黨的旗幟和傳單。傳單內容多是宣傳反共,還有的是宣揚國民黨在臺灣的建設「成就」和對大陸時局的評論。
  • 大陸一艘漁船在金門海域翻覆 船上5人全部落海失蹤
    資料圖:金門馬山海域救援現場(《中時電子報》)金門海巡隊與廈門海上搜救中心共出動
  • 【90號茶室】大陸海警突查臺軍金門補給船,釋放強烈信號!
    臺灣「國軍」的補給船怎麼被大陸海警給攔了?原因就是那是給金門的「國軍」運送物資的船隻,金門距離廈門東南端的角嶼只有3公裡,而距臺灣島卻有200多公裡。金門解放後之所以大陸沒有收回,原因有兩個方面:而如果蔣介石失去了金門象徵大陸沿海存在的最後據點,本來就要蔣介石放棄金門的美國會加大施壓蔣介石促使其搞「臺獨」。國共都不希望中國分裂,所以金門就留了下來。改革開放後,大陸的精力都放在了搞經濟建設上,而且定下的兩岸統一政策就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所以就更沒必要收回金門了。於是,金門距離大陸咫尺之遙,卻一直屬於臺灣管轄。
  • 落在金門的炮彈為何不爆?炮擊金門留下的神秘炮彈如今成寶貝
    去金門、廈門旅遊的人,大多會聽導遊介紹「金門三寶」:高粱酒、貢糖和菜刀。
  • 韓福東:金門菜刀炮彈造
    「政府鼓勵大家離開金門。」李炷烽說,遷走的一二萬人,基本是知識程度和經濟狀況較好的民眾。他和家人留了下來。隸屬於福建省的金門,位於臺灣海峽中更靠近大陸的一端,西距廈門僅18海裡。1949年,在內戰中潰敗的國民黨軍隊開始大規模向臺灣方向轉移,當年的10月,駐守金門的國民黨軍隊與試圖解放這裡的解放軍發生了一場激戰,史稱「古寧頭戰役」。
  • 戰爭很近---金門菜刀
    來到廈門對岸的金門島旅遊,一般遊客都會買一些金門特產回家,最佳選擇就是「金門四寶」:金門菜刀與高粱、貢糖、陶瓷。
  • 臺軍烏龍多如牛毛:曾誤轟廈門,打碎拖靶飛機
    而對臺灣百姓而言,這次誤射真是驚出了一身冷汗,要這顆飛彈真擊中了廈門,那不就給大陸「武統」的口實了嗎?還是趕快收拾細軟跑路吧。其實,說起臺軍的烏龍事件,還真是不少。特別是在李登輝執政的1994年,伴隨著當時李登輝上臺後「臺獨」思潮在臺灣政壇的興起,對臺軍上下思想衝擊巨大。
  • 金門:地雷、軌條砦及對峙種種
    金門方圓只有150多平方公裡,距離臺灣本島150公裡,距離廈門最近處1800米。新中國成立以來,金門與廈門是臺海兩岸對峙的軍事最前線。從1949年解放軍跨海解放金門的失利,到1958年「八二三」炮戰後延續數十年的兩岸炮擊,金門和廈門的近距離對峙成為「國共內戰」尚未結束的最明顯表徵。
  • ——尋找金門血與火的印記
    在韓國,花了一天時間去看首爾的戰爭紀念館,還專門去了釜山的聯合國軍墓地,感受頗深。歐洲的諾曼第、奧斯維辛、波茨坦、易北河……這些在世界戰爭史上留下赫赫威名的地方,都會讓我流連忘返。從拿到這本書稿起,就策劃著去金門看看,一是想在封面和整體的編輯設計上找找感覺,二是再補充點資料。無奈,受兩岸交流環境所限,一直未能如願。
  • 原解放軍戰術專家的醍醐灌頂之作:一炮轟平廈門火車站?空戰2比32,海戰2比108?臺軍這麼牛?
    即便到了兩岸軍事實力對比日漸懸殊的今天,臺軍的這一「傳統」仍然保持著。不過,據大陸方面的戰報、文電資料中,卻沒提及對方炮彈是否命中過廈門站,具體損失如何。而筆者經多方努力,終於在廈門地方志中查到了如下記錄:「1959年9月11日,15時20分至17時30分,金門國民黨軍隊炮擊廈門火車站,炸死2人(其中路內1人),炸壞鋼軌18根、貨車17輛、道岔2組、枕木50餘根、家屬宿舍4棟、公寓1棟、公安營房2棟等。」
  • 大陸自來水廠工程人員遭金門臺軍炮擊?臺方緊急闢謠
    昨天,微博上流傳了一條大陸自來水廠工程人員遭臺方金門部隊炮擊的視頻,稱臺軍不顧在金門海域作業鋪設海底管道的自來水廠施工船,向這片海域進行火炮射擊訓練,由於今年恰逢金門炮戰60周年,這條傳聞一度引發關注。對此,臺「金門防衛指揮部」(以下簡稱「金防部」)澄清稱,這是網上誤傳的錯誤信息,昨天台軍只是依年度計劃實施火炮射擊訓練,在此前已多次發布公告以確保安全。
  • 長知識:解放軍為什麼炮擊金門
    美國背後支持臺灣,惹怒了大陸,惹怒了剛剛成立的新中國。由此,發生了炮擊金門的重大事件。金門位置圖新中國成立不久,解放軍本來要一鼓作氣解放臺灣,但恰在這時,韓戰爆發,中國派出志願軍抗美援朝,因此,耽擱了解放臺灣的最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