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條頓騎士團 —— 一部軍事史》
美國作家威廉·厄本的《條頓騎士團》一書中,對條頓騎士團在聖地的行動也留有筆墨,大多的作者都把目光放在了北方。這部分內容的補充讓條頓騎士們更加的有血有肉,畢竟,聖地才是最開始成立騎士團的初衷。條頓騎士團以醫院騎士團的模式組建,在軍事方面,以聖殿騎士團為藍本。
-
十字軍東徵之三大騎士團
在穆斯林的威脅之下,十字軍國家處於動蕩不安之中,為此,羅馬教皇組織了歷史上著名的三大騎士團,即善堂騎士團、聖殿騎士團和條頓騎士團,以便與穆斯林對抗。1190 年,十字軍經過苦戰,攻下了重鎮阿科(今巴勒斯坦境內),一些德意志騎士在阿科建立了一個行善的醫護組織,在此基礎上於1198 年3 月5 日成立條頓騎士團,全稱為
-
條頓騎士團的建立 | 一部軍事史
第三次十字軍東徵期間,德意志人吃盡苦頭,但只有一項拿得出手的成績(或者說,他們後來是這麼認為的):建立了條頓騎士團。本文節選自《條頓騎士團:一部軍事史》[美] 威廉·厄本(William Urban)著,陸大鵬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甲骨文2020年5月出版建立條頓騎士團其實是絕望之下的無奈之舉。
-
《條頓騎士團》:歷史的複雜性和歷史書寫的審慎客觀
條頓騎士團的歷史是漫長而複雜的,尤其是它的軍事活動深度參與了波蘭、立陶宛、羅斯等東歐地區國家的政治紛爭,各方歷史記錄說法不一,很難理清。專攻條頓騎士團的學者威廉·厄本以審慎客觀的態度,用詳實的引證與論述,在《條頓騎士團》中還原了條頓騎士團的整個歷史。
-
條頓騎士團的轉折點:1410年坦能堡戰役(格倫瓦德戰役)
這些作戰都提供了很好的軍事經驗,但條頓騎士團和立陶宛人之間已經有四十年沒有過大規模正面較量了,條頓騎士團和波蘭人之間將近八十年沒有打過大仗。實際上,在全歐洲範圍,有過很多軍事行動,但真正的戰役很少。老兵和新人在這麼多年裡的慰藉就是講述戰爭故事、吹噓、祈禱和飲酒。立陶宛人的作戰經驗更豐富,但他們的經驗僅僅是在草原的廣闊戰場和羅斯的森林裡。
-
德國二戰的軍裝顏值爆表了,秒殺各國的軍裝
上面這幅圖是歐洲中世紀鎧甲發展簡圖,從左開始,第一個是鎖子甲,這種鎖子甲技術在羅馬帝國後期成熟起來;第二張是十字軍東徵時期的主流裝備,也就是鎖子甲外面罩個布袍,上面印上家族的徽章。鎖子甲的結構是一個個的鐵環相扣,優點是可以任意摺疊跟毛衣似的,穿著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活動,缺點是對弓箭的防禦非常差,因為箭頭可以通過鐵環的縫隙穿進來,甚至把鐵環頂開。這時板甲就重新出現了。最早是鎖子甲外面的關鍵部位用板甲防護,後來就演變成全身都是跟龍蝦或螃蟹一樣的板甲加關節了。
-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二戰德國軍服?
上面這幅圖是歐洲中世紀鎧甲發展簡圖,從左開始,第一個是鎖子甲,這種鎖子甲技術在羅馬帝國後期成熟起來;第二張是十字軍東徵時期的主流裝備,也就是鎖子甲外面罩個布袍,上面印上家族的徽章。鎖子甲的結構是一個個的鐵環相扣,優點是可以任意摺疊跟毛衣似的,穿著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活動,缺點是對弓箭的防禦非常差,因為箭頭可以通過鐵環的縫隙穿進來,甚至把鐵環頂開。這時板甲就重新出現了。
-
二戰時德國軍裝顏值爆表了,秒殺現在各國的軍裝…
中世紀:中世紀的歐洲一直處於分裂的狀態,雖然有一個名義上的繼承了羅馬國祚的皇帝和教宗,但基本是各種公、侯、伯、子、男小國林立,特別是今天的德語區的歐洲,一個山頭一個城堡,一個城堡一個國家,一個國家一群公主王子玩童話故事,跟春秋戰國差不多。這一時期基督教與北歐尚武精神是歐洲的主流文化。
-
現代各國軍裝都不如二戰時期德國軍服漂亮嗎?如果是,為什麼?
上面這幅圖是歐洲中世紀鎧甲發展簡圖,從左開始,第一個是鎖子甲,這種鎖子甲技術在羅馬帝國後期成熟起來;第二張是十字軍東徵時期的主流裝備,也就是鎖子甲外面罩個布袍,上面印上家族的徽章。鎖子甲的結構是一個個的鐵環相扣,優點是可以任意摺疊跟毛衣似的,穿著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活動,缺點是對弓箭的防禦非常差,因為箭頭可以通過鐵環的縫隙穿進來,甚至把鐵環頂開。這時板甲就重新出現了。最早是鎖子甲外面的關鍵部位用板甲防護,後來就演變成全身都是跟龍蝦或螃蟹一樣的板甲加關節了。
-
二戰時期德國軍人就能穿得那麼帥!為什麼甩現在各國軍裝幾十條街?
上面這幅圖是歐洲中世紀鎧甲發展簡圖,從左開始,第一個是鎖子甲,這種鎖子甲技術在羅馬帝國後期成熟起來;第二張是十字軍東徵時期的主流裝備,也就是鎖子甲外面罩個布袍,上面印上家族的徽章。鎖子甲的結構是一個個的鐵環相扣,優點是可以任意摺疊跟毛衣似的,穿著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活動,缺點是對弓箭的防禦非常差,因為箭頭可以通過鐵環的縫隙穿進來,甚至把鐵環頂開。這時板甲就重新出現了。最早是鎖子甲外面的關鍵部位用板甲防護,後來就演變成全身都是跟龍蝦或螃蟹一樣的板甲加關節了。
-
世界最奇特鎧甲:第1德國造像鋼鐵俠,第3鎖子甲,工藝最複雜
導語:世界最奇特鎧甲:第1德國造像鋼鐵俠,第3鎖子甲,工藝最複雜鞍不離馬背,甲不離將身。古代戰爭都是騎兵出陣,鎧甲就是古代軍人打仗的戰衣,其用金屬片或皮革製成,是護身服裝,是士兵作戰的最佳防護工具。第一,騎兵甲。這件騎兵甲在德國最精銳的步卒才能穿戴,是勇士的象徵。其的興起源於文藝復興時期,當時受到新思想和新工藝的影響,在此條件下,騎兵甲被生產出來。該件護身甲全身鐵片打造,重量非一般人能承受,但防護能力極佳,像鋼鐵俠一樣刀槍不入。第二,將軍鎧甲。
-
中國古代實戰兵器之鎖子甲
中國鐵甲製作精良,工藝完備,隨著時代發展演變出了札甲、明光甲、魚鱗甲、山紋甲、鎖子甲等代表性形制,配件也逐漸增加,其工藝水平在宋明時期達到頂峰。這其中,最具實戰價值的是札甲和鎖子甲。 鎖子甲關於鎖子甲的起源目前有兩種說法:一說起碼在公元前5 世紀,斯基泰人就發明了鎖子甲;一說鎖子甲是由凱爾特人發明的。
-
明光鎧與鎖子甲:東西方鎧甲在唐朝的碰撞
甲之精細者為鎖子甲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鎖子甲是歐洲騎士的標配,追求重裝效果的騎士會穿上一件鎖子甲,然後在最外層披上板甲,以獲得最好的防護性能。因為鎖子甲是用眾多的小鐵環套扣在一起,並且還要綴上一層鐵片,防護性能非常的優異。
-
十字軍東徵 三大騎士團紋章集錦
醫院騎士團出現最早,其雛型要追溯到第一次十字軍東徵尚未開始的1070年左右。下面是聖殿騎士團歷代大團長的紋章,都是團長紋章加上聖殿騎士團標誌,我把我能找到的都放在下面了。Thomas Bérard (1256-1273)條頓騎士團成立最晚,但就深遠影響,他們是最大的。條頓人(teuton)是古代日耳曼人的一個分支,後來逐步和日耳曼其他民族融合。
-
中國鎖子甲非勁弓利刃所能傷也
關於鎖子甲起源目前有兩個說法,一說起碼在公元前五世紀,斯基泰人就發明了鎖子甲。另一種說法是鎖子甲由凱爾特人發明。隨著東漢年間絲綢之路的打通,鎖子甲跟隨胡商開始進入中國。三國年間曹植所著《先帝賜臣鎧表》中,首次出現了「先帝賜臣鎧,黑光、明光各一領,環鎖鎧一領,馬鎧一領,今代以昇平,兵革無事,乞悉以付鎧曹自理。」的敘述,在此之前中國從無鎖子甲的的記錄。
-
鎖子甲的防禦力大揭密,面對刀劍比防彈衣還可靠?
對於很多鎧甲愛好者,特別是喜歡自製鎧甲的發燒友來說,鎖子甲可能是他們接觸和上手的第一種鎧甲了。不過不曉得大家在研究和自製鎖子甲的時候,有沒有過這樣一個疑問,那就是鎖子甲的防禦力到底有多強? 無論孰是孰非,都說明了鎖子甲是人類發明的最古老的金屬鎧甲之一。鎖子甲一般由鐵絲或鐵環套扣綴合成衣狀,每環與另幾個環相套扣,形如網鎖。鎖子甲的防護能力與環本身和封口的強度、環的大小、環的編織密度,環的粗細有關。
-
十字軍三大騎士團的榮耀與失落—史上最強耶路撒冷王國史(二)
經教皇恩準,條頓騎士著白色外衣,佩帶黑色十字章,白色鬥蓬上繪有紅色寶劍和十字。以後,條頓騎士團在東方非常賣力地與穆斯林作戰,還參加了劫掠君士坦丁堡。到1221年1月,教皇烏諾利斯三世授予了條頓騎士團113項特權,條頓騎士團從而與聖殿、醫院兩騎士團並立為三大騎士團。
-
德國的柯尼斯堡是如何變成俄羅斯的加裡寧格勒的?
柯尼斯堡是由著名的條頓騎士團的北方十字軍於1255年建立,先後被條頓騎士團國、普魯士公國和東普魯士定為首都或首府。因此,柯尼斯堡在德國發展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由普魯士公國升級的普魯士王國成為德國後來統一的主力,那麼這個柯尼斯堡後來為何變成了俄羅斯的加裡寧格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