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一周進步。
我是某不知名的PPT設計師,弎十二。
開頭先問大家一個問題:
「你覺得PPT中最好用的功能是什麼?」
圖片填充?合併形狀?編輯頂點?
在做過這麼多期PPT教程之後,我已經發現了某種規律:
只要是用上了這個功能的案例,不僅展示效果好,而且還更受歡迎,屢試不爽。
我們內部都稱它為永遠的神,妥妥的流量密碼。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在某短視頻平臺上,我僅僅用了這個功能,就做出了播放量超500萬,點讚超47萬的PPT動畫。
而這個功能就是——「平滑」。
那麼,平滑是什麼?到底應該怎麼用呢?
接下來我就帶大家好好研究一下,這個yyds的功能。
01. 平滑的基本原理
首先,我們打開PPT,點擊上方的切換選項卡,切換效果中第二個就是平滑。
將滑鼠移動至圖標上面,停留一兩秒,就會出現平滑的說明:
「將上一張幻燈片上的內容移動到此幻燈片上的新位置。」
其實這裡的說明是有所保留的。
平滑能過渡的不僅僅是位置,而是整個的變化,這種變化,有且不限於位置,顏色,大小,形態。
在這裡,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理解,我用一個圓形來演示一下。
這是A幻燈片下的一個圓形。
如果我們複製多一頁,當作是B幻燈片,接著給B幻燈片添加平滑,讓B幻燈片中的圓發生變化。
讓我們來看看實際的放映效果。
實際的放映效果
如果有一定視頻剪輯基礎的小夥伴應該會感到很熟悉,這裡前後兩頁的PPT就像是兩個關鍵幀,平滑在其中起到了過渡的作用。
如果只是為了使過渡更有節奏,我們還需要對速度進行調整:
依然是這個圓,多複製一個,下一頁中移動不同位置。
添加平滑切換後,這兩個圓形的移動速度是不一樣的,距離更遠的圓形速度要更快一些。
其實這也很好理解,切換選項卡最右側有播放時間,這裡是固定值。
速度是位移和時間的比值,位移的距離不同,速度也不同。
我們利用這一點,就可以做出有節奏感的進入動畫了。
例如之前黨政風模板裡的切換效果,如果單純將元素挪開,再平滑的話,就會顯得比較生硬。
我們可以調整它們之間的距離,稍微錯落開來。
現在再看的話,是不是感覺更生動了一些。
對比起來更加明顯。
這個技巧最適用的就是這種多內容的頁面,按照層級來調整距離,就能控制他們的進場時間
,輕鬆營造出節奏感。
講到這裡,平滑的基本原理你已經了解到90%了,可以做出各種炫酷的效果,但有一定機率會出現「bug」。
02. 平滑的細節要點
有時候你會發現,雖然你應用的是「平滑」,但最後卻變成了「淡入淡出」。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了解剩下的10%,也就是如何強制平滑。
前面說到,平滑的作用對象是前後兩頁中相同的對象,如果是添加或修改,將會以淡入淡出的形式來過渡。
也就是說,不同的對象,就會被應用成淡入淡出,而不是平滑。
那麼PPT如何判定這兩個對象都是同一個呢?
我們可以來實驗一下:
還是這個圓形;
在新幻燈片中,複製多一個圓,放置在不同的位置,添加平滑切換。
出現的效果就會如下圖所示:
可以看到,圓形只平滑移動到了上面。
接著我們可以調轉上下兩個圓位置,再預覽看看,效果如下圖所示:
這次圓形平滑移動到了下面。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就可以發現——如果同時出現兩個相同元素,平滑會優先判定距離較近的元素。
但是這樣往往是比較被動的,那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自定義這個判定結果呢?
其實是有的。
我們可以給這些元素起名字,讓PPT認識到,它們其實是同一個元素。
在上方的開始選項卡中,我們點擊選擇窗格,打開後可以發現,每個元素都有自己的名字。
講到這裡,小夥伴們應該想到,只要把它們的名字設置成一樣的,就能被判定為同一個元素。
但是單純設置成中英文是不行的,我們還需要鎖定命名,在名字前面加上兩個英文感嘆號,這樣就能鎖定這個元素的名字了。
此時再添加平滑,就能實現精準過渡了。
我們可以看到球平滑移動到了距離更遠的地方。
以上,就是關於平滑的基本原理和細節要點了。
那麼,平滑能夠實現怎樣的效果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通過幾個案例來感受一下吧!
03. 平滑實現的效果
① 發散動畫
首先,就是一開始提到超500萬播放的PPT動畫——「發散動畫」。
插入所需的所有素材,環繞畫面中心發散排版,對靠近邊緣的素材進行適當放大。
右鍵設置形狀格式,藝術效果中選擇虛化,根據偏離中心的距離,越遠的虛化半徑越大。
調整好後,複製這頁PPT,移動至前一頁。
全選所有元素,水平和垂直居中,並置於畫布中心按住alt+shift等比例縮到最小,並旋轉一定的角度。
最後為其添加上平滑的切換效果,最後加上文字和背景,就做好了。
② 圖片立體展示動畫
除了發散動畫之外,「圖片立體展示動畫」也是很多小夥伴比較關心的。
首先,我們插入所需要展示的圖片,調整好大小,使其可以重疊在一起。
接著複製這一頁幻燈片,全選所有圖片,縮小一些。
右鍵設置形狀格式,在三維格式中,調整三個軸的數值。
如果是希望偏左顯示,可以參考我的數值。
(參考數值:X旋轉300.9度,Y旋轉11度,Z旋轉0.7度,透視45度)
接著拉出它們之間的距離產生空間感。
最後再加上平滑切換,就做好了。
當然,不同的三維角度,可以帶來不同的分層視角。
例如黨政風模板內的垂直展示。
這樣的效果非常適合多合一項目的展示。
③ 3D模型切換
最後再給大家講一個和平滑最搭配的——3D模型切換。
以之前的超級壁紙動畫為例,插入地球的3d模型之後,複製一頁。
我們可以通過改變模型的大小和位置,使其運動過去。
但是單純的點對點的位移,顯得有點假。
而這裡,我們需要注入一點靈魂:「給位移後的模型添加上一定角度的旋轉」。
現在我們再預覽一下,就感覺沒那麼生硬了,更順滑了。
在調整之後,我們給切換後模型都添加上旋轉,再加上文字,就能做出無比順滑的切換效果了。
你學廢了嗎?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內容了。
上面案例的源文件已經全部打包好了,後臺回復【平滑】即可獲取。
我是弎十二,咱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