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默虹美海軍學習小站
這是V-22「魚鷹」服役後首次實戰中被「胖揍」,身中200多彈,然而卻讓我們對其可靠性、生存性和美軍官兵素質刮目相看……
1、南蘇丹撤僑
2013年12月,一個新國家成立了,南蘇丹,還沒來得及慶祝,馬上陷入內戰。
美國非洲軍區司令部馬上成立了一個非洲之角聯合任務部隊CJTF-HOA,迅速排譴東非快速反應部隊來加強南蘇丹首都Juda的美國大使館的防禦力量。很快,開始撤離無關人員。美國國務院和五角大樓依然對一年前利比亞班加西大使館外交人員「團滅」的教訓記憶猶新。此次,美軍反應迅速,準備儘早撤僑。南蘇丹已經陷入血腥內戰,而美國公民分布在當地的多個城市,撤僑難度很大,國務院按程序動用軍事力量。
我們的故事主人公:David A. Shea,是一名CV-22「魚鷹」飛機的空勤工程師,隸屬於佛羅裡達Hurlburt基地的美國空軍第8特戰中隊。
12月18日,根據撤僑需要,第8中隊的CV-22部署到了吉布地Lemonnier基地(距離解放軍吉布地基地也就十幾公裡,火炮射程範圍內)。3天之後,就接到了撤離南蘇丹使館人員的任務。2架C-130和幾架CV-22組隊參加,其中CV-22作為備份,因為它的垂直起降特性,可以在C-130無法按計劃降落時,發揮作用。機群離開Lemonnier基地,開始了他們南蘇丹撤僑行動第一波。
經過1000英裡長途飛行,機群進入南蘇丹領空,然後發現原計劃著陸的Juda機場跑道被堵塞。
隊員們有點沮喪,飛了這麼遠,結果C-130無法著陸。不過最終,地面人員還是想辦法清理出了一段跑道,兩架C-130順利著陸,搭載著120名被撤離人員離開南蘇丹,順利抵達了肯亞首都奈洛比。而作為備份的CV-22機群則返回了Lemonnier基地。Shea和他的戰友們都覺得,撤僑任務應該完成了吧,輕輕鬆鬆混到一次任務資歷,可以回家咯。
高興地太早,一個壞消息傳來,大約30名美國人被困在了Bor,這是一個聯合國維和任務營地。營地裡除了美國人和聯合國工作人員,還有14000名當地難民為了逃避叛軍的攻擊,在該處避難。Bor是南蘇丹最大的省Jonglei的首府,也是第一個被叛軍控制的省,而這個聯合國維和營地是唯一倖免的目標,被數千名叛軍包圍。
不像政府軍控制的Juda,目前根本搞不清誰是Bor的真正控制者。美國政府官員想方設法聯繫到了所謂的Bor地區叛軍首領,告知他美國軍隊的飛機將前往該聯合國營地進行撤僑。Shea和他的戰友們被告知:叛軍首領允許美軍撤僑的請求,並承諾撤僑區域是安全的,不會受到攻擊。
2、「地獄敞開了大門」
2013年12月21日,一個平靜的周日上午,Shea永生難忘的日子,3架CV-22從Lemonnier基地起飛,代號分別為「公雞73」、「公雞74」和「公雞75」。照例,一架MC-130P「戰鬥之影」運輸機將為他們提供空中加油服務。除了機組成員,3架CV-22上還搭載了21名海軍「海豹」特戰隊員,「公雞73」上有4名「海豹」,包括領隊,他們的任務倒不是去作戰,主要是確保著陸區的安全,維持秩序,組織協調和必要的醫療急救服務。
雖然此前一天,一架聯合國直升機被當地的地面火力擊落,但這個聯合國營地是由印度維和部隊防禦,且得到了叛軍首領的承諾,美國人覺得沒大問題。所以沒有帶任何壓制和配合兵力。
經過漫長的飛行,3架CV-22終於進入南蘇丹領空,然後降低高度,低空飛往聯合國營地。當距離營地還有幾英裡時,機群進一步降低高度,在聯合國營地上空低空通場,好讓地面的人清楚看到他們的身份。Shea解釋說:因為跟叛軍事先打過招呼,低空通場能讓叛軍提前知道美國人來了,這樣不至於引起混亂或誤會。
然後機群掉頭,向著聯合國營地內的著陸場飛機,著陸場清晰可見,沒有障礙物,Shea所在的「公雞73」開始進入著陸航線,很快接地。
飛機機輪剛一著地,「就像地獄敞開了大門!」Shea突然發現四面八方突然出現無數火網向他們撲來,「伏擊的時機把握的非常完美!」
此時「公雞73」正在把發動機吊艙轉為垂直狀態,無數對空武器和輕武器火力席捲「公雞73」的機身。
「一瞬間,我們的多個系統都被打壞了」,Shea說:「他們打壞了電力系統、液壓系統,更糟的是一個主燃油管路也被打斷,燃料噴湧而出,由於是一個唯一主管路,我們還無法關閉隔離它。」
在評估損傷的同時,Shea試圖識別目標並用尾門的12.7毫米機槍還擊,突然Shea被一顆子彈命中胸部。巨大的衝擊力把Shea重重打倒在機艙地板上。Shea意識到自己被打中了,他痛苦的翻個身,發現機艙的特戰隊員都被打倒在地,當時覺得他們都已經死了,因為他們都一動不動。
Shea迅速檢查了自己的傷情。他發現雖然自己身上沾滿了戰友的血跡,但自己沒有大礙,子彈正好打在了他防彈衣的胸部插板裡。
雖然如此,也不是「沒事」,就像被人當胸掄了一大錘一樣,胸口疼痛不已。但懷著戰友「犧牲」的義憤,他還是掙扎著爬到尾門機槍那裡,通過艙門,他看到「公雞73」和「公雞75」正在驚恐地躲避地面火力。
而因為兩側發動機和旋翼影響,「魚鷹」只有尾門機槍,沒有側射火力的缺陷暴露無遺!根本無法有效壓制地面火力,側面全是盲區。
「公雞73」上的飛行領隊Mittelstet在遭到射擊的第一時間就在無線電力大喊:「Taking fire! Taking Fire! Go around! Go around!」,讓其他兩架魚鷹趕緊爬升躲避敵人火力。
「公雞75」的駕駛員Fingarson發現他前面的「公雞74」馬上冒出了一團煙。來不及多想,Fingarson的「公雞75」還處於發動機吊艙水平的「飛機」狀態,馬上來了個左急轉彎,然後右急轉彎,躲避可能的地對空飛彈。然後飛往一個「航線出口點」,但感覺肯定被子彈擊中了。後來檢查發現被打中10多發,幸虧自封閉油箱發揮了作用,也沒有任何系統損壞。
Shea通過地面射擊的槍口焰發現了敵人,但周圍成千上萬難民也在四處跑動,根本無法還擊。「這些叛軍很好地利用難民掩護了自己,而且他們到處都是,這簡直就是一次精心策劃的伏擊!」
3、努力直著飛
從如此密集的火力下撤離地面的美國人,已經完全不可能,三架「魚鷹」的損傷程度也不允許再進行第二次嘗試。機群開始撤退。
當「公雞73」開足馬力離開著陸點時,機艙內噴灑的JP-8燃料的揮發味道幾乎讓人窒息。Shea本能的操縱開關關閉了尾艙門,結果沒有意識到這個動作「耗盡了液壓系統最後一點壓力」,所有的輔助液壓系統都完蛋了。等到尾艙門關閉,燃料的蒸汽和尾氣不再排進來,Shea的頭腦才稍微清醒一點。
Shea從無線電力聽到,三架「魚鷹」都受損嚴重,機組成員們都驚恐不已,爭先恐後在頻道裡聲嘶力竭吼叫著。
「公雞73」的兩位駕駛員Maj. Ryan P. Mittelstet和Brett J. Cassidy上校卻很快冷靜下來,因為他們需要空勤機械師Shea和SSgt. Christopher Nin一起配合,在大部分液壓系統失靈的情況下,讓飛機能「直著飛」!而其他特戰隊員則全部躺在地板的血泊之中。
特戰隊員都中彈了,但看上去還不至於馬上致命。但是每個人都嚇壞了,因為都是自己朝夕相處的戰友啊。Shea開始幫助受傷的特戰隊員。整個特戰安全小隊的領隊就躺在Shea背後,此時大家才發現他受傷很重,動脈破裂。另一名特戰醫護兵給他綁上了止血帶,Shea則用一個戰鬥繃帶綁他按住傷口,但是血沒有止住,Shea就這樣按壓了一路,直到落地。
根據應急備用計劃,機群將飛往烏幹達Entebbe機場,因為原路返回需要翻越山脈,氣象條件也不好。即便如此,前往Entebbe的航程也有400英裡,更何況由於受損,「公雞73」的發動機吊艙無法回復全平飛狀態,也是困難重重。
現在,除了「公雞75」,其他兩架「魚鷹」都有漏油現象,雖然自封閉油箱發揮了作用,但都有燃油管路被打斷,造成不可抑制的洩露。而且這兩架飛機的三餘度液壓系統都有一路受損。
4、「都怪我手欠!」
更糟的是「公雞73」的燃料洩露「近乎瘋狂」,需要空中加油,所幸那架MC-130P依然在附近空域待命。
當「公雞73」準備伸出加油探管,從加油機那裡加油時,大家才沮喪地發現,「魚鷹」的輔助液壓系統完全壞掉了,機械師Nin不得不通過人力手搖曲柄把加油探管伸出去——雖然操作手冊上有介紹,但這還是第一次在任務中用到這個備用功能。
「公雞75」受傷最輕,主動飛到一邊,讓其他兩架「魚鷹」先加油。
在空中加油的同時,「公雞74」上一名特戰醫護兵開始通過無線電聯繫組織「機動血庫」(這是美軍的做法,即每次參與行動前,所有官兵提前登記和通告自己的血型,一旦有人受傷,其他血型合適的戰友可以立即作為新鮮血漿來源,第一時間為他緊急輸血,為後續救治贏得時間),他統計了三架飛機上的人員受傷情況,所需血型,以及機上其他人員攜帶的急救血漿血型,做好了分配方案,這樣一旦飛機在機場著陸,馬上可以在飛機之間傳遞救命的血漿,第一時間輸血救人。於是Shea一手保持按壓這隊員的傷口,另一手拿無線電通報傷員情況,還要協助Nin保持「公雞73」能飛。
「公雞73」的漏油問題是如此之嚴重,一邊飛,一邊漏,以至於飛了一段以後,油量又開始告警,不得不進行了第二次空中加油。要知道憑藉「魚鷹」的轉場航程可達2780英裡,正常情況下從Bor飛到Entebbe這種90分鐘的400英裡小任務根本不需要空中加油。
更倒黴的是,上次加油完畢後,機械式Nin也是習慣性的把加油探杆搖了回來,結果第二次空中加油又要手動搖出去,搖一次需要300多轉,可以想像Nin心頭無數匹草泥馬在奔騰……
後來Shea回憶,「公雞73」第一輪空中加油12000磅,相當於CV-22的油箱容量,現在又空了,你就可以想像當時漏油速度之快!
5、頭盔剎車片
為了在燃油白白漏掉之前多跑一會兒,駕駛員Mittelstet和Cassidy全程把馬力開到最大。Shea後來回憶說:「正副駕駛全程都很冷靜,想盡辦法讓飛機快點飛,早點到機場。」
等到「魚鷹」進入烏幹達境內時,各架飛機也基本上查清了受損情況,「公雞73」最嚴重,一臺發電機損壞,輔助液壓系統受損,意味著起落架、加油探管、尾艙門、跳板、前輪轉向、剎車以及其他系統都失效了。液壓系統損壞,意味著飛行員必須用應急壓縮氮氣系統把起落架「吹」出來。
隨著起落架被「吹」出來,著陸在Entebbe機場,由於剎車和機輪轉向全無,「公雞73」在跑道上一直在跑,停不下來!Shea手頭當然也沒有輪檔,急中生智,Shea抓起一堆頭盔,挨個塞在機輪下面,終於讓「魚鷹」停了下來。然後大家馬上開始轉運傷員。
他們運氣好的出奇,機場上正有一架C-17「環球霸王」運輸機準備起飛,上面滿載了一整個美軍駐奈洛比外科醫療隊的醫護人員。
一點都不意外,C-17上的醫療隊員們聽說後,無不「興高採烈」地跑到三架「魚鷹」這裡幫忙——可算找對人了!Shea發現他們此時根本插不上手,這狗屎運!此時,「機動血庫」的血漿也開始傳遞給最需要的傷員。然後C-17滿載著醫護人員和傷員全速飛往奈洛比,那裡的醫院已經提前做好了準備。
「如果沒有提前備妥的血漿和急救措施,有些傷員恐怕就要喪命了」Shea頗為感慨地說。最終,所有傷員都獲救,沒有人喪命。
這時,Shea才有空查看了一下飛機傷情,三架「魚鷹」上總共找到200多個彈孔。幾天後,當波音-貝爾的工程師們來維修這些「魚鷹」時,他們一致認為「不可思議」。然後他們在Enterbbe機場花了幾個月維修這些CV-22讓它們能回家。現在,這些CV-22又在Hurlburt基地正常飛行了。
而當時遺留在Bor附近聯合國維和營地的美國人,第二天通過聯合國直升機和其他僱傭的商業直升機順利回到了南蘇丹首都Juba,和其他300名美國軍人、供應商一起乘飛機離開了這個國家。
而第8特戰中隊的三架「魚鷹」的機組成員榮獲了國家航空協會頒發的2013年Mackay Trophy獎,被稱為「空軍年度最值得稱讚的飛行任務」。這個歷史悠久的獎曾經頒給美國一戰王牌Rickenbacker、二戰空襲東京的Doolittle、音速第一人Yeager等空軍英雄。頒獎詞說到:「在危機時刻做出正確的決定,傑出的空勤人員團隊,優異的空勤人員資源管理……拯救了34名機組成員,和三架價值8900萬美元的戰機。」
事後「公雞75」的飛行員Maj. Taylor Fingarson說道:「沒有任何一架飛機遭遇過我們那天那種情況,這次的南蘇丹任務是對CV-22生存能力和多用途性的最好檢驗」。Fingarson在飛CV-22之前,飛過3年的F-16戰鬥機,然後是3年的U-28A特戰偵察機。從2010年開始,他在空軍特戰司令部的CV-22上飛了450小時,包括在阿富汗和中東執行戰鬥飛行任務。
同時也證明,「魚鷹」此前長達25年的研製周期和220億美元的研發費用沒有白花,研製期間因事故喪生的30條人命也沒有白白犧牲,為「魚鷹」的生存能力改進提高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當然也有批評聲音說,南蘇丹時間,暴露出「魚鷹」不適合在高威脅敵對火力下使用。
來源:兵器微觀
美國海軍陸戰隊駐伊拉克的一架MV-22的機組人員在飛機著陸後聽到了異常噪聲,檢查後在一個發動機短艙內發現4個螺栓受振動影響已鬆脫。
據美國海軍航空兵作戰司令部(NAVAIR)稱,缺失的螺栓用於固定一個在直升機模式下傳送管理V-22槳葉槳距的飛行控制輸入的斜盤。
出於安全性預防考慮,NAVAIR停飛了所有的73架MV-22和11架CV-22。
在被檢查的76架飛機中又有3架飛機發現了在該位置上已變松的螺栓。
目前美軍已經發現4架魚鷹戰機有螺栓鬆動現象。
美國海軍航空兵作戰司令部(NAVAIR)目前正在調查是維修、製造或是設計問題導致了螺栓變松這一問題。
對魚鷹戰機檢查工作預計近期結束。
以色列希望購買V-22魚鷹戰機。
美國海空軍共訂購167架魚鷹戰機。
CV-22魚鷹戰機與KC-139J加油機組成空中編隊。
CV-22魚鷹戰機正在進行空中加油。
來源:歷史軍事秘聞
這種飛行器將成為美國陸軍士兵未來戰場的快速「計程車」,它的載貨量比「黑鷹」直升機高出25%,最大飛行速度約520千米/小時,飛行速度和航程都能達到現有直升機的兩倍,且可以進行空中加油。
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站12月8日報導,美國貝爾直升機公司研製的V-280傾轉旋翼機今天完成首飛。這是該機研製的一個重要工程節點,首飛成功為未來試飛工作奠定了基礎。
V-280傾轉旋翼機如果順利服役,將對美國陸軍在戰場投送速度、作戰方式等方面產生深刻的影響。
V-280首飛
並非縮小版「魚鷹」
V-22「魚鷹」已經成了傾轉旋翼機家族的代表,但是由美國海軍陸戰隊主導研製裝備的,而V-280傾轉旋翼機是美國陸軍主導研製的項目。該機是貝爾直升機公司和洛·馬公司聯合研製的第三代傾轉旋翼機,是為美國陸軍「未來直升機(FVL)」計劃所專門打造的機型。
V-280被命名為「勇士」,外觀有點類似CH-60黑鷹直升機和V-22魚鷹的結合體。儘管採用和V-22一樣的傾轉旋翼構型,但還是有不少的區別。最大的區別是旋翼不再隨著整個發動機艙進行角度調整,V-280隻是旋翼部分根據飛行姿態要求做進行變動。這樣設計的好處是噴氣氣流不像「魚鷹」那樣直接向下噴射,減少雜物進入發動機及對地面人員的傷害。此前,「魚鷹」在向公眾表演時,就出現過下洗氣流吹倒樹枝和揚起砂石飛揚傷人的問題。此外,發動機艙與旋翼同步傾轉,不僅轉動慣量大,增加對轉動機構的功率要求和隨之而來的系統重量。
據貝爾直升機公司此前發布的信息,V-280可搭載9-14名全副武裝士兵,並將其投送到930-1480公裡外的地方。除了承擔運輸任務,V-280還可以攜帶火箭發射巢、反坦克飛彈等機載武器,執行火力支援任務。美國《航空周刊》此前刊文稱,V-280同樣擁有向前方開火的能力,飛行員將坐在一個高科技玻璃駕駛艙中,與洛·馬公司的F-35戰鬥機相似。
V-280的定位卻並不是作為「魚鷹」的替代者,而是作為美國陸軍的「未來直升機(Future Vertical Lift )」計劃的一部分。V-280在低速靈活性、高速大過載機動性能、燃油效率等各方面都大大優於「魚鷹」並且能飛更遠的航程,安全性和可靠性也更高。
除了更出色的表現,V-280相對「魚鷹」也更具價格優勢。由於V-280採取直翼設計,與V-22的後掠翼相比,V-280隻需要花一半時間就能完成製造,其價格也只有「魚鷹」的一半左右,與UH-60「黑鷹」接近,大約在2000萬美元。
大大加強陸軍遠程投送能力
防務新聞報導稱,此次試飛時間將持續15-20分鐘。從首飛直播視頻可以看出,首飛沒有做複雜的機動,主要在離地面一定高度進行懸停飛行。
貝爾直升機公司總裁兼執行長米奇·斯奈德(Mitch Snyder)在一份聲明中說: 「對貝爾直升機來說, 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 我為V-280首飛所取得的進步感到無比的驕傲。該機進行首飛,表明我們致力於支持國防部領導層的現代化優先事項和改革倡議。」
根據規劃,V-280將在2030年開始服役,主要用於取代美國陸軍現役的「黑鷹」系列直升機,軍用版的V-280將會有2000-4000架次的產量需求。
由於V-280既能夠像直升機一樣起飛和降落,也能像常規的螺旋槳推進式飛機一樣飛行,能為指揮官提供一種優秀的機動平臺,作戰敏捷性和自部署能力高於現役的傳統直升機,這種革命性的特徵將對美國陸軍在戰場投送速度、作戰方式等方面產生深刻的影響。
米奇·斯奈德在聲明中指出,V-280適應美國陸軍載具垂直空運化的方向發展,滿足完成各種挑戰性任務的需求。
近年來,美國陸軍為了謀求未來戰場優勢,提出了「多域戰」概念。「多域戰」的核心要求是:美國陸軍具有靈活、反應力強的地面編隊,能夠從陸地向其他領域投送戰鬥力,奪取具有相對優勢的位置,控制關鍵地形以鞏固戰果,確保聯合部隊行動自由,從物理上和認知上挫敗高端對手。
從核心要求可以看出,「多域戰」對戰場機動的速度和靈活性要求很高,而V-280相對於傳統直升機,速度和航程等指標都有明顯的提升,適合「多域戰」的需求。
隨著美國戰略重點向亞太傾斜,在特殊的地理環境(擁有島嶼、陸地、海洋等不同作戰環境)下,傳統直升機很難完成遠程投送的任務。若美國陸軍想在西太地區更好實施「多域戰」,類似V-280這樣的投送平臺必不可少。
來源:談兵
魚鷹運輸機這種傾轉旋翼機具有非常出眾的優勢,既擁有直升機的垂直起降能力,而且具有固定翼旋翼機的飛行速度,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一款直升機。目前只有美國擁有這款武器的製造技術,也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V-22傾轉旋翼機。雖然此前這款傾轉旋翼機一直被很多國家質疑,甚至因為其事故頻發受到各大媒體的負面報導,但是不可否認的是V-22傾轉旋翼機是未來戰場上不可或缺的一款武器,其重要性甚至超過了垂直起降戰機的存在。
可隨意起降,擁有常規直升機無法比擬的優點
那麼這種傾轉旋翼機究竟有什麼優點呢?其一對於起降條件要求不高,甚至可以空中懸停,其運載能力也幾乎與小型的運輸機無異,是未來登島作戰、特種部隊投送的重要力量。而且這種傾轉旋翼機雖然和直升機有異曲同工之處,但是性能以及抗打擊能力要比直升機高得多,即使是一個發動機出現故障,也可以通過滑翔或者是調節左右兩邊的動力實現安全降落。而這一技術目前只有美國擁有。
美國提出第四代傾轉旋翼機
而對於目前的V-22傾轉旋翼機美軍也不是很滿意,首先這款飛機的運載能力還不是很高,目前只能適應於小規模的特種作戰。而且由於使用過於先進的技術,目前魚鷹運輸機的事故率還是非常高的,所以美軍提出了魚鷹運輸機的升級版-V-44四發傾轉旋翼機,也就是第四代傾轉旋翼機,這種運輸機由四個發動機構成,運載能力更加出眾,速度更快,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安全性更高,因為只要有兩個發動機可以工作,這架運輸機就一直可以在空中盤旋。
跳過美軍之前的彎路,中國直接開研第四代傾轉旋翼機
對於傾轉旋翼機中國自然也是急需,為了更快地提高陸航隊伍的作戰水平,中國也開始了大舉研製傾轉旋翼機的進程。而中國目前正在研製的傾轉旋翼機,直接跳過了美軍之前的彎路,直接開始研製第四代傾轉旋翼機-代號藍鯨傾轉旋翼機。中國研製的這款飛機運載能力將達到20噸,其運載能力直逼一些中小型軍用運輸機的水平,與美軍類似,中國藍鯨傾轉旋翼機使用四臺發動機驅動。
而且這種飛機一次加油可以飛行3100公裡,足以應付目前中國可能遇到的局勢發展。讓直升機擁有固定翼飛機的飛行速度,這樣的挑戰難度是空前的。對於中國航空發動機以及材料的發展有著非常嚴峻的考驗,但是這些困難並不能阻礙我們發展陸航部隊的腳步。而且這款飛機的研製成功也將大大提高航母作戰能力,可以快速向任一地區投送兵力。
這一高端的武器自然代表著非常高的技術含量,未來中國是否可以研製成功該型飛機,還得寄希望於我們龐大的科研隊伍,在這裡預祝中國的藍鯨傾轉旋翼機可以快速研製成功,軍隊作戰能力獲得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