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名將阿部規秀是如何被打死的?

2021-03-05 大隻講生活

-

日軍在侵略中國之時,因為裝備等方面一度要比中國軍隊優良,而且在局勢上很長一段時期處於優勢地位,在和中國軍隊的作戰中曾一度肆無忌憚地冒進,並且也有不少特別激進的日軍將官迫切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往往自信滿滿地孤軍深入中國軍隊佔領地的腹地。

不過不論這些冒進囂張的日軍的真實目的是什麼,中國軍隊雖然在當時的裝備上有欠缺和不足,但戰術運用還是非常靈活的,因此日軍有時候雖然在火力上佔據絕對優勢,但也會因為激進偏執的一些指揮而受到中國軍隊的狠狠打擊,不可一世的日軍往往也會遭受重創。

在當時,就發生過這樣的一件事,當時的日軍中有一個名將叫做阿部規秀,此人是陸軍中將軍銜。事實上此人是日軍中的一個將才,日軍稱此人是善於運用「新戰術」以及「山地戰」的專家,因此一度被日軍其他高層看好。

不過此人卻曾經因一次主動進攻中國軍隊而喪命,並且是死在戰場指揮部之中。

事情還要從阿部規秀的一個叫做辻村憲吉的軍官手下說起,辻村憲吉是其手下的一個有些地位的日軍軍官,一次和八路軍的作戰中被擊斃。阿部規秀不敢相信,於是怒不可遏地帶著一支幾千人的部隊浩浩蕩蕩地向八路軍腹地進發,一方面是為了復仇,另一方面可能是為了快速取得戰果。

八路軍在和日軍常年的交戰中,摸清了對方的心理,知道這夥日軍是來復仇的,幾乎都失去了理智,所以將計就計,請君入甕,為對方設下了一個巨大的埋伏網。

果不其然,失去理智的日軍殺氣騰騰地進入了指定埋伏圈,八路軍也果斷和日軍交火。由於日軍數量眾多,戰鬥持續了很久,十分膠著,但阿部規秀似乎依舊沒有罷休,仍然在指揮部指揮作戰。

八路軍中的偵察兵在一處隱蔽的山頭通過望遠鏡發現了日軍指揮部所在地,當時阿部規秀正在一群人的簇擁下舉著望遠鏡向戰場前方看。

八路軍果斷命令炮兵營迫擊炮連對準目標進行轟擊,幾發炮彈在短時間內迅速發射,命中了目標地點,之後又向目標地點周圍補了幾炮。

後來確定了對方指揮官阿部規秀重傷陣亡,日軍亂了陣腳不得不撤退。

相關焦點

  • 18歲就幹掉日本「名將之花」阿部規秀的少年炮兵,後來怎麼樣?
    值得一提的是阿部規秀是被八路軍中一個18歲的少年炮兵幹掉的,這個少年炮兵在幹掉阿部規秀之後,當時還不知道自己立了大功,更不知道自己幹掉的是日軍中將阿部規秀。幹掉阿部規秀的少年炮兵是誰?他後來的軍旅生涯怎麼樣?這個18歲的少年炮兵便是李二喜。
  • "名將之花"阿部規秀是怎麼死的?死前的最後一句話是什麼?
    阿部規秀被稱為是擅長運用"新戰術"的"俊才"和"山地戰"專家,有"名將之花"的稱號。1939年11月7日,阿部規秀率陸軍精銳獨立混成旅於河北淶源作戰,臨時指揮部被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一分區楊成武部發現,並用迫擊炮擊斃,成為抗戰中八路軍擊斃的日軍最高級別軍官。阿部規秀死後被授予勳一等旭日大綬章。
  • 中國中將之子楊曉哲詳探日本中將阿部規秀之死
    起初八路軍不知道打死了日軍中將,對擊斃阿部的具體時間、地點,都是日本媒體報導後推測而來。而個人回憶有時前後不一,有時彼此不同,給歷史蒙上了一層紗。實際上日軍對阿部之死有詳細記錄,我軍也有相關記載。本文通過雙方史料比對,披露鮮為人知的細節,力求完整還原歷史,在黃土嶺戰鬥80周年之際,向英勇的八路軍致敬。時鐘撥回80年前。
  • 探訪「擊斃日本陸軍中將阿部規秀遺址」,感觸良多
    ▲ 擊斃阿部規秀舊址阿部規秀中將是一個「名鬼子」,說他出名一是因為他死後被日本人冠以「名將之花」、「護國之花」、「武將之範」等頭銜,日本媒體一片哀嚎;二是阿部規秀在日軍中「火箭般」的躥升速度:1886後來據考證,八路軍中並無郭其峰的將領,阿部擊敗的其實是東北軍騎四師王奇峰部,這支部隊是活躍在晉察冀邊區的受共產黨影響的國民黨非嫡系部隊,王的前任師長恰好姓郭。那麼問題來了:阿部擊敗一支國民黨雜牌部隊就可以成為「名將之花」了?(日軍其他將領表示:剖腹也要抗議!)
  • 阿部規秀​是怎麼死的?
    同樣,成為「馳騁疆場、效忠天皇」的「武士」也是阿部所憧憬的人生。為了實現這樣的「理想」,阿部規秀考入了日本專門培養陸軍軍官的陸軍士官學校。1907年5月,剛滿21歲的阿部規秀從陸士19期步兵科畢業,開始了他真正「武士」的生涯。同年12月26日,阿部規秀被授予陸軍下士軍銜,開始在陸軍中服役。
  • 日軍為何對喬家大院不敢下手?日本兵離老人百米之遙時倒地而死
    自1939年下半年開始,隨著敵後根據地軍民在抗日戰場上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日軍開始將注意力投向了那股他們以前從在意的紅色力量。
  • 抗日戰場上,戰死者堆積如山,中日兩國是如何處理戰死者遺骸的?
    阿部規秀下令挖出屍體焚燒之後,骨灰裝入罐子裡記得在電影《太行山上》有一個情節,阿部規秀上任之後,就派人把之前戰死的日軍士兵屍體挖出來,這些埋葬的日軍都是八路軍在戰鬥之後,打掃戰場,統一埋葬的。這些日軍戰死者挖出後,屍體帶回,在一個大坑中集中焚燒,最後將死者的骨灰裝在罐子裡,帶回日本。
  • 八路軍抗日十大名將排名
    在這次戰役中,陳錫聯率八路軍129師385旅769團趁著夜色襲擊日軍的機場,炸毀敵機24架,129師旗開得勝,為國軍在忻口戰役減輕了壓力。陳錫聯在抗戰中先後擔任過129師769團團長、385旅副旅長、旅長、太行山第三軍分區司令員等職務,參加過響堂鋪戰鬥、神頭嶺戰鬥、百團大戰等一系列戰鬥,是129師,乃至八路軍中一員戰功突出的抗日名將。第八位:陳光。
  • 「三楊」算得上我軍一流名將嗎?
    那麼,赫赫有名的三楊是否算得上我軍一流名將呢?「三楊」在長徵中都是年輕有為的團級幹部,最小的楊成武剛滿20歲,楊勇居中,21歲,最年長的楊得志也不過23歲。長徵途中,他是紅1軍團2師4團政委,兩任團長則是名將耿飈和黃開湘。4團的前身是北伐時期的葉挺獨立團,是中共武裝力量中起家的基本部隊,在長徵中同樣擔負開路先鋒的重任,最著名的戰績則是飛奪瀘定橋和奇襲臘子口。在湘江之戰中,楊成武腿部中彈,幾乎截肢。
  •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民打死了多少日本高級軍官?
    在中國戰場上,14年抗戰中被中國軍隊打死的日本最高將領,也就是擁有大將軍銜的一共有四位,分別是冢田攻、大角岑生、山縣正鄉和白川義則。  由於日軍對將領的保護極為嚴密,再加上日軍在中國戰場上大多數時間處於優勢地位,因此,日軍戰死的高級將領很少。被中國軍隊擊斃的這四個日軍大將,有三個都是在乘坐飛機時,被中國軍隊擊落座機而死,另一個大將則是被暗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