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二戰時期的大和戰列艦號有多強?

2021-02-25 歐神朋友圈

大體性能啥的百科都有,我只提供一些相對詳實一點的資料。本人之前去日本旅遊時,在橫須賀淘過一本很全面的大和號資料(當時電影《阿基米德大戰》宣傳正盛),對這艘巨艦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本人有幸拍攝到的長門號三年式410mm主炮,大艦巨炮主義者的聖物

先說一說建造大和號的防護性能。日本海軍的表面硬化裝甲有兩種,一種是英國技術的維克斯滲碳裝甲(VC),長門、扶桑、金剛等老戰列艦使用;另一種是日本自己開發的維克斯硬化型非滲碳裝甲(VH),專供大和型戰列艦使用。

1946年,美國人對繳獲的12塊日本海軍裝甲(據說屬於大和型三號艦信濃,該艦因為被改裝成航母,留下一些重型鋼板)進行了實彈測試。其中,包括4塊大和型特有的VH型裝甲。厚度分別為183毫米,336毫米,380毫米,以及那塊著名的660毫米主炮前盾。但大和型主裝甲帶水線部位的裝甲沒有出現(厚度為410毫米)這幾塊裝甲的測試情況如下:

7英寸(實際為183毫米) 編號:3133  型號:VH
美國海軍對這塊裝甲發射了2發mk21-3型203毫米穿甲彈。結果令他們吃驚:測試得出的數值為118±1,不僅高於美國海軍同類裝甲的平均質量(112.8),甚至好於美國裝甲的最高質量(116-117)。於是,美國又拉來了新式的21-5型穿甲彈,向這塊裝甲打了4發,得出的數值為110-111。依然高於美軍平均質量(109.7),和美國最高質量接近(112±1)。

13英寸(實際為336毫米) 編號:3124  型號:VH
這塊裝甲遭到了2發美軍14英寸穿甲彈的打擊。得出的數值為87±1,略低於美國裝甲的平均質量89.7,約為其97%。估計與信濃號製造時,因為趕工期而偷工減料有關,這也導致了信濃號過早沉沒,成為世界海戰史中的一大笑柄。

26英寸(660毫米)  型號:VH
這塊裝甲的測試經過廣為人知。得出的數值為90±3。由於美國海軍沒有製造過同樣厚度的裝甲,因此很難比較。不過這塊裝甲的數值很明顯要高於或等於上述美日300毫米量級裝甲。

大和號設計標準是對自己的九四式18英寸炮,免疫區在20KM——30KM左右,小於20KM垂直裝甲被穿,大於30KM水平裝甲被穿。如果對抗衣阿華的MK7-16寸炮,經過計算,大和的免疫區大概是19.2KM——30.6KM,而世界第二的衣阿華號對大和的免疫區在22.8KM——29.8KM左右。衣阿華號使用的406mm超重彈對大和號的打擊結果尚且如此,就更用不說其他國家的各類戰列艦主炮了。

綜上來看,大和級的裝甲鋼質量在世界範圍內屬於相當先進的水平,質量與美國海軍用鋼相近,其優質品的質量甚至更高。而美國海軍CA鋼的性能則是公認優異的。再加上巨大的裝甲厚度和平賀讓大師設計的合理裝甲配置,大和號的防護水平,除去不盡如人意的艙室劃分(劃分過少),以及為了更防禦水中彈小幅犧牲了防魚雷性能(但憑藉儲備浮力,抗魚雷能力依然是戰列艦中最強大的),大和號無疑是人類建造過防護能力最好的戰艦。

關於大和號火力性能的問題。9門九四式460mm艦炮是人類歷史上製造並列裝過的口徑最大、威力最強的艦炮。光看裝藥量,大和的零式通常彈就和99艦爆常用的250kg九九式二五番通常爆弾的裝藥量差不多(約為58kg)。其常備的九一式穿甲彈重1460公斤,後期測試的性能如下(沒有做表格編排,將就著看看吧)

距離        垂直穿深    水平穿深

0                864毫米           /

20000米   494毫米    109毫米

30000米   360毫米    189毫米

距離         著彈速度      著彈角

10000米   620米/秒    7.2度

15000米   562米/秒    11.5度

20000米   521米/秒    16.5度

25000米   490米/秒    23度

91式穿甲彈是日本海軍開發的獨門利器,專門用來造成「水中彈」效果。其將被帽改為鈍頭,彈體外型和風帽符合空氣動力學的標準,沒有造成對精度的影響。日後的雷伊泰灣大海戰中,大和號在32000米開外跨射美軍航母白平原號,也證明了自身的優異火控與彈種性能(在海軍理論中,跨射即與命中等價)。另外鈍頭更有利於穿甲,現在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撣就是平頭彈體外加尖頭風帽。水中彈則可以在射入水中時繼續沿射入彈道前進,而不易產生跳彈。即使沒直接命中敵艦而是落入其艦體附近,仍有機會命中,而且命中水下艦體更容易使其大量進水,可以說在當時九一彈是一種先進的裝備,與氧氣魚雷類似是日本秘密研究的制勝武器。

世界著名的水中彈命中案例之一有美軍重巡鹽湖城號的一次經歷。在科曼多斯海戰中,一發從鹽湖城號尾部外側入水的203mm九一式彈,在102-103號肋骨處油艙D4F穿入船體,一直前進到98-98號肋骨的D2F油艙爆炸,滲入艦體達28英尺,期間還碰歪了4號主軸,造成鹽湖城左傾4度,3號和4號主軸艙進水,陀螺儀艙進水進油。最關鍵的是間接效果,鹽湖城在注排水系統糾正左傾時,海水由損害處進入了供油管道,全部鍋爐因此熄火,導致軍艦直接癱瘓,全依靠美式魔法損管和日方的怯戰而逃才不致沉沒。

當然,水中彈的缺點也無法忽視,一旦打不出水中彈的效果,延遲觸發的引信很可能造成過穿。這也是為什麼塔菲三號艦隊在聯合艦隊的炮火打擊下能堅持很久,因為炮彈往往穿過護航航母薄薄的艦體後才爆炸,留下一個彈孔而已。不過綜合來看,大和號的炮戰水平還是十分驚人的,配合優異的炮術和彈種可以對世界上其他各類海上對手造成致命的打擊。

再講講艦型設計上的內容吧。大和號艦首的最大特點是呈球形。這種球狀艦首處於水線下約3米的地方。對於這樣的艦首,當時既無現成的理論可以遵循,也還沒有充分的論證,是由日海軍技術研究所通過試驗水池的船模試驗數據決定下來的。建成後,經過試航也證明這種艦首具有明顯的優越性。球狀艦首內裝有水下聽音器,與今天的艦首聲納頗有些相似之處。「大和」號因採用了這種新穎的艦首,水線處約減少3米的長度,排水量節省30噸左右。那時,除日海軍的「翔鶴」型航母、「阿賀野」型輕巡洋艦採用了些種艦首外,德國海軍的「俾斯麥」號、美國海軍的衣阿華級戰列艦也採用了這樣的艦首。

大和號的前甲板也與眾不同,其內側的細腰部呈曲線狀。從艦首前部到旗杆處,有左右錨鏈筒,內側有一對小系纜樁,需回收錨鏈時,錨鏈通過導板到達後面的錨鏈輪,並由帶2條螺旋鏈掣的鏈來固定。艦首部的兩舷,從前到後依次可以看到錨觀察臺,防雷具用導索器、鋁球投臺(測水深)、導索器、系纜樁等。鋼質的錨甲板後是木質甲板,一直延伸到後主炮旁。在前甲板上,只在木質甲板前端設有一個通風孔和一個升降口,而在後主炮前邊的擋風板之後集中設置升降、通風口。這樣既可使後主炮前的甲板顯得光淨簡潔,又可利用通風筒來減少主炮衝擊波的影響。

大和號上的艦員待遇也是舉世少有的,無外乎被成為「大和旅館」。大和號連普通士兵都配有專用的臥鋪(士兵總數的三分之一,其餘士兵仍住吊床)。以滿員2500人計算,其人均居住面積達3.2平方米,與之相比,長門級只有2.6平方米,驅逐艦更是只有1平方米左右。大和級的兵員居住區大多設置在艦體前方,住艙為白色,設有三層臥鋪,長1.8米、寬0.75米;軍官則是雙層臥鋪,兩人或四人一室。

各生活工作區域都通有冷氣和暖氣空調,製冷用的是彈藥庫冷卻機的強大剩餘功率,取暖則來自蒸汽加熱器。艦內溫度為恆溫,病員室最低溫度控制在24度左右,最高28度;軍官住艙、事務室、食堂的空調冷暖溫度區間為20一26度,艦內通路18一30度,作業室15一30度,操舵室10度一32度。

沒啥好圖了,放一張自己拍的東鄉平八郎和三笠號湊數吧(逃)

大和號雖然紙面性能優異,但因為時代的進步與海戰方式的改變,至死也沒有發揮想像中的威力。然而,我們不能陷入「唯戰果論」的觀點中(海軍著名笑話:因為擊沉胡德號,所以俾斯麥號世界第一),應該對大和號存在的意義進行更客觀的分析。

在大和號設計的年代,更厚護甲更大排水量更大口徑的戰列艦仍具有相當的戰略威懾力,這是從風帆時代就開始流傳下來的海軍理論。此為當時日本海軍雖然認識到了海軍航空兵的重要,但還是重視戰列艦的作用的原因。從戰術實行來說,沒有海軍航空兵時,軍艦如果能有更遠射程和更厚的裝甲,更大的口徑,就能夠在決戰或者一般戰鬥中預期有很大優勢。人類戰術發展都是用血換來的經驗,並且戰術發展不是井噴性質而是逐步修改進步的。正是大和號的沉沒而且只取得的很小戰績,才讓我們意識到戰列艦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大和號的設計理念是正基於戰列艦為決戰主力的理念之上進行設計與製造。在這個設計理念中海軍航空兵卻不是決戰主力,只是為決戰提供必要條件。所以我們看到,當日本航空兵沒有奪取制空權的戰爭中,大和號一直是在避免決戰,養精蓄銳,可是這樣海軍理念對於日本這樣工業基礎薄弱,並且海上運輸動脈一直被威脅,國民經濟承載力毫不重視的情況下,大家都重視戰列艦但也生產航母的情況下,美國有餘力生產航母,艦載機戰列艦,但日本沒有這個能力,資源有限,生產能力有限,海上生命線被威脅,國民經濟癱瘓停止。

當我們後人在知道結果的情況下,無權去評論當時的選擇是不是正確,而應該學習這些當時人們的思路,並結合結果發現思路中的問題,加以改進,從而出現更正確的思想和理論。此所謂「以史為鑑」。

-----------------------

9.15更

很多人給我留言,一口一個戰列艦廢物論、唯戰果論,看了一點東西就在知乎顯擺,挺滑稽的。

張口閉口就是塔蘭託、珍珠港、雷伊泰灣、紡之岬,只能說,大家地理學的確實不錯呢(逃)。

我實力強,和我一定能確定很好的成果有什麼邏輯聯繫?我有良好的成績,和我實力強有什麼必然聯繫?

懂了懂了,二戰最強戰列艦俾斯麥號,畢竟擊沉了胡德啊(狂喜)。那二戰最廢戰列艦估計鴨華4姐妹和大和2姐妹都要榜上有名了呢。

說點正經的東西吧,不陰陽怪氣了。

所謂的二戰中航母完壓戰列艦就是不折不扣的謬論。

大西洋的海況根本就不是大規模玩航母的地方,於是航吹小鬼紛紛拿一堆太平洋戰爭的事舉例子,其中大和、武藏被鞭屍次數是最多的。

二戰當中太平洋上的航母戰鬥從本質上來說都是海戰中的前哨戰,而前哨戰的特點是:如果前哨戰戰平,而雙方都有力量相當的主力部隊可以加入戰場,則可能會壓上主力,形成決戰。而如果前哨戰一方完全失敗,則失敗的那一方自然會選擇撤退,從而迴避不利態勢下的主力決戰,這種情況下主力決戰打不起來;而如果態勢決定前衛戰劣勢方必須投入主力,就會變成優勢方以近乎完整的前衛部隊以及完整的主力部隊碾壓劣勢方的態勢,這依然不可能成為主力決戰。

然而, 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戰列艦部隊在珍珠港基本上全軍覆沒,等到太平洋艦隊重新擁有足夠數量的戰列艦的時候已經到43年末、44年初了。在大戰初期雙方航空前哨戰各有勝負的情況下本來應該是最容易觸發戰列艦決戰的情況,但是那個時候美國太平洋艦隊幾乎沒有戰列艦自然打不出戰列艦決戰。就變成珊瑚海那樣前哨戰打個平手雙方就各自回家,後續作戰全部中斷的情況,因為一方的後續力量(戰列艦)基本上沒了,而日本因為美國沒有後續力量,它也就沒有出動後續力量。這種情況下自然打不出戰列艦決戰。

其次,美國的艦載航空兵配合陸基航空兵在42年末、43年初對日本建立了數量和質量的雙重優勢,在航空戰中完全碾壓對手,這種態勢實際上剝奪了日本進行戰列艦決戰的能力,因為決戰的戰場實際上會變成美國的航母和戰列艦圍毆日本戰列艦部隊的態勢,只要日本沒有到途窮末路的地步都不會在這種情況下尋求戰列艦決戰,於是戰列艦決戰還是打不成。到了後來雷伊泰灣的時候日本的前衛航空戰的能力基本上已經沒有了,於是主力部隊暴露在美軍航母的絕對空中優勢之下,這個時候美軍已經沒有必要投入戰列艦部隊和日本決戰了。

還有半個原因是日本雖然有一支足夠龐大的戰鬥艦艇部隊,但是它的保障能力和儲備卻非常有限——偷襲珍珠港的機動部隊基本上就用完了日本所有的快速油輪。所以日本實際上無法長期支持戰列艦主力和機動部隊的緊密配合作戰,把戰列艦放在後方待到有確切戰機再出動也有這方面的原因,但是這樣毫無疑問使得戰列艦部隊喪失了所有的作戰機會。

所以總的來講,二戰中太平洋戰場之所以呈現出「航母打滿全場,戰列艦無所事事」的狀況,首要一條恰恰就是戰列艦依然是海軍的核心主力,航母是前衛打手,戰列艦的地位並沒有動搖;其次是美國的航空力量無論技術而是數量都碾壓日本,使得美國的前衛打手可以包辦所有任務。反過來看,如果日本擁有和美國相當的航空戰力,雙方的航母前衛戰分不出高下,那麼遲早在太平洋上會看到雙方戰列艦主力的決戰。

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期,被稱為「海上旅館」的大和號戰列艦到底有多豪華?
    二戰時期,日本陸軍非常看不慣海軍,罵他們是「敗家子」。
  • 二戰最白痴的巨型武器:日本大和號戰列艦
    6萬多噸的排水量,巨額建造經費,460毫米巨炮,重鎧厚甲,大和號甚至能抗住美軍航空炸彈的直接命中攻擊:大炮巨艦主義的終極象徵,服役後在戰場上斬獲不多,大多時候充當艦隊旗艦,無所事事,用網絡語言就是裝13玩,由於怕鎮國之寶被盟軍擊沉,大和號大多時候躲在後方休整,甚至中途島海戰的時候也是在後方的。
  • 「大和」前日本最強戰列艦,日本「長門」級戰列艦
    基本上談及戰列艦,必然繞不開日本海軍,這個大艦巨炮最後的堅定擁護者,在太平洋戰爭中期前,仍然堅定不移的在建造新的大型戰列艦,這就是後來的「大和」級戰列艦。現在很多人都喜歡討論的是,如果一定要評出一型人類歷史上的最強戰列艦,是要把票投給日本的「大和」級戰列艦還是美國的「衣阿華」級戰列艦。
  • 軍事 | 二戰時期的日本軍隊夥食怎麼樣?
    但其實並不是這樣,日軍對士兵的食物供給標準還是很高的,當時日本普通家庭的食物都很簡單,除了逢年過節,平日裡肉食很少,但軍隊的夥食標準就要好得多,熱量攝入幾乎是普通平民的兩倍。因為日本海軍師從英國,強調軍官階級區分,在夥食上也是區別很大,軍官吃飯時要穿禮服,有樂隊伴奏,還有水兵在旁邊伺候,而且完全是西式的,用刀叉,早餐一直是黃油麵包。    1942年,陸軍著名的昭和三大參謀之一的辻政信中佐,來聯合艦隊見山本五十六,在「大和」號上了一頓工作餐,海軍給了他一份軍曹(也就是士官)夥食,故意沒給他軍官夥食,是帶有幾分羞辱的意思。
  • 二戰時期英國最著名的主力戰機噴火式到底有多強?
    摘要:二戰時期英國最著名的主力戰機「噴火」,在關係英國生死存亡的不列顛空戰中表現出色,成為挽救英國的大救星,那麼這款明星戰鬥機性能到底有多強?
  • 被譽為「大和旅館」,大和號戰列艦到底有多豪華?這裡告訴你答案
    大和號戰列艦,是二戰後期日本海軍建造的大和級戰列艦的一號艦,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被稱為「世界第一戰列艦」,「日本帝國的救星」。
  • 二戰時候的德國和日本哪個強?
    二戰時候的德國和日本哪個強?
  • 世界看透透|納粹二戰工程:日本大和號戰列艦
    戰列艦曾經是人類創造出的最龐大、最複雜的武器系統之一,在其極盛時期——20世紀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唯一具備遠程打擊手段的戰略武器平臺,因此受到各海軍強國的重視。以下僅列舉二戰中戰力最為強勁的十艘戰列艦,供大家欣賞。
  • 二戰巔峰時期的日本海軍能完爆英國皇家海軍?同志們想多了
    主力艦水面交戰:雖然在二戰條件下日德蘭式的艦隊決戰很難出現,但英日兩國海軍中肯定有不少人熱衷於以這種方式決出勝負,英國人的日德蘭情結不比日本人的日本海情結弱。日本海軍主力艦隊擁有12艘戰列艦(4艘金剛級、2艘扶桑級、2艘伊勢級、2艘長門級和2艘大和級),裝備356毫米艦炮80門、410毫米艦炮16門、460毫米艦炮18門,共計114門。
  • 日本人巨艦情結從何而來?——戰艦「大和」傳說的誕生與發展
    不過在二戰時,「大和」號是在嚴格保密下誕生的,後來又匆匆殞命,因此,戰時的日本國民幾乎都不知道「大和」號的存在。然而在二戰結束後,即使是到了21世紀的現在,「大和」號卻在電影、博物館掀起一陣陣熱潮,像一段「神話」在日本國民心中的地位不可撼動。是什麼原因使得「大和」號如此受追捧?日本人為何如此熱愛「大和」號?本文將對此進行分析,並回顧一下「大和」號的戰後文化史和調查研究史。
  • 【戰史科】日本陸軍又嫉妒又羨慕,綽號大和旅館,大和號究竟多麼奢華?
    在二戰時期日本軍人眼裡,大和號不僅是一艘戰艦,憑藉著奢華的生活條件被當之無愧的冠以"大和旅館"稱號。即使放在今天來看,也絲毫不遜色任何現代戰艦,或許只有美國核動力航母人員的衣食住條件能夠與之匹敵。每當談論到"大和旅館",軍迷們就會不約而同地想起一件趣事。眾所周知,日本陸海軍向來嚴重不和,二者使用的螺絲釘甚至連旋向都是反的!1942年,日本陸軍參謀辻政信拜訪了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
  • 大和號戰列艦對於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價值
    由於華盛頓條約硬性規定了美、英、日、法、意五國,主力艦的總噸位之比為5:5:3:1.75:1.75;戰前日本修改帝國國防方針時,正式把美國列為假想敵,海軍的造艦計劃,就是對標美海軍太平洋艦隊的主力。日本海軍由於在戰列艦數量以及噸位上遠遜於美海軍,於是採取「數量不足,質量彌補」的方針,來建造兩艘大和級戰列艦,以單艘戰列艦的威力優勢來抵消對方的數量優勢。
  • 日本軍力到底有多強?自衛隊有一項天下第一,就連美軍也甘拜下風
    自從二戰結束後美國強加給日本一部《和平憲法》,自此之後日本不能擁有軍隊進行侵略,只能擁有自衛隊進行防禦。
  • 二戰日本陸軍戰鬥力有多強?為何又敗得那麼徹底
    日本陸軍作為日本帝國開疆擴土的馬前卒和劊子手,到底戰鬥力有幾何呢?日軍下級官兵的軍事素養和戰鬥意志值得稱道日軍的戰鬥力如何,從作為對手的國軍、美軍、大英國協軍的評價中就能窺一斑而見全豹。李宗仁曾評價道,「日本陸軍訓練之精,和戰鬥力之強,可說舉世罕有其匹。用兵行陣時,上至將官,下至士卒,俱按戰術戰鬥原則作戰,一絲不亂,令敵人不易有隙可乘。」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鼎盛時期的軍力有多強?怪不得敢單挑全世界
    回顧歷史,人們不禁要問,二戰時期,德國鼎盛時期的軍力到底有多強?竟然能夠夠將世界攪得天翻地覆!二戰時期的納粹德國世界第二、歐洲第一。巔峰時期的勢力範圍達到920萬平方公裡。自1933年納粹黨上臺後,希特勒採取短暫而有效的「新經濟政策」,通過提高購買力,極大的促進了德國經濟與工業的復甦,充分解放了德國的剩餘勞動力與生產力。
  • 二戰期間服役的大和號戰列艦,為何被稱為是一艘海上怪獸?
    日本帝國共生產過兩艘大和級別的戰列艦,其一為大和號戰列艦、其二為武藏號戰列艦,本文所要討論的為第一艘大和號戰列艦。可惜是的,這艘戰列艦並沒有用於正道,而是被日本帝國當做了侵略的工具所使用。大和號戰列艦模型
  • 海軍文庫 | 被稱為 「大和旅館」 的大和號戰艦,到底有多豪華?
    1940年7月15日,1號艦被命名為「大和」,這個名字來自古代日本畿內五國的大和國,也是日本人對自身民族的稱呼。1940年8月8日大和號下水。建造中的大和為了保密,造船廠執行著嚴謹的機密管制,在能俯視造船廠的地方都加上圍板。大和艦下水後開始舾裝工程,到1941年7月,該艦主炮已經安裝完畢。
  • 裸體上課磨練精神,二戰時期日本民眾的生活有多慘?|軍情晚報
    在1945年8月6日,隸屬美國陸軍航空兵509混合飛行大隊的B-29型轟炸機艾諾拉·蓋伊(Enola Gay)號,將代號為小男孩(Little boy)的原子彈投在了廣島市,加速了二戰結束的進程。兩枚原子彈相繼在日本本土爆炸,成為了壓垮日本軍國主義的最後一擊。隨後,日本無條件投降,對於被侵略的國家是好事,但對於日本本國的多數國民來說,也未嘗是一件壞事。
  • 日本的大和號戰列艦為何被稱為「大和旅館」?是因為中看不中用?
    日本的大和號戰列艦為何被稱為「大和旅館」?是因為中看不中用?
  • 零戰績,日本戰列艦「大和」號的一生
    1937年11月4日動工的「大和」代號為A140-F5,因動力系統設計變更改為A140-F6,後又有「第一號艦」的臨時名稱。直到1940年下才定名「大和」,正式稱呼為「軍艦大和」。 建造大和號的預算為1億1759日元,甚至有實際造價高達12噸黃金之說,換算成的美元價格也有著各種版本,但無外是要證明一個貴字!